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开胸手术患者.均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L组)和PCEA组。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管部位的肋间神经于根部游离出来,置于冷冻探头上,在-40~-89℃下冷冻90s;PCEA组用0.20%罗派卡因 0.003%吗啡混合液.通过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按负荷剂量 持续剂量 PCA模式给药。分别观察视觉摸拟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ST-T波改变、心律失常、高血压改善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与PCEA法比较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及静脉自控镇痛在开胸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126例开胸术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1组)、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2组)以及静脉自控镇痛组(3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后2h、12 h、24 h、48 h的疼痛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2组比较,1组与3组的疼痛评分在各个时间段均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组比较,2组、3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升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的发生率更高。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可较好的缓解开胸患者的疼痛,不良反应较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肋间神经冷冻用于开胸术后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鞠辉  冯艺 《中国医刊》2007,42(9):32-34
开胸手术可产生严重的术后疼痛。由于剧烈疼痛,患者常不能进行有效的呼吸运动、咳嗽、排痰,使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增加术后并发症,并有可能延长卧床时间、ICU驻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因此开胸手术的术后镇痛也日益受到重视。开胸术后镇痛的方法有多种:常规的肌注镇痛药物、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及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术等。其中前两种方法使用方便,但镇痛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210例单纯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肋间神经冷冻治疗组)128例,对照组(硬膜外置管给药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使用麻醉镇痛药情况.结果 冷冻镇痛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弱于对照组(P<0.05);术后咳嗽、咳痰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干对照组(P<0.0 5);术后3d内镇痛药需求量也显著低干对照组(P<0.0 1).结论 冷冻肋闻神经显著减轻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安全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210例单纯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肋间神经冷冻治疗组)128例,对照组(硬膜外置管给药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使用麻醉镇痛药情况.结果 冷冻镇痛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弱于对照组(P<0.05);术后咳嗽、咳痰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干对照组(P<0.0 5);术后3d内镇痛药需求量也显著低干对照组(P<0.0 1).结论 冷冻肋闻神经显著减轻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安全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开胸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8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Ⅰ组)和神经冷冻组(Ⅱ组),静脉镇痛组行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后者采用北京库蓝公司JT-1型冷冻治疗仪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瓶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以VAS评分判断两组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冷冻组术后72h内VAS评分(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PCIA,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7.
冷冻肋间神经对开胸术后止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冷冻肋间神经后对开胸术后止痛的效果,并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止痛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随机选取开胸术后的患者58例为冷冻组(术中冷冻肋间神经);随机选择同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49例为对照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的使用情况,同时观察术后3个月伤口周围的感觉情况。结果冷冻组止痛的总有效率(94.8%)与对照组(6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组术后应用曲马朵4例(6.9%),对照组12例(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冷冻肋间神经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可减少术后止痛药的用量,较静脉自控镇痛泵止痛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硬膜外镇痛和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对开胸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后外侧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组,n=20)和肋间神经冷冻组(C组, n=20).术毕E组接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泵.C组于关胸前行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胸引管处肋间神经冷冻(-70℃,90秒).检测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时FVC、FEV1和PEF.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FVC、FEV1、PEF均下降.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第5天、第7天E组优于C组.结论 硬膜外镇痛可明显改善术后肺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阻滞镇痛丁明宁吉顺姚树汉陈治平(第89医院麻醉科潍坊261200)剖胸手术后因刀口疼痛影响呼吸运动,降低潮气量及肺活量〔1〕,使开胸后本已受损的通气功能进一步加重。我们采用持续胸腔内肋间神经阻滞,有效地解除病人的痛苦,同时改善了患者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和静脉自控镇痛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将80例择期左胸后外侧切口开胸的食管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0例)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留置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使用JT—I型冷冻手术治疗机进行冷冻。B组(40例)为PCIA组,术后连接ZZB—150型全自动注液泵,舒芬太尼100ug用0.9%NaCl稀释成150mL,连续静脉镇痛。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似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2、3、4、5、8、10天的VAS评分,对患者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整体满意度进行评级,并比较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后止痛效果好于B组,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整体满意度A组(无痛、轻痛比例92.5%)好于B组(无痛、轻痛比例55.0%),手术后肺部并发症A组(2.5%)少于B组(15.0%)。结论: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镇痛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ryoanalgesia and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 after thoracotomy. METHODS: Forty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thoracotom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ryoanalgesia group (L group, n=20) and PCEA group (n=20). Before chest closure, 4 costal nerve branches (at, above and below the incision, and one for inserting drainage tube) were isolated and frozen for 90 s at -40 to -89 degrees Celsius in L group. The mixture of 0.2% ropivacaine and 3 mg morphine solved in 100 ml normal saline was administered in patients of PCEA group through epidural catheter with PCA pump.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s for the analgesic effect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every other two days after surgery.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analges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ut the rates of ST-T changes, arrhythmia and hypertension as well as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complications such as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itch and respiratory depression etc differ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Given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ryoanlgesia and PCEA, both of which prove to be effective for pain management postthoracotomy, their choice must be decided according to clinical need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的疗效。方法:对120例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和镇痛泵组各60例,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胸部疼痛情况,术后第1、3、7、14天分别对每组患者行肺功能检查。结果:冷冻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冷冻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时间较快,在术后第1、3、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4天,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开胸手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不会对肋间神经造成永久性损害,患者术后肺功能可早期恢复,能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开胸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开胸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病人,术后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分别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A)治疗.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B组明显少于M组.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开胸术后PCA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低于吗啡.  相似文献   

14.
