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助听器几乎可使所有的聋人受益 ,尤其是处在听觉、语言、智能等诸方面发育阶段的聋儿 ,如果能尽早配戴合适的助听器、并进行听觉语言训练 ,就能尽最大可能地恢复听觉言语功能 ,回归主流社会。然而 ,无语言、不能合作是聋儿的共性 ,他们对助听效果不能作出主观评定。因此 ,聋儿助听器验配较之成年耳聋患者的难度大、周期长 ,需要耳科医生、听力学家、聋儿家长或教师通力合作 ,遵循验配助听器的程序 ,使聋儿获得最佳助听效果。1 听力资料准备选择助听器最首要的是掌握准确的听力资料。1 1 了解聋儿耳聋的病因、病程、发病情况及伴随症状 ,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聋婴儿助听器验配的方法。方法:3个月以内的小儿,可通过观察在适宜声刺激下,听性反射动作的出现与否来判断助听器验配的效果;3个月以上的小儿,主要通过观察患儿的声定位反应来确定助听器验配的适合度。结果:凡在周岁以内验配了助听器的小儿,其言语康复的效果均优于同龄的周岁以后验配助听器的小儿,其中已进入正常幼儿园和小学的小儿,言语交流几乎没有障碍。结论:本文提出的助听器验配方法适合于周岁内听力障碍的聋儿。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特殊助听装置,移频助听器的原理与传统助听器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其验配技术对很多业内人士来讲也是一个难题。随着移频助听器验配人数的快速增长,这一挑战日渐突出。本人通过近3年为200多例极重度听力障碍患者验配移频助听器得到了一些验配心得,希望与大家分享。1、病人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当病人低频有一定的残余听力,而高频残余听力大于65dB或配戴非移频助听器后4000~7000Hz范围内的听力补偿达不到45dB时应考虑配戴移频助听器。2、听阈的输入:如果患者2000Hz(包括2000Hz)以上频率的听阈大于100dB时,此频率听阈应记为NR。3、真耳…  相似文献   

4.
韩睿  李炬 《耳鼻咽喉》1999,6(5):259-261
成立的观察室专为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和选配助听器,并进行定期调试及康复指导,用声场验配法评做助听效果。结果发同戴助听器1-3年后的助听效果较初戴时好,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频差异更大。表明聋儿听敏度特别是高频的听敏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5.
指向性助听器的验配实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向性助听器的验配实验报告陈振声1宋戌1张文理论上认为,装有指向性传声器的助听器(指向性助听器),在接收来自前方的语声信息方面应优于装有全方向性传声器的助听器(全方向性助听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理论上的优点能否发挥出来,尚需通过实践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6.
为聋儿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对于发展聋儿在听/说两方面的交流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计划的逐步实施,选配助听器的儿童的年龄越来越小;新的听力检查手段、新的助听器技术也在大量涌现,使得小儿听力学家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一个系统化的、量化的、便于验证的选配手段,确保儿童能够全天使用,并安全、舒适地接收言语刺激。1994年,美国Vanderbilt大学等单位发起召开了“面向听力缺陷儿童的放大听力学”学术会议,该会议成立的小儿工作组发表了一份现状报告,并总结出一个较完善的小儿助听器选配指南。这其中的许多工作,都源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Richatd Seewald的研究小组。下文将以Seewald等人提出的理想感觉级(desired sensation level,DSL)处方公式为例,介绍小儿助听器的选配程序。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助听器时代的到来,助听器在听力障碍婴幼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也出台了有关文件,对婴幼儿助听器选配时的主、客观听力测试,耳模制作.助听器效果评估以及跟踪听力变化的随访制度等,做了明确要求,并强调要科学地进行言语训练。现有的康复机构和少部分医疗机构正在努力做到这一要求。随着耳聋干预措施的实施.耳聋得到早期发现,出生数天后即可被发现,并得到及时的干预,基本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早验配、早训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助听器的验配技术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与此相应,各种评估方法也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本文综述了助听器选配后的几种评估方法言语信号测试,非言语信号测试,自我评估测试等,以期为临床助听器的选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30年里,随着助听器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致力于增强听障人士的语音感知效果。由于听障患者在听力损失性质、类型和听力曲线特征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如何就不同声强、不同频率点设置目标增益是助听器验配公式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验配人员的资料和组成 小儿的助听器验配应由一个包括临床工程师、听力学家、耳模制作技师、语言训练师和家长组成的小组共同完成。临床医师 负责对小儿耳聋的病因、耳聋的性质、耳聋的转归、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伴随疾病做出诊断。听力学家 负责对小儿的听力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临床医师共同确定备选助听器的种类和型号。  相似文献   

11.
Aided 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s were obtained from 20 hearing-impaired listeners with three hearing aids adjusted to comfort settings, and with the aids adjusted to deliver 40 dB of acoustic gain. The aided 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 under each condition was subtracted from the unaided 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 to yield a measure of threshold improvement. Threshold improvement and acoustic gain comparisons revealed that, at comfort settings, these two measures were quite similar. However, at the 40-dB gain setting, acoustic gain exceeded threshold improvement by an average of 5.6 dB. For the high-gain condition, it appeared that the threshold improvement obtained by subjects with relatively good unaided sensitivity was limited by the ambient noise in the test chamber  相似文献   

