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欣晨  孙言才 《中国药师》2018,(6):1064-1066
摘 要 目的:分析骨肉瘤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 MTX)治疗后的肝、肾功能变化与甲氨蝶呤血药浓度间的相关性,探讨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在监测骨肉瘤患者急性药物性肝肾损伤的意义。方法: 56例使用HD MTX治疗骨肉瘤的患者,HD MTX滴注完成后48 h及72 h,采用HPLC UV法测定患者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并同时测定肝肾功能指标,统计分析HD MTX治疗后不同检测点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与患者肝、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HD MTX滴注完成后48 h有4例患者(7.14%)出现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3例患者(23.21%)出现药物性肾损伤。肝损伤患者的甲氨蝶呤血浓度C48h为(2.90±0.78)μmol·L-1,肾损伤患者C48h为(1.65±1.12)μmol·L-1;HD MTX滴注完成后72 h有7例患者(12.50%)出现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6例患者(28.57%)出现药物性肾损伤;肝损伤患者C72h为(0.30±0.17)μmol·L-1,肾损伤患者C72h为(0.29±0.29)μmol·L-1。患者不同监测点肝、肾功能指标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与肝功能指标(ALT、AKP、TBIL)及肾功能指标(SCr)呈部分显著性相关。结论:甲氨蝶呤所致急性药物性肝、肾损伤可能与特定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存在一定相关性,C48h可能对于预测损伤的发生更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HPLC法同时测定复合维生素B片中5种维生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应用HPLC技术,建立同时测定复合维生素B片中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3(烟酰胺)、维生素B5(泛酸)和维生素B6(吡多辛)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以50 m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磷酸调至pH 3.0) 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的检测波长为275 nm,维生素B5的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30℃,进样量为5 μl。结果: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和维生素B6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9.48~197.40μg·mL-1、40.16~200.80 μg·mL-1、39.36~196.80 μg·mL-1、38.80~194.00 μg·mL-1、41.76~208.80 μg·mL-1,r均≥0.999 9。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0%,99.91%,99.04%,99.63%,98.75%,RSD分别为0.40%,0.27%,0.40%,0.92%,0.39%(n=9)。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作为复合维生素B片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和维生素B6同时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匡毅  向琴 《中国药师》2017,(7):1302-1304
摘 要 目的:建立HPLC DAD法同时测定中药鹅不食草中槲皮素、山奈酚、3 甲氧基槲皮素、芹菜素、蜜橘黄素5种黄酮类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 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结果: 槲皮素、山奈酚、3 甲氧基槲皮素、芹菜素、蜜橘黄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02 3~0.093 0 μg·μL-1 (r=0.999 5) 、0.002 2~0.087 0 μg·μL-1 (r=0.999 6)、0.002 0~0.079 0 μg·μL-1 (r=0.999 8) 、0.000 9~0.037 0 μg·μL-1 (r=0.999 8) 和0.000 8~0.031 0μg·μL-1 (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槲皮素、山奈酚、3 甲氧基槲皮素、芹菜素、蜜橘黄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6%、98.33%、98.63%、98.40%和98.10%,RSD分别为1.17%、1.16%、1.10%、1.52%和1.36%(n= 6)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鹅不食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郭咸希 《中国药师》2016,(10):1840-1842
摘 要 目的:对十一酸睾酮(TU)二元醇质体凝胶进行体内外透皮考察。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TU二元醇质体,以卡波姆941为凝胶基质,制备TU二元醇质体凝胶剂;以小鼠皮肤为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法对其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以大鼠为实验动物,背部给予TU二元醇质体凝胶剂后,于设定的时间点测定血浆中TU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与TU二元醇质体进行比较。结果: TU二元醇质体及其凝胶的体外累积透皮百分率Q与时间t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线性方程分别为:Q=8.68t+6.78(r=0.998 2)和Q=6.09t+3.09(r=0.999 3),稳态透皮速率分别为8.68 μg·cm-2·h-1和6.09 μg·cm-2·h-1,24 h后TU在皮肤中的滞留量分别为(208.80±55.26)μg·g-1和(225.60±38.90)μg·g-1;大鼠体内TU二元醇质体及其凝胶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8.50±2.75)mg·L-1和(20.80±2.42)mg·L-1;tmax(6.20±0.14)h和(9.54±0.52)h;AUC0-48h(336.74±2.05)h和(486.30±1.68)h。结论:TU二元醇质体及其凝胶均呈现较好的体内外透皮特性,且在缓释性上凝胶剂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白花蛇舌草中去乙酰车草酸酐、车叶草苷、秦皮乙素、4 香豆酸、阿魏酸、槲皮素和山奈酚7种有效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Thermo ODS 2 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0.05%醋酸水溶液(A) 0.05%醋酸乙腈(B),线性梯度洗脱[0 ~ 50 min,5%BSymbolnB@80%B],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分别为238 nm(乙酰车草酸酐和车叶草苷)、347 nm(秦皮乙素)、306 nm(4 香豆酸)、322 nm(阿魏酸)、369 nm (槲皮素和山奈酚)。结果: 去乙酰车草酸酐、车叶草苷、秦皮乙素、4 香豆酸、阿魏酸、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浓度分别在2.940~58.700μg·ml-1,2.650~52.900μg·ml-1,0.762~15.200 μg·ml-1,0.448~8.960μg·ml-1,0.794~15.900 μg·ml-1,0.897~17.900 μg·ml-1,0.489~9.780 μg·ml-1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RSD均小于1.95%(n=6);各组分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8.16%~101.88%之间,RSD均小于1.88%(n=6);白花蛇舌草中去乙酰车草酸酐、车叶草苷、秦皮乙素、4 香豆酸、阿魏酸、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分别为(42.48±1.43)μg·g-1、(63.76±1.01)μg·g-1、(1 765±0.69)μg·g-1、(881.9±0.74)μg·g-1、(86.99±1.65)μg·g-1、(1 395±0.731)μg·g-1和(902.2±0.82)μg·g-1结论:本文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全面反映白花蛇舌草中各种极性较高的成分的含量,适用于白花蛇舌草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郭永辉  李香荷 《中国药师》2018,(6):1090-1092
