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对ICU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红细胞输血治疗的271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输血策略将患者分为开放性输血组(输血前Hb100g/L)与限制性输血组(输血前Hb70g/L)。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布等一般资料;对2组患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记录2组ICU内输血情况及Hb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者3周内病死率、住院期间病死率,以及重症感染、肺水肿、心力衰竭发生率等。结果:12组在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疾病分布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限制性输血组住院期间每例平均输注红细胞(4.5±3.7)U,低于开放性输血组的(6.8±4.6)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输血组入院时Hb、ICU内输红细胞前后Hb、出院时Hb均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3限制性输血组3周内病死率与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开放性输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限制性输血组重症感染、肺水肿、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MODS评分、≥3个器官衰竭等方面明显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策略减少临床不必要的输血,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降低输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策略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3-2015-05住院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36例,年龄60~78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为Ⅰ~Ⅲ级。根据不同输血指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17例(Hb100g/L输血)与限制性输血组119例(Hb80g/L输血)。比较2组性别比、年龄、体重、ASA分级、术前Hb等一般资料;观察2组输血前后Hb水平、术中羟乙基淀粉及红细胞输注量、术中低血压及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限制性输血组输血前后Hb水平、红细胞输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羟乙基淀粉输注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限制性输血组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肺栓塞、伤口感染、心力衰竭、脑梗死、病死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限制性输血策略可减少输血量,且不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不延长住院时间,对预后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临床输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预计术中出血量400ml的骨科手术患者768例,年龄34~67岁,术前血红蛋白浓度(Hb)≥110g/L,血细胞比容(Hct)≥35%,按ASA分为Ⅰ~Ⅲ级。根据不同输血策略将患者分为开放性输血组(Hb100g/L输血、100~120g/L维持)351例与限制性输血组(Hb80g/L输血、80~100g/L维持)417例。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术前Hb、手术时间、术中尿量及术后引流量等一般资料;观察并2组输血率、平均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术前Hb、手术时间、术中尿量及术后引流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限制性输血组的输血率、平均输血量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2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拆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可减少输血量和降低输血暴露风险,且不会对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2种不同输血策略输血后疗效评估。方法:对18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输血方案分成2组,其中以Hb70 g/L标准行限制性输血治疗的为观察组(96例),按照Hb90 g/L标准进行开放性输血治疗的为对照组(89例)。结果:观察组输血后24 h内Hb及Hct指标较输血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后24 h内Hb及Hct指标较输血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PT、APTT及再次输血率和不良反应率在输血前后对比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相比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策略中具有明显优势,可显著改善患者贫血状况,降低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发生率及再次输血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以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65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81例〔血红蛋白(Hb)维持在8~10 g/dl〕,开放性输血组84例(Hb维持在10~12 g/dl)。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围术期Hb浓度、术中输血量、预计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急性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伤口感染率及POD发生率,并分析PO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手术时间、ASA分级、术前Hb浓度、预计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急性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伤口感染率、POD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开放性输血组相比,限制性输血组红细胞输注量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受教育年龄9年、ASA分级≥Ⅲ级、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3分及术中输血量500 ml是POD的危险因素。结论限制性输血策略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POD无明显影响,但可减少用血量,因而限制性输血策略对此类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病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开放性输血和限制性输血对重症监护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重症监护病人随机分为开放性输血(Hb<100 g/L作为输血指征)和限制性输血(Hb<70 g/L作为输血指征)两组,观察患者预后、死亡率等方面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死亡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衰竭器官数量、55岁患者死亡率、APACHEⅡ评分≤20患者死亡率、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重症感染发生率、肺水肿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方面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人在Hb降至70 g/L时再输入红细胞,并将血红蛋白浓度维持在70~90 g/L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寅  王勇强 《山东医药》2007,47(32):106-107
