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建立了大鼠睾丸细胞膜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的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睾丸经匀浆、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及高速离心制成膜制剂。~(125)I-HCG与膜制剂于30℃反应1小时半,测得膜受体容量为0.36×10~(-12)mol/μg蛋白,K_D值为0.45×10~(-10)mol/L,Hill系数为0.976,k_1为0.41×10~(-3)pmol/min,k_2为2.12×10~(-3)pmol/min。解离图不成直线,分快相和慢相。  相似文献   

2.
大鼠脑P_2膜制备与α-CAO(25μmol)保温后以Tris缓冲液洗涤,膜制备与[~3H]Etor的结合能力不能恢复,反复洗涤也不能去除α-CAO对GPJ及MVD电刺激收缩的抑制,表明α-CAO与阿片受点的结合是不可逆的;它对RVD及RbVD电刺激收缩也有抑制作用,为阿片受点广谱配体;α-CAO对[~3H]Etor与阿片受点结合抑制作用的IC_(50)为6.5nmol;对小鼠镇痛(icv)ED_(50)为0.28nmol/鼠,镇痛作用可持续1~2天,成瘾倾向很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预先腹腔注射咪达唑仑对健康成年大鼠和东莨菪碱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组织中胆碱能毒蕈碱样受体(M-R)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方法:(1)近期影响组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n=9),咪达唑仑组(Mid,n=9),东莨菪碱组(Sco,n=10),咪达唑仑+东莨菪碱组(Mid+sco,n=10).第1,2,3天,Mid组和Mid+sco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咪达唑仑50 mg/kg,Con组和Sco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第4,5,6天,Sco组和Mid+sco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东莨菪碱0.8 mg/kg,Con组和Mid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2)远期影响组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n=9),咪达唑仑组(Mid,n=9),东莨菪碱组(Sco,n=9),咪达唑仑+东莨菪碱组(Mid+sco,n=9).第1,2,3天,Mid组和Mid+sco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咪达唑仑50 mg/kg,Con组和Sco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第10,11,12天,Sco组和Mid+sco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东莨菪碱0.8 mg/kg,Con组和Mid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3)给药完毕后急性处死大鼠,分离脑组织的皮层和海马,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M-R与[3H]QNB的特异性结合量.选择近期影响组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M-R受体饱和实验,用Scatchard曲线分析受体的平衡解离常数(Kd)和最大结合容量(Bmax)的变化.结果:(1)近期影响组海马M-R与[3H]QNB特异性结合量Con组高于Mid组、Sco组和Mid+Sco组(均P<0.01);Mid组高于Sco组(P<0.05)和Mid+sco组(P<0.01);Sco组高于Mid+sco组(P<0.05).皮层M-R与[3H]QNB特异性结合量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d组、Sco组海马M-R Kd值高于Con组和Mid+sco组(P<0.01);Con组Bmax值高于Mid组(P<0.05)、Sco组和Mid+sco组(均P<0.01),Mid组高于Sco组和Mid+sco组(均P<0.01),Sco组高于Mid+sco组(P<0.05).(2)远期影响组:Con组、Mid组海马M-R与[3H]QNB特异性结合量高于Sco组和Mid+sco组(均P<0.01).各组间皮层M-R与[3H]QNB特异性结合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先腹腔注射50 mg/kg咪达唑仑连续3 d对皮层M-R没有影响,可在短时期内降低健康成年大鼠和东莨菪碱大鼠海马M-R与[3H]QNB的特异性结合量与海马M-R密度和亲和力发生改变有关,对健康成年大鼠和东莨菪碱大鼠海马M-R与[3H]QNB的特异性结合量无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和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测定,观察了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的结合作用和北京鸭虹细胞膜中AC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ridonin和普萘洛尔(Propranolol)一样能与标记配基竞争与β受体结合,其IC_(50)分别为6.7×10~(-5)mol/L,6.0×10~(-8)mol/L。KI值分别为1.9×10~(-5)mol/L,1.7×10~(-8)mol/L。阻断肾上腺素对膜制剂中AC活性的激动作用,从而证明Oridonin是一种较弱的β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5.
