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观察组采用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TNNSS)、症状体征总分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TNSS、TNNSS、症状体征总分和RQL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TNSS、TNNSS、症状体征总分和RQL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可以有效改善变应鼻炎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口服氯雷他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脾通窍丸治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方法:按参考文献复制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观察健脾通窍丸对大鼠鼻部症状、血清总IgE、IL-4含量的影响。结果:健脾通窍丸对大鼠鼻部症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总IgE、IL-4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健脾通窍丸对变应性鼻炎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抑制血清总IgE、IL-4值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变应性鼻炎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富马酸酮替芬滴鼻液,每次2滴,每日3次,滴鼻;氯雷他定片,每次10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予针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同时予双侧背俞穴埋线,15 d治疗1次,共治疗2次。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对照组为75.76%(2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鼻症状总积分表(TNSS)评分、鼻炎伴随症状总分表(TNNSS)评分及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显著降低(P0.05),Ig E、EOS、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及IL-2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NSS、TNNSS、RQLQ评分及Ig E、EOS、IL-17、IL-2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微创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埋线组。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埋线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创埋线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及症状体征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埋线组鼻塞、流涕症状改善及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埋线组非鼻/眼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66.7%(P0.01)。结论微创埋线对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肺汤加味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用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肺汤加味治疗。结果:控制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较多(P<0.05)。两组血清、鼻部分泌物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含量减少,IL-12含量增加,观察组改变较大(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汤加味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背俞穴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用背俞穴埋线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择诊断为慢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64例,采用背俞穴埋线疗法,治疗1个疗程及巩固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患者鼻部症状及其总分经观察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巩固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治疗后有效率71.87%,巩固治疗后有效率87.50%,巩田治疗后与观察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背俞穴埋线能有效缓解或减轻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巩固治疗后远期疗效更加明显,且操作简便。维持治疗时间长,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根据指南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和疾病复发率,比较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58.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症状和体征积分、血清I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症状和体征积分、血清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5)。(4)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安全性相关监测指标均未见异常,亦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相比,加用腕踝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满意,能更好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六气背俞穴埋线联合高频电凝电切刀治疗大肠息肉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大肠息肉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高频电凝电切刀治疗,治疗A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气背俞穴埋线治疗,治疗B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普通背俞穴埋线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复发率,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GIQL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12个月,3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A组、治疗B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A组症状评分低于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5.3%,治疗A组有效率为84.9%,治疗B组有效率为70.8%,治疗A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A组、治疗B组低于对照组,且治疗A组复发率低于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A组、治疗B组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治疗A组GIQLI评分高于治疗B组,差异有...  相似文献   

9.
按揉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2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随机分为两组,推拿治疗组60例,运用按揉鼻通穴为主治疗,总有效率95%; 对照组60例,口服开瑞坦,总有效率83%。两组治疗后比较过敏原体外检测试验、IgE定性、鼻分泌物EC指标,两 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对肺经郁热型变应性鼻炎Th1/Th2、Th17、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肺经郁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VAS评分,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QLQ-C30)评分,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及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喷嚏、鼻涕、鼻塞及鼻痒积分,IL-4、IL-5、IL-17及IgE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IL-2、IL-10及IFN-γ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和6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肺经郁热型变应性鼻炎可有效减轻鼻部症状体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调节Th1/Th2、Th17、Treg细胞水平,且有助于降低远期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IL-1β、TNF-α、VEGF和MMP-2等相关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因子的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门诊和住院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西药组口服孕三烯酮胶囊(内美通),穴位埋线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IL-1β、TNF-α、VEGF、MMP-2等相关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后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3.02%(40/43),西药组总有效率83.72%(36/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的VAS评分、血清IL-1β、TNF-α、VEGF和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但穴位埋线组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8/43),穴位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以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能显著降低孕三烯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见穴位埋线疗法可以作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通过改善通路下游的IL-1β、TNF-α、VEGF和MMP-2水平,发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肺健脾汤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肺气虚寒证)的疗效及对鼻腔分泌物P物质(SP和外周血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2次/d;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d^-1。