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脂代谢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按蛋白尿分成正常蛋白尿组(42例)、微量蛋白尿组(33例)和大量蛋白尿组(15例);按体重指数分成正常体重组(23例)、超重组(47例)和肥胖组(20例),分别研究各组的血脂水平,加以比较分析.结果9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均存在程度不等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病程长,收缩压越高、蛋白尿越严重及体重指数越大者,其血脂异常越明显.结论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脂代谢的紊乱,其异常程度与病程、血压和体重有关,应降低体重和血压,控制血脂和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48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对肝肾功能、血尿酸、脂代谢的影响,了解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25例为观察组,单纯2型糖尿病血压正常患者2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尿酸、血压、脂代谢、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年龄、体重指数、腰臀围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尿酸、血压、脂代谢、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均高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出现肝肾功能障碍、肥胖、血脂代谢异常的风险比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指数(BMI)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6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结果 肥胖组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发病率明显高于超重及正常组患者,且血脂代谢异常较超重及正常者严重.结论 随体重指数升高,血脂异常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以探讨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伴高血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23例未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浆葡萄糖、免疫反应性胰岛素及真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伴和不伴高血压组间除血压显著改变外,真胰岛素水平及其胰岛素抵抗程度相似;且无论体重指数小于、大于、等于25kg/m^2,亦显示血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胰岛β细胞功能随病程发展逐步衰减,可能是在自然病程晚期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与血压“相关显著性消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微量白蛋白尿发病情况,分析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其危害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52例,分为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324例,血压正常组428例?分别观察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加以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43.1%;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体质指数[(24.9±3.7) kg/m2]?总胆固醇[(4.9±1.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1.2) mmol/L]?甘油三酯[(2.5±3.0) mmol/L]?血尿酸[(325.2±122.9) μmol/L]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5.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47.7±91.4) mg/g]及阳性率(24.3%)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患者(P < 0.01及P <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原发性高血压者较非高血压人群具有更高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水平,发生心脑血管病变和肾脏损害的几率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体重,纠正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高度重视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使代谢性指标和血压全面达标,从而更为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蛋白尿和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蛋白尿分成正常蛋白尿组(16例)和微量蛋白尿组(14例)。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体重、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着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其血压、血脂、FINS、HbA1c、HOMA—IR均相应地有所升高。结论:与尿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更长,收缩压以及血脂水平更高,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林华容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150-15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体重与高胰岛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以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两组病人均计算体重指数,并测定FPG、PBG、HBA1c、TG、TC、LDL—C、HDL—C、F—INS、P—INS、F—CP、P—CP水平,计算HOMA—IR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BMI、TG、TC、LDL—C、TG/HDL、F—INS、P—INS水平较非高血压组高,血糖、HBA1c、HDL~C、F—CP、P—CP水平无显著差异。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与体重、脂代谢异常与血胰岛素水平有识显相关性。结论:2型耱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段喜凤  谢瑾 《新疆医学》2008,38(4):18-21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与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依据2006~2007年哈密地区42731例健康体检者统计数据,测量血压、计算体质指数、检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并对其作连续门诊随访观察.结果:体质指数超重组、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糖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体质指数正常组.结论:肥胖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防治与肥胖相关疾病,应从预防体重超标做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肥胖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肥胖组(体重指数≥25 kg/m2)和非肥胖组(体重指数<25 kg/m2),分别观察两组的血脂、血糖、血压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较短,但有较高的血脂、血压、血C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而且脂肪肝、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升高(P<0.05)。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0.311(P<0.05)。结论除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外积极控制体重,重视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体重增加问题,才能更好的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糖代谢、血浆胰岛素、脂肪代谢、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分组进行常规降压治疗组(A组),和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糖代谢胰岛素水平、脂代谢和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1)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组患者,血压下降值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组患者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体重指数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较好地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起到协同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异常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62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脑梗塞患者58例,所有病例均测定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明显升高,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升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2-糖尿病人血压血脂体重胰岛素水平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肥胖、脂代谢异常与高胰岛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进行观察,以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分为: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组。两组病人均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定:FBG、PBG、HBAlc、TC、TG、LDL-C、HDL-C、F-INS、P-INS、F-CP、P-CP水平,计算ISI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BMI、TC、TG、LDL-C、TC/HDL、F-INS、P-INS水平较非高血压组增高,血糖、HBAlc、HDL-C、F-CP、P-C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提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与体重指数增加、血脂代谢异常、高胰岛素血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胰岛素抵抗明显。  相似文献   

13.