BN3C对家兔骨骼肌横管膜二氢吡啶受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BN3C对家兔骨骼肌横管膜二氢吡啶受体的作用。方法 :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结果 :[3 H]PN2 0 0 -110在 0 0 1~ 3 0nmol/L范围与家兔骨骼肌横管膜的特异性结合是可饱和的 ,其KD 和Bmax值分别为 1 12nmol/L和 91 6 0 pmo/mgprotein .BN3C抑制 [3 H]PN2 0 0 -110与家兔骨骼肌横管膜的结合 ,其IC5 0 和Kr值分别为 1 3× 10 - 8mol/L和 4 0 2nmol/L。结论 :BN3C可特异性地作用于 [3 H]PN2 0 0 -110的结合部位 ,竞争性地抑制 [3 H]PN2 0 0 -110与家兔骨骼肌横管膜结合。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受体结合方法,研究了36种四氢异喹啉生物碱及其半合成衍生物对大鼠脑内M-胆碱受体的结合特征。实验发现,多数化合物能竞争[~3H]QNB与大鼠脑内M-胆碱受体结合,粉防己碱的亲和力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部糖皮质激素膜受体的结合特性。方法用改进的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从大鼠脑匀浆物中制备出突触质膜,其中不含胞液成分,用放射配体结合法,以[3H]皮质酮作为标记配体。结果测得突触质膜上有皮质酮特异结合部位,其结合的饱和曲线呈“S”形,用Scatchard作图呈一条向上凸的曲线,表明受体结合过程中有正协同作用,蛋白的结合容量(R0)为(450.20±58.60)pmol/g,平衡解离常数(kd)为(160.25+28.20)nmol.L-1。取代结合实验表明,[3H]皮质酮结合部位有相当显著的配体结合特异性。按结合力大小排列为:醛固酮>皮质酮≈皮质醇>孕酮>睾酮≈雌二醇>地塞米松。结论提示脑突触质膜上存在糖皮质激素膜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m5AChR-G11融合蛋白为工具,筛选m5受体亚型特异性配体,并且探讨m5AChR-G11融合蛋白中两组分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杆状病毒Sf9细胞表达系统,制备m5AChR-G11融合蛋白;通过[3H]QNB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和[35S]GTPγS替代结合实验,检测m5AChR-G11融合蛋白的功能.结果:m5AChR-G11融合蛋白的表达水平为(60.39±1.95)pmol·mg-1蛋白.不同配体存在时使融合蛋白中G11与GDP的亲和力发生变化,acetylcholine,McN-A-343,AF-102B,R-( )-hyoscyamine,tropicamide,alcuronium和atropine存在时以及无配体时,GDP的IC50值分别是134.90,46.77,38.02,10.00,13.80,18.62,5.89,23.40μmol/L.结论:杆状病毒Sf9细胞表达系统表达的m5AChR-G11融合蛋白具备m受体配体结合特性和两组分间的偶联功能.乙酰胆碱是m5受体的完全激动剂,McN-A-343和AF-102B是部分激动剂,R-( )-hyoscyamine,tropicamide,alcuronium和阿托品是拮抗剂.  相似文献   

9.