观察组采用温肺健脾汤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进行治疗前后4个鼻部症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和2个眼部症状(眼痒、流泪)评分,进行治疗前后鼻腔体征评分和鼻气道阻力测量,进行治疗前后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检测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SP水平,并进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IL-5,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07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部症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眼部症状眼痒、流泪及主观症状总分和鼻腔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QLQ量表除睡眠和情感外,其他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OS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IgE和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IL-4,IL-5,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鼻阻力下降(P<0.05),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肺健脾汤治疗肺气虚寒型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主观症状,改善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抑制促炎因子表达,减轻过敏反应,从而起到对AR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穴位埋线于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机理。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4周。结果: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高于对照组的63.3%,两组比较(P〈0.05);两组匹兹堡睡眠指数积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神阙穴闪罐对过敏性鼻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8月于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组,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神阙穴闪罐治疗;2017年9-12月于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儿症状积分和治疗有效率,检测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IgE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与IgE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及冬季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血清IgE和IL-4、IL-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的CD3^+、CD4^+、CD8^+、CD19^+、CD4^+CD25^+、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CD4^+/CD8^+、IgE、IL-4、IL-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19^+与IgE呈正相关关系(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神阙穴闪罐治疗可明显减轻过敏性鼻炎患儿临床症状,有效调节机体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IgE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创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外周血NF-κB活性和TNF-α、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埋线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创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外周血NF-κB活性和TNF-α、IL-8水平。结果:埋线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治疗后CAT评分、m MRC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治疗后外周血NF-κ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TNF-α和IL-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穴位埋线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外周血中NF-κB的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氯雷他定片对照组和星状神经节为主穴位埋线治疗组,观察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疗法与口服氯雷他定片对荨麻疹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31/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8%(1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为主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药物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迎香穴穴位埋线对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是否有增效作用,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80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的基础上配合迎香穴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每7 d为1个疗程,每次埋线双侧,共治疗4次,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天晨起使用1次,喷双侧,每次每侧喷两次,连续使用4周。对照组仅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前后进行TNSS+TNNSS、RQLQ量表评估及治疗前后IgE血清学检测和临床疗效评价,并于治疗后1个月进行临床症状的远期评估。结果:两组患者TNSS+TNNSS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NSS+TNNS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与治疗结束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期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QLQ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8只。实验第1天,应用对氯苯丙胺酸(PACA)制作失眠大鼠模型。实验第3天开始,安定组用安定注射液腹腔注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5 d;针刺组用毫针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5 d;埋线组用穴位埋线治疗1次。各组均于实验第7天治疗后1 h处死大鼠取下丘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下丘脑组织中5-HT、DA、NE及IL-1β、TNF-α含量。结果实验第7天,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及IL-1β、TNF-α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DA、NE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定组、针刺组、埋线组5-HT含量均升高,DA、NE含量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定组、针刺组、埋线组之间比较,埋线组下丘脑5-HT及DA、NE含量改变情况优于安定组及针刺组(P0.05),安定组和针刺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埋线组IL-1β、TNF-α含量均升高,埋线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玉屏消荨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8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治疗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联合玉屏消荨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4周和8周后的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记录2组不良反应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8%(39/50)和70%(35/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4%(47/50)和72%(36/5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IL-4、IgE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6.0%(4/20),57.1%(8/14),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玉屏消荨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独口服西药治疗,且可降低复发率,纠正血清免疫因子失衡状态可能是该疗法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及对血清免疫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饶艳秋  韩乃沂 《中国针灸》2006,26(8):557-560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及耳穴贴压对常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耳压组、药物组各50例。针刺组每日针1次,连针6天后休息1天;耳压组每周更换2次;药物组口服西药赛特赞,每日1次,每次10mg。3组均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后的近远期疗效及对血清免疫学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和耳压组近期显效率及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1,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远期总有效率及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1);3种疗法均可降低患者血清IgE、白介素-4含量,但对干扰素γ水平影响不明显。结论:针刺组及耳压组对症状体征的改善优于药物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Th细胞向Th2方向分化,调节体内失衡的Th1/Th2细胞,从而减少IgE的合成来抑制变态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