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7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 ,1例为前列腺增生症 ,行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 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双侧睾丸切除术 ,术后使用丝裂霉素或BCG等膀胱灌注及氟他胺内分泌治疗。 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 8例中 2例失访 ,3例因多发性转移 ,术后存活 <1年 ,3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术 ,术后随访 1.5~ 4.0年 ,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 ,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再发尿道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89例,术后发生尿道癌5例(5.6%),再发尿道癌平均时间18(9~32)个月.5例患者病理分期为T1~T2.因复发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4例,因膀胱多发癌行全膀胱切除术1例.采用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3例,回肠原位新膀胱术2例.5例患者术后因排尿不畅(3例)、肉眼血尿(1例)、血性分泌物(1例)再次就诊.尿道镜检查发现尿道肿物位于前列腺部尿道2例、阴茎部尿道3例.肿物呈菜花状向尿道腔内生长,可见基底部,肿物直径1~3 cm.尿道镜活检报告均为尿道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为T1~T2.5例均行TUR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尿道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Ⅰ~Ⅱ级.术后辅以羟基喜树碱尿道灌注,每周1次,共6周.结果 5例TUR术后平均随访37(24~52)个月,控尿满意,血尿和血性分泌物均消失,尿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尿道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肿瘤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再发尿道尿路上皮癌可以选择保全尿道的TUR术和尿道灌注治疗,疗效较满意且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茎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3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鳞状细胞癌患者31例,疣状癌患者2例。5例行阴茎局部病变切除术,26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例行阴茎全切加会阴部尿道造口术。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0例,其中7例行双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0例行一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对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例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对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33例患者定期随访1~5年,平均随访31个月,1年生存率为93.9%(31/33),2年为87.9%(29/33),5年为72.7%(24/33)。本组6例T1G2期以上阴茎癌患者行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生存率为83%(5/6);而另有14例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死亡7例,生存率为50%(7/14)。在33例阴茎癌患者中,9例可扪及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行双侧淋巴结活检,有6例为阳性,阳性率高达66.7%(6/9);但有3例阴性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假阴性率为13%(3/23)。有7例伴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随访期间7例患者全部死亡,结论:对阴茎癌患者,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并合适地选择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时机和方式,采用一定的手术技巧,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的原因、诊治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后22例继发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与膀胱原发肿瘤大小、数量、是否复发、部位、病理分级和分期密切相关(P0.05),其中危险因素越多,尿道癌复发率越高。结论:膀胱癌膀胱全切除术后尿道癌发生与尿路上皮源性肿瘤的多中心性和肿瘤种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特点,增加对脐尿管癌的了解,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3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7个月原位复发.再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术后辅以全身化疗。1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术后13个月死亡。3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中,1例术后9个月复发,并与6个月后死亡,其余2例分别随访6个月、18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脐尿管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恶性肿瘤,预后差。影像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的综合应用是诊断脐尿管癌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是脐尿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15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和随访结果。结果病理证实黏液腺癌7例,腺癌6例,黏液腺癌伴尿路上皮细胞癌1例,小细胞内分泌癌1例。依据 Sheldon分期标准,Ⅱ期1例,ⅢA 期9例,ⅢB 期4例,ⅢC 期1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14例,其中同时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12例获随访,失访3例,随访时间3~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例小细胞内分泌癌患者接受 MEP 方案化疗,于术后3个月死于全身骨转移;1例术后1年复发,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并接受联合化疗及盆腔放疗,于术后1.5年死于远处转移;1例术后15个月和2年复发,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于术后3年死于盆腔转移;2例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术后3年死于远处转移;7例随访至今,未出现复发及转移。1年生存率为83.3%(10/12),5年生存率为37.5%(3/8)。结论脐尿管癌是一种少见的高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隐匿,预后极差。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为治疗脐尿管癌的主要术式。