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CT和MRI检查在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在诊断视神经鞘脑膜瘤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1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并均于术前行CT和MRI检查。结果1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中,增强CT仅显示2例颅内蔓延;平扫MRI显示2例颅内蔓延;而增强MRI显示9例颅内有肿瘤。结论增强MRI在诊断视神经鞘脑膜瘤颅内蔓延中非常有价值,可显示增强CT和MRI平扫未显示的病变,应将其作为视神经鞘脑膜瘤术前、术后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报道一例少见的眼眶异位脑膜瘤,患者男性,18岁。肿块位于内上眶缘,首次手术误诊为骨瘤。3年后方确诊为脑膜瘤。本文还对眼眶异位脑膜瘤的诊断标准和误诊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陈峰  尹平 《深圳医学》1998,11(4):21-21
目的:探讨CT、MRI在鉴别、诊断Binswanger病(慢性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615例脑血管病例中确诊为Binswanger病的26例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26例患者CT均表现双侧侧脑室周围大致对称低密度改变,MRI则表现为T2加权及压水像中双侧侧脑室及中央半卵圆区白质内点片或斑片状高信号。结论:由于该病的CT,MR清帷有特异性,故是确诊该病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Hei Y  Zhang XW  Wang Y  Lu XZ  Yang XJ  Xiao LH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1):998-1001
目的观察原发于眼眶的脑膜瘤组织病理学特征,了解眼眶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北京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19例眼眶脑膜瘤标本,对其进行HE染色及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性膜抗原(EMA)、Ki-67、p53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眼眶脑膜瘤的组织形态以内皮型、过渡型、纤维型为主。Vimentin表达率为94.75%(18/19),EMA表达率仅为52.63%(10/19),Ki-67、p53表达率较低,且p53与Ki-67表达不一致。结论眼眶脑膜瘤组织形态比较单一,主要为内皮型、过渡型、纤维型,而砂粒体型等亚型少见。与颅内脑膜瘤相比,眶内脑膜瘤EMA表达率较低。Ki-67和p53在良性、复发性及恶性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原发于眼眶内脑膜瘤的CT扫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于眼眶脑膜瘤的常见CT图像特征,探讨CT影像对原发于眼眶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于眼眶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图像表现。探讨CT对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51例原发于眼眶脑膜瘤患者中视神经鞘脑膜瘤43例,眶骨膜脑膜瘤8例。视神经鞘脑膜瘤43例中肿瘤形状呈管状20例,块状12例,其他形状11例;呈现车轨征16例,钙化斑6例。8例眶骨膜脑膜瘤均有蝶骨大翼和(或)小翼骨膜增厚及眶外壁骨质增生,其中视神经向内移位6例。所有病例中肿瘤蔓延者8例,双眼眶发病2例。结论 CT图像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形状、范围,尤其是眶骨壁改变,对于原发于眼眶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B型超声、CT及MRI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到目前为止 ,国内对 RB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眼球摘除。但许多内眼疾病临床表现与 RB相似 [1 ,2 ] ,因此术前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我院自 1979年 7月~ 1999年 9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 RB 81例 ,术后均被病理组织学证实。现将其影像学特征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 81例 RB患者中 ,男 47例 ,女 34例 ;年龄 3个月~ 12岁 ,平均年龄 3岁 ;左眼 45例 ,右眼 2 9例 ,双眼 7例。患者就诊原因为瞳孔区黄白色反光 6 6例 ,斜视 7例 ,视力丧失 6例 ,眼球突出 …  相似文献   

8.