12.
168耳选配的耳内式助听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耳内式助听器的特性,方法 应用GSI-16纯 听力计附声场测听系统,观察在68耳不同类型助听器使用者助听前的和损失和助听后的听力补偿,测试裸耳及戴不同耳内式助听器后外耳道共振峰幅值,测试22耳耳内式助扣器使用者的言语分经。结果 耳内式且听器1000-4000HZ的听力补偿优于250-500HZ的听力补偿;46耳裸耳及佩戴助听器后外耳道共振峰值分别为2929HZ及3016HZ,两者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13.
聋儿戴助听器导致的听力下降(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省聋儿康复中心戴助听器半年以上的在训聋儿30名(58耳)的听力情况进行复查,发现这些聋儿中有2例(2耳)出现戴助听器后单耳听力下降情况.为了探讨聋儿听力下降的原因,对聋儿所配戴助听器的频响范围、增益、声输出情况、音量大小及聋儿家长或语训老师对聋儿进行语训的习惯进行了分析.比较戴助听器前后听力情况,提出可能导致聋儿听力下降的几个常见原因.对聋儿验配助听器过程中需注意的方面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4.
108例重及极重度聋幼儿助听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为双耳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选配助听器 ,并进行定期调试 ,观察助听效果。方法 用功能增益法评估助听器效果。结果 佩戴助听器 1~ 3年后的助听器效果较初戴时好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高频差异更大。结论 聋儿佩戴经验配后的助听器 ,听敏度特别是高频部分的听敏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在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6例语前聋患儿均双耳选配助听器,分别测试患儿助听条件下的CAEP及助听听阈;根据助听后三个刺激声/m/、/g/、/t/在55 dB SPL强度下是否全部引出波形将息儿分为A组和B组,全部引出波形的患儿为A组,其余患儿为B组,比较二组的助听听阈.结果 26例患儿CAEP波形引出率为96.15%(25/26),A组(11例)0.25、0.5、1、2、4 kHz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2.73±7.54、27.27±5.18、35.00±5.48、35.91±7.35、35.45±4.72 dB HL;B组(15例),除1例未引出CAEP外,有9例在65 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 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6.11±7.82、35.00±4.33、38.89±6.51、40.00±7.07、43.33±8.66 dB HL;有5例在75 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 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44.00±12.94、39.00±7.41、49.00±6.52、44.00±6.52、54.00±11.94 dBHL,且A组患儿各刺激声对应频段助听听阈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阈值强度下低频声/m/、中频声/g/、高频声/t/的P1波潜伏期均值分别为130.16±24.85、114.80±25.99、122.88±27.05 ms,幅值分别为6.58±4.53、6.41±3.97、5.58±3.56 μV,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分别为34.30±7.69、40.20±8.48、41.40±8.07 dBHL,P1波潜伏期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均无显著相关(P>0.05),P1波幅值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AEP测试可用于评估儿童助听器选配效果,55 dB SPL强度下能够引出CAEP波形可作为评估助听器选配效果良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113例聋儿的助听及言语发育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0~6岁聋儿的助听、言语发育及交流情况。方法自制调查问卷表,随机对2005年2~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耳科门诊就诊的113例双侧听力损失儿童的助听、语训、言语发育及交流能力等进行调查,并对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13例中助听器佩戴者85例(75.22%),其中,助听后语训者占51.76%(44/85),助听后无语训者占48.24%(41/85),无助听无语训者28例,占24.78%(28/113);无助听无语训者中重度聋以上23例,占82.14%(23/28)。70%的中度聋儿存在构音障碍和言语交流障碍;重度和极重度聋儿中,97.03%存在构音障碍,88.12%有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和交流障碍。结论中-重度聋以上聋儿,无助听和无语训比例偏高,言语障碍和交流障碍较明显。加强聋儿家长对佩戴助听器和言语训练必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听力障碍患儿佩戴助听器后塞音的发音特点。方法以佩戴助听器的语前聋患儿30例(助听器组)和健听儿童30例(健听组)为研究对象,年龄3~6岁(分为3~、4~、5~6岁组,每组2类儿童各10例),日常均使用汉语普通话交流,具备一定的发音能力。以塞音词表进行测试,分析两组儿童塞音(/b/、/d/、/g/、/p/、/t/、/k/)的发音正确率和错误类型,分析不同生理年龄、助听时间与发音正确率的关系。结果助听器组儿童塞音发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为/b/>/d/>/g/>/k/>/t/>/p/,健听组儿童塞音发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g/>/k/>/p/>/d/>/t/;健听组儿童塞音/b/、/g/、/k/、/t/、/p/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助听器组儿童(P<0.05)。助听组儿童发音错误规律包括:①发音方法相同的音互相替代,如不送气塞音的互相替代和送气塞音的互相替代;②发音部位相同的音互相替代;③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不同的替代,如:塞音擦音化,塞音塞擦音化,不送气化。4~、5~6岁组听障儿童塞音/g/、/p/、/k/发音的正确率明显高于3~岁组(P<0.05),助听器佩戴时间大于2年的听障儿童塞音/p/、/t/发音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小于2年的儿童(P<0.05)。结论听障儿童塞音发音清晰度落后于健听组儿童,生理年龄、听觉干预的时间对听障儿童部分塞音发音的正确率有影响,需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0.
Recovery time (RT) in compression hearing aids was studied using six aids of identical characteristics except for factory-modified RT. Recordings of CID W-22 lists were made through the aids and played to normally hearing and otopathologic (sensorineural) subjects. Speech intelligibility was measurably influenced by RT variation with attack time held constant (10 ms). The effect was much more pronounced with the normal than with the hearing-impaired listeners, a phenomenon not unexpected when testing such a subtle feature in a low-fidelity transmission system. When the RTs of the aids were re-specified according to a proposed standard (IEC) the data suggested that RTs for English in the vicinity of 90 ms may be most desirable. Additional work is required using more complex stimuli and background no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