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降低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预后,属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医药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及治疗上取得较大进展,以期发挥中医药在PSCI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2.
针灸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针灸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共同治疗加用针灸结合认知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共同治疗加用尼膜同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WMS)方面的变化.结果:两组MMSE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评估时差异即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W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尼膜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针灸治疗卒中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发现针灸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效果显著,针灸结合其他疗法亦可明显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优化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卒中后并发症,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将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本文从中医古代文献、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相关文献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为视角去进行探讨,发现痰瘀互结不仅为脑卒中的发病基础,同时也是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基础;治疗上应据其发病特点,痰瘀并治。这丰富了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痰瘀并治中医理论,为临床痰瘀并治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更有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络扶正汤联合针灸对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6例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A组采用通络扶正汤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辅助治疗,使用Fugl-Meyer量化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MMSE量化表评估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以WHOQOL-BREF量表评估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B组Fugl-Meyer、MMSE、WHOQOL-BREF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可有效改善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近5年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资料,从头皮针、体针、电针、针灸与药物、针灸与康复等5方面进行总结概括,肯定了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客观分析了目前研究的问题与不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头穴丛刺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观察认知功能障碍与运动功能恢复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36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头穴丛刺治疗。分别在针刺治疗前和针刺治疗后2月进行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评定,详细记录其积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认知评定采用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进行评定。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t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结果:头穴丛刺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改善有效且运动功能的恢复与认知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结论:针刺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且运动功能的恢复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功能训练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脑电图异常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MoCA各项评分、MoCA总评分明显增加,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明显减少,轻度功能缺陷患者明显增加,并且在脑电图异常率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能有效通过促进脑部神经功能达到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分析卒中后焦虑障碍的病机特点,结合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探讨"心""脑"与卒中后焦虑障碍的相关性。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针灸治疗本病取穴规律,进一步探讨调理"心""脑"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的针灸取穴思路。卒中后焦虑障碍属于脑器质性焦虑障碍,神机受损是其基本病机,"心""脑"共患是发生卒中后焦虑障碍重要原因。针灸治疗从"心""脑"同治的角度出发,以五脏、气街、四海、经络等理论为依据,结合针灸配穴的方法进行选穴,穴取百会、风府以调脑,取心俞、神门以调心,心脑同调,有助于缓解卒中后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10.
谢莹晔  蔡琳  谢美凤  彭荣光  邵瑛 《新中医》2014,46(2):200-202
<正>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近年来,采用针灸加中药综合治疗VD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在改善VD近期临床症状和延缓病程的进展方面渐显优势,因此,系统全面了解针灸加中药综合治疗VD的临床科研现状和文献计量是非常必要的。利用循证医学和  相似文献   

11.
非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na-MCI)包括多种认知损害,可由帕金森病、糖尿病、脑卒中等不同疾病原因导致。现就近10年针灸治疗na-MCI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归纳分析针灸治疗该病的治疗机制研究进展。通过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得出针灸治疗na-MCI的24篇国内外有关机制研究的文献。总结得出针灸通过促进神经功能重构、提高神经可塑性和调控生物活性物质等途径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展望,希望更好地为临床针灸治疗na-MC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隔物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物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隔物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排尿频率及膀胱最大容量。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排尿频率具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隔物灸可以提高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body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body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houlder hand syndrome (SHS).MethodsA total of 90 SHS patients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body acupuncture group, the moxibustion group, and the body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On the basis of rehabilitation and routine treatment, the pati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body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body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respectively.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a day, 5 times a week, and 4 weeks in all.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s, edema grading scores, and 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score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as well.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VAS and edema grading score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all lower and the FMA score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0.05). The VAS and edema grading scores of the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group were lower and the FMA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body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moxibustion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group was 96.7%, higher than 80.0% of the body acupuncture group and 83.3% of the moxibustion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oth P<0.05).ConclusionBody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body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are all effective for post-stroke SHS, whil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is the best in relieving the pain and swelling, and improving effectively the joint movement of post-stroke SHS patients, which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杨雪艳  王永霞  张虹 《光明中医》2016,(10):1506-1508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缺损临床临界状态。痴呆属于针灸治疗优势病种范畴,近年来,用灸法干预MCI和痴呆的临床效果和相关机制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现从MCI和痴呆的中医认识、灸法治疗MCI和痴呆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等研究概况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5.
王玉琳  詹爽  杨添淞  胡懋焓  李超然 《世界中医药》2020,15(8):1225-1227,1231
综述的目的是以深入探讨针灸在脑卒中后尿失禁治疗中的应用为视角概述其定义,病因病机和研究现状。我们回顾了近5年针灸及其联合疗法在维持尿量比重中的重要性和促进正常排尿功能的相关性。目前可用于脑卒中后尿失禁的针灸干预手段有针刺、电针、灸法、针药灸并用疗法、康复治疗等。提出了在恢复期更好地评估膀胱功能和改善排尿障碍的关键研究问题。该成果对于针灸在临床使用中产生更具表现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及对照组各20例。统计3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及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降低呃逆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针刺或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方法安全有效,且取穴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平台(CBM)以及PubMed、Cochrane等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发表时间为2009年8月27日至2019年8月27日。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涉及患者1 1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抗抑郁剂相比,针灸疗法有较好的抗抑郁疗效[RR=1.15,95%CI(1.09,1.21),P0.000 01],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SMD=-0.58,95%CI(-0.74,-0.43),P0.000 01],提高日常生活能力[SMD=0.71,95%CI(0.40,1.02),P0.000 01]。结论针灸在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抗抑郁剂;纳入分析的文献多数存在方法学缺陷,证据级别不高,故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查阅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探讨针灸调节病理状态的研究文献,分析针灸效应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情况,结果表明:1针刺机制研究较之于灸法机制研究,数量上稍多,质量稍高;2研究主要集中于针刺镇痛,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已经初步定位于针刺对"疼痛矩阵"脑区和疼痛相关默认网络的靶向性调节,而针灸其它效应的中枢机制尚处于探索之中;3研究方案中多选用单一穴位,较少关注穴位配伍。故建议今后关于静息态fMRI与针灸机制相关的研究需加强灸法应用的中枢机制探讨,考虑与临床实际治疗方案一致的研究设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针灸翳风穴为主配合头针治疗卒中后面瘫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卒中后面瘫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翳风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B评分、SIS评分和安全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经过治疗4周、8周后,两组患者HB评分显著升高,治疗8周后HB评分显著高于治疗4周后(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H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4周、8周后,两组患者SIS评分显著升高,治疗8周后S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4周后(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S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口眼斜、恶风发热、面部感觉异常、口渴心烦等症状进行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降低程度较大(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翳风穴为主配合头针治疗卒中后面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热敏灸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血清S100β、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新Bobath技术及低频电刺激,研究组35例给予头针联合热敏灸治疗。每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治疗后均随访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血清S100β、NGF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结束后两组ADL、FMA评分升高,MAS分级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S100β、NGF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热敏灸可更加有效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S100β、N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