MRI在眼眶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磁共振成像(meg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以射频脉冲为能量,激发人体中含有奇数核子的原子核,在脉冲能量撤消后,激发的原子核释放脉冲信号而形成层面像的一种成像技术。随着MRI近20a来在眼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眼眶肿瘤的术前诊断率明显提高。通过眼眶肿瘤特征性的MRI征象可做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为提高对眼眶肿瘤MRI表现的认识,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把临床常见眼眶肿瘤的MRI征象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眶脑膜瘤误诊1例南京军区总医院王义,黄振平眼眶脑膜瘤是常见肿瘤之一,如发生于眶尖部,早期多误诊为视神经炎或视神经萎缩,直至发生了眼球突出方确诊,结果使患者丧失了视力,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1]。我院曾遇1例左眼眶脑膜瘤误诊11年,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眼眶脑膜瘤临床及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1979-1998年间诊治的原发性眼眶脑膜瘤1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复习了全部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X线,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或)MRI的图像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眼眶脑膜瘤可起源于视神经鞘和眶骨膜,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眼球突出,视神经萎缩,视力丧失和视睫状静脉为视神经鞘脑膜瘤的四联征,起源于眶骨膜的脑膜早期出现眼球突出和移位,视力减退出现较晚,X线,B超,CT和MRI有特征性表现,CT可以同时显示视神经增粗,眶内软组织肿块和眶骨改变,MRI可以更好地观察视神经管内及颅内蔓延状况,治疗原则主要为手术切除,结论:原发性眼眶脑膜瘤是种较为常见的眼眶肿瘤,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眼眶神经鞘瘤CT与MRI的各自影像表现特点,对比二者在眼眶神经鞘瘤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总结经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4例眼眶神经鞘瘤的CT与MRI影像表现特点,根据诊断符合率,运用统计学处理,找出最适合诊断的检查方法.结果 眼眶神经鞘瘤的定位诊断上,MRI平扫和CT平扫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2%,MRI平扫与CT平扫(P=0.502>0.05)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性诊断上,MRI平扫、MRI增强、CT平扫、CT增强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91%、46%、47%,MRI平扫与CT平扫(P=0.008<0.01)、MRI增强扫描与CT增强扫描(P=0.036<0.05),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平扫+增强)扫描是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有效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the suitable way to differ the orbital neurilemmoma according to the CT and MRI features. Methods Twenty-four cases orbital neurilemmoma were enucleated and diagnosis was proofed by pathological,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CT and MRI we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 of diagnosis were statistic analyzed. Finally, the most suitable way for image investigation on the CT and MRI were found. Results For the position diagnosis rate of orbital neurilemmoma from plain MRI scan, plain CT scan was 100%,92% respectively. Plain MRI scan and Plain CT scan(P =0.502>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qualitative diagnosis rate of orbital neurilemmoma from plain MRI scan, MRI(contrast enhancement), plain CT scan, CT(contrast enhancement)was 88%, 91%, 46%, 47% respectively. Plain MRI scan and Plain CT scan (P=0.008<0.01), MRI(contrast enhancement)and CT(contrast enhancement)(P =0.036<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s Plain MRI scan combine contrast enhancement sca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diagnose of the orbital neurilemmo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同顧性分析眼眶炎性假瘤的臨床論斷、并發癥及CT或MRI對其定位診斷分型意羲的探討.方法總結分析我院10年間資料完整的眼眶假瘤45例(48眼).結果前部型假瘤12例(12眼),痊愈8眼,好轉4眼;後部型假瘤12例(12眼),痊愈3眼,好轉9眼,其中繼發青光眼2眼,視神經萎縮2眼,眶炎综合徵1眼;彌漫型6例(7眼),痊愈3眼,其中繼發青光眼3眼,視神經萎縮2眼;泪腺炎型7例(7眼),痊愈3眼,好轉4眼,繼發青光眼1眼;肌炎型8例(10眼),痊愈8眼,好轉2眼,繼發青光眼3眼.平均總治愈率(26眼)54.17%.入院前平均視力0.17,出院平均視力0.29.結論高度重視對眼眶炎性假瘤的積極治療,减少誤診及并發癥,CT或MRI對眼眶炎性假瘤的定位診斷分型對指導治療、評估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相似文献   

