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技术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无水乙醇介入治疗难治性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可行性,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4月,应用射频消融技术联合DSA引导下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7例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男4例,女3例),密切随访,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影像学资料的变化进行疗效观察及评价。结果 6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5.7%。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射频消融技术联合DSA下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可能成为其重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及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颌面部肿瘤的DSA表现,栓塞、临床治疗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例口腔腔大出血患者急诊行DSA及栓塞治疗后,立即停止活动性出血;1例上颌骨中心性血瘤行永久性栓塞,栓塞后3周面部膨畸形逐渐缩小,随访5例未见复发,栓塞后行手术切除的病,主中出血明显减少,瘤体完善切除,随访3年无复,结论:DSA及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技术是诊断和治疗颌面部肿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2008年4月间应用DSA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53例头颈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影像学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治疗效果,并对治疗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术后MRI显示,12例病变完全消退,32例消退率≥50%,7例消退率25%~50%,2例消退率〈25%。并发症包括暂时性面神经麻痹、皮肤黏膜溃疡,除1例发生永久性面瘫外,其余并发症经处理均消失。无肺动脉痉挛及肺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结论:DSA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在颌面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颌面部肿瘤DSA表现、术前暂时性栓塞和永久性栓塞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材料与方法 :采用Seldinger’s法 ,对 2 0例颌面部肿瘤进行DSA造影 ,其中 13例施行了术前暂时性栓塞 ,6例施行永久性栓塞。 15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结果 :DSA造影对颌面部深部及巨大肿瘤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十分必要 ,15例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 ,肿瘤切除率提高。结论 :DSA造影及栓塞术对颌面部肿瘤的诊治效果可靠 ,使手术切除更为安全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和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行DSA检查,选择供血动脉栓塞,然后再行手术治疗。结果DSA可清晰显示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病变区域以及回流静脉,栓塞后再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病变切除彻底,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DSA及栓塞技术可对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6.
颌骨动静脉畸形的DSA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颌骨动静畸形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表现特征。方法:具有完整DSA资料的凳骨动静脉畸形患者12例,其中上颌骨5例,下颌骨7例。数字减影的颈动脉造影在PHILIPSV3000下完成,利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分别于颈内动脉、颈外动造影和供应动脉的超选择造影。结果:上、下颌骨动静脉畸形分别表现为上凳牙槽骨后部和上颌升支或体部近磨牙、前磨牙区的异常血管闭,动脉造影时该血管闭出现在动脉的早、中期,并持续到静脉晚期。上凳骨动静脉畸开的主要供应动脉为上凳动脉的上牙槽后动脉,并发上颌部软组织病变时,可伴有面横动脉、眶下动脉和面动脉供血。下 骨动静脉畸形的供应动主要为上凳动脉的下牙槽动脉支。下牙槽动脉支的超选择造影时,可见下牙槽动脉以多个纤维分支形式供应“静脉池”。结论:颌骨动静脉畸形的明确诊断及介入治疗必须经过DSA来完成,其中颌骨内的“静脉池”是病变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初探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的血管构筑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35 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AVM行血管造影检查及栓塞治疗,分析所有病变的供血动脉、回流静脉及畸形血管网的分布特征.20例单纯栓塞治疗,15例行栓塞与手术治疗,随访10个月~6年,分析其疗效.结果 从血管造影表现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AVM可分为4型:弥散型(15例),病变由多个动脉支供血,畸形血管呈弥散的网状结构;密集型(11例),供养动脉及畸形血管网密集分布,呈团块状;混合型(6例),病变部分较弥散分布,部分呈密集的血管团状;伴动静脉瘘型(3例),病变内含较大的动静脉瘘结构.从疗效看,35例中20例疗效良好,随访期间未见复发;13例复发需进一步治疗;2例巨大病变则进行性发展.结论 颌面部软组织AVM的血管构筑可分为4型,血管构筑的分型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颈动脉体瘤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应用。方法  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 ,行DSA瘤体造影 ,术前再次利用DSA行颈动脉体瘤滋养血管栓塞 ,并行健侧颈内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 ,观察大脑动脉环情况及血流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除颈动脉体瘤常见影像特征外 ,还发现另一种影像特征 :肿瘤将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推向前方 ,使颈动脉呈倒“Z”型 ,颈内、外动脉夹角变小。栓塞后可使术中出血量减少。颈内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 ,综合分析大脑动脉环情况及大脑侧支循环情况 ,可减少肿瘤手术切除的危险性。结论 DSA在颈动脉体瘤术前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栓塞术在颌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术,是八十年代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的新技术。它不但具有常规血管造影的优点,还可以进行药物直接灌注和栓塞术,而且能将电子计算机数字化的能力和常规X线摄影装置相结合。我科近年来在肿瘤、创伤的诊治应用中,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图像对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VMs)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例口腔颌面部AVM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3D—CTA对病灶形态、大小、范围、边界、骨质破坏、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8例AVMs患者5例发生在颌面部软组织.3例发生在下颌骨:3D—CTA均显示病灶为紊乱的血管团和血窦,边界清楚;一、二级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增粗、突起、扭曲;4例可见骨质吸收破坏。