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燕  吴美媛 《中国药师》2015,(8):1290-1294
摘 要 目的: 制备辛伐他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辛伐他汀-NLCs)。方法: 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辛伐他汀-NLCs,以辛伐他汀-NLCs粒径分布、多聚分散系数(PdI)、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制备辛伐他汀-NLCs的固体与液体脂质比例、脂质浓度、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比例、乳化剂浓度、药物浓度等处方因素,并对制得的最优辛伐他汀-NLCs处方进行表征;考察辛伐他汀-NLCs的体外释药行为及稳定性。结果: 辛伐他汀 NLCs的最优处方为:辛伐他汀浓度为0.5%,鲸蜡醇棕榈酸酯浓度为1.5%,辛酸/癸酸甘油酯浓度为4.5%,大豆卵磷脂浓度为2.5%,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浓度为1.5%;制得的3批辛伐他汀-NLCs平均粒径为(102.2±42.1)nm,PdI为(0.201±0.023),Zeta电位为(-33.1±4.1)mV,透射电镜显示成圆整、规则球形,24 h累计释放度为(59.1±4.8)%;稳定性研究显示,辛伐他汀-NLCs在5℃条件下放置3个月稳定。结论: 该处方可用于辛伐他汀-NLCs的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2.
3.
肖志方 《中国药师》2015,(9):1512-1515
摘 要 目的: 制备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方法: 采用热熔乳化超声 低温固化法制备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包封率、粒径分布、Zeta电位、微观形态及体外药物释放特性,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结果: 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85.6±2.7)%,平均粒径为(213.5±52.6)nm,Zeta电位为(-32.2±3.9)mV,透射电镜显示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其12 h药物累积透皮量显著高于美洛昔康溶液。结论: 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累积透皮量,有望成为美洛昔康的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制备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性。方法: 采用热熔乳化超声 低温固化法制备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形态学性质。研究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大鼠体内各组织的分布特征。结果: 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平均粒径为(103.5±32.6)nm,Zeta电位为(-37.3±5.1)mV,透射电镜显示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大鼠体内各组织分布结果表明,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大鼠肝、脾、脑、肌肉组织内的re值分别为塞来昔布注射液的3.43,2.99,2.38和2.93倍。结论:将塞来昔布制备成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能够改变其在大鼠组织的分布情况,有望提高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利用体外法研究吡罗昔康搽剂的透皮吸收试验,结果表明搽剂浓度与透皮渗透药量之间有依存关系。透皮渗透药量对时间作图,基本成一直线,为一级释放过程,符合Fick定律。  相似文献   

6.
奥扎格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奥扎格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ozagrel-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OZ-NLC),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方法:采用熔融-超声乳化法制备OZ-NLC,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使用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X-射线衍射仪(XRD)考察OZ-NLC的理化性质,通过溶出试验评价其体外释放效果。结果:所制备的OZ-NLC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15±10)nm;Zeta电位为(-37.6±8.9)mV;平均包封率为(61.3±5.2)%;XRD与DSC表明药物以无定形形式分散于OZ-NLC中。与奥扎格雷混悬液相比,OZ-NLC的体外溶出量明显提高且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结论:熔融-超声乳化法制备的OZ-NLC对促进难溶性药物奥扎格雷的口服吸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枸橼酸西地那非纳米结构脂质载体(SC-NLCs),考察其理化性质,并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SC-NLCs,并对制得的SC-NLCs进行理化性质考察;建立HPLC法测定SC-NLCs体外释放中枸橼酸西地那非的含量,利用动态膜透析法对SC-NLCs与枸橼酸西地那非溶液的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结果 SC-NLCs在水中分散为乳白色且可见乳光的胶体溶液,具有良好的分散特征,透射电镜观察显示SC-NLCs外观较为圆整,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包封率、电位、多分散系数分别为66.96 nm、(69.26±0.73)%、(18.00±4.84)mV和0.247。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显示,枸橼酸西地那非溶液在pH 5.5的磷酸缓冲盐溶液中4 h后累积释放的枸橼酸西地那非达(97.32±3.14)%,而SC-NLCs在4 h累积释放的枸橼酸西地那非约(72.16±2.51)%,在24 h后达到释放平台,累积释放的枸橼酸西地那非约(84.29±2.00)%。结论 制备的SC-NLCs粒径大小均一,分散均匀;在体外释放行为方面,亦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8,(3):317-321