摘 要 目的:建立HPLC CAD法测定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中卡那霉素和卡那霉素B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Boston Green ODS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0.2 mol·L-1三氟醋酸溶液 甲醇(95 ∶〖KG-*2〗5)作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喷雾温度:55℃,喷雾压力:56.4 psi。结果:卡那霉素在0.385~38.500 μg·ml-1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检出限为0.075μg·ml-1,定量限为0.154 μg·ml-1,回收率为100.97%(n=9)。卡那霉素B在0.374~37.400 μg·ml-1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检出限为0.075 μg·ml-1,定量限为0.150 μg·ml-1,回收率为100.44%(n=9)。结论:建立的HPLC CAD测定卡那霉素和卡那霉素B含量的方法检出限低,操作简单准确,可以有效控制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前列腺素F2α(PGF2α)诱导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吴茱萸碱舒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作用以及辣椒素受体阻断药capsazepine、磷脂酶Cβ阻断药U73122和钙调蛋白阻断药W 7对吴茱萸碱作用的影响,Prism 5.01非线型可变斜率回归计算半效浓度(EC50)。结果: 吴茱萸碱对PGF2α(EC50=9.60×10-11 mol·L-1)收缩离体子宫平滑肌舒张作用的EC50为9.56×10 9 mol·L-1。半抑制浓度(IC50)的capsazepine(6.30×10-11 mol·L-1),U73122(2.57×10-11 mol·L-1)和W 7(5.65×10-13 mol·L-1)预舒张离体子宫平滑肌后,吴茱萸碱的EC50降低,量效曲线左移。EC50的大小顺序依次为:U73122 吴茱萸碱(1.95×10-12 mol·L-1)>capsazepine 吴茱萸碱(7.35×10-13 mol·L-1)>W 7 吴茱萸碱(8.88×10-15mol·L-1)。结论: 吴茱萸碱对PGF2α收缩的离体子宫平滑肌有舒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辣椒素受体1、磷脂酶Cβ和钙调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酮康他索乳膏中酮康唑和丙酸氯倍他索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 mm,5 μm)柱,流动相为甲醇 0.05 mol·L-1醋酸钠溶液(用冰醋酸调pH至5.5),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9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 μl。结果:酮康唑和丙酸氯倍他索分别在160.30 ~1 282.40 μg· mL-1和4.03~32.24 μg· 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1.000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RSD=0.52%,n=9)和100.2%(RSD=0.56%,n=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用于酮康他索乳膏中酮康唑和丙酸氯倍他索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观察牛樟芝胶囊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甘草酸二铵胶囊作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用CCl-4制备大鼠中毒性肝损伤模型,观察牛樟芝胶囊对大鼠血清中ALT、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的影响,以及对肝脏病理损伤的作用。结果:模型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动物体质量降低,肝脏绝对质量(15.13±2.01)g和相对质量(4.32±0.36)g/100 g增高,ALT(189.9±50.4 )IU·L-1、AST(249.1±47.6)I U·L-1、LDH(1 740.8±522.0)IU·L-1均显著增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加重,肝损伤模型成立。中剂量牛樟芝胶囊(1.08 g·kg-1)可使肝损伤大鼠的ALT(126.7±31.4)IU·L-1、AST(175.2±38.9)IU·L-1、LDH(1 013.7±342.5)IU·L-1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牛樟芝胶囊(1.62 g·kg-1)可使肝损伤大鼠的ALT(138.0±50.0)IU·L-1和AST(189.1±56.7)IU·L-1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P<0.05),优于甘草酸二铵胶囊。 结论:牛樟芝对大鼠CCl-4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舒 《中国药师》2017,(7):1305-1307
摘 要 目的:同时测定复方银翘氨酚维C片中连翘苷、绿原酸、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和对乙酰氨基酚5种组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Waters Xselec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 0.1 mol·L-1磷酸二氢钠(pH3.0),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5℃。