结论3D—CTA能准确有效地显示动静脉脉畸形的形态特点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能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12.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血管构筑特征。探讨其栓塞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1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AVM行造影及栓塞治疗,其中5例深部间隙AVM中,1例行单纯动脉栓塞,1例行单纯瘤腔栓塞,3例行动脉及瘤腔栓塞;6例浅表AVM中,5例行单纯动脉栓塞,1例行动脉及瘤腔栓塞。栓塞材料1例采用PVA,3例采用NBCA,7例采用PVA及NBCA。结果 5例深部间隙AVM造影均显示畸形静脉团,其中4例经瘤腔栓塞后随访12~30个月无复发;1例经动脉栓塞后18个月无复发。6例浅表AVM病变血管均较弥散,其中4例在栓塞治疗(共8次)后随访6~15个月,病变得到控制;另2例栓后手术,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颌面深部间隙AVM多含明显静脉池,应行动脉及瘤腔栓塞,部分病变有望得以根治;浅表AVM血管多较弥散,宜采用动脉栓塞,若皮肤受累可于栓后行病变切除及修复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理想和安全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方法。方法 在瘤体穿刺造影指导下,对43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行硬化剂序贯介入治疗。结果 随访7个月~3年,病变完全消退者7例;28例消退率≥50%;5例消退率25%~50%;3例病变消退率<25%。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面形及口腔功能良好。结论 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予无水乙醇、平阳霉素乳剂序贯硬化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蒋珏  黄燕  徐辉  姜虹 《上海口腔医学》2014,23(3):346-349
目的:总结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波动情况,探讨其规律并试图分析其原因。方法:选择我院日间病房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无水乙醇栓塞治疗时出现异常波动的动静脉畸形患者12例,记录动静脉畸形注射无水乙醇前后有创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无水乙醇前血压平均为(98.6±6.5)mmHg/(53.1±3.3)mmHg,心率平均为(82.8±11.5)bpm;注射无水乙醇后,心率先明显增快、再下降、最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最高值平均高达(98.8±13.5)bpm;血压先下降、再上升、再逐渐恢复到注射前水平,最低值平均为(73.7±6.3)mmHg/(39.3±4.8)mmHg;该段时间脉搏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动静脉畸形注射无水乙醇后数分钟内血压、心率可能出现明显的异常S形波动,确切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术中需加强监测,必要时予以纠正,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3D-CTA在周围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比较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周围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周围动静脉畸形(AVM)病人,分别进行DSA和CTA检查。进行畸形病灶、各级供应动脉、经济学等指标的比较。有关数据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以DSA为诊断的阳性对照。CTA对畸形血管团诊断准确率为100%,对畸形血管团的第1、2级供应动脉诊断的准确率达86%,对第3级供应动脉的确诊率低。CTA平均费用为800元;同时进行三维重建后的CTA图像,有助于对AVM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结论:多层3D-CTA作为一种微创、高分辨率的血管造影技术,在AVM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32例腮腺病变,33个腺体做了数字减影腮腺造影(DSS)检查。其中23个腺体也应用了传统的腮腺造影方法。DSS检查主要优点是:(1)图象清晰,对比度高;(2)能观察连续图象,腺体充盈好;(3)造影剂用量少。此外,对影响DSS图象质量的因素及克服办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无水乙醇在血管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水乙醇治疗血管畸形的探索充满挑战,但最终是有益的。过去10年,我们获得了大量关于血管畸形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分类的知识。现在,我们相信,许多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畸形可通过乙醇治愈,某些难以治愈的病灶,也常常可通过乙醇栓塞控制病情或改善症状。乙醇治疗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我们强烈建议,这类疾病的治疗应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实施。我们认为,乙醇栓塞是目前血管畸形这类极其复杂难治的疾病的首选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颌面部创伤性动静脉畸形(AVMs)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6-2011年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5例颌面部创伤性AVMs患者,根据病程及病变累及范围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创伤性AVMs;2例急性动静脉畸形行手术切除,3例慢性动静脉畸形采用动脉血管内无水乙醇栓塞加局部穿刺无水乙醇栓塞的治疗方法(双介入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过0.5~6年的随访,手术治疗2例治愈;“双介入治疗”2例治愈,1例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动脉血管内无水乙醇栓塞加局部穿刺无水乙醇栓塞治疗是治疗创伤性AVMs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额部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额部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以使药物注射入病变腔内。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9例患者中,男7例(77.8%),女2例(22.2%),年龄1.5~20岁,局部膨隆或肿块是最主要的报告症状(66.7%)。涉及病例的供血动脉包括颞浅动脉和眼动脉,所有额部动静脉畸形病灶均涉及颞浅动脉供血,其中5例额部动静脉畸形由颞浅动脉和眼动脉供血(55.6%)。所有患者在全麻下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共治疗19次(每例患者接受1~6次,平均2.1次/例),无水乙醇的单次应用平均剂量为9.0 mL。5次应用弹簧圈辅助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共使用80枚弹簧圈,平均4.2枚/次(80枚/19次)。另有3次使用博来霉素、2次使用平阳霉素、1次使用3%聚多卡醇辅助栓塞治疗。9例患者中,4例治愈,3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报告局部并发症或系统性并发症。结论:在额部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中,根据临床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颌骨动静脉畸形(AVM)的普通X线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并对其血管构筑分型,探讨该分型对颌骨AVM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25例颌骨AVM的普通X线和DSA表现,包括颌骨骨质改变、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特点,从而对颌骨AVM的血管构筑分型。分析各型颌骨AVM的治疗史和疗效。结果25例颌骨AVM的DSA表现可分为5型:Ⅰ型:弥散型(5例),Ⅱ型:单静脉腔型(8例),Ⅲ型:弥散单静脉腔型(7例),Ⅳ型:多静脉腔型(2例),Ⅴ型:弥散多静脉腔型(3例)。DSA分型与普通X线表现具有很好的对应性。DSAⅡ~Ⅳ型治疗效果较好,17例均临床治愈(100%);DSA Ⅰ型和V型疗效较差,临床治愈的病例分别为3例(3/5)、1例(1/3)。结论颌骨AVM的血管构筑特点具有多样性,建议分为5型;该分型对颌骨AVM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