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浅针疗法的历史源流,追溯其历史演变过程,使人们对浅针疗法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应用现状有完整认识,从而促进浅针疗法的进一步推广。方法:搜集整理有关"浅针疗法"的古籍记载及文献,对"浅针疗法"的历史源流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考究及分析。结果:发现浅针疗法由古代九针中的"缇针"发展而来,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革新,"浅针疗法"已具备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浅针疗法是指将浅针尖抵于经脉腧穴皮表上而未刺入皮肤,通过指甲搔爬和推按针柄产生柔和、均匀的振颤刺激经穴以致其气,从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病目的疗法,在治疗失眠症、面神经麻痹、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各种眼疾等病症方面疗效满意。结论:浅针有别于针刺疗法,因未刺入皮肤,是一种安全、无痛、无创伤的"绿色"疗法,而目前仅在福建地区较盛行此疗法,因此有必要将其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浅针疗法,又称推针疗法,是针灸疗法的一种。1961年底,经福州市人民医院黄廷翼老先生的指导,我们学会了这种疗法,初步应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失眠症,和某些血液疾病,觉得有其特点及优越之处,现将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治疗方法 1.操作方法:使用较短而粗的毫针(与古书记载之鍉针相似),针全长6.8公分(柄长4.5公分,身长2.3公分),针柄较粗直径0.15公分,顶端绕以银丝,针身较细直径0.1公分,至尖端逐渐磨尖。术者以右手食指及中指夹着针柄三分之一处,拇指顶于针柄顶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体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头体针疗法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治疗组、尼莫地平对照组,分别给予头体针疗法和尼莫地平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比较颅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种疗法均可改善无先兆偏头痛的中医证候(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头体针疗法能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的头痛指数,优于尼莫地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体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疗效确切,能够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头体针疗法能够改善偏头痛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具有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改善脑血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治疗偏头痛的有效疗法。方法:将10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A组),尺肤针疗法组(B组),普通针刺加尺肤针疗法组(C组),分别对三组患者施以相应的针刺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3种治疗方法对偏头痛均有疗效,普通针刺加尺肤针疗法治疗总有效率88.89%(32/36),优于普通针刺组的61.11%(22/36)、尺肤针组的63.89%(23/36)(均P0.01)。结论:普通针刺加尺肤针疗法治疗偏头痛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对偏头痛患者的即时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行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布洛芬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积分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镇痛作用起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对偏头痛有显著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观察杵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顽症偏头痛的治疗以及杵针疗法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45例中重度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采用杵针疗法治疗,杵针操作每次约30 min,1次/d,5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制定规范的疗效评价指标,治疗期间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前、后及随访半年统计疗效。结果:无先兆偏头痛经4个疗程杵针治疗后及半年后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计分、头痛指数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1);同时相比治疗结束时,半年后随访的VAS评分、TCD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 0.05),疼痛持续时间计分、头痛指数结果较差(P 0.05)。杵针治疗偏头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42/45)。结论:运用杵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杵针疗法操作无感染风险、无痛苦,患者接受度高,可操作性强,易于在护理团队、基层机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旭军 《光明中医》2014,(8):1685-1687
目的探讨浅针疗法在单纯性失眠防治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推广性,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失眠的非药物疗法。方法将60例单纯性失眠的患者随机分成浅针组(治疗组)与普通针刺组。浅针组采用浅针百会、山根穴治疗,普通针刺组为采用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浅针与普通针刺对治疗单纯性失眠均效果显著,且浅针疗法无痛、无创,简单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疾患,针刺作为非药物疗法治疗偏头痛历史悠久,方法多样。