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余俭  赵俊  陆琳 《江西医药》2009,44(8):807-808
目的了解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全年收集并上报的10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104例ADR中,皮肤及附件器官损害居多,其次是消化系统,从药品方面看,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以及建立ADR反馈机制,进一步提高ADR病例报告的质量,从而促进合理用药,避免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50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杜小勤  叶翠英 《中国药房》2005,16(3):211-21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 )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ADR监测小组1年多来收集的5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与分析。结果 :50例ADR中 ,过敏反应居多 ,其次为神经系统的ADR ,少数为不合理用药或用药不当造成 ;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 ,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 ;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 ,其次为中成药中的双黄连注射液。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06年10月半年中收集的3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38例ADR中,过敏反应居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ADR,少数为不合理用药或用药不当所造成。抗生素引起的ADR最多。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ADR病例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1.97%(126例);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5.91% (104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例数的71.53%(98例)。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与监测。  相似文献   

5.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成功上报省中心的7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例ADR中,女性的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71.79%(5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8.21%(61例);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2.5%(4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5.9%(28例)。结论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宣传,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16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9月164例上报的ADR报告从年龄分布、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60岁)ADR的发生率较高,占37.8%(62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27.44%(45例);静脉给药是引发的ADR的主要途径,占88.42%(145例);ADR临床反应以神经系统最为常见,占43.90%。结论:要加强ADR监控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5月所收集病历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86例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生ADR的前三位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维生素类用药,其中头孢他啶发生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是阿奇霉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为主,且以皮疹、瘙痒、面部潮红多见,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主要是头孢他啶,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占90.86%。结论通过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特点,能提高药物治疗作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药物使用更加安全、经济、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8.
李淑真  林惠武  吴芸 《海峡药学》2011,23(7):220-22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睛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砷我院2008~2010年收集的10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占总数的54.29%;静脉注射给药引起的ADR占总数的72.39%;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占总数的55.24%,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最常见,占总数的47...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利用网站检索功能和Excel对我院2006年上报的1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15例报告涉及142个药品。抗微生物药、注射剂、输液给药方法和中药注射剂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4个主要因素。不良反应损害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9.02%)和全身性损害(20.49%)。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8月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OR/ADE)报告20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中一般ADR194例(97.00%);性别、年龄与AD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院内门诊ADR39例;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125例,62.50%),其次为中成药(20例,10.00%);静脉用药引发ADR166例(83.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95例,47.5%);无死亡及后遗症报告;医师上报169例(84.50%)。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伤害,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3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高,位于前3位的是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次为循环系统药物。ADR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和输液样反应。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2.
234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OBJECTIVE To provide a rationale of safe pharmacotherapeutics by analyz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METHODS 234 incidences of ADR reported in the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ADR resulted from antibiotics,i.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我院上报给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63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以及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639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34.90%;由抗微生物药导致的ADR最多,占32.2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占81.4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30.9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尤其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3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  朱浩 《中国药房》2013,(46):4380-4382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上报的39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剐、给药途径、涉及药品、ADR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9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高,报告例数为186例(47.33%),中药类排第2位,报告例数为80例(20.36%);患者年龄以41-60岁为主,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方式居多;临床表现以胃肠道反应最常见,有178例,占45.29%;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00例,占25.46%。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加强重点药物的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我院2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新  章红  李青 《中国药房》2008,19(35):2783-278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集到的25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8例ADR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ADR最多(占64.34%);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占45.74%);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7.91%)。结论: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是提高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中随机抽取222份进行归类、分析。结果:ADR的男女比例为1.37∶1,高发年龄段在21~40岁之间(46.84%);由抗微生物药所引起的ADR最为常见,共127例(占52.70%);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2.09%)、神经系统损害(21.94%)、消化系统损害(15.11%)等。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的力度,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我院134例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范明霞  段露清 《中国药房》2008,19(2):131-13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3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4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99种(含不同剂型和规格),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34种,34.34%),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94例/次,59.4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1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13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139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菌药引发ADR最多(87.05%);静脉给药引起ADR最常见(89.9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40.29%)、其次是胃肠道反应(17.27%)、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1.51%)等。结论:增强医务人员的ADR报告与监测意识,进一步做好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