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对肿瘤预后判断及辅助治疗选择有一定临床意义。根据病理及复发情况,可行化疗或积极补救性手术,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66.2岁,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均为II至III级)。1例术前既往诊断为前列腺癌,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4级至6级;2例行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1例行径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例因身体原因仅行姑息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随访8个月至26个月。1例术后20个月后死于全身广泛转移;1例随访14个月带瘤存活;余3例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膀胱癌患者,如合并的前列腺癌,如果重视不够容易被漏诊。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当诊断膀胱癌同时存在局限性前列腺癌时,治疗方案应根据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分期、分级综合而定。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并不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极少转移到输尿管。本文报道1例68岁前列腺癌输尿管转移患者, 主因左侧腰腹部疼痛1个月入院。入院后泌尿系增强CT检查:左侧输尿管中段肿物;盆腔、腹膜后和左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69.4 ng/ml。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为腺泡腺癌。输尿管镜检查:距左侧输尿管口15 cm处可见一光滑质硬肿物, 完全梗阻左输尿管, 活检病理为异形细胞团浸润, 肿瘤不除外。拟行腹腔镜输尿管肿瘤切除术+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肿瘤性质。由于肿瘤周围粘连严重, 最终行肾、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输尿管转移。患者术后应用阿比特龙和戈舍瑞林治疗前列腺癌。术后6个月复查CT示盆腔和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加体腔内金字塔型原位回肠新膀胱构建术的关键步骤及围术期结果。方法 患者男,49岁,3年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病理:高级别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伴原位癌。术后卡介苗灌注18次,规律复查,肿瘤复发2次,分别行TURBT术,术后病理为高级别非浸润型尿路上皮癌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伴原位癌。现肿瘤再次复发,PET-CT等检查提示肿瘤侵犯左输尿管口,左肾及输尿管继发积水,膀胱癌复发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膀胱癌(T3N1M0)。行新辅助化疗(吉西他滨+顺铂)联合PD-1免疫治疗2个疗程。实施腹腔镜下保留NVB网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及体腔内金字塔型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关键手术步骤:(1)保留NVB网络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游离双侧输尿管,保留输尿管鞘膜完整,以免影响其血运和蠕动功能;游离输精管、精囊,不打开狄氏筋膜,于筋膜内间隙向前列腺尖部分离,并向两侧扩展;游离膀胱前间隙,2-0V-Loc倒刺线缝扎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dorsal vein comp...  相似文献   

10.
膀胱小细胞癌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BSCC)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BSCC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68~82岁,2例有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有尿频尿急。1例B超检查见膀胱内有1.5cm×0.9cm稍强回声区,后伴弱声影,中心回声较低;1例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10~12点处有1cm×1cm乳头状突起,无蒂,广基,呈地毯样生长;1例盆腔CT及加强扫描示膀胱内有类圆形团块状影,大小约2.5cm×2.6cm。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报告为膀胱小细胞未分化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嗜铬蛋白颗粒均( ~ ),神经特异烯醇化酶均(-~±),例1突触素(-),例2突触素( ),例3突触素( ~ )。例1术后3年复发,患者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服中药治疗10个月后死亡。例2术后8个月因膀胱小细胞癌转移而死于全身衰竭。例3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2~3级,部分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局部伴腺样分化,3个月后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双侧输尿管皮肤乳头术,术后随访15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BSC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膀胱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学检查,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较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 恶性程度高, 侵袭性强, 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56岁男性患者, 因膀胱占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术后病理提示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尿路上皮癌, 予化疗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 未见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淋巴结没有转移或N1的患者 ,外科治疗效果良好 ,但N2 N3 患者很少进行外科治疗 ,为了观察这部分患者的疗效 ,对肉眼可见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全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进行长期随访。从 1980~1990年 ,共有 79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拟行膀胱全切除术 ,其中 2 9例 (4 % )无法切除 ,76 3例进行了膀胱全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193例 (2 5 % )发现淋巴结转移 ,111例有多发的或触及的肿大、固定的淋巴结 ,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 ,2 7例曾行术前化疗 ,84例只进行了外科手术。对这 84例患者进行 10年随访。 84例患…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6 7岁。 1年前因膀胱移行细胞癌在本院行全膀胱切除术加可控回肠膀胱术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 ,浸润至深肌层。手术经过顺利 ,术后恢复良好。术后 9个月发现左侧腋窝下淋巴结肿大 ,切除后作病理检查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转移性肿瘤。患者于 2 0 0 1年 1 2月~ 2 0 0 2年 2月在我科行化疗。