目的:制备盐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Sal-NLCs)并优化处方。方法:采用熔融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Sal-NLCs。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中Sal用量、油相中固态脂质双硬脂酸甘油酯与液态脂质辛癸酸甘油酯的质量比、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35蓖麻油(EL)与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HS15)的质量比及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P40)的用量。考察所制Sal-NLCs的外观形态、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机制。结果:最优处方为Sal 0.86 mg、双硬脂酸甘油酯40.70 mg、辛癸酸甘油酯11.30 mg、EL 44.05 mg,HS15 7.95 mg、P40 3.8 mg;所制Sal-NLCs呈类圆形、分布均匀,粒径为(81.81±2.60)nm、PDI为0.183±0.042、Zeta电位为(-24.9±3.4)m V、包封率为(94.35±1.50)%、载药量为(1.47±0.04)%(n=5),24 h内累积释放度达到(99.81±3.90)%(n=3),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模型,其中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4%。结论:按优化处方成功制得具有缓释效果的Sal-NLCs,且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选口服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采用溶解度考察和正交优化设计法结合,优选出较优的处方,并通过伪三元相图验证,评价其粒子形态、多分散性、包封率.通过测定不同稀释倍数、不同缓冲液对粒径的影响及药物的体外溶出行为,对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进行体外评价.结果 最佳处方组成为硬脂酸-Labrafac lipophile WL1349-Cremophor EL-Transcutol P(3:5:5:2),所得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为圆整的类球形粒子,平均粒径为69 nm,包封率为89.0%,PDI=0.251.同槲皮素混悬液比较,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体外溶出明显提高.结论 口服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释药系统制备工艺简便,粒子性状符合要求,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体外溶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长春西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选择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释放介质,采用透析法测定长春西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体外释放。结果:长春西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24h释放为44%,药物在体外呈现缓释释放,符合Weibull分布。结论:所制备长春西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体外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董平  吴娟  沙先谊  方晓玲 《药学实践杂志》2010,28(6):418-421,425
目的制备吡罗昔康微乳并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方法采用Lauroglycol FCC为油相、Labrasol、Cremo-phor EL为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P、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绘制伪三元相图,制备吡罗昔康O/W微乳。采用智能透皮实验仪,大鼠背部皮肤作为透皮模型,HPLC测定药物透皮浓度,研究吡罗昔康微乳的透皮特性。结果本实验中微乳较优处方含:吡罗昔康0.5%,Lauroglycol FCC10%,Labrasol、Cremophor EL、Transcutol P各13.3%及水50%,吡罗昔康渗透速率可达10.04±1.73μg/(cm2.h)。结论吡罗昔康微乳有很强的透皮能力,有望成为吡罗昔康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利福布汀(rifabutin,RFB)制成利福布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RFB-NLC),提高其水溶性、缓释性.方法:首先进行RFB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以乳化剂用量、药物与脂质用量比、固液脂质用量比为处方因素,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单因素考察基础上,以Box-Behnken效应面法进行处方优化,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9,(14):1936-1940
目的:制备褪黑素固体脂质纳米粒(MT-SLNs),并考察其在小鼠离体皮肤中的透皮吸收特征。方法:以褪黑素(MT)为模型药物,以山嵛酸甘油酯作为油相、泊洛沙姆188(F188)为乳化剂,通过熔融乳化法制备MT-SLNs。使用透射电镜观察MT-SLNs的形态,使用激光粒径分析仪检测其粒径分布,使用红外光谱仪检测其红外光谱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滤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Franz扩散池法比较MT-SLNs和MT原料药的体外透皮吸收特征。结果:MT-SLNs的处方中含2.5 mg/mL MT原料药、25 mg/mL山嵛酸甘油酯和1%F188;所得MT-SLNs呈圆球状,且未见聚集现象发生;其平均粒径为(67.88±0.17)nm,多分散指数为0.188±0.001;其红外光谱图未见N—H伸缩和弯曲振动的特征吸收峰,且苯环C—H伸缩振动的特征吸收峰红移至1 750 cm~(-1)。所得MT-SLNs的包封率为(87.54±5.31)%,载药量为(8.42±0.78)%。MT-SLNs及其原料药的透皮吸收行为均符合零级动力学释放规律;其中,MT-SLNs的稳态透过速率[(31.71±2.78)μg/(h·cm~2)]显著高于其原料药[(10.32±3.24)μg/(h·cm~2)],其滞后时间[(0.17±0.01)h]显著短于其原料药[(1.57±0.37)h](P<0.01)。结论:所制MT-SLNs的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可促进药物的体外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4.
