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采用交通事故视频作为死亡提醒材料,依据大学生生命意义量表选取生命意义图片,采用2(组别:死亡提醒组、中性刺激组)×2(图片配对条件:生命意义-中性配对、中性-中性配对)×2(探测点位置:探测点位置与生命意义图片同侧、异侧)的混合实验设计对69名大学生被试进行点探测实验,探讨死亡提醒操作下大学生生命意义与死亡恐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死亡提醒材料能够唤起大学生的死亡恐惧,大学生在死亡提醒条件下有更高的死亡恐惧水平,并且对生命意义有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孕妇生命意义感在人格内外向与妊娠焦虑关系的中介效应,以期指导临床通过提升孕妇生命意义感的心理支持,降低妊娠焦虑。方法:以2014年2-5月深圳市中海医院和深圳市仁爱医院妇产科就诊、咨询共计111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内外向人格维度测量分别评估被试生命意义感、拥有意义感及寻求意义感,妊娠焦虑水平和其内外向人格特质。以孕妇人格作为预测变量、以妊娠焦虑为因变量,以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进行回归分析及交互分析。结果:1孕妇人格与妊娠焦虑呈显著负相关(β=-0.268,P=0.004);2寻求生命意义感在孕妇人格和妊娠焦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29%。3拥有意义感不能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孕妇内外向人格与妊娠焦虑之间的关系;4对孩子的态度中"夫妻之间爱的结晶","生命命运的必然"被孕妇广泛认同。"全家期盼宝宝到来的温馨氛围"及"对即将到来宝宝的期待"成为孕期内幸福感的重要来源。结论:内向的孕妇会面临更高水平的焦虑;孕妇内外向因素可通过提升她们的寻求意义感降低妊娠焦虑。  相似文献   

3.
4.
陈梅 《校园心理》2022,(5):368-371
目的 探索自尊对大一年级新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及希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大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11名大一年级新生进行测量,测量工具包括自尊量表、成人素质希望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结果 (1)生命意义感与自尊、希望呈正相关(r=0.546,0.493,P<0.01);(2)希望在自尊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β=0.2757,P<0.01),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分别为72.4%和27.6%。结论 自尊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生命意义感,还通过希望间接影响大一新生生命意义感。可以通过提高自尊和希望的方式来提升大一新生的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自杀意念问卷对646名大学本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得分在性别、就读地区、年级、是否独生等几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与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336,P0.001),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2,P0.001);3生命意义感中的部分维度如成就、快乐、信仰和人际关系等4个维度对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有负性预测作用(R2=-0.136,P0.001;R2=-0.165,P0.001;R2=-0.179,P0.01;R2=-0.187,P0.05),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对自杀意念有正性预测作用(R2=0.146,P0.001);4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在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中介作用。结论:生命意义感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减少自杀意念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调查大学生自伤行为及生命意义感现状,探讨生命意义感对自伤行为的影响.对某省属高校8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大学生人口学信息及自伤行为发生情况等;采用生活目的测验(PIL)了解生命意义感水平.结果显示:自伤行为检出率7.7%;54.6%的伴有自伤行为大学生无明确生命意义与目标;生命态度[OR=...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社会性无聊感与学习倦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地方院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社会性无聊感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问卷、自编的社会性无聊感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广州肇庆地区823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18.0进行分析。结果:1大二学生在社会性无聊感与学习倦怠感上得分最高,生命意义感上得分最低;2学习倦怠与社会性无聊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602,P0.000),学习倦怠与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449,P0.000);3学习倦怠对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0%),学习倦怠对社会性无聊感存在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6.2%);4生命意义感在学习倦怠与社会性无聊感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41.6%。结论:降低大学生学习倦怠,有助于提高生命意义感与降低社会性无聊感。  相似文献   

8.
9.
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自尊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高职生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广州市两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生中抽取一、二年级学生316名,用生命意义量表(PIL)、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测查。结果:男生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得分均高于女生,而母亲情感温暖得分低于女生(均P<0.01);城镇学生的母亲过分干涉得分高于农村学生,而生活目标得分低于农村学生(均P<0.05)。父亲情感温暖能积极预测生命热忱、逃避(β=0.21、0.29,P<0.05),母亲情感温暖积极预测生活目标、未来期待(β=0.25,0.14;P<0.05)。自尊在父亲情感温暖与生命热忱(β=0.15,P>0.05)、父亲情感温暖与逃避(β=0.26,P>0.01)、母亲情感温暖与生活目标(β=0.17,P>0.05)、母亲情感温暖与未来期待(β=0.09,P>0.05)的作用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结论: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密切相关,自尊在二者关系中有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开展以人生纪录片为载体的生命教育课程干预,考察干预效果。方法:以是否选修《电影与心理人生》课程为条件将被试分为实验组(n=95)和对照组(n=65)。实验组开展每周2课时,持续时长17周的课程干预,对照组不进行相关操作。在干预第1周及最后1周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评估两组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水平。结果:干预前,实验组的生命意义感总分显著低于控制组(t=-2.521,P0.05),其中实验组的拥有意义感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t=-3.304,P0.01);干预后,实验组的生命意义感水平(t=-2.126,P0.05)和拥有意义感得分(t=-2.490,P0.05)显著提高,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人生纪录片课程为载体的生命教育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拥有意义感,从而提升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11.
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引入Steger等编制的生命意义感量表(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方便选取北京大学学生307名,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n=15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部分(n=157)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用社会期望量表(Marlowe-Crowne Social Desirability Scale,MCSD)、未来取向应对量表(Future-oriented Coping Inventory,FCI)、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检验MLQ中文版的效标效度.结果:(1)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2个因子,分别是生命意义感(MLQ-P)和寻求意义感(MLQ-S),累计贡献率为57.22%,项目负荷在0.579~0.829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结构的有效性(χ2=43.81,GFI=0.94,AGFI=0.90,NFI=0.93,CFI=0.97,IFI=0.97,RMSEA=0.066).(2)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1,2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1和0.72.(3)MLQ-P与SES、GWB、正性情绪、预先应对、预防应对、MCSD呈正相关(r=0.19~0.59,均P<0.01),而与SDS、负性情绪呈负相关(r=-0.50,-0.18,均P<0.01);MLQ-S与预先应对、预防应对和正性情绪正相关(r=0.20,0.31,0.15,均P<0.01).结论: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较好,但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深入检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的死亡提醒对亲密关系影响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了亲密关系的死亡焦虑缓冲作用及依恋、死亡提醒与亲密关系的相互影响研究现状,对死亡提醒和亲密关系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负性指标的关系,以及调节变量对二者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提升人们心理健康提供有效借鉴.方法:通过文献搜索整理筛选后共有21篇原始文献,21个独立研究样本符合元分析要求(n = 12554).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结果: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负性指标存在...  相似文献   