应用特异性标记配体〔~3H〕QNB 测定家兔心肌蕈碱型(Muscarine M)乙酰胆碱能受体。固定〔~3H〕QNB 浓度,特异性结合值随心肌膜制剂浓度(0.25~3.7mg/ml)而呈线性增加。由Scatchard 作图可得平衡解离常数Kd 为0.57±0.07nM(n=14),正常家兔心肌M 受体的最大结合值Bmax 为305±20fmol/mg 蛋白。在37℃时作动力学测定,得结合常数k_1 为0.03M~(-1)min~(-1)解离常数k_2为0.0158min~(-1)。由动力学计算所得Kd(0.53nM)与饱和曲线所得值一致。胆碱类药物东茛菪碱、阿托品、乙酰胆碱、氨甲酰胆碱、匹鲁卡品等抑制特异结合的IC_(50)分别为0.01、0.019、2.5、10、40μM。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测定糠皮质激素受体(GR)的结合参数,以利于今后进一步探讨GR改变在某些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材料和方法以[3H]地塞米松(Dex)为配基,建立了大鼠外周血GR的放射配体结合测定方法。结果Scatchard作图分析[3H]Dex特异结合呈一直线,表现结合容量(Ro)和平衡解离常数(Kd)分别为(3387±328)位点/细胞和(2.35±1.13)nmol/L(±s,n=5),[3H]Dex特异结合有明显的甾体特异性。结论大鼠外周血白细胞[3H]Dex特异结合部位具备了鉴定受体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从远志中分离鉴定出1种多巴胺受体活性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中药远志中提取脑内多巴胺(DA)受体活性化合物。方法用体外的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和高压液相法提取、分离、纯化DA受体活性化合物,用核磁共振和质谱仪确定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提取、分离到1种四氢非洲防己胺的活性化合物。其在体外可抑制3H-SCH23390(DA1受体亚型)和3H-螺呱隆(DA2受体亚型)与大鼠纹状体细胞膜的结合,其IC50值分别为(0.75±0.08)μmol/L和(0.92±0.10)μmol/L。这种活性化合物还能抑制3H-呱唑嗪和大鼠大脑膜α1-肾上腺素受体的结合(IC50值为46μmol/L),但是不能改变3H-QNB及3H-muscimol对膜的结合。Scatchardplot分析显示此化合物对3H-SCH23390和3H-螺呱隆与纹状体细胞膜的结合的抑制作用是通过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混合机制而实现的。结论远志中提取到的四氢非洲防己胺是脑内多巴胺受体的活性化合物,它的抑制作用是通过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混合机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建立检测大鼠脑组织多巴胺含量的方法。方法: 低温匀浆大鼠脑组织离心后,取上清用pH11.010mmol/L硼砂缓冲液,在室温下衍生反应10h连接上FITC荧光基团;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为pH10.3100mmol/L硼酸-Tris缓冲液。结果: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方法检测限(S/N=3)达2.1nmol/L水平,批内相对标准差(RSD)为3.4%,回收率达96.05%,在10-8~10-10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 应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可检测鼠脑组织多巴胺含量。  相似文献   

13.
乐果40mg/kg给大白鼠用药10天后,可明显减少[~3H]QNB与大白鼠脑内M—胆碱受体的结合量,且差异非常显著(P<0.001)。其减少稍后于对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并与酶活性的抑制变化相平行。60mg/kg的剂量一次注射2小时后即可观察出[~3H]QNB结合的减少。说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后,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是由于M—胆碱能受体对体内蓄积的乙酰胆碱迅速产生适应性改变,导致M—胆碱受体的数目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方法用125I-[Tyr3]-octreotide作为生长抑素受体的放射性配体,检测肝癌细胞株BEL-7402上受体位点数和亲和常数.结果受体放射分析显示肝癌细胞株BEL-7402上的生长抑素受体与125I-[Tyr3]-octreotide的结合可以达到较满意的饱和曲线;表达的生长抑素受体位点数为1.0×105个/细胞,位点数多;与octreotide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0.24×10-9 mol/L,亲和力强. 结论肝癌细胞株上有生长抑素受体表达,密度高,且与临床常用药octreotide有较好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放射配体结合实验测定了国产米非司酮、进口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在大白鼠肝胞浆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竞争抑制特性。