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大肠癌裸鼠腹腔种植腹水生成的影响。方法将大肠癌Ls174细胞通过单独培养,与5-氟尿嘧啶(5-Fu)、As2O3分别共培养后行腹腔内注射构建裸鼠腹水模型,通过单独和联合注入化疗药物,观察腹水生成情况以及检测腹水细胞中耐药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酸性同工酶(GST。百)mRNA表达,比较三氧化二砷对大肠癌致腹水生成的影响。结果5FU和As2O3组裸鼠腹水生成明显减少,且生存期延长,耐药基因GST-π TmRNA表达最低。结论三氧化二砷能够抑制或消除人大肠癌裸鼠腹腔种植及腹水的生成,不同程度地延长生存期并通过下调耐药基因GST-πmRNA表达提高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 O3 )注射液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人端粒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s2 O3 低剂量(2 .5mg·kg-1)组、As2 O3 高剂量(5mg·kg-1)组及5 - FU(2 0mg·kg-1)组。腹腔注射As2 O3 ,利用银染 端粒重复扩增(TRAP)法测定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端粒酶活性、RT PCR法检测hTERT的表达。结果:生理盐水组及5 -FU组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表达不受影响,不同剂量As2 O3 均明显抑制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表达。结论:As2 O3 注射液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及诱导凋亡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溴化二甲噻唑二苯四氮唑(MTT)还原法经浓度为1.25μmol/L、2.50μoml/L、5.00μoml/L、10.00μmol/L、20.00μmol/L As2O3处理后,分别培养48 h、72 h、96 h对胃癌细胞(HGC-27)、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影响。用Hoeschst33258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As2O3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HGC-27、HepG2细胞株经As2O3作用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显著升高。经As2O3作用后,Hoechst33258染色可见凋亡细胞的核染色质凝聚且边缘化,并呈现DNA荧光碎片。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1/G0细胞由正常对照组的68.55%上升到80.30%,而G2/M期细胞则从11.56%下降至2.53%,出现了明显的G1/G0期阻滞(P〈0.05)。结论 As2O3可以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对肝癌细胞的生长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且能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肝癌细胞和胃癌细胞分化和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人结肠癌细胞株裸鼠肝转移模型 ,研究复方参七汤对裸鼠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对 2 4只BAL B/ C裸鼠 ,经脾脏注入指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 (低分化腺癌 )细胞悬液 (L s174 t) 0 .1ml,含细胞数 1× 10 6个 ,切除脾脏 ,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12只。实验组每天喂以含 0 .6 ml/ 2 0 g体重复方参七汤颗粒饲料 ,对照组裸鼠喂以颗粒饲料 ,记录裸鼠体重、神志、摄食。喂养 3周后 ,抽取各组裸鼠心脏血后处死 ,观察腹腔内肿瘤生长情况 ,检查肝转移癌灶数目 ,挖出各个癌结节并称重。标本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 (SP)方法检测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nm2 3H1- NDPK表达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 ,检测裸鼠血中 CK2 0 m RNA表达。结果 :(1)建立人结肠癌细胞株裸鼠肝转移模型 ,肝转移率 10 0 %。病理组织学证实肝转移癌细胞具有人结肠癌 (低分化腺癌 )特征。 (2 )实验组裸鼠实验前后体重增长 4 .12± 0 .5 3g,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1± 0 .5 9g(P<0 .0 5 )。 (3)实验组裸鼠肝转移癌结节的数目 2 .4 2± 0 .99个 ,明显低于对照组 4 .17± 1.99个 (P<0 .0 5 )。(4 )实验组裸鼠肝转移癌重 6 3.6 7± 2 1.2 9m g,明显低于对照组 94 .32± 37.86 m g(P<0 .0 5 )。 (5 )实验组裸鼠肝转移癌重 /肝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给予抗黏附药物丹参、蛇毒对人结肠癌细胞裸鼠肝转移模型s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Balbc/c裸鼠 2 4只 ,用保脾法建立人结肠癌细胞裸鼠肝转移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分别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A组 ) ,丹参 0 .7ml/只 (B组 )、蛇毒 3.12 5× 10 2 单位 /只 (C组 )、丹参 0 .7ml和蛇毒 3.12 5× 10 2 单位 /只 (D组 )。 5周时处死小鼠 ,观察原位移植瘤生长情况、肝转移情况 ,计数各肝脏表面转移结节数 ,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测定血清和腹水中sICAM 1的含量。肝脏表面转移结节数采用秩和检验、sICAM 1的含量采用t检验。结果 实验各组均有脾内原位移植瘤生长 ,生理盐水组、丹参加蛇毒组各有 5只裸鼠发生肝转移 (5 / 6 )、丹参、蛇毒组各有 4只裸鼠发生肝转移 (4/ 6 )。对照组血清和腹水中sICAM 1的含量均高于丹参组 (P <0 .0 1)、蛇毒组 (P <0 .0 1)及丹参加蛇毒组 (P <0 .0 1)。