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研究朴学治学特色及其对中医脉学研究的影响,认为朴学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对中医脉学文献的整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维铮先生的治学理念是“从历史本身把历史搞清楚”,这个治学理念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当前,中医学术界十分需要从这个治学理念获得启迪——“从中医本身把中医搞清楚”。试从“为何要‘从中医本身把中医搞清楚…及“如何才能‘从中医本身把中医搞清楚一这两方面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Wang JX 《中国针灸》2011,31(9):843-845
贺普仁教授从事中医针灸工作至今已70年,其针灸思想、针灸学术、针灸技术独树一帜.除专业学术内容外,同时传承了传统的典型的治学精神和人文理念.“师古”原理之不变,“创新”发展而“不泥”的治学精神和务实执着的基本治学理念是贺老事业成功的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4.
钟益生主任中医师是长江三峡地区土生土长的一位老中医,是我国早期中医教育工作者之一。探寻钟益生老先生的从医经历、治学精神,对于激励后学更好地传承中医药学术、弘扬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鸿士主要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玮 《北京中医》2005,24(3):142-144
生平简历王鸿士(1919—1985年)河北省武清县人,全国名老中医。出身中医世家,15岁随父应诊,1940年就学于“北京国医学院”,1944年拜前清御医瞿文楼为师,自1956年始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北京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学术成就王鸿士精于内、外、妇、儿诸科,尤擅医治内科肝、胆、胃肠消化系统疾病,为肝病和杂病专家。其主持的清肝1号、清肝2号、养肝1号的汤剂和注射用针剂的研制卓有成效。治学特点推崇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精神,推崇金元四大家在学术上各有突破、各有所长的探索精神。学术特点注重祛邪,善治热证;善用理气疏郁之味,妙施“通法”。  相似文献   

6.
简述症状、主症及中医主症证治学的相关概念,探讨学习和运用中医主症证治学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赖文 《中医药文化》2007,2(1):35-37
医古文教材文选中,蕴涵着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亮点。在文选教学中,择生动。精辟,能体现中国古代优秀学人胸襟志向、气节情操、学术精神和治学方法,对学生做人、做学问有启迪和教益者,揭其精华,略加拓展,点拨一二,使医古文课在发挥古汉语、中医古文献学术“窗口”作用和中医古文献导读作用的同时,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8.
时间如流水,转眼即逝。恩师衷诚伟教授离开我们已近二载,但其博大的胸怀、谦卑的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中医事业痴痴奋斗的精神,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9.
以自己的实践体会,结合诸名家、学者的治学经验,阐述了怎样学好中医、发展中医的思路与方法,强调中医学的发展要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  相似文献   

10.
深切缅怀周凤梧教授丛林李庆升皋永利周凤梧老师跨鹤西去的噩耗传来,我们两刊编辑部的同志们无不悲痛不已。我们有幸为《山东中医杂志》、《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与周老师长期共事,深切地感受到他豁达大度的处事风格、勤耕不辍的学习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  相似文献   

11.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杰出的一位中医药科学家,他的《本草纲目》在中国和世界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传统中医的发展进程,培养跨世纪的中医人才,从五个方面阐述李时珍的治学方法:(1)学习中医,志如铁石;(2)勤求古训,刻苦钻研;(3)注重实践,治学有道;(4)治学严谨;(5)医德高尚。  相似文献   

12.
对宋俊生先生中医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其"外感内伤病寒伤论"是对仲景伤寒学的重大发展,其勇对医疗过失,实事求是,衷中参西,敢于质疑中医经典的治学精神,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倡的“读经典,做临床”学术活动,我刊从本期起将刊载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中医古籍训诂专家,本刊学术顾问李今庸先生的《读〈黄帝内经〉札记》系列文章。我们深信,通过阅读此文,读者水仅能学习到大师精湛的治学之方,帮助自己读懂、读透《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著作,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更能受益于老一辈中医学家的治学态度和精神。  相似文献   

14.
钟益生主任中医师是长江三峡地区土生土长的一位老中医,是我国早期中医教育工作者之一。探寻钟益生老先生的从医经历、治学精神,对于激励后学更好地传承中医药学术、弘扬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应秋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历任《华西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古文、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及中医系主任等。先生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执教三十余年,率先创立了"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在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医文献整理研究、《黄帝内经》研究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为中医学术和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先生热爱祖国、坚持真理、开拓创新、严谨治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6.
郑惠伯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出身于中医世家。毕生对中医药学孜孜以求,其治学精神可概括为"精、专、悟、活、勤"五个方面,对后学颇具启发。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四川省农村基层优秀中医成才之路,总结出乡土情结、矢志岐黄的崇高志向是成才之动力;勤奋刻苦、反复锤炼的治学精神是成才之根本要素;术业有专、衷中参西的知识结构是成才之基础;师承效应、大器晚成是成才之特点;政策支持、领导重视是成才的保障等成才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院校教育的基础上融入师承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医教育界的共识,而其具体实施模式尚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从中医师承教育的定义、理念、核心要求及经方医学在中医师承教育中的优势几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经方医学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医师承教育的三个核心要求(精神品质的传承、临床经验的传授和治学方法的建立),在当代中医师承教育具有明显优势,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影响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学体系[1],中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历代先贤的探索与实践、思考与记录,目前传世的万余种中医文献可为明证。中医文献虽静默千年,然而活法机要尽在其中,不唯有益于治病,尚有功于治学。鄙意以为,当代中医治学之难甚于治病,故不揣固陋,就中医文献发展中蕴含的治学方法浅论一二,冀望有助于同道,余香于后学。1分类中医文献浩如烟海,内容繁复,经典著作更是文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文化》2007,2(6):48-50
(题目后所列数字为:刊期·页码)名家心路传统文化沃土滋养我一生——我的治学心得和成长之路张灿玾1.4中医泰斗岐黄卫士——记全国名中医邓铁涛教授张建中2.4一星如月倚壶天——访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凌耀星教授星桥,等3.4读书以明理勤学为致用——全国名中医朱良春教授谈治学张建中4.4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的“四悟”沈自尹5.4一路霜华辑本草半窗灯影述神农——本草文献学家尚志钧教授的治学精神倪项根,等6.4东篱风韵医生本色是诗人——俞长荣先生七律两首赏析俞宜年1.8刁翎杂咏张缙2.18一脉清流橘井飘香——段逸山教授《井泉铭》浅释沈伟东,等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