尿Ⅳ型胶原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尿Ⅳ型胶原在糖尿病肾病 (DN)早期肾损害时的变化及与其他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85例糖尿病患者及 2 4例正常成人尿Ⅳ型胶原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尿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尿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P均 <0 0 1) ;尿Ⅳ型胶原水平与尿白蛋白及病程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尿Ⅳ型胶原水平与血糖、体重指数、血脂及血压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DN存在着胶原代谢的异常。尿Ⅳ型胶原在DN肾损害早期明显增高 ,并随病情进展持续性增高 ,尿Ⅳ型胶原可以作为DN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84例高血压患者依尿有无微白蛋白分为2组:微白蛋白尿组(MALB)与非微白蛋白尿(NMALB)组,测定其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脂蛋白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高血压MALB组与NMALB组或正常对照组比较,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TG、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NMALB组,而血清HDL-C均显著低于NMALB组(P均<0.05);经c对数转换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病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体重指数、血清TG、LDL-C、OX-LDL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伴MALB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可能与其所伴发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IV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水平变化的特点,并对其临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16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DM1)46例,微量蛋白尿组(DM2)85例,临床蛋白尿组(DM3)35例。设健康体检者55人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其血清IV-C、LN含量,同时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结果DM患者血清IV-C、L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DM患者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到临床蛋白尿组,血清IV-C、LN水平逐增高,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IV-C、LN与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病程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V-C、LN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血清IV-C、LN与尿白蛋白排泄率联合检测,能更全面地反映DN的病变程度。尽早控制血糖血压是延缓DN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水平变化的特点,并对其临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16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DM1)46例,微量蛋白尿组(DM2)85例,临床蛋白尿组(DM3)35例.设健康体检者55人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其血清Ⅳ-C、LN含量,同时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结果DM患者血清Ⅳ-C、L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DM患者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到临床蛋白尿组,血清Ⅳ-C、LN水平逐增高,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Ⅳ-C、LN与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病程呈正相关.结论血清Ⅳ-C、LN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血清Ⅳ-C、LN与尿白蛋白排泄率联合检测,能更全面地反映DN的病变程度.尽早控制血糖血压是延缓DN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无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比较,了解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所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两组,分别有36例和66例,比较两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肾功能(BUN、CR、GFR、24 h尿蛋白)及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大血管病变的诊断依据彩色多普勒检查报告,数据比较按计量资料的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两组资料各项比较,仅糖尿病病程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大血管病变组糖尿病病程长于无大血管病变组;而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TC、TG、LDL-C、HDL-C)、肾功能(BUN、Cr、GFR、24 h尿蛋白)及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有关,糖尿病病程越长则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取我院2016年1月份至2017年2月份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设为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设为实验组。全程关注两组患者的治疗进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糖、血脂改善情况较优,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有积极意义,且患者预后理想。  相似文献   

19.
李万全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3):1619-1620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伴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0年3月在我院糖尿病科住院的129例T2DM伴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进行两组患者临床和生化指标的比较并进性分析。结果:两组T2DM伴高血压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标、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病程无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肌苷(SGR)、尿酸(UR)、尿素氮(BUN)、微量蛋白尿(MAU)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替米沙坦治疗T2DM伴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高于对照组。结论:替米沙坦作为治疗T2DM伴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及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已确诊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下肢血管的狭窄程度分成病变轻组(A组)60例,下肢血管病变程度较重组(B组)50例,对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及相关生化检查结果,同时测定血压并结合体重指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患者年龄、病程、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高胰岛素血症指标明显高于A组(P〈0.05)。而两组资料的体重指数、腰/臀围比,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病程及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