吡罗昔康凝胶的兔透皮吸收及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吡罗昔康(Pir)凝胶剂20、30mg/kg在10只家兔的透皮吸收过程及药物动力学。药-时曲线符合一房室模型特征,两组的吸收和消除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值(n=10)Ka为0.435h ̄(-1),Ke为0.109h ̄(-1),T_(1/2)Ka为2.05h,T_(1/2)Ke为6.74h,T_(max)为5.57h。C_(max)和AUC随给药剂量增加呈比例增高。两组的C_(max)分别为5.42和8.95μg/ml,AUC为83.75和134.40(μg·h)/ml,表明该Hr凝胶剂透皮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7,(1):99-102
目的:制备布洛芬纳米微粉并对其进行表征,考察其体外透皮作用。方法:采用乳化法,以氯仿-乙醇(7∶3,V/V)为有机相、超纯水为水相、聚山梨酯80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布洛芬纳米微粉。利用激光粒度分析方法、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对制备的布洛芬纳米微粉进行表征。比较布洛芬纳米微粉与原料药的饱和溶解度、体外溶出度和体外透皮率。结果:确定的处方及制备工艺为聚山梨酯80 5 mg/m L、水相-有机相体积比40∶1、布洛芬质量浓度250 mg/m L、匀浆速度5000 r/min、匀浆时间2 min。所制布洛芬纳米微粉为多孔疏松珊瑚状,其化学结构未改变,由原来的晶体态变为无定形态,粒径为179.6 nm,载药量为8.99%;其饱和溶解度、溶出度和透皮率分别是原料药的148、1.23、4.08倍。结论:所制布洛芬纳米微粉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体外透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透皮促进剂对吡罗昔康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制备吡罗昔康凝胶并评价该制剂的经皮渗透特性。方法以大鼠皮肤作为试验材料,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采用智能透皮试验仪考察吡罗昔康经皮渗透参数。结果月桂氮革酮、薄荷醇、尿素均能促进吡罗昔康的渗透,其中月桂氮革酮和丙二醇联合应用时,促透效果最好;以羟丙基纤维素为基质的吡罗昔康凝胶比以卡波姆为基质的凝胶渗透效果好。结论选用月桂氮革酮与丙二醇为透皮促进剂,以羟丙基纤维素为基质制备的吡罗昔康凝胶剂,药物的经皮渗透性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托伐普坦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ol-NLCs),以提高托伐普坦(Tol)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根据溶解度对辅料进行筛选,包括固体脂质(双硬脂酸甘油酯、山嵛酸甘油酯、聚乙二醇-8山嵛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和单亚油酸甘油酯)、液体脂质(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和单辛酸丙二醇酯)和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蓖麻油、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和泊洛沙姆188),采用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TolNLCs,并使用Box-Behank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分别采用电镜(TEM)观察、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制备的Tol-NLCs进行表征,同时比较Tol原料药和Tol-NLCs体外药物释放特点、跨膜转运特征;比较Tol混悬液和Tol-NLCs经大鼠ig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 根据溶解度确定以山嵛酸甘油酯作为固体脂质,单油酸甘油酯作为液体脂质,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优化得到Tol-NLCs的最佳处方:总脂质质量浓度为40.0 mg·mL-1,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25.0 mg·mL-1,超声时间为6 min。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制备的Tol-NLCs呈类球状,分布均匀;Tol-NLCs的平均粒径为(106.2±14.7)nm,PDI为(0.196±0.004),Zeta电位为(-26.6±0.6)mV;药物在Tol-NLCs中以非结晶形式存在。Tol-NLCs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表现为前期药物释放较快,后期药物释放平缓。Caco-2细胞跨膜转运结果显示,Tol-NLCs的Papp(AP→BL)值为(11.16±0.58)×10-6 cm·s-1,Papp(BL→AP)值为(4.51±0.46)×10-6 cm·s-1,与Tol溶液相比,Papp(AP→BL)表现出明显增加趋势,Papp(BL→AP)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说明Tol包裹在NLCs中促进了药物吸收,抑制了P-糖蛋白(P-gp)的外排作用。与Tol混悬液相比,大鼠ig Tol-NLCs后,Tol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5倍。结论 按优化处方制备的Tol-NLCs,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两种吡罗昔康凝胶体外经皮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吡罗昔康凝胶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方法:采用智能透皮试验仪对吡罗昔康凝胶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透过离体大鼠皮肤的吡罗昔康含量。结果:样品A透皮速率达到(57.33±3.23)μg/(cm^2·h),明显优于样品B(P〈0.01)。结论:不同厂家的吡罗昔康凝胶剂经皮性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效应。方法采用微乳液法制备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包封率、粒径与表面电位,以研和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采用改良Franz立式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HPLC法测定甘草次酸含量,评价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的经皮渗透结果。结果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为圆球形或椭球形;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64.75%±1.36%,粒径范围(46.13±20.10)nm,电位分布范围为(-53.4±7.11)mV。24h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较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累积透过量提高66%。结论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能提高甘草次酸的透皮速率,有望成为甘草次酸透皮给药的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20.
异烟肼的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烟肼在体外透皮吸收实验中,能透过离体兔皮,月桂氮酮能明显促进其透皮吸收,其中以5%浓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