刘东  王超  孙雪梅  徐勇  罗礼君 《四川医学》2010,31(7):919-92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舒芬太尼PCIA组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100μg+托烷司琼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量2ml,背景剂量2ml/h,自控给药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芬太尼PCIA组药物配方为芬太尼1mg+托烷司琼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量2ml,背景剂量2ml/h,自控给药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结果两组术后4、8、12、24、36h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良至优者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舒芬太尼组明显少于芬太尼组。结论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均可安全地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舒芬太尼不良反应少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臂丛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brachial plexus analgesia, PCBPA)对前臂显微外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行前臂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PCBP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PCBPA组用1%利多卡因 0.25%布比卡因合剂进行术后PCBPA,使用Graseby 9300型病人自控镇痛(PCA)泵,设计基础量为2 ml/h,冲击量为3 ml/次,锁定时间为45 min。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法对两组病人术后3 d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观察围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术后24 h内PCBPA组VAS、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BPA技术用于前臂显微外科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抑制术后应激反应并有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次性术后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与静脉自控镇痛泵对常规开胸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胸外科行常规开胸手术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部麻醉镇痛系统组(试验组)与静脉自控镇痛泵组(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及Prince-Henry评分]、哌替啶累积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并通过。结果(1)疼痛程度:术后12、24、48 h时,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3.82±0.64,2.66±0.45,1.89±0.24)与对照组(3.71±0.77,2.74±0.55,1.94±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nce-Henry评分(2.39±0.34,1.48±0.18,0.92±0.11)低于对照组(3.14±0.42,2.74±0.33,1.5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哌替啶累积使用剂量:试验组的哌替啶累积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3)试验组患者术后肺不张、呼吸衰竭、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相比静脉自控镇痛泵,一次性术后局部麻醉镇痛系统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动态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更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人自控镇痛对严重栓塞后综合征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1例巨块型肝癌、一例肝癌伴脾亢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出现严重腹痛,行病人自控镇痛治疗。结果两例三次应用病人自控镇痛泵治疗后,腹痛明显缓解,无恶心、呕吐。结论病人自控镇痛对严重栓塞后综合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等效剂量喷他佐辛与吗啡用于术后老年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喷他佐辛组(P组,n=20)和吗啡组(M组,n=20),接受PCIA.镇痛药:P组为喷他佐辛120 mg,M组为吗啡40 mg;辅助用药均为格拉司琼3 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采取LCP模式给药:负荷量2.5 mL+持续量1.5 mL+单次按压注入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分别于术后4、8、16、24 h记录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综合满意度评分,并记录24 h镇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各时点VAS、Ramsay评分及综合满意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P组喷他佐辛用量为(51.55±1.91) mg,M组吗啡用量为(15.62±0.58 ) mg,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心、呕吐P组1例、M组5例,皮肤瘙痒M组6例.结论 喷他佐辛可安全地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其镇痛效应与等效剂量的吗啡相当,与吗啡用量比约为3.3∶ 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  相似文献   

19.
患者自控镇痛技术(PCA)是一类可由患者预先自行控制镇痛药物给药量以减轻其疼痛的镇痛药物递送系统.静脉自控镇痛技术是PCA技术中研究和应用最久的,但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在高风险患者术后使用硬膜外PCA更为优越,而在上肢或下肢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PCA能够获得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在应用PCA技术时,应当尽量避免准备过程和PCA设备程序设定中的错误操作,这将有利于术后镇痛效果的提高,并将PCA不良反应最小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静脉小剂量氯胺酮能否加强开胸手术后病人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45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氯胺酮组(n=23),硬膜外镇痛泵使用至术后2d,同时以0.05mg/(kg.h)的量静脉持续给药至术后3d;安慰剂对照组妇=22),仅硬膜外镇痛泵使用至术后2d。之后分别在术后6h、12h、24h、48h、7d、1个月、3个月行疼痛评分,同时在7d、1个月、3个月等时问点询问病人切口的异常感觉。结果无论是在休息还是咳嗽状态下,术后24h、48h氨胺酮组的V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同样在术后第7d、1个月、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病人中NRS评分大于1的人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静脉小剂量氯胺酮能加强开胸手术后病人吗啡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