[~3H]地塞米松与其受体结合之kd为0.57±0.06nmol/L,3种化合物Ki分别为0.55 0.09nmol/L、0.55±0.14nmol/L和1.02±0.07nmol/L,地塞米松、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的相对结合亲和力LRBA)比值约为1:4:2。国产米非司酮和进口米非司酮的各项受体药理特性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对大鼠GABA受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索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的γ -氨基丁酸系统机理 ,为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实验 :用大鼠脑神经末梢微囊GABA受体做模型 ,从大鼠体外实验、体内染毒实验 (动物抽搐发作和不发作 ) ,观察GABA受体的变化。结果 :在体外实验中 ,1× 10 -2 mol/L的二嗪农或丙氟磷能显著降低大鼠GABA受体的结合 (P <0 .0 1) ,1× 10 -3 mol/L的二嗪农仍能显著降低GABA受体的结合 (P <0 .0 5 )。二嗪农 1.0 95 g/kg灌胃大鼠 ,结果发现3 H -GABA的结合值在抽搐发作时显著降低 ,大鼠腹腔注射丙氟磷 6mg/kg ,观察大鼠抽搐发作与不发作 ,3 H -GABA的结合值均显著降低。结论 :有机磷农药在一定浓度下能显著降低大鼠脑GABA受体的结合 ,GABA受体参与了有机磷农药的急性中毒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分析了国产米非司酮、进口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在兔子宫胞浆孕激素受体水平的竞争抑制特性。结果表明,[~3H]R5020与兔子宫胞浆孕激素受体结合之kd为0.19±0.02nmol/L,竞争抑制实验结果显示3种化合物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力皆强,其ki值分别为1.34±0.37nmol/L、1.18±0.21nmol/L和1.11±0.28nmol/L。对孕激素受体的相对结合亲和力(RBA)皆为孕酮的3倍左右。3种化合物之间各项受体药理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褪黑素对痴呆动物中枢神经细胞产生NO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不同因素诱导的痴呆动物中枢神经细胞产生NO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淀粉样 β多肽2 5 35片段 (Aβ2 5 3 5)和D 半乳糖 (D gal)诱导大鼠和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 ,并采用胎鼠皮质 海马神经细胞培养来观察Aβ2 5 3 5和褪黑素对其产生NO的影响 ;NO的测定采用比色法。结果 在Aβ2 5 3 5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上 ,大鼠脑组织匀浆中NO的水平各实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小鼠皮下注射D gal 3个月后脑组织匀浆中NO含量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1) ,褪黑素 (1、10mg/kg)可降低的NO水平 (P <0 0 1) ;Aβ2 5 3 5(1× 10 -7、1× 10 -6、1× 10 -5mol/L)能降低胎鼠皮质 海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 ,褪黑素 (1×10 -5mol/L)可对抗这种作用。结论 褪黑素对神经细胞产生NO的影响依赖于不同的刺激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咪唑啉2受体(I2R)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受体-配体饱和实验,以[3H]idazoxan标记I2R,检测EAE大鼠脑内I2R受体密度和亲和力变化.结果:EAE大鼠脑组织的I2R受体密度上调74.5%(n=3,P<0.05),I2R亲和力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2R在EAE大鼠脑组织中受体密度上调,可能与EAE发病有联系.  相似文献   

20.
以[_3H]DHA为放射配基,比较了人、家兔和大鼠血淋巴细胞β-受体与配基结合的若干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种属间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存在差异,依次为家兔(n=9)104.5±19.8 fmol/10~6细胞>大鼠(n=5)68.8±12.3 fmol/10~6细胞>人(n=13)56±8.65 fmol/10~6细胞,(X±SD)。但是三者平衡解离常数Kd值相近,分别为8.39±2.76nM,6.34±2.99nM,6.96±1.62nM(X±SD)。Hill系数均极接近于1。提示,家兔、大鼠和人血淋巴细胞与β受体配基的结合过程属同一类型。兔和大鼠疾病模型中淋巴细胞β受体变化的资料对人类疾病时β受体作用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