选择严重创伤且血色素〈100g/L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输血指标:血色素〈70g/L)和开放性输血组(输血指标:血色素〈100g/L)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色素水平、输血量、住院时间、感染及病死率等指标,探讨输血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开放性输血组比限制性输血组输血量大,术后感染率及病死率增高,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延长(P均〈0.05)。认为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的安全性优于开放性输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选择合适的输血方案。方法收集2014-10~2015-11在该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输血方案,观察组采用限制性输血方案,比较两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中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出院前1 d的红细胞蛋白(Hb)、切口感染、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3个月时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中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时的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放性输血,限制性输血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围手术期可降低输血量和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下,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40)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失血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施行硬膜外复合全麻,在麻醉平稳15 min后,观察组输注HH40 8 ml/kg,对照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2,0 min内输完。记录术中出入量,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变化。结果两组出血量和输液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t和Hb在术毕和术后1 d明显低于基础值及对照组(P均〈0.05),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静脉输注HH40安全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张建平 《山东医药》2011,51(6):76-77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5例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63例术中输注异体血(A组),22例输自体血(B组)。记录A组患者住院期间外周血Hb检测结果和输血成分以及术后感染发生例数和死亡例数。结果 A组28例(43.1%)出现术后感染,9例(13.8%)死亡,B组分别为4例(20.0%)和1例(5.0%),A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A组输血前Hb〉100 g/L者19例,70~100 g/L者22例,〈70 g/L者24例,分别有14、9、5例出现术后感染,6、2、1例死亡,术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相比P均〈0.01;A组输注红细胞28例,输注血浆21例,输注全血16例,分别有7、9、12例出现术后感染,1、2、6例死亡,术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不同输血成分者相比P均〈0.01。结论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可导致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术后病死率增高。输血前Hb低及输注红细胞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ABO及RhD的配合型输注与同型输注红细胞的临床输血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价,为临床输血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7-01-01—2019-06-30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过ABO及RhD配合型输注红细胞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期进行ABO及RhD同型输注红细胞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病例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红细胞输血量、输血时间以及所患疾病等特点匹配对照组。通过本院输血管理系统查询输注前及输注后24 h、48 h的Hb、RBC、Hct,采用重复测量方差方法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2种不同输血方案(ABO及RhD的配合型输注红细胞与同型输注红细胞)对患者的Hb、RBC、Hct影响有无显著差别以及输注红细胞前后2组患者的Hb、RBC、Hct有无显著差别,并分析这2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通过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输注红细胞前及输注后1 d、3 d、7 d、15 d的间接胆红素(IBiL)、因输注红细胞而新产生不规则抗体、新产生DAT阳性、输血不良反应等指标评价其临床输注安全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红细胞输血量以及疾病分布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输注红细胞有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注红细胞前相比,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输注红细胞后(24h及48h)的Hb、RBC、Hct与各自输注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自输注红细胞后24 h与48 h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的2种不同输注红细胞方案对患者的Hb、RBC、Hct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不同输注方案与输注前后这2种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即输注前与输注后的Hb、RBC、Hct均不随患者进行ABO及RhD的配合型输注红细胞或同型输注红细胞变化而变化。2组患者的IBiL在输注红细胞前及输注后1 d、3 d、7 d、15 d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因本次输注红细胞而产生新不规则抗体、新产生DAT阳性及出现不良输血反应的病例。结论:ABO及RhD配合型输注与同型输注红细胞同样安全有效,配合型输注红细胞在抢救某些危重患者生命及某些疾病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对老年围术期患者脑氧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26例老年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观察组)及开放性输血组(对照组),每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1)、术中输血前(T2)、手术结束前(T3)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及脑氧耗〔C(a-jv)O_2〕、脑氧摄取率(CEO_2)和乳酸(Lac)含量,并在术前、术后1、7 d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b在T2、T3均降低明显,Hct在T3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T2时间点的C(a-jv)O_2、CEO_2均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7 d的认知功能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可较好地改善老年围术期患者的脑氧代谢,维持脑氧供需平衡,但对术后认知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中央型前置胎盘剖腹产患者异体输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中央型前置胎盘剖腹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术前ANH,对照组术前无特殊处理。比较观察组产妇ANH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碱剩余(BE)、血乳酸(LAC)等血气指标;比较2组产妇术后2hHb、Hct、PLT及异体输血率;记录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Hb、Hct、BE、Lac及Apgar评分。结果:(1)与ANH前相比,观察组ANH后Hb、Hct及BE水平有所下降,Lac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2hHb、Hct、PLT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异体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Hb、Hct、BE、Lac均值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对中央型前置胎盘剖腹产产妇及胎儿血气指标无不良影响,可有效减少术中红细胞丢失和异体血输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刘英  王庚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4):551-552,556
