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束支阻滞时左室肥厚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束支阻滞(LBBB)时,诊断左室肥厚(LVH)甚为困难.近年来LVH的超声诊断标准已被人们所承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LBBB时诊断LVH的简便而精确的心电图标准. 方法借助M超声心动图对37例LBBB患者的心电图进行观察研究.首先通过对19例正常人的超声检查确定正常左室重量的超声标准为<281g. 结果在37例LBBB的病人中,17例在室重量在正常范围,20例达到LVH标准.在两组间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对信号叠加心电图(SAECG)的影响,作者对原有LBBB心电图证据的48例病人和体表心电图QRS间期正常(<120ms)而经右室起搏诱发LBBB的39例病人做了SAECG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作者认为,右室尖部起搏是引发LBBB模拟的适宜方法。在48例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应用超声心动图确定左室(LV)重量标准来评价左支束阻滞(LBBB)存在时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标准的可靠性。 LBBB组患者125例,其中女51例,男74例;平均年龄66岁(34—98岁)。包括临床正常22例;可疑冠心病56例;持发性心肌病16例;心脏瓣膜病10例;高血压病16例;其它心脏病5例。另外41例正  相似文献   

4.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是一种少见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心电图异常,国内有关报道较少。我院自1973年1月至1983年4月所作心电图(留有资料的)共22,338份,诊断为LBBB者109例,占0.45%。现选取资料较完整者91例(住院患者36例,门诊患者55例),就其病因及心电图表现予以分析。LBBB诊断条件。①QRS间期≥0.12秒;②左室面导联为宽钝的R波,一般无q波,V_(1~3)为QS波。一般无r波或r波极小;  相似文献   

5.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时诊断左室肥厚常比较困难.近年来研究证实,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地测定左室心肌重量(LVM).我们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了24例LBBB住院患者的LVM,结合其心电图,探讨LBBB伴左室肥厚的心电图指标.1 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1991年5月~1994年5月住院的LBBB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66.3(22~79)岁,其中冠心病7例,高心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LBAB的诊断符合下述标准:①房室传导正常;②无预激综合征(WPW);③I、aVL、V_5、V_6导联R波错钝,无q波;V、V_2导联[QS和(或)rS]S波宽钝;④QRS波群时限≥0.12s;⑤左侧心前导联ST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  相似文献   

6.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常掩盖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改变,以至延误确诊和早期治疗。本研究验证存在LBBB时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 方法 心梗组的病例来源于GUSTO—1研究中ECG表现为LBBB并确诊为AMI的病人,对照组选自Duke心血管病数据库中血管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合并LBBB的病人。这一标准在另一组表现为LBBB的急性胸痛病人中再次验证。  相似文献   

7.
关于用心电图诊断完全性左束支阻滞(LBBB)时的心肌梗塞(MI)仍是有争议的。本文仔细验证了在LBBB时诊断MI的一些心电图标准的可靠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完全性LBBB与经解剖确诊的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本文复习了2500例有随访资料住院死亡患者的心电图。旨在进一步探讨如何把通常用于诊断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标准确切地应用于完全性LBBB。在完全性LBBB发生之前后进行了心电图检查,以明确其对QRS电压的影响。选择的对象在21岁,死前6月内有过完全性LBBB(如属死前24小时内发生的终末期改变则未列入)。完全性LBBB的  相似文献   

