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药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PS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60例分为针灸组、药物组、针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组均给予卒中单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同时针灸组加用针刺治疗,药物组加用安神合剂治疗,针药组加用针刺及安神合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8、24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的睡眠状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定患者的卒中恢复情况,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4组HAMD、PSQI、NIHSS、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4组HAMD、PSQI、NIHSS及Barthel评分治疗后均有变化(P0.05);治疗第8、24周组间比较显示,针灸组、药物组和针药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均较同时段对照组有差异(P0.05),针药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均较同时段针灸组和药物组有差异(P0.05)。结论:针药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及睡眠障碍程度,有助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符昱  吴颢昕  罗毅  惠振 《陕西中医》2021,(12):1776-1778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开四关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开四关法。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感觉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各项分值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早期开四关治疗后,临床症状、感觉障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等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中风后睡眠障碍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2周、4周2组PSQI、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睡眠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功能,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复式补泻针刺法结合靳三针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对PSQI和NIHSS评分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靳三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式补泻针刺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PSQI评分、AIS评分、NIHSS评分和HAMD评分及睡眠效率、睡眠总时间及夜间觉醒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PSQI评分、AIS评分、NIHSS评分和HAMD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效率、睡眠总时间明显升高,夜间觉醒次数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 <0.05)。结论:采用复式补泻针刺法结合靳三针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PSQI和NIHSS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肝止痉针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差异。方法: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传统组各40例,传统组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用益肝止痉针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15天、30天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30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85.0%、对照组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肝止痉法较传统针刺法改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通督调神针法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睡眠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入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安定联合普通取穴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2组均进行15 d治疗,治疗完毕后对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2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对2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15d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后15 d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7.50%(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睡眠效率、入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通督调神针法用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中5例患者难以按照规定如期治疗被视为中途因故退出,最终本研究共纳入76例,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及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主观睡眠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 ESS)、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及客观睡眠评定(多导睡眠监测)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于中医健康管理平台的综合治疗对脑卒中睡眠障碍(PSS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中医健康平台的综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8%,对照组为7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及NIHSS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健康管理平台管理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卒中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卒中康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C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判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F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自拟卒中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失眠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以通元针法治疗,选穴以百会、心俞、膈俞、天枢为主穴,配穴取背俞穴、气海、关元、归来;对照组以常规针刺法治疗,选取四神聪、三阴交等穴。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总评分分别为80.0%、(7.14±0.66)分与76.0%、(8.27±0.63)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2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94,P0.05)。结论:通元针法能够提高失眠患者远期睡眠质量,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10年6月142例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1例患者.对照组在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普唑仑,0.4mg qn;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2袋qn,2组均连续治疗2周,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睡眠障碍积分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阿普唑仑的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效果明显改善,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使用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64例,随机分为2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睡眠质量变化情况,评价2组治疗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的HAMD-17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74/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56/82)(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辅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方治疗疗效更为确切,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液凝血功能与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凝血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情况,并检测两组相对脑血流量(rCBF);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凝血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PTT、D-D、rCB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ASL正常灌注例数6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灌注数52例(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APTT、D-D及rCBF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具有一定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干预脑血流低灌注症状,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及干细胞增殖,加快神经损伤修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张瑞  孙博  陈红霞 《新中医》2016,48(10):40-43
目的:观察启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2组均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同时采用通脑活络法针刺及吞咽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启咽汤口服或鼻饲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BI)指数及中医症状评分的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BI指数、中医症状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及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调,BI指数则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BI指数及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启咽汤口服配合常规西药、通脑活络法针刺及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药物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调督针法,药物组给予安定片睡前口服,共治疗4周,随访3个月,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SQI评分(7.44±3.02)分,对照组(16.56±2.12)分,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调督针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生活质量,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疗法对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西药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60例应用耳穴贴压疗法,两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耳穴贴压疗法可有效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涤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以尼莫地平片口服对照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加味涤痰汤口服治疗。2组治疗时间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比较两组的总疗效、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中医辨证量表(SDSVD)评分。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NIHSS评分及中医辨证量表(SDSV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加味涤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比较不同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提供可靠的临床证据。方法将45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毫针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20 d后进行疗效评价,采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构音障碍等级、Frenchay改良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构音障碍等级、Frenchay改良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有效方法,电针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风醒脑口服液结合康复训练早期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风醒脑口服液,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醒脑口服液结合康复训练早期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能显著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提督调神针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1例,所有患者均为脑梗死偏瘫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提督调神针法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传统体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5.1%,对照组有效率8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督调神针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