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仪""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nfrared thermal imaging""infrared thermomerter"等为篇名或主题词,检索科学领域为针灸,通过对中国知网与Pubmed等文献资源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209篇,中文文献194篇,英文文献15篇,其中密切相关文献46篇。通过分析文献,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经脉、穴位、刺灸法效应、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研究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旨在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针灸领域研究的应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国内外红外热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研究现况及趋势,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研究思路。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5个数据库获得从建库到2021年3月所有以红外热成像为主题词的临床应用文献,收集文献的基本信息,按照疾病领域进行分类,通过Excel软件对信息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 151篇文献,其中英文、意大利文、俄文等外文文献589篇,中文文献562篇;现代医学研究820篇,中医药研究331篇;诊断类研究848篇,疗效评价类文献303篇。国内外文献均呈现逐年增长的发表趋势,并且在2000—2003年、2005—2009年、2010—2012年及2013—2020年这四个时间段发文量明显增加。现代医学的红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骨关节肌肉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乳腺疾病、皮肤疾病、神经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疼痛疾病等领域。中医研究方面,外文文献主要分布在针刺及针灸疗效等方面;中文文献在此基础上还涉及到穴位热成像、中药疗效、灸法疗效及证型辨识等方面。除此之外,无论现代医学还是中医研究,舌部、面部及眼部热成像正在逐渐受到关注。但是目前尚缺少多中心的研究。结论?除了局部热成像的观察外,还可以运用红外热成像整体观察的优势,对疾病进行多角度综合考量,为疾病的诊治及中医的客观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它集合了神经活动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为学者们研究人及动物的脑或脊髓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已成为揭示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发挥全身调节作用、研究针灸推拿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大脑中枢机制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文章通过搜集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发表与fMRI相关的推拿手法文献,分类整理运用fMRI技术开展的相关研究内容,进一步阐释推拿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就fMRI技术在推拿研究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小儿推拿学术研究领域的文献质量概况。方法:对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及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小儿推拿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及对比,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结果:CSCD数据库收录的小儿推拿文献数量增加缓慢,数量较少,共检索出47篇;CNKI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数量增加迅速,数量众多,共有1293篇;CSCD收录文献的平均被引频次为5.81,CNKI为2.60;湖南地区的小儿推拿学者居于该领域CSCD中心地位。结论:高质量、高水平的小儿推拿研究较少,且集中于湖南地区,该区域的小儿推拿学术水平较高,国内小儿推拿研究的整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经穴温度特性研究中的应用状况。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以“红外热成像”“穴位”“温度”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获取相关文献并筛选,按生理状态下及疾病状态下的腧穴红外温度特征进行归纳。结果: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简单方便、无创无痛、全面精准的明显优势,近年来在中医针灸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经穴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生理病理状态下的经穴温度特性,并可作为鉴别病证的辅助手段,论述经穴具体红外温度特征,可为临床研究经穴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红外热成像技术成像结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00例,经过信封式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传统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以及红外热成像技术成像结果。结果:观察组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观察点1、7、11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其余观察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有利于将推拿治疗疾病的客观标准化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7.
目的:归纳推拿疗法在"治未病"中的现代临床文献,总结并分析其应用现状,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作指导。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计算机检索、查阅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VIP、CNKI、CBM、Wan Fang Data数据库中推拿疗法在"治未病"中的有关临床应用文献,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月10日,经阅读筛选后参照ICD10疾病分类标准记录纳入文献病症名,并统计频次(即每一个病症被报道的论文篇数)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和综述。结果:根据检索到的文献,经阅读摘要、关键词、全文最终确定符合标准的推拿"治未病"临床文献共624篇,涉及病症98种,主要用于治疗产后出血、便秘、深静脉血栓、尿潴留、肠易激综合征、脑血管病等疾病。结论:推拿"治未病"具有广泛的适应证,但分布不均,同时现有研究的试验科学性不足、推拿"治未病"标准研制不足及宣传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综述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证候、经络腧穴、体质和脏象等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在中医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虽然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需要注意和改善之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特色及优势,不难得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前景广阔,该技术将很可能成为中医药量化及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甚至有可能成为应用于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的“中医CT”。  相似文献   

9.