本文从毫针治疗、电针治疗、放血疗法、头针疗法及其他疗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系统回顾了近5年来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相关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分析,针刺疗法具备操作简单、费用低、副作用少等优势,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头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CGRP、NO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头针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头针治疗30例偏头痛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CGRP、NO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的CGRP、NO值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83.3%,治疗前CGRP、NO含量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针治疗后可使患者CGRP水平明显提高(P<0.01),NO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头针疗法可以调节偏头痛患者血浆CGRP的水平,并起到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药结合治疗变形性偏头痛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变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活血止痛汤及针刺疗法治疗变形性偏头痛28例。结果:临床控制8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变形性偏头痛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浅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及可推广性。方法 4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浅针组采用浅针疗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根据面肌痉挛程度(Shorr分级)进行功能分级评分及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horr分级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浅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对面肌痉挛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浅针疗法因操作时无需将针刺进皮肤,无痛,舒适,更易被惧怕针刺的患者接受,为该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总结近几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进展,以便为治疗和研究本病提供完善的方法与资料。查阅相关文献,从毫针针刺、刺络放血、艾灸疗法、电针治疗、火针疗法、耳综疗法、推拿疗法、蜂针疗法等8个方面,对偏头痛的有效治疗措施进行汇总。针灸本着“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原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治疗手段甚多,但也应着重于辨证取穴、针刺手法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浅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的疗效及随访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有效患者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8例,复发率19.51%;对照组复发13例,复发率43.33%;两组复发率比较,P<0.05.结论:推拿配合浅针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杨峰  范刚启 《吉林中医药》2015,35(3):300-303
目的通过对针刺、药物及针药结合防治偏头痛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总结三者对偏头痛的防治的疗效。方法查阅近10年关于针药结合及单纯针刺或药物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资料,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针药结合疗法的针刺、药物疗法间,应存在着交互作用,但目前的疗效评价体系在诊断及疗效标准、影响疗效的治疗性因素及随机、对照、盲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共性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结果的科学性。结论这种交互作用可能表现为协同效应,也可能表现为拮抗效应。通过分析针药结合疗法针刺、药物的主次作用,针、药间的交互作用性质及大小,可提高协同疗效,避免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耳穴埋针疗法治疗偏头痛50例,并观察了此疗法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体针配穴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头体针配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在头痛指数评定方面,治疗后两组的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头痛指数和差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治疗组在缓解头痛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在总体疗效评定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配穴疗法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且优于对照组。头体针配穴疗法治疗偏头痛在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范雅文  陈娇凤 《光明中医》2023,(8):1590-1593
疼痛是人体的保护机制之一,也是临床最常见病症之一。临床以疼痛为诉求来就诊的患者,尤其长期受慢性、难治性疼痛折磨的患者十分常见。浅针作为操作简便无创无痛的疗法,疼痛患者依从高。通过对近10余年来浅针治疗痛证临床研究加以概括总结,搜集整理近10余年来浅针治疗痛证的临床应用,综述浅针疗法治疗痛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平衡针疗法是军中名医王文远教授创立的一种独特疗法。从 1 995年开始 ,笔者用此疗法治疗面瘫、偏头痛、坐骨神经痛、呃逆等病症 ,取得良效 ,现举几例介绍如下。1 偏头痛姜某 ,女 ,45岁 ,银行职员。1 996年 5月 2 0日初诊。患者右侧头痛半年 ,近 1周情志不遂诱发加重 ,同时伴心烦、少寐、口干、纳差、舌质偏红、苔白、脉弦。诊断 :偏头痛。治法采用平衡针疗法。取左侧头痛穴 (相当于太冲穴 )。局部常规消毒 ,取 2 8号 1 .5寸毫针 ,针尖略向上斜刺 ,局部酸胀或针感向上传导 ,3~ 5秒即可出针。针 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 ,次日再针 1次而愈。2 …  相似文献   

19.
浮针治疗痛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十余年的浮针治疗痛证临床研究加以概括总结,搜集整理十余年的浮针治疗痛证的临床应用,综述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的研究进展。浮针疗法是在传统针刺基础上的一种创新疗法。浮针疗法运用浮针针具,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痛的周围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层行进,以治疗临床各种痛证。  相似文献   

20.
推针治疗老年慢性失眠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失眠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40%~70%[1],研究[2]表明,失眠不仅是睡眠的生理紊乱,也是心理紊乱,88.06%的失眠患者处于焦虑状态,因此,失眠是亟待解决的老年健康问题.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镇静催眠药为主,但不良反应明显,易造成药物依赖.笔者运用黄廷翼推针疗法[3]治疗老年慢性失眠及其焦虑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