9.
左束支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是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然而,心电图呈LBBB样并不意味着左束支传导功能完全阻断(真性LBBB),尚存在左束支传导延缓、室内阻滞等假性LBBB样图形(假性LBBB).由于真假性LBBB的病理生理学、治疗方式及预后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病人和方法 10例临床诊断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患者,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41(22~62)岁。均记录到持续性室速而无冠心病依据,常规12导联心电图类似LBBB图形,ORS时间≤110ms,用时域分析法记录信号平均心电图。二维超声在右室流入道、中部和流出道水平分别测量右室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合并左心室肥大(LVH)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LBBB合并LVH(A组)与30例单纯LBBB(B组)的心电图。结果A组SV3>SV2、SV1+RV5、SV1+RV6、SV3+RV6、QRS时间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SV3>2.7mV,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5.3%,准确性为77.5%;SV3+RV6>4.3mV,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0%,准确性为70%;SV3>SV2,敏感性为53.3%,特异性为86.7%,准确性为70%;QRS>0.15s,敏感性为53.3%,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67%。结论SV3>2.7mV、SV3+RV6>4.3mV、SV3>SV2、QRS时间>0.15s是LBBB合并LVH的有效心电图参数。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引起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或在LBBB的基础上发生了AMI。LBBB时心室初始除极向量方向发生改变,由右前变为左后,掩盖或改变AMI典型的心电图特征,使诊断较为困难,甚至使部分患者漏诊、误诊,贻误临床。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中完全性左束支阻滞(LBBB)常与缺血性、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心脏增大相联系。年轻时发现有 LBBB 而无其他异常者预后良好,但在一组年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心电图一直是早期识别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最常用检测手段,但在左束支阻滞(LBBB)患者的AMI诊断上明显受限。最近,Sgarbossa等根据ST段的变化提出了LBBB患者新的AMI心电图诊断标准,并被推荐应用于临床诊治。本研究旨在评估Sgarbossa诊断标准在LBBB患者A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42岁,常有心悸、胸闷和头昏等症状,有晕厥史。临床诊断:心肌病。心电图上中下三行为同步描记,纸速25mm/s,基础心律为窦性,P-P基本匀齐,每分钟80次,大多数P波未能下传心室,呈2:1~4:1房室传导。QRS波群形态多变,依次呈RBBB、IRBBB、正常、ILBBB、LBBB的图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同侧或异侧束支阻滞(BBB)的心电图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已确诊的WPW合并BBB的心电图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 A型WPW合并右束支阻滞(RBBB)11例,A型WPW合并左束支阻滞(LBBB)1例,B型WPW合并RBBB 5例,B型WPW合并LBBB 4例。结论旁路与BBB位于同侧时,BBB的特征一般可被掩盖;旁路与BBB位于异侧时,BBB的特征一般不会被掩盖;但并非绝对,可能与旁路附着心室的部位、旁道传导速度及旁道距阻滞束支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由于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病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MI)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故其诊断较为困难。为此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66例完全性LBBB病人的心电图,旨在探讨完全性LBBB病人陈旧性下壁MI诊断的新标准。研究对象为166例完全性LBBB病人。经201铊应激试验影像证实存在陈旧性下壁MI者35例,平均年龄70.6岁为A组;无陈梗者131例,平均年龄67.1岁为B组。服用特殊药物、新近发生缺血意外、左心室肥厚、心脏起搏及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延迟、MI后<30d者予以剔除。LBBB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为:v1导联QS波宽大畸形,QRS间期≥120ms,V6导联R波畸形,I和V6导联无Q波。Q波持续时间>30ms判为病理性Q波,负向T波或双向T波负向波占优势者判为T波倒置。以avF导联判定下壁病变。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QRS增宽型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宽QRS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它常使诊断和治疗遇到困难,因此受到临床的重视。本组患者包括阵发性室上速、房扑、房颤合并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LBBB或RBBB)、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速经附加束传导、室性心动过速,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19~62岁,  相似文献   

19.
宽QRS波心动过速可以是室性的,也可以是室上性的,其正确的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十分重要.过去人们着重注意QRS波呈右束支阻滞(RBBB)型的室性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而呈左束支阻滞(LBBB)型的心动过速的心电图鉴别诊断资料却很少。尽管有人采用分析V导联QRS形态、QRS电轴、QRS时限以及房室分离等以鉴别LBBB型室速(VT)与室上速(SVT),但近期文献报道仍有不少病例被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18例LBBB型宽QRS心动过速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并总结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束支阻滞24h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束支阻滞的昼夜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对66例束支阻滞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表明在24h中最快与最慢心率时QRS波时限、室壁激动时间(VAT)、J-T,及P-R间期在右束支阻滞(RBBB)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左束支阻滞(LBBB)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快心率时P-R间期和QRS波时限LBBB组>RBBB组,并发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均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者,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