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主要在亚洲流行,近年乙脑流行地区不断扩大,原属非流行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报道了乙脑流行。乙脑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病毒性脑炎,随乙脑疫苗的广泛使用,乙脑的流行地域、流行趋势、年龄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影响乙脑发病的经济因素、生活居住环境、行为方式等,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人群可能不同。因此,有必要加强乙脑监测,明确乙脑的疾病负担,特别是了解成人乙脑的发病率、死亡率等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以探讨成人乙脑发病的危险因素、高危人群分布、如何进行预防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系统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发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1].为了解海南省乙脑的流行现状,揭示热带地区乙脑流行规律,为控制乙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从2003年开始建立了乙脑监测系统,进行乙脑疑似病例、宿主和媒介监测,以了解乙脑在自然界的流行动态,探讨媒介、宿主与人发病的关系,为制定乙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5~2007年监测系统运行和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监测及预防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47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 (特别是儿童 )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病死率高 (5 %~ 35 %) ,后遗症严重 (30 %~ 5 0 %)。过去乙脑主要在亚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流行。然而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乙脑传播到一些原来的非流行区 ,原属非流行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首次报道了乙脑流行以及乙脑患者病后遗留的后遗症。为了有效控制乙脑流行 ,必须加强乙脑的监测和预防。开展和加强乙脑的流行监测 (包括人群抗体水平、蚊带毒率、猪抗体阳转率、乙脑病例诊断以及对新分离乙脑病毒抗原变异等的监测 )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每年仍报 1万~ 2万病例 ,如何减少乙脑病例是主要问题 ,建议提高对易感人群乙脑疫苗接种覆盖面 ,特别是广大农村儿童 ,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761例乙脑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测定了学令前儿童的血清乙脑抗体水平和猪血清乙脑抗体。调查结果表明,乙脑病人多为10岁以下儿童,占82.26%。病人中有11.7%的人曾接种过乙脑疫苗。学令前儿童血清乙脑抗体阳性率为18.84%;血清抗体的GMT为1:2.0。在流行季节,猪血清乙脑抗体阳性率较高(86.90%)血清抗体的GMT为1:90.88。本文还讨论了乙脑流行的可能原因以及控制流行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1990年我市乙脑流行,我们对330例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发现乙脑的发病高峰在7月,与疫情报告乙脑的发病高峰在8月不相符。分析原因是:疫情报告日期比发病日期约推迟一旬,本文对在没有完善的订正措施,仅靠疫情报告确定乙脑的时间分布提出质疑。本年乙脑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易感人群长期积累,根据我市每次乙脑流行持续两年以上的规律,推测1991年还是流行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及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乙脑的流行趋势和特征,评价疫苗接种效果,为探索有效的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收集统计各年份广西疾控中心的乙脑疫苗出库量,对乙脑流行趋势和疫苗接种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0年广西共报告乙脑病例8147例,死亡617例,年均发病率为0.85/10万,年均病死率为7.02%;乙脑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个别年份波动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河池、玉林、百色、贵港、钦州等市,5~8月份为流行季节,以<15岁儿童发病为主,1990~2007年连续采取以乙脑疫苗应急接种为主的防控措施,2008年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全区乙脑的流行强度明显减弱,流行分布范围进一步减小.结论1990年以来广西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表明采用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及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乙脑疫情得到控制,但某些年份发病率波动较大,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仍需采取常规计划免疫与流行季节前突击接种相结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疫苗应急接种对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广东省 2 0 0 3年开展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对控制乙脑流行的效果。方法 制定乙脑疫苗应急接种方案 ,分析乙脑疫情和疫苗接种反应情况。结果 共下发 736 4 82 1人份乙脑疫苗用于应急接种 ,各地报告接种 5 35 5 0 4 3人 ,报告接种率为 96 4 9%。 2 0 0 3年的乙脑流行高峰较 1998~ 2 0 0 2年流行高峰提前 1个月结束 ;接种反应监测系统只收到 2起乙脑接种反应的报告。结论 广东省 2 0 0 3年开展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取得了较好效果 ,结果表明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脑流行的有效措施 ,疫苗接种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南阳市乙脑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1990年以前每(8~10)年发生一次较大流行,1991年以来乙脑发病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加强乙脑病例的主动监测和血清学检测工作,提高乙脑诊断的符合率,是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大理州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高发地区,自1952年起有病例报告,1954年从乙脑死亡病人脑组织中分离到乙脑病毒。1991年出现历史上罕见的乙脑流行,发病率达19.21/10万(个别县达48.83/10万)。从1952-1991年全州共报告乙脑7.73/10万,年均病死率29.32%,年发病率在0.39-37.37/10万之间。本文对1991年大理州乙脑流行特征、流行规律、流行因素进行了讨论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上海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上海市乙脑流行病学特征、健康人群抗体水平、中间宿主猪的感染状况等。结果上海市2006年乙脑发病率为0.129/10万,2007年为0.077/10万;流行前期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0.39%,流行后期为85.44%。中间宿主3月龄肉猪IgG抗体抗体阳性率为26.92%;上市屠宰肉猪抗体阳性率为14.86%。媒介蚊中检测到的乙脑病毒为基因1型。结论上海市乙脑发病处于较低水平,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较高,中间宿主猪中存在乙脑病毒感染,蚊虫乙脑病毒基因分型为1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健康人群以及乙脑动物宿主猪乙脑抗体水平变化,为有效预防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纵横结合研究,在观察点饲养未经历乙脑流行期的仔猪12头,按旬对每只猪采集血清,每份血液采集4ml,应用间接法ELISA检测乙脑抗体;在观察点所在村,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后(4月、11月)对调查点健康人群各采血1次,应用间接法ELISA检测乙脑抗体。结果共采集猪血清标本221份,乙脑抗体阳性150份,抗体阳性率为67.87%。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后分别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标本300份、294份,乙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33%、42.86%。