采用环磷酰胺 80 0mg静脉推注 ,表阿霉素 70mg静脉推注 ,顺铂 40mg加入5 0 0ml生理盐水中连续静脉滴注 3天 ,每周 1次 ,连续 6次。化疗后复查盆腔CT无明显异常 ,骨扫描未见转移。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膀胱癌术后腋窝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膀胱憩室癌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膀胱憩室癌患者均行CT和膀胱镜检查确诊。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手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3例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均为非移行性细胞癌;另外2例术后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CT和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膀胱憩室癌的临床分期不同,预后明显不同,非移行细胞癌病理类型有早期浸润行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危肾盂癌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12月对14例高龄且伴有严重并发症的肾盂癌患者行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肾脏+中上段输尿管切除术,术后正规膀胱灌注表柔比星注射液,以预防再发膀胱癌,并定期进行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结果:14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63~105min,平均78.3min。术后24~48小时恢复饮食,5~9天出院。术后病理检查2例为鳞状细胞癌,12例为尿路上皮细胞癌;其中2例为浸润性肾盂癌伴肾门处淋巴结转移。术后13例得到随访,1例失访;随访8~36个月,平均21.4个月。1例术后13个月死于肺部转移,2例术后21个月因心肺疾病死亡;2例术后再发膀胱癌,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结论:对于高危肾盂癌患者,简化手术,腹腔镜下切除肾脏+中上段输尿管,术后配合正规膀胱灌注化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傅明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2):820-821
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后需要建立一个低内压、大容量、高顺应性、高调节性的新膀胱,与通道式尿流改道术式相比,原位新膀胱术术后生活质量更高而广为接受。2002年3月至2004年1月,我们对15例膀胱癌患者采用了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低压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45~74岁,平均59岁。病程2个月~4.5年。术前经B超、CT、I VU、膀胱镜检查及活检诊断为膀胱癌。所有患者无上尿路肿瘤,尿道、前列腺均无肿瘤浸润。术后病理切片提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12例,鳞癌2例,腺癌1例;G29例,G3…  相似文献   

17.
膀胱腺癌的诊治(附2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膀胱腺癌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膀胱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膀胱腺癌19例,脐尿管癌3例。结果:22例有8例次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4例行次膀胱全切术,2例次行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次行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1-5年,其2年生存率为55.5%,5年生存率为33.3%。结论: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是脐尿管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原发性膀胱腺癌多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总体疗效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讨论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3例患者起病均有排尿时一过性血压升高症状,B超、CT扫描和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肿瘤TNM分期,3例患者分别为T2aN0M0、T2aN0M0、T2bN0M0;3例患者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随访12~120个月,平均随访3年。1例随访6年后因肺部转移而死亡:2例于术后2、3年因广泛盆腔淋巴结浸润又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无其他不适。结论: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需经膀胱镜检查及术后病理确诊,TNM分期在Tis、T1、T2期的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分期在T3期以上或位置在膀胱颈口附近,则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9.
Gao ZL  Wu JT  Liu YJ  Shi L  Men CP  Zhang P  Liu QZ  W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8):595-59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体会.方法 自2003年12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对43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手术采用经腹腔入路5部位穿刺法.结果 43例手术中,18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5例行回肠膀胱术.2例因术中损伤直肠中转开腹行直肠修补术,1例术后放置肛管引流1周,另1例则行乙状结肠造瘘术.41例手术获得成功,腹腔镜下切除全膀胱连同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时间为140~270 min,平均195.4 min;术中出血150~700 ml,平均273.7 ml,术中术后输血3例;术后2~3 d下床活动;术后病理示3例盆腔淋巴结阳性.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可行,能明显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点及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前4例因膀胱憩室癌行腹腔镜膀胱憩室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中位年龄62岁,术前均行膀胱镜成功活检,病理提示均为肌层浸润性膀胱憩室癌。B超、胸部CT、ECT等检查未发现远处脏器及骨转移,CT尿路成像提示双侧上尿路成像正常,无肾积水、囊肿及肿瘤。4例患者均行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其中3例行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1例行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分级分别为G1级1例,G2级2例,G3级1例。4例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其中1例于术后31个月死于远处肿瘤转移,余3例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影像学、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对于肌层浸润的膀胱憩室癌的治疗应采取根治性切除,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