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玉芸 《首都医药》2022,(5):105-106
目的 探讨在急诊护士急救技能训练中采取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期间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40名纳入对照组,期间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此院急诊科护士40名纳入研究组,期间采取团队式急救模式培训,对比培训前后急救时间、急诊护士理论及操作...  相似文献   

2.
战伤是指在战斗中由敌方武器直接或间接对人员造成的损害,或因战斗行动及战争环境造成的损伤[1].在现代战争中,核、化学、生物、基因等武器的使用导致伤情复杂,新伤类型增多,给救治带来新的挑战.战伤急救包括战(现)场急救与紧急救治,是为稳定血流动力学,挽救生命、保留肢体、预防致命并发症而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为安全后送到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行进一步抢救提供条件和保障.加强战伤急救技术研究,是提高我军战伤救治水平的关键[2].随着远程控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代战伤急救器材与装备信息化、自动化、无人化系统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几种重要的战伤急救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抢救重度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接诊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通过120急救系统接诊的60例为观察组,由亲属和交警等人员送至急诊科的4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患者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 <0.05);观察组转运及抢救过程中,总病死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1.8%(χ2=5.200,P<0.05)。结论院前急救在重度颅脑损伤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显著降低其病死率,提高抢救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综合急救护理措施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急诊科急救的出血性休克患者46例,总结综合急救护理在其急救中的作用。结果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急救护理,其中44例患者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手术康复出院,2例患者死亡。结论综合急救护理措施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的作用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录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给予标准化急救护理,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抢救时问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抢救时间,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急救中心1992年动工,1994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急救中心大楼座落在省城福州市五四路口,建成后各项功能逐渐完善,至今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今汇报的主要内容是我市城区120急救医疗服务的运行情况。一、120运作模式目前,我国急救中心运作模式多样,根据福州市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的是集中调度,分区划片救治的模式,即以120调度为统一指挥中心,以市区各大医院为骨干,急救中心挂靠医院为依托,形成省、市、区医院及部队行业医院共同参与的120急救网络。M、网络的组织与协调城区120急救网络系统由省卫生厅、市卫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未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的110例急救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的110例急救患者为观察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医患满意度等方面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4.5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1.82%,数据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医师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王君 《华夏医药》2007,2(4):313-313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病人集中、病种最复杂、时间最紧迫、突发事件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的窗口。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国外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技术不断涌入中国市场,这就无疑对急诊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急救模式分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急救模式干预,40例研究组接受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77.50%高于对照组37.50%,死亡率5%、致残率17.50%低于对照组22.5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议临床抢救外科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此模式可显著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有利作用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某医院急诊抢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2 549例急诊抢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疾病谱的构成和年龄构成等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抢救患者年龄以70~≤80岁居多,占30.3%.排在前五位的疾病类别依次为:外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70岁以上的患者中,有37.9%(170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车祸和工伤在外伤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心肌梗死的病例仅占循环系统抢救病例的14.4%.安定类镇静类药物和乙醇中毒约占所有中毒的90.0%.结论 某医院急诊抢救患者以老年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同时,不应忽视危害年轻人健康的危险因素,注意交通安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D急救模式在胸痛中心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8月英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胸痛中心收治的58例胸痛患者为观察组,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同院未成立胸痛中心期间收治的37例胸痛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采用胸痛中心3D急救模式。比较两组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 to 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至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肌钙蛋白获得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及远程传输比例。结果 观察组D to 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至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肌钙蛋白获得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短于对照组,远程传输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急救模式应用于胸痛中心抢救中,利于缩短各项诊治环节所需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急诊护士这一特定的职业,特定的工作环境和特定的服务对象,形成了每个护士特有的心理活动。本文着重讨论了急诊护士有急救工作中的心理调节,强调急诊护士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坚持从信念、情感、智能等方面进行心理负荷训练,不断增强心理容量,使之在急救工作中把心理调节到最佳的状态,成为心理素质好,应变能力强的优秀护士。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团体献血模式在血液招募中的优势。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统计和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某地区的采供血数据,对开展团体献血模式后团体献血人次增长率、采血量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天数等情况,并对团体献血与流动献血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开展团体献血模式后团体献血率明显高于流动献血率,且两种献血模式献血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开展团体献血模式后采血总量、工作人员工作天数与开展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团体献血不合格率明显低于流动献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团体献血模式的开展在血液招募中有着一定的优势,可以提高献血量,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降低了血液不合格率,可在各大血站广泛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其学科建设与医疗模式的完善将会引起人们更加重视和更多的关注。本文探讨急诊急救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医疗模式的构建,以期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急诊医疗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142-144
目的分析探讨危机管理结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90例外科严重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危机管理结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急救、急诊过程中各项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 45例对照组患者中,40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88.89%(40/45);45例治疗组患者中,44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7.78%(44/45)治疗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差异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治疗组的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两组患者急救、急诊过程中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致残率、致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率分别为13.33%、4.44%、15.56%和73.33%;治疗组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率分别为2.22%、2.22%和93.33%,未见致死患者,两组患者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管理结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提高了急诊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在急诊急救工作中,护士是急诊、急救体系的主体之一,担负着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责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急救护理范畴也日益扩大。这就要求急诊护士要更加有效地发挥在急诊急救中的作用,与医师紧密配合,共同挽救生死垂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金燕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6):186-188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热射病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2例热射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损伤情况、降温情况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损伤情况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室抢救0.5 h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室抢救2 h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降至38.5℃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为(5.31±0.76)h,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为(6.59±0.99)h,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能有效缩短热射病患者症状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急救患者,应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急救护理质量作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救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急救效果,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