结论 抗黏附药物可降低血清和腹水中sICAM 1的含量 ,抗黏附治疗可能是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μmoL/L的As2O3作用于人宫颈癌Hela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用MTT法检测Hela细胞活力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hTERTmRNA表达的变化,用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As2O3作用时间的延长,Hela细胞的活力逐渐降低,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S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hTERT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端粒酶活性逐渐下降。结论:As2O3可引起Hela细胞周期阻滞,hTERT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端粒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三氧化二砷诱导肠癌HT-29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瑛  张敬东  刘云鹏  侯科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6):589-590,593,F0002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O3)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r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分裂及凋亡,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解析、凋亡的检测。结果:As2O3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系的增殖,作用24、48及72h后抑制50%细胞生长的药物浓度(IC50)分别为40.03,13.76,4.53μmol/L,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μmol/L与5μmol/L的As2O3作用24h后,细胞周期出现G2/M期阻滞及亚二倍体凋亡峰,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随岛,M期细胞减少而逐渐增多。细胞形态学观察分裂期细胞及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结论:As12O3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诱导G2/M期阻滞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肝癌侵袭及转移基因的影响,探讨As2O3治疗肝癌的机制.方法 利用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接种裸鼠,建立肝癌模型;实验分3组,测量各组裸鼠实体肿瘤的重量及体积,计算瘤重抑制率;检测AFP;肿瘤组织及双肺病理检查,计算肺转移结节;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的MIF、IL-8、bFGF及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As2O3治疗组平均瘤重和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显著P <0.01;As2O3治疗组能够明显降低肺转移结节数目,并能降低MIF、IL-8、bFGF及HIF-1 α的阳性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2O3能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降低MIF、IL-8、bFGF及HIF-1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体外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生长周期和相关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As2O3作用机制和多耐药性原因。方法将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作用于MGC803细胞株后体外培养,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各组细胞周期变化,Westblotting观察相关凋亡基因Bcl-2和Caspase3增殖变化。结果 As2O3为0.5μmol/L时,S期细胞分布(32.41±2.11)(对照组28.24±1.38),G2/M期细胞分布(31.28±0.19)(对照组30.05±0.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As2O3浓度为1.5μmol/L时,S期细胞分布(33.55±2.37),G2/M期细胞分布(27.74±0.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提高到2.5μmol/L时,S期细胞分布(41.03±2.37),G2/M期细胞分布(19.15±0.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blotting显示As2O3能同时下调Bcl-2,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结论三氧化二砷能够使胃癌MGC803细胞的S期细胞逐渐增多,G2/M期减少,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同时能减少Bcl-2和增加Caspase3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延缓耐药性的发生,所以在临床应用As2O3化疗时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浓度以及掌握好化疗周期,以尽可能提高疗效的同时减轻不良反应,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三氧化二砷对人肺腺癌裸鼠模型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 )对人肺腺癌细胞(AGZY)裸鼠模型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利用国内已建株的肺腺癌细胞株(AGZY)制造了裸鼠肺腺癌模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s2O3、顺铂、生理盐水治疗肺腺癌裸鼠,在电镜下观察四种不同用药方法作用后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探讨As2O3的作用机制。结果 有腺癌裸鼠经As2O3、顺铂治疗后,超微结构观察发现,As2O3能引起细胞核染色南聚集、边移,线粒体肿胀,细胞性发生凋亡。结论 动物实验证明,As2O3可诱导人肺腺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1.