13.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定性诊断意义。方法:对1986~2000年住院的214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进行CT和超声波检查。结果: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2%,CT可做出准确的眼眶内病变定位,其中75%的肿物位于肌椎内。超声波检查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定位不如CT,但对揭示海绵状血管瘤的组织学类型优于CT,其诊断符合率高达93%。结论:用CT扫描作为术前精确定位,以决定手术入路与切白位置,结合CT与超声波作术前准确的定性诊断以决定是否采用简单的前路开眶摘除肿物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眼眶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眶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就诊的眼眶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结果 眼眶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的症状为眼球突出及眼睑皮下肿物伴眼睑肿胀;最常见的体征为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及眶压升高,其次为眼睑肿胀和扪及皮下肿物;除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侵及眼眶者外,患侧眼底多无明显改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病变区均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核磁共振检查示,病变区显示特征性的短T1,短T2信号影.病理检查见瘤细胞为圆形、椭圆形、上皮样多角形和梭形等,胞浆内有黑色素沉着;免疫组化示黑色素相关抗原(HMB45)和S-100蛋白均呈阳性.全部病例均手术治疗,经随访0.5~6年,半数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眶内恶性黑色素瘤较少见,多由脉络膜、结膜或眼睑蔓延而来,原发者甚为罕见.核磁共振检查的影像特点可做为重要的诊断依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眼眶静脉性血管瘤的CT表现,提示该病的特殊CT征,作为诊断依据.方法 复习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静脉性血管瘤CT片共100例,分析其所在的位置、范围、形状、边界、密度、CT值及继发性改变,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00例病变均被CT发现.内上象限47例,外上象限11例,内下象限10例,外下象限7例,眶内侧7例,正上方7例,正下方5例,球后2例,占满全眶4例;不规则形90例,分叶形6例,类圆形3例,长椭圆形1例;71例为不均质,29例为均质;其中有静脉石28例.眶骨骨变薄或凹陷者16例,眶腔扩大50例,筛窦变窄16例,眶上裂扩大2例,眶下裂扩大1例.结论 CT能够在术前对静脉性血管瘤作准确定性、定位诊断,对制定手术方案及其他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宋念艺  陈绪涛  张娴 《眼科新进展》2012,32(10):988-989
目的 比较B超、CT及MRI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130例(195眼),采用B超检查者71例(99眼)、CT检查者42例(70眼)、MRI检查者17例(26眼),记录各组的图像特点以判断肿瘤分期,并将各组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行B超、CT及MRI检查患者中,分别有82眼(82.8%)、35眼(50.0%)、11眼(42.3%)显示有钙化斑,13眼(13.1%)、21眼(30.0%)、3眼(11.5%)显示视神经增粗,3眼(3.0%)、6眼(8.6%)、8眼(30.8%)提示肿瘤向眶内蔓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行B超、CT及MRI检查患者中,分别有83眼、53眼、15眼显示为I期,13眼、11眼、3眼为Ⅱ期,3眼、6眼、8眼为Ⅲ期,与病理学检查分期改变相符合分别为25眼(25.3%)、27眼(38.6%)、4眼(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B超、CT及MRI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各有其优势之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注重联合检查,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以进一步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23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21例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结论 "渐进性强化"是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异性征象,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眼眶皮样囊肿125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虹  宋国祥 《眼科研究》2003,21(2):178-180
目的 联合应用超声,CT,MRI对眼眶皮样囊肿进行检查,并对比分析,以术前得出正确诊断。方法 利用15年期间诊治的眼眶皮样囊肿125例做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种检查结果的特征。结果 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均可发现病变。超声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声学性质和内部血流情况;CT能够准确定位,并且在揭示继发改变,如骨增生,骨缺失等方面优于超声;MRI可清楚地显示肿物颅内或颞窝蔓延。结论 联合应用超声,CT及MRI多种检查方法,术前可做出准确的定性和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MRI对泪腺混合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行CT或MRI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泪腺混合瘤17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mo~10a,14例未复发,3例复发(18%),1例为外院术前未行CT或MRI检查。结论:CT,MRI对泪腺混合瘤具有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对手术入路选择、手术设计及术前准备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对指导初次手术中连同包膜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减少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Long W  Wang L  Luo X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4):295-297,T006
目的 探讨鼻咽肿瘤眼眶浸润的途径、临床表现和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的表现特征。方法 选择鼻咽癌肿瘤浸润眼眶患者20例(23只眼),用1.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眼眶和鞍区进行横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平扫和钆-二烯三胺五乙酸(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ic acid,GD-DTPA)增强扫描。3例在增强后应用了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肿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确诊。放疗前检查6例(7只眼),放疗后检查14例(16只眼)。结果 (1)鼻咽癌肿瘤双眼眶浸润3例,单眼眶浸润17例,左眼12例,右眼5例。(2)肿瘤浸润眼眶的临床表现,视力下降13例(15只眼),眼球突出9例(10只眼),眼球活动异常11例(12只眼),重视7例(9只眼)及眼睑下垂5例(7只眼)。(3)MRI检查结果:视神经异常13例(15只眼),眼外肌异常9例(11只眼),球后肿块8例(9只眼),眶尖及眶板骨质异常15例(17只眼)。(4)鼻咽癌可经过海绵窦(颅底)→眶上裂、鼻窦,尤其是筛窦或翼腭凹→眶下裂3个途径浸润眼眶。结论 MRI检查能准确显示鼻咽癌浸润眼眶的途径、部位及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