14.
谢园梅 《校园心理》2021,(2):115-117
为考察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7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得分(95±18)分,不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命意义感及其各因子与网络利他行为显著性相关,并能够解释网络利他行为11%的变异.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处于整体中等偏下水平,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当代青少年生命意义感与幸福感的特征及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湖州两地区初一至初二、高一至高二、大一至大四青少年1141名.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S)、心理幸福感量表(PWBS)、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LSS)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PANA)进行调查.将PWBS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各27%抽出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其余为中间组.结果:高中生LAPS、PWBS、SLSS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得分均低于初中生和大学生[如,LAPS得分,(3.5±4.2)vs.(3.8±4.7),(3.7±4.0);均P<0.001];性别与年级在生命意义感的意义意志和生命控制两个维度及积极情感上有交互作用(F=3.67、7.20、4.92;均P<0.05).高生命意义感水平青少年的PWBS、SLSS和PANA的积极情感得分均高于低生命意义感青少年[(4.5±7.6)vs.(3.5±7.0)、(3.3±4.0)vs.(2.7±4.1)、(3.6±2.5)vs.(2.8±3.8);均P<0.01].LAPS的存在充盈、意义意志、生命控制、死亡接纳及生命目的因子得分与PWBS总分呈正相关(0.11~0.39,均P<0.001),LAPS的存在充盈、生命目的、苦难接纳因子得分与SLSS总分呈正相关(0.38、0.12、0.11,均P<0.001),LAPS的存在充盈、意义意志、生命控制因子得分与积极情感总分呈正相关(0.25、0.31、0.18,均P<0.001).结论:青少年中高中生的幸福感水平较低,生命意义感对个体的幸福感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对迷信心理的影响。采用《大学生迷信心理问卷》《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5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迷信程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35名调查对象迷信程度较高,女大学生迷信心理问卷总分高于男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17,P=0.003);(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迷信心理问卷总分存在负性预测作用(P<0.001),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迷信心理量表总分存在正性预测作用(P=0.003)。提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和生命意义感可以预测其迷信心理。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分析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及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成都市某高校大学新生194名,使用《生活目的测试》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2.1%的大学新生的生活目标及意义不明确,34.0%的学生处于生命无意义状态;2自主感、逃避的得分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7.64,P0.01;F=6.58,P0.05),自主感、逃避的得分以及生命意义感总分在不同学科类别之间存在差异(F=7.56,P0.01;F=6.18,P0.05;F=4.83,P0.05);3生命意义感总分与偏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7,P0.05);4对未来期待可以显著预测心理健康状况(β=-0.18,P0.05)。结论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010-2020年间中国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横断历史meta分析的方法,对50篇使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测量我国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文献进行分析,运用一般元分析的方法考察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变迁趋势及性别差异。结果:2010-2020年间,大学生C-MLQ总分上升了0.19个标准差,生命意义体验得分上升了0.35个标准差,生命意义追寻得分上升了0.05个标准差;C-MLQ总分及2个维度得分均与年代呈正相关(r=0.20~0.58,均P<0.05);C-MLQ总分及2个维度均分性别差异的平均效果量■分别为0.05、0.03、-0.00。结论:近10年来研究报告的中国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成效.方法:选取80名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将80名被试随机分成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生活目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自我成长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后测.结果:实验组在干预后4个量表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实验组所有因子得分...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相关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南通市某所高职院校257名学生,使用《生活目的测试》量表(PIL)、《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42.8%的学生处于生命意义不明确状态,26.1%的学生处于生命无意义状态;2生命意义感与父亲的"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的"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母亲的"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严厉惩罚"因子呈显著负相关;3父亲的"温暖理解"、母亲的"拒绝否认"对生命意义感有显著的独立作用;父亲的"过分干涉"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对生命意义感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高职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