结论幼猪出生后无免疫力,受蚊子叮咬后几乎100%受感染,病毒血症期长,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健康人群在乙脑流行季节后乙脑抗体阳性率有所升高,但总体乙脑抗体阳性率较低,要警惕乙脑流行。建议提高乙脑疫苗免疫接种率;对猪只进行乙脑免疫;避免人猪间乙脑的相互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评价乙脑控制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特征,对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的流行特征进行比较,同时对当地曾经采取的季节性突击接种、普种、应急接种、常规接种免疫及建立监测系统等控制乙脑流行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8年间发生乙脑1 1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9/10万;2005—2012年乙脑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年均16.80%速度递减。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发病高峰日(7月1日)延后,流行高峰期(6月2日至7月29日)延长;乙脑疫区范围逐渐缩小;5-7岁儿童发病率至2012年维持在较高水平(1.11/10万-1.79/10万),将成为乙脑高危人群。结论通过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策略的实施,消除了乙脑暴发与流行,打破流行周期,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茂名市乙脑综合防治连续三年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茂名市乙脑疫情的流行情况,分析乙脑流行的原因和特征,探讨乙脑的防制措施,为制订有效的乙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病例临床特征,对2003~2005年茂名市乙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茂名市2003~2005年乙脑共发病144例,年均发病率为0.72/10万,死亡12例,病死率为8.33%;1针免疫的27例,占18.75%,2针免疫的6例,占4.17%,无免疫接种史111例,占77.08%;发病年龄最小者为8个月,最大的15岁,1~6岁儿童发病共114例,占总病例数的79.17%;每年的5月~6月为高发季节,占98.61%。结论茂名市乙脑流行多年,以季节性发病明显。免疫空白和未全程接种是乙脑爆发流行的原因。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防蚊灭蚊是控制乙脑流行的有效措施,本市自2003年以来已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实行常规接种,逐步提高接种率及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及消除乙脑疫情。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流行概况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主要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分布在北纬8°~50°、东经65°~135°地域。1871年日本即有乙脑流行的记载,1924年发生了6 000余例乙脑的流行,1934年从死者脑组织中分离到病毒,确定了乙脑的病原,定名为日本乙型脑炎。1948~1966年日本每年发生乙脑1 000~5 000例,1967年起病例急剧减少,1971年以后每年病例数<100例,1992年后每年<10例。韩国1949年发生乙脑5 616例,死亡2 729例,以后每2~3年发生一次流行,1958年发生的乙脑流行,达6 879例,近20年每年病例<10例,主要是成人。20世纪60年代后,乙脑流行逐渐扩大到亚洲…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揭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03年揭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暴发流行的原因和特征,探讨乙脑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乙脑暴发流行共发生病例50例,发病率为0.86/10万,死亡3例,病死率为6.0%。流行高峰在6月上、中旬,共发病40例,占80.0%,10岁以下儿童占88.0%,患者中无明确乙脑疫苗接种史者44例,占88.0%。结论 免疫空白和疫情报告不及时是本次乙脑暴发流行的原因,应急接种提高乙脑疫苗的免疫覆盖率和防蚊灭蚊是控制乙脑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勇  陈清 《疾病控制杂志》2005,9(6):619-622
乙脑是一种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有很大威胁的急性传染病,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乙脑在全球的流行有扩大的趋势.本文从乙脑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两个方面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乙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惠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乙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和乙脑监测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惠州市1990-2007年乙脑流行特征。结果惠州市1990-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59例,死亡7例,乙脑年发病率为0~0.664/10万。乙脑发病集中在6-7月,占总病例数的86.40%;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9岁病例占86.40%;2003年以来的病例中66.60%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预防控制乙脑应以抓好乙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为根本,建议每年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重点做好农村和城郊地区的防蚊灭蚊工作,同时加强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天津市2014年健康人群乙脑流行季节前后抗体水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10个年龄组在乙脑流行季节前(3月-5月)和流行季节后(11月-12月)各采集600份血样标本,应用ELISA法对乙脑特异性Ig G抗体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共检测1 238份,平均抗体阳性率为88.53%,其中2~岁组最高(96.30%),60岁~最低(73.68%),不同年龄组乙脑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06,P0.01),并表现为年龄与抗体水平呈负相关性(r=-0.768,P0.01)。作为病例地区的静海县乙脑流行季节后抗体阳性率(94.77%)高于流行季节前(8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06,P0.01)。宝坻区乙脑流行季节前后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7,P=0.2720.05)。结论天津市不同地区乙脑免疫水平的影响因素不同。建议在乙脑流行区开展病毒性脑炎的症状监测,提高乙脑监测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乙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和乙脑监测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深圳市宝安区1990-2007年乙脑流行特征.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1990-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59例,死亡7例,乙脑年发病率为0~0.664/10万.乙脑发病集中在6-7月,占总病例数的86.40%;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9岁病例占86.40%;2003年以来的病例中66.60%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预防控制乙脑应以抓好乙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为根本,建议每年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重点做好农村和城郊地区的防蚊灭蚊工作,同时加强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虫媒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多数省份均有流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是我国乙脑流行的高发地区,全区各市均有病例发生。该文查阅了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从流行趋势、流行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疫苗、病原学等几个方面对广西乙脑的流行现状进行了阐述,回顾了广西乙脑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