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联合园艺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高龄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0例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均给予常规吞咽治疗,治疗组则联合园艺疗法,治疗3个月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经口摄食功能量表(FOIS)评定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摄食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治疗联合园艺疗法有利于改善高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透刺吞咽针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透刺吞咽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洼田饮水试验、经口摄食功能评估(FOIS)、吞咽造影检查(VFSS)、VGF量表评估,于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洼田饮水试验、经口摄食功能评估(FOIS)、咽期吞咽时间、VGF量表评估中均有所改善,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且治疗组由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透刺吞咽针法对于改善中风后咽期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缩短咽期吞咽时间,恢复患者摄食饮水能力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与电刺激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法:将4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4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进行VitalStim吞咽治疗仪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和吞咽能力评价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分别治疗二十天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和吞咽能力评价方法对治疗前后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吞咽功能训练结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进行吞咽训练可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预防卒中后合并吸入性肺炎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及认知障碍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包括摄食训练)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认知功能(MMSE量表)和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和洼田饮水试验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合并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改善认知功能可使患者更好运用吞咽模式,预防减少吸入性肺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吸舌器结合电动牙刷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用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吸舌器结合电动牙刷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疗效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估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吸舌器结合电动牙刷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项针疗法治疗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7月80例因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在北京康复医院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项针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4周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但随着时间延长,观察组各时间点MMAS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后2组吞咽X射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S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5.0%(38/40)和81.5%(33/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项针疗法治疗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吞咽随意饮水方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1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吞咽训练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吞咽随意饮水方案治疗.采用日本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吞咽障碍改善情况,采用体质量指数变化情况评价患者营养状态.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32/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体质量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吞咽随意饮水方案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符合标准的我院康复医学科2021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的脑卒中后存在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40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基础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吞咽训练同时增加耳穴贴压。干预前及干预14 d后,观察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食FOIS评分、SWAL-QOL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食FO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食FO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而且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SWAL-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SWAL-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而且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食FOIS评分、SWAL-QOL评分,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训练对脑损伤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康复科治疗的74例脑损伤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认知功能训练,对比两组的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 S 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Ⅰ~Ⅲ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功能训练对脑损伤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有积极的效果,能改善认知功能和吞咽功能,提升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仪器组和针仪组,每组4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结合吞咽功能训练;仪器组采用吞咽治疗仪结合吞咽功能训练;针仪组采用针刺、吞咽治疗仪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并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吞咽功能动态改变以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法进行测评。结果三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有明显提高(P<0.01),三组组间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仪组分别与针刺组、仪器组治疗后组间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仪器组治疗后组间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产生积极的影响;针刺与吞咽治疗仪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病例回顾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了解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4月曲靖市某三甲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改良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或染料测试结果将患者分为吞咽障碍组(18例)和吞咽正常组(22例),收集病例资料,比较两组影响吞咽障碍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吞咽正常组相比,吞咽障碍组在性别、年龄、有无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低GCS、认知障碍、留置气管套管、胃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时低GCS、认知障碍、留置气管套管、胃管与吞咽障碍的发生有关。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入院时低GCS、认知障碍、留置气管套管和胃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进食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进食训练治疗,对照组34例仅进行进食训练。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效果。治疗前后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和洼田饮水试验,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30 s内完成吞咽次数3次比例及吞咽的幅度2 cm比例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79.4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配合进食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通过洼田饮水试验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吞咽障碍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ap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for dysphagia caused by pseudobulbar palsy, and to compare it with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alone, and to observe the 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life after the therapy.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group(control group, n = 50) and the nap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group(experimental group,n = 50). Each group had 8 weeks' therapy, 5 times a week.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while tho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nape acupuncture therapy based on swallowing rehabilitation. The out-comes were assessed by the repetitive saliva-swallowing test(RSST), water swallow test(WST), 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 and a swallow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 Correlations of onset age, onset frequency and lesion location with the efficacy of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were also observed.RESULTS: The scores for RSST, WST, and SSA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he therapy(P 0.001), although the changes were more mark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RSST and WST, P 0.005; SSA, P 0.001). Both groups recorded changes in SWAL-QOL index after the therapy(P 0.001);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cored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0.001).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location(P 0.05), but was related to onset age(P 0.05) and onset frequency(P 0.01).CONCLUSION: Nap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ve swallowing training has an effect on dysphagia caused by pseudobulbar palsy and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5.
于琪  尹艳霞  张文学  孙雪 《新中医》2020,52(6):158-160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采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记忆商(MQ)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NIHSS评分降低,MQ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MQ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心理功能、物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创伤性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吞咽障碍治疗仪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颈部特定穴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吞咽电刺激仪刺激特定颈部穴位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重型脑外伤患者康复介入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后早期介入康复效果。方法:严重脑外伤的病人在急性康复环境中可追溯性地分为早期康复组(损伤后35d之内接受康复治疗)和晚期康复组。对两组病人功能障碍程度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早期组需要康复治疗时间比晚期组短。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使病人康复时间缩短,神经功能改善,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穴位埋线对颅脑外伤术后康复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颅脑外伤术后康复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50例,于颅脑外伤术后行活血化瘀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50例,手术后未现代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疼痛VAS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治疗前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认知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认知功能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疼痛VAS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穴位埋线可改善颅脑外伤术后康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112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特定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结果:28天后两组患者吞咽障碍评分比较显示,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6%,其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对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