对近10年的腧穴红外温度特性研究情况做一概述。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ciVerse ScienceDirect及Springer等数据库,以"红外热像""腧穴"等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从2006年1月1至2016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68篇,对其中与腧穴红外温度相关的169篇进行精读。从生理状态下,病理状态下以及针刺、艾灸、推拿、埋线、拔罐等疗法刺激后3个方面对腧穴红外温度特性研究概况进行总结。发现目前在生理状态下的腧穴红外温度相关研究开展得不多,所揭示的腧穴红外温度特性还不足以系统地总结腧穴的生理物理特性。病理状态下腧穴红外温度特性的研究,能客观地反映疾病的效应和规律。刺激后的腧穴红外温度特性研究显示观察不同疗法及其不同参数引起的机体某一特定部位红外热像温度的改变,可以推测干预疗法可能的机制及其最优参数或方案,利于定量化诊治的形成和发展。笔者认为腧穴红外温度特性研究对探索腧穴的生理物理特性、疾病效应和规律、定量化诊治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近10年蛋白质组学在针灸研究领域应用的文献特征和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化该组学技术在针灸研究领域应用提供借鉴。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Medline数据库为资料来源,检索2004年1月—2015年12月收录的针灸研究领域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文献特征及研究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1篇,期刊文献60篇,会议论文8篇,学位论文23篇。60篇期刊文献分布在47种期刊杂志,其中56篇发表在核心杂志,文献内容以针灸理论(经穴脏腑相关)和作用机制为研究热点,涉及19种疾病模型(以胃黏膜损伤、脑缺血、脊髓损伤为主),51篇(69.86%)文献采用基于凝胶的双向电泳技术。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针灸研究领域应用较为广泛,较好地促进了经穴脏腑相关理论和针灸作用机制研究,值得对其研究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1.
刘艳  谭曾德  刘琳  王军 《中医药信息》2011,28(2):133-134
目的:通过对推拿疗法治疗骨伤疾病的各个历史阶段以及肌肉骨骼系统推拿病谱的现代文献计量学研究进行概括和综述,从而使推拿病谱的研究更加完善,进而推动推拿学科的不断发展。方法:查阅历代推拿相关书籍、文献,总结推拿在骨伤科疾病的应用概况,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获取有关肌肉骨骼系统文献资料,运用文献计量学手段总结现代肌肉骨骼系统推拿临床病谱。结果:通过查阅参考历代推拿相关书籍和检索CBM,得到1979~2008年推拿相关文献24957篇,纳入研究文献共5249篇,占推拿相关文献总数的21.03%。就2004—2008年来看,推拿相关文献占46.65%,肌肉骨骼系统推拿文献占41.25%。结论:历代医家运用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居多,推拿相关论文以及肌肉骨骼系统推拿文献均呈逐年递增趋势,说明推拿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治疗方面具有较好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知识图谱的形势探析近30年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在针灸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该领域的文献数据来源(1990—2020),对该领域的文献发表量、核心研究作者、重要研究机构的分布、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的877篇文献,自1998年刊登第一篇fMRI与针灸的相关应用研究文献开始,随着研究的不断拓展,年发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0—2020年发文量基本处于稳定趋势,其中以黄泳团队、李晓陵团队、李传富团队等形成了该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该领域的主要机构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为主要群体,且机构间合作关系较少,主要以其附属机构或本区域合作为主。从该领域的相关关键词分析看出,近年高频热点关键词主要分布在fMRI的应用、针灸的效应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结论:fMRI与针灸的相关应用研究起步较晚,现阶段相关应用技术、研究团队已日趋成熟,脑功能成像技术以及各种磁共振分析方法的应用在未来针灸领域的研究中仍是学者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还需要加强研究人员、各学术...  相似文献   

13.