马丹  刘敏  梁平 《重庆医学》2006,35(20):1875-1877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抑制剂SC236对胃癌转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建立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SC236和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生存期和肿瘤转移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MVD、VEGF及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C236可明显延长荷瘤鼠生存期,抑制胃癌转移,降低移植瘤MVD,减低移植瘤VEGF及MMP2蛋白的表达。结论SC236能有效抑制胃癌的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减低M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1I标记抗CEA单抗预防人结肠癌肝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早期应用^131I标记惮朱癌肝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在建立人结肠腺癌习肝转移后,于15min、10、20d经尾静注射^131I标记抗CEA单抗,于放射免疫疗法后4周和裸鼠死亡时,检查肝转移癌的数目、大小、瘤重、组织不和生存期。结果早期治疗组的肝转移癌数目、大小和瘤重均明显减小,瘤结节内有明显坏死,生存期延长。结论 早期应用^131I标记抗CEA单抗能有效地抑制肝转移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具有肝转移倾向的结肠癌细胞亚系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筛选人结肠癌SW480细胞中具有特定肝脏转移倾向的亚克隆,比较它与母系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结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基本的实验材料.方法 采用外科原位接种、组织块细胞培养法从裸鼠体内获得SW480细胞系中具有肝脏转移倾向的亚克隆SW480/M5;体内体外实验验证它与母系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 体内实验证明SW480具有广泛转移的潜能,而SW480/M5细胞只具有向肝脏转移的潜能;SW480/M5细胞原位瘤的质量较SW480细胞大且皮下瘤生长速度较快:体外实验证明SW480/M5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体外增殖能力、体外运动及侵袭能力较SW480细胞强,而对FN的粘附能力较SW480细胞弱.结论 从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筛选出的细胞亚系SW480/M5转移方向明确,是结肠癌肝转移机制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鼻咽癌细胞肝转移亚株,研究鼻咽癌肝转移机制。方法 利用裸鼠体内传代的方法获得肝转移细胞亚株,并用体内和体外实验来观察其侵袭转移能力。结果 经体内反复筛选得到肝转移能力高的亚株5-8F-H3B-EGFP.其侵袭性、运动性以及形成肝转移灶的能力均大于母系5-8F-EGFP,并具有较高的肝脏亲和性。结论 该亚株的建立为今后研究鼻咽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两种大肠癌细胞株小鼠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鼠大肠癌细胞肝转移动物模型,为研究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筛选、评估抗转移药物提供工具.方法 选取鼠大肠癌细胞株CT26和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及裸鼠脾脏内,观察其成瘤情况、肝脏转移率及生存期,并对两种模型进行初步比较.结果 两种细胞株均能复制出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病理结果证实肝转移肿瘤符合典型的低分化腺癌特征.CT26细胞在免疫功能完整的小鼠体内,仍具有良好的成瘤性和转移率,较LoVo细胞建立的裸鼠肝转移模型转移率更高,成瘤时间更短.结论 成功复制出两种人鼠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动物模型,均能较好模拟大肠癌体内肝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侵袭和转移潜能不同的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系统.方法 将外科手术切除的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胃壁黏膜下层内,通过鼠间连续原位传代技术筛选高转移和特异器官转移瘤株.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转移特性,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人胃恶性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组织均移植成功,建立了两株转移生物学特性不同的人胃(肝转移灶)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GBL-0304)和人胃(原发灶)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GBL-0305).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两株模型分别传至45代,共移植裸鼠419只,其中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在转移时间、器官转移率、肝转移程度和宿主生存期上两株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肝转移率为100%和69.5%,脾转移率为94.3%和55.6%,淋巴结转移率为62.6%和45.7%,腹腔种植转移率为43.5%和30.5%;肝、脾、淋巴结和腹腔种植转移出现时间分别为移植后2周和5周,3周和6周,2周和3周,3周和6周.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肝转移分别以弥漫累及肝左右叶为主和肝右叶累及为主.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荷瘤鼠平均生存期分别为54.3 d和106.9 d.结论 外科原位移植体内筛选法是一种建立人恶性淋巴瘤裸鼠高转移模型和特异器官转移模型的有效方法.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是首次成功建立的来自同一瘤源的两株侵袭和转移潜能不同的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和高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31I标记抗CEA单抗在裸鼠人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体内分布及其抑制肝转移的作用。方法 在建立裸鼠人结肠腺癌肝转移模型的基础上,用^131I标记抗CEA单抗CLO^-1,注射荷瘤裸鼠,观察^131I标记抗CEA单抗在荷瘤裸鼠体内分布及抑制肝转移的作用。结果 体外标记抗体特异性结合率为59.9%。在注射^131I标记CLO-1后24~96h肝转移灶内特异性放射性浓聚,96h瘤/肝比值为4.  相似文献   

18.