结果: 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绿原酸、马来酸氯苯那敏、连翘苷分别在0.500~200.200,0.499~199.600,0.501~200.100,0.502 ~200.900,0.488~195.40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RSD=1.5%)、97.8%(RSD=1.7%)、98.5%(RSD=1.1%)、97.1%(RSD=1.7%)、99.8%(RSD=1.2%)(n=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复方氨酚维C银翘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抗肿瘤药物肝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抗肿瘤药物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特异性易感基因检测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同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总结抗肿瘤药肝损伤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设抗肿瘤药物肝损伤分子检测与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将对预测药物肝损伤的发生、指导临床化疗药物使用和新型药物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 要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后,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引起DILI最常见的药物包括:中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目前保健品、减肥药、食品添加剂等导致肝功能损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DILI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损伤,可进展至肝硬化,轻者停药后肝功能可自行恢复,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衰竭和各种并发症危及生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及药物种类的增多,DIL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从DIL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王晶  彭芳辰 《中国药师》2016,(12):2318-2320
摘 要 目的:分析1例使用补肺活血胶囊后出现严重肝损害的个案,以提醒临床医师安全使用传统中药(TCM)。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治疗过程,结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RUCAM量表及文献对该药物与DIL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很可能为补肺活血胶囊导致的DILI,该药成分之一补骨脂可导致不同程度的ALT、AKP及国际化标准比值(INR)升高,以及肝脏组织病理的改变。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关注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加大监测力度,同时向公众普及安全用药知识,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我院住院患者药源性肾功能损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虹  李安华 《中国药房》2009,(2):143-145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源性肾功能损害的情况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6、8、10月中血清肌酐值异常的10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20例药源性肾功能损害(占19.6%),可疑药物包括脱水药、抗生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22种。结论:应严格按适应证选择药物,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例溺水引发吸入性肺炎病人使用抗感染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治疗实践.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重症监护室(ICU)抗感染药物治疗,对抗菌药物的选择、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采用计算推算法(法国归因系统)评定该例肝损伤病人的可疑药物不良反应的等级,对可疑药物提供血药浓度监测(TDM),为诊断药物性肝损伤提供依据.结论 药学监护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住院治疗的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治疗DILI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9月~2013年12月某三甲医院肝病科收治的DILI住院患者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原发疾病、用药情况、肝功能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88个DILI病例(男37例,女51例),平均年龄(58.1±15.4)岁。致DILI的药物主要为中草药或中成药、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物、肿瘤化疗药、心血管系统药物等。68.2%为口服给药,25%为静脉用药。肝功能检测指标均异常,其中以ALT升高为最常见(79.4%)。分型结果显示肝细胞损害型占25.0%、胆汁淤积型占51.1%、混合型占23.9%。经停用可疑药物,给予保肝、退黄等治疗后,35.2%患者治愈,61.4%患者好转。结论: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肝功能以ALT异常为主,临床医生用药时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并积极监测肝功能,预防和减少DI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44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了解长海医院住院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保肝药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全年确诊为DILI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DILI与年龄、性别及药物的相关性,以及患者保肝药联合用药方案及保肝药的使用情况。结果:共收集到144例DILI患者,其中女性多于男性,45~65岁年龄段的患者构成比最高。导致DILI的药物有14类,中草药和中成药占54%,西药占46%。保肝药不合理使用较为明显,尤其是保肝药联合给药方案。结论:针对DILI的治疗,应在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使用保肝药。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 临床药师通过对2例药物所致急性肾损伤的分析总结及药学监护,期望为药物所致的急性肾损伤的药学监护提供一些经验和帮助。方法: 药师通过分析药物所致急性肾损伤的机制并给出用药建议,协助医师合理选用激素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指导。结果: 在医师的合理治疗和药师的悉心监护下,2例患者肾功能在住院期间恢复。结论:应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药物所致的急性肾损伤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许莉莉  田月洁  苏凤云  谢彦军  李霞 《药学研究》2022,41(8):554-556,560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特点和高风险因素,探讨医疗机构DILI 监测路径的建立。方法 对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13年-2018年7月31日年5 066例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2017年可疑DILI患者的181份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以40-59岁患者居多;涉及药品中抗感染类药物占比最大;患者的体重、潜伏期、药品种类和原患疾病是发生严重DILI的影响因素。结论 根据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建立医疗机构药物性肝损伤的监测路径,有利于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