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长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DLS)并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行选择性椎板减压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DLS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2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椎功能评分(JOA)评价患者症状;对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术后VAS、ODI及腰椎JOA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腰椎后路长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DLS并椎管狭窄可达到较好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后路全椎板间接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两种术式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共有47例患者入选,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7±8.3)岁,随访时间6月至3年。上述OPLL症患者按照手术术式分为椎管成形术组与椎板减压术组。记录2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以及VAS评分改善率,比较两种手术术式疗效差异。结果椎管成形术组入选患者29例,全椎板减压术组患者18例。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及改善率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2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早期较好地减轻老年OPLL症患者颈项部疼痛症状,但2种术式远期疗效相近,且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等优势,因此,建议老年OPLL症患者应尽可能首选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与椎间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短节段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与椎间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前和术后6个月退行性脊柱侧弯Cobb角;术前和术后6个月矢状面、冠状面平衡距离;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腰疼痛VAS、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侧凸、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矢状面平衡、冠状面平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棒与椎间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可改善患者侧凸发生及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降低Cobb角和患者腰下肢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明确有后方韧带复合体(PLC)不完整的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均行经后路椎管探查减压,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前术后行CT检查计算伤椎椎管狭窄率,根据X线片测量伤椎高度变化评估椎体高度恢复、用Cobb角变化评估后凸矫正情况,Frankel分级标准变化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腰背部疼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 86例患者得到24~32个月随访,平均27个月,术后1 w、1年后、2年后查CT检查提示伤椎骨折愈合,植骨满意,无断钉断棒。术后椎管狭窄率、伤椎相对高度比、Cobb角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 w、术后1年和2年高度比和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椎管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术后1年与术后2年椎管狭窄率、伤椎相对高度比、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2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有1~3级的恢复。干预前其腰背部疼痛VAS为(6. 9±0. 5)分,干预后1 w、1年及2年分别为(3. 6±0. 3)分、(2. 8±0. 1)分和(1. 9±0. 1)分。结论对PLC不完整的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可单纯经后路固定、前柱结构重建并椎管减压。避免前路手术带来的创伤,为该类型的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一个相对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椎板减压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病人5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人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病人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研究组病人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1年后生活质量评分都得到提高,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病人,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椎板减压治疗,可以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疼痛感、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观察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9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采用钛板固定,对照组24例采用丝线悬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症状改善情况JOA评分,末次随访术后椎板开门角度,脊髓后移距离,术后测量颈椎曲度的改变,轴性症状发生率,以及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情况。结果经术后6个月~3年的随访,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2.5±16.0)%,对照组为(59.2±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板开门角度为(43.6±3.5)°,对照组为(40.5±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脊髓平均后移距离(2.97±1.8)mm,对照组为(2.96±1.7)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8.6±4.8)°,与术前(18.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7.0±5.6)°,与术前(19.9±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结论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皆为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但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更能降低术后再关门及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Zero-P)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后疗效。方法选取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5例采用Zero-P零切迹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系统;对照组35例采用前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椎间高度、Cobb角等情况。结果两组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4.4个月;观察组术后12个月时异位骨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吞咽困难、手术时间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VAS评分、JOA评分、Cobb角及椎间高度与对照组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对照组Cobb角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ero-P零切迹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系统可有效减轻吞咽困难,且手术操作方法简单安全,缓解了邻近节段椎体异位骨化的发生,此手术方法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疗效。方法对48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复查X线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定,以疼痛改善率表示。结果 48例中46例(96%)疼痛明显缓解,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本组术后2 a疼痛改善率为83.6%±4.4%,X线检查术后脊柱侧弯Cobb角为17.20°±5.37°,平均矫正率为56%。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1例,当即修补,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出现背升肌力下降1例,臀部疼痛2例,对症治疗后均改善。