体内连续筛选法建立自发性肺转移人肝癌细胞系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Li Y  Tang Z  Ye S  Liu Y  Chen J  Xue Q  Huang X  Chen J  Bao W  Yang J  Gao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9):601-605
目的 从人肝癌裸鼠肺转移灶中建立人肝癌细胞系 ,为探索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模型。方法 用高转移性人肝癌克隆细胞株MHCC97 H接种裸鼠 ,进行 3次肺转移筛选 ,取肺转移瘤建成皮下接种后自发性肺转移的细胞系。检测下列指标 :形态学、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运动速度、核型分析、流式细胞分析、免疫细胞化学检查、HBVDNA、成瘤性和转移性。结果 从裸鼠肺转移灶中培养出人肝癌细胞系HCCLM3,为多边形上皮性癌细胞 ,亚三倍体核型 ,染色体众数范围 5 5~ 5 8条 ;细胞倍增时间 34 9h ;克隆形成率 32 4 %± 3 2 % ;细胞运动速度 (2 0± 2 ) μm/h ;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甲胎蛋白、白蛋白、细胞角质蛋白 8、P16阳性 ,P5 3、nm2 3、HBsAg阴性 ;细胞基因组中有HBVDNA整合。裸鼠皮下接种成瘤率 10 0 % ,5周后自发性肺转移率为 10 0 % ,肺转移灶中位数 12 1个 /裸鼠。瘤组织原位接种于裸鼠肝脏 ,5周后腹壁转移 10 0 %、腹腔内转移 80 %、肝内转移 10 0 %、膈肌转移 70 %、肺转移10 0 % ,肺转移灶中位数 2 6 8个 /裸鼠。结论 建成一个皮下和原位接种均出现自发性高转移的人肝癌细胞系 ,为研究肝癌转移提供了新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CD4 4、CD5 4在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中的表达 ,寻找一个稳定、有效的早期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取 4~ 6周龄裸小鼠 4 2只 ,其中 36只用来建立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 ,其余 6只为正常对照组。 36只动物模型按时相分成 6组 ,分别于第 10d、15d、2 0d、2 5d、30d、濒临死亡时摘眼放血处死 ,获得血清标本 ,用ELISA法测定裸鼠血清中CD4 4、CD5 4和CEA的含量 ,并观察、记录肝脏转移肿瘤灶的大小和数量。 6只正常裸鼠与实验组同笼饲养并作相应检测 ,与实验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对不同时相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血清中CD4 4、CD5 4和CEA的动态测定发现 :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动物血清中CD4 4和CD5 4的表达逐步增高 ,与肿瘤生长时间、肿瘤大小及转移程度成正比 (P <0 .0 5 )。结论 CD4 4和CD5 4可以作为早期反映大肠癌肝转移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HT-29细胞亚系与母系转移能力和相关因子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转移能力与肿瘤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用结肠癌HT-29亚系HT-29c和HT-29d细胞在裸大鼠体内建立转移模型,比较其与母系的转移能力。用ELISA法测定3个大肠癌细胞系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及纤溶酶原抑制-1(PAI-1)含量;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癌胚抗原和3-磷酸肌醇激酶(PI3-Kinase)在体内外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癌胚抗原表达。结果:在裸鼠体内HT-29d细胞的肝转移率明显高于母系HT-29细胞,转移累及的脏器增多,在体外培养中,HT-29d细胞的uPA及PAI-1含量明显高于HT-29和WiDr细胞,在裸鼠体内HT-29d细胞的PI3-Kinase表达明显高于HT-29和WiDr细胞。结论:经裸鼠体内筛选的大肠癌HT-29细胞亚系表现出增强的肿瘤转移能力,UPA、PAI-1的含量及PI3-Kinase的表达与肿瘤转移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