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卒中后抑郁是继发于脑卒中后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增加负担。目前西医主要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由于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时间比较长等缺点,导致临床效果欠佳。针灸作为独一无二的中医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不仅效果良好,还具有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绿色环保等优点。本研究对近5年来针灸疗法干预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文献作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卒中的发生不仅损害患者正常的脑组织,而且会造成患者神经生理学方面的改变[1].躯体功能的缺失,言语功能的障碍,对疾病的恐惧,都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障碍,这将严重滞缓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修复,加重患者家庭的负担[2].当代医学的主流是使用抗焦虑药与心理干预,但该类西药一旦使用均很难短期停药,且有较大副作用,单纯心理治疗也有诸多局限性.因此,临床上急需有新的方法介入.针灸因其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post-stroke anxiety disorder,PSAD)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重视,现将其病因病机及10年来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早期的轻度认知损害易进展为痴呆,严重影响预后。本文梳理针刺、灸法、耳穴、井穴和穴位埋线等中医外治法治疗PSCI的研究,发现通过改善脑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结构、促进神经生物因子分泌、增加脑区功能连接等作用,中医外治法在改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精神行为症状、睡眠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目前,此类研究存在诊断不明确、方法学欠严谨、缺少核心处方、缺乏客观评价指标和发表欠规范等问题,未来有必要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研究,提高中医外治法的证据等级,并应用代谢组学、功能影像等技术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寻找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循证医学根据。方法:选取1989年1月-2021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国内外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评估其临床疗效及研究存在的问题。结果:按照既定检索策略最终纳入15篇文献(均为中文),所含病例数量555例、对照组530例,共涉及1 085例患者。其中5项研究应用了总有效率进行疗效评价,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00 1);7项研究应用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疗效评价,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1);5项研究应用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1);4项研究应用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疗效评价,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1);4项研究进行了针灸综合疗法组与药物组疗效比较,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有效率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有关文献,了解针灸治疗卒中后失语的治疗方法分类,为临床治疗做更好的指导。结论:针灸治疗卒中后失语疗效十分确切,针刺方法多种多样,应用十分广泛,但存在临床研究设计不规范,疗效观测指标不够客观、全面,疗效评定标准不够统一,疗效可比性差等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卒中后并发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横断面患病率在18%~33%之间[1-2]。PSD患者常表现为双向情感障碍、适应障碍、情绪低落、体重减轻、睡眠困难、食欲不振等,伴有严重的认知缺陷和较高的长期残疾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3-5]。相对于抗抑郁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针灸以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等优点,通过多机制、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855-1857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发病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查阅并总结古今文献,归纳其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肾虚精亏为本,痰瘀阻滞为标。临床论治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辨证分型主要为:肾精亏虚,心肾不交,心脾两虚,肝肾阴虚,痰瘀阻窍。以期对现代中医学临床辨治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安慰对照研究,评价心胆肾针灸整合方案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心胆肾针灸治疗组、安慰针灸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各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心胆肾针灸组在MMSE、MoCA、SS-QOL、ADL 4个量表方面均优于安慰针灸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心胆肾针灸组在除MoCA评价方面外,其中期维持效应仍具有优势;与药物对照组相比,二者在MMSE、MoCA、ADL等方面维持近-中期效应度相当,在SS-QOL量表即生活质量方面,心胆肾针灸治疗组具有相对优势。结论:心胆肾针灸整合方案能有效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及日常活动能力,在近-中期疗效上均优于安慰针灸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临床常用穴位的归经、部位、刺灸法的选择及穴位联合使用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WF)、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Sino Med,从建库至2019年5月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收集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处方,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集到6类针灸治疗措施,总处方179条,高频腧穴多为局部取穴的头部穴位,以宣散局部壅滞之气血,醒神开窍养髓。督脉穴位使用最多,且从特定穴的使用中发现多选用督脉与其他经脉的交会穴,以调节督脉的经气,疏通脑络,使脑神得养。从关联规则结果来看,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穴组是百会-四神聪-风池等,支持度最高的穴组是百会-四神聪。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百会-神庭-四神聪等2个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有简、廉、便、验的优势,该研究结果为优化选穴提高疗效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0.
摘要:针灸是治疗卒中后失眠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其作用机制却鲜有阐述。本研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卒中后失眠的机制研究文献,结果显示,针灸通过干预相关神经递质及细胞因子的含量,改善睡眠结构,增加REM睡眠时间来提升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针灸还可调控人体昼夜节律及生物钟功能,进一步协调睡眠-觉醒周期,恢复正常睡眠;此外,针灸调节脑血管反应性,增加局部脑血流供应,有效治疗PSI。未来研究应从对单一因素的研究逐渐转向多个靶点间相互作用的探索,进一步探究针灸治疗的优势选穴、刺激参数,不同证型的治疗方案等,多角度、多层次探明针灸治疗PSI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1.
非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na-MCI)包括多种认知损害,可由帕金森病、糖尿病、脑卒中等不同疾病原因导致。现就近10年针灸治疗na-MCI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归纳分析针灸治疗该病的治疗机制研究进展。通过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得出针灸治疗na-MCI的24篇国内外有关机制研究的文献。总结得出针灸通过促进神经功能重构、提高神经可塑性和调控生物活性物质等途径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展望,希望更好地为临床针灸治疗na-MC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方法多样,主要有认知功能训练、药物治疗、针刺干预等。大量临床实践已证实针刺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搜集近几年关于针刺对脑血流、对神经细胞内部结构以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等的影响,并从以上几方面将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部分作用机制做简单阐述;提出目前针刺治疗本病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3.
翟延  苏同生  宋瑞  惠友谊 《世界中医药》2023,(14):2040-2044+2051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的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统计分析腧穴的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77篇临床研究文献,涉及77个穴位处方,85个腧穴,使用总频次587次。使用频数最高的前3位经络为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头面项部选穴最多,占比47.53%,其次为下肢部,占比27.26%。交会穴、五输穴、络穴等特定穴使用最为广泛。百会穴选用频数最高,达66次。百会-四神聪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组合。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腧穴以局部取穴为主,循经远取为辅,注重运用交会穴加强督脉与十二正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从毫针疗法、特色针法及综合疗法3个方面,通过收集整理近5年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部分临床报道,认为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艾灸督脉组穴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根据神经心理学量表,观察艾灸督脉穴位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通过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将符合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并进行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对比。结果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MoCA与ADL评分,两组治疗后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MMSE、MoCA与ADL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督脉组穴对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有独特优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治疗方法上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概况进行综述,并总结归纳了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特点。研究发现针灸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但目前临床治愈率、辨证分型、远期疗效、穴位特异性、穴位组合的合理性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脑通督"针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醒脑通督"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作为观察指标,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醒脑通督"针法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优于传统取穴。  相似文献   

18.
针药并用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安理申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诊断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辨证为肝肾阴虚证型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三组,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检查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进行评估。结果针药组与针刺组、西药组相比,MMSE和MoCA量表评分,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相比,MMSE和MoCA量表评分及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三种治疗方法中,针刺配合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治疗肝肾阴虚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针灸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整理近5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部分临床报道和本病疗效机理研究.认为针灸治疗本病值得推广。但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双针并刺患侧肢体拮抗1穴、拮抗2穴、拮抗3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5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针并刺是一种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