以"针刺""功能磁共振成像""Acupuncture""f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为检索词,检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CNKI(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最终纳入253篇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针刺机制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发现:近10年内该类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研究的受试对象以健康人为主,涉及病种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研究内容以穴位特异性最多,而对穴位配伍规律的研究较少。结果提示,以fMRI为手段的针刺脑功能成像研究在研究内容上相对单一,试验设计和质量控制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研究进展,分析推拿疗法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指导今后的相关工作。方法:检索近10年来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并获取全文,从推拿手法、推拿常用穴位、推拿结合其他疗法、治疗时间方面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共检索出文献107篇,其中单纯推拿治疗61篇,推拿结合其他疗法46篇。推拿手法主要有侧向扳伸法、拿捏法、旋转拉伸法、按揉法、弹拨法、推揉法等25种手法,推拿穴位主要有肩井、风池、桥弓穴、缺盆、天宗、扶突等47个穴位,推拿结合其他疗法中推拿结合中药热敷应用最多。结论: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确切,安全无创;但在规范化操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与分析,了解我国医学教育领域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以"标准化病人"或"SP"为主题词,检索2008~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万方网中收录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9925篇,不符合要求8483篇,最后获有效文献1442篇;康复教学方面的文献较少(14篇)。结论: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在我国已受到了医学教育者的关注,并应用于教学和考核等方面,但文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对于标准化病人的研究大部分仍集中于理论阐述和探讨,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发展较缓慢,用于实践仍较少,尤其是康复教育领域。医学教育者应提高对标准化病人教学的认识,以提高医学教学水平,并对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恺  丁丽琴  邱峰  张德芹 《中草药》2021,52(2):585-593
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中药学》规划教材收载的解表、清热、泻下类常用中药名称为线索,分别以中英文"药名""代谢组学"为检索词,检索2009-2019年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895篇,并纳入单味中药研究文献70篇.对于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开展解表、清热、泻下类单味中药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操作方法及选穴规律,为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提供规范化实践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以"心脾两虚""失眠""推拿"为关键词,对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出版的文献进行检索。排除文献综述、实验研究及治疗方法不以推拿为主的文献,对文献中的研究方法、疗效评定标准、穴位选用、手法操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获得符合条件的文献52篇,其中使用最多的疗效评价标准为匹兹堡量表,使用最多的穴位为头面部穴位,频次最高的手法为揉法。结论在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选穴时可采用头面部穴位配合腹部穴位、背俞穴和经穴,在手法选取上可以选择揉法、摩法、抹法、扫散等不同手法相结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为今后针灸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2020年3月15日。利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基本信息、研究类型及对象、试验设计、干预措施和研究主题5个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从1996年-2020年共有相关文献175篇,其中临床研究170篇,影像研究5篇,发文量总体呈波折上升趋势。多数论文由国家级基金资助,研究对象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居多,对照组以药物对照为主,干预措施以针灸居多,观察指标以临床症状居多,"肠易激综合征"、"针刺"、"腹泻型"等词为高频关键词。结论结合神经影像学技术探索其在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领域中有巨大潜力,研究者在今后可在此领域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分析基于代谢组学针灸研究领域文献的基本信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检索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7年8月针灸领域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的文献,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MEDLINE。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 纳入文献67篇,其中英文文献11篇,中文文献56篇。文献包括综述类11篇(16.42%)、临床试验32篇(47.76%)、动物实验22篇(32.84%)与实验计划2篇(2.99%)。涉及疾病19种,以消化系统疾病为研究热点共25篇(包含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代谢组学检测技术主要是核磁共振技术35篇,检测样本主要为血浆28篇。结论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使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针灸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且起步较晚。先进的代谢组学技术与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相结合,才能够更加科学的解释针灸的作用机制,促进针灸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软件对VR虚拟现实技术在针灸领域应用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现状、热点和动态趋势。方法:本研究应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检索筛选到的110篇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针灸领域期刊文献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VR虚拟现实技术在针灸领域应用研究起步于2004年,整体呈上升发展趋势;主要核心团队有郭春霞团队和程凯团队;天津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发文量靠前;关键词可视化发现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针灸教学、虚拟现实技术辅助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虚拟现实技术联合针灸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针灸领域应用研究极具发展潜力,目前主要运用于针灸教学、临床及相关产品开发,未来应加强研究团队和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推进虚拟现实技术与针灸的深度交叉融合,以针灸临床为出发点提升疗效开发新型设备,以针灸教学为中心开展虚拟现实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