随访24~48个月,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现象,无假关节形成,Cobb角、腰椎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应用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8例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脊柱结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1);两组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矢状位指数、伤椎楔变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 01),两组神经功能恢复分级、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两种手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相当,但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的创伤少、疼痛轻、出血量少,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与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在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中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双盲法分为OLIF联合组(34例,采用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和TLIF组(26例,采用TLIF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影像学、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OLIF联合组手术后图像对比度(DH)、椎间孔高度(CSH)短于TLIF组,椎管面积(CAS)、椎间孔面积(CASF)小于TLIF组,手术后术中出血量少于TLIF组,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于TLIF组,手术后VAS、ODI、JOA评分明显低于TLIF组,手术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TLIF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在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中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9-01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3例(A组),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B组),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年11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相邻伤椎单节段微创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6-11因外伤致胸腰椎骨折但不伴有神经损害症状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CT与MRI均提示无需行椎管减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多裂肌间隙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术式。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术后症状改善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影像学评价通过患者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的矢状面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来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内固定失败和医源性神经损害并发症。21例患者中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7(17. 61±5. 1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4. 28±20. 60) min,平均出血量(140. 51±56. 94) ml,平均住院时间(7. 28±1. 69) d。疼痛VAS评分从术前平均(7. 57±0. 82)分降至术后(2. 78±0. 95)分(P 0. 05),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从术前平均(30. 53±7. 88)%降至术后(5. 52±1. 53)%(P 0. 05),后凸Cobb角从术前平均(18. 47±4. 18)°降至术后平均(5. 84±1. 69)°(P 0. 05)。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1. 26±0. 44)分,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和后凸Cobb角分别为(7. 26±1. 74)%、(7. 53±1. 98)°,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后路经多裂肌间隙相邻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严格把握适应证,该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融合方案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按融合方案分为两组,A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腰椎椎体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和内固定术。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滑脱复位率及丢失率、并发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且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2 w的滑脱复位率高于B组,而术后1年的复位丢失率低于B组,术中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1.11%)明显高于B组(8.89%),术后1年A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和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1年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效复位椎体恢复腰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膨胀型椎弓根钉(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伤椎Cobb角、术前及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及脊柱融合情况,术后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结果 27例患者术后随访18~31〔平均(24±2.7)个月〕,其中5例于术后18~24〔平均(21.5±2.2)个月〕行内固定取出术;所有患者螺钉稳定性及骨融合良好;术后1 w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与术后1 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为(19.2±2.7)分。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1例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予以局部理疗、药物治疗等对症治疗,术后1个月症状完全恢复。结论经后路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的围术期处理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25例,记录并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的Frankel分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Cobb角,评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大血管、神经、胸腹腔脏器损伤情况。患者结核均获临床治愈,Frankel分级:C级2例均改善至D级,D级13例改善至E级10例、不改善3例,E级10例无加重。术前Cobb角为15.12°±6.88°,VAS为(5.88±1.01)分,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5.16°±2.94°,VAS为(0.96±0.79)分,末次随访时Cobb角及VAS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治疗的23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临床效果。男7例,女16例;年龄65~79岁,平均73.5岁。术后随访1年以上。采用JOA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JOA评分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结论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可以作为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在老年颈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7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分别采用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手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rankel评分与JOA评分、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Frankel评分与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84%(14/37),显著高于观察组(13.16%,5/38)(P0.05)。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老年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2009年10月,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或椎管钛网成形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6例。术后平均随访3.7 a,应用JOA评分(29分法)对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术后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均<0.01)。术后半年优良率86.9%。结论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或椎管钛网成形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满意和持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67例老年胸椎结核患者,对比患者行I期后路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n=34)及I期后路内固定再行Ⅱ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B组,n=33)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后凸角和术后Frankle分级等的变化。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150±21)vs(210±29)min,P<0.01〕;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400.6±56.2)vs(510.5±71.6)ml,P<0.01〕;A组平均住院时间比B组显著减少〔(20.2±2.8)vs(26.8±3.7)d,P<0.05〕。各组后凸角度数术后均比术前明显下降(均P<0.01),两组后凸角和术后Frankle分级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后突畸形矫正率及影像学未见明显异常。结论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有确切疗效;与分期前后路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等优势,可作为老年胸椎结核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2008 ~ 2011年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对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椎生理弯曲与椎间高度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5年(2~5年),所有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术前平均8.5±1.4分,术后JOA评分12.5±1.3分,末次JOA评分14.5±1.3分.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改善率优良率83.72%,患者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有明显恢复,患者术前术后颈椎生理弯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颈椎生理弯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患者术后椎间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稳定颈椎,恢复颈椎生理弯曲度及椎间高度,而且中远期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