目的:探讨自身凝集反应发生时输注红细胞悬液对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北京积水潭医院2007-2009年所有的临床输注红细胞悬液病例资料,根据检测结果分为2组:A组"主侧无凝集,次侧凝集≤自身凝集"和B组"主次侧均无凝集";统计自身凝集反应率,并比较2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及输血效果的差异。结果:入选病例12970例,A组为126例,B组为12844例,自身凝集反应率为0.97%。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9%,A组为0,B组为0.1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效果总体为10.9g/L/2U,A组为10.3g/L/2U,B组为11.4g/L/2U,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输注红细胞悬液,自身凝集反应发生率低,对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及输注效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贮存式自体输血患者在妇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83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分为2组,其中自体输血组43例,非自体输血组40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BMI、采血前或手术前以及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Hb)和异体红细胞输注量,比较不同Hb时2组的术中异体输血率和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自体血弃血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年龄、BMI、采血前或手术前Hb以及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均没有差别(P0.05),术后第3天患者Hb自体输血组高于非自体输血组(t=2.657,P0.05)。低Hb(Hb≤133.20g/L)时非自体输血组的术中异体输血率高于自体输血组(χ~2=4.974,P0.05),而高Hb(Hb133.20g/L)时2组的术中异体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2组之间总体比较与低Hb时一致(χ~2=6.413,P0.05),采血前Hb不同的自体输血患者术后弃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可以缩短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后Hb的恢复,有效降低术中的异体输血率,对于采血前低Hb的患者可能效果更明显,贮存式自体输血值得在妇科择期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术中洗涤式自体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1-03-2015-06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输的33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为自体输血组,以同期行异体血输注的同类患者45例为异体输血组。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异体血输注量、不良反应及输血费用等;观察自体输血组围术期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变化情况;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和预后比较。结果:1自体输血组在异体血输注量、输血反应发生率和输血费用显著低于异体输血组(P0.05);2自体输血组回输后及术后24hSBP、MAP及CVP明显升高(P0.05),HR明显下降(P0.05),WBC、Hb、HCT、PLT、SpO2明显升高(P0.05);3自体输血组伤口拆线时间(5.0±1.9)d,住院时间(5.7±2.1)d,明显少于异体输血组的拆线时间(6.6±2.2)d和住院时间(7.4±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回收机对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进行自体血回输,不但可快速回收回输自体血,还可显著减少输血反应和输血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血液保护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种红细胞抗原相合性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寻求安全有效的输血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96例AIHA患者的输血疗效进行统计与分析,其血清或放散液均经过同种或类同种抗体鉴定,红细胞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按照输注方式将其分为2组:试验组(相合性输注)和对照组(不合性输注),试验组选用:ABO、Rh、Kidd、Duff、MNSs、lewis血型系统抗原相合的主侧配血供者血液,对照组选用:ABO、Rh血型系统抗原相合的主侧配血供者血液,分别输注2单位后,观察2组患者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试验组患者输血治疗后Hb和HCT水平明显高于输血治疗前(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输血治疗前Hb和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血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b和HCT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有效性为100%。结论:对于AIHA患者的输血治疗,选用多种红细胞抗原相合性输血,能更好的提高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和免疫反应,同时也减少了抗体的产生,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入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双侧组(58例)患者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单侧组(54例)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大小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在两组美国特种处科医院膝关节评价(HSS)评分比较中,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与单膝关节置换病人相比,前者效果相对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在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观察指标对比方面,3 d内体温变化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比总引流量、血红蛋白变化值(ΔHb)、红细胞压积变化值(ΔHct),双侧组指标均高于单侧组(P<0.05)。经手术治疗后,两组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出现切口愈合状况不佳,1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切口出现脂肪液化,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优于单膝置换术,HSS评分好,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低,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回收机应用于急诊大出血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采用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液回输的56例急诊大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输注异体血的相同或类似急诊患者61例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术前、自体血回输前后及术后24 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等生命体征指标和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血液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2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输血反应及输血费用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自体血液回输后与回输前比较SBP、MAP及HR明显升高(P0.05),血压维持正常,SpO_2无明显变化;观察组自体血回输后及术后与术前比较24 h Hb、HCT、PLT升高明显(P0.05),PT及APTT无明显变化。②2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血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和输血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回收机应用于急诊大出血手术操作简单,快速有效回输自体血,减少输血反应和输血费用,具有重要的血液保护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蔗糖铁(森铁能)与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规律透析2~3次/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每组各30例,观察期24周。口服组予多糖铁复合物150 mg/d;静脉组每次透析时静脉滴注蔗糖铁100mg,累计1 000 mg后每2周给予维持量100 mg。若患者的血红蛋白(Hb)达到110 g/L或红细胞压积(Hct)达到33%以上,则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减量以维持Hb及Hct水平。检测补铁前及补铁48、1、2、24周时患者Hb、Hct、血清铁蛋白(SF)以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静脉组Hb、Hct、SF、TSAT上升幅度均高于口服组(P〈0.05)。治疗后静脉组rHuEPO用量较治疗前及口服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静脉组血清C反应蛋白高于治疗前及口服组,但仍在正常范围内。静脉组不良反应2例,口服组8例。结论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且可减少rHuEPO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