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利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对针刺足三里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健康志愿者16例,接受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应用ReHo方法来研究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后大脑神经元活动的变化情况。结果:与静息状态相比,针灸后右侧ACC背侧区、双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及左侧丘脑ReHo值增高;左侧ACC膝下区、左侧岛叶ReHo值减低。杏仁核Re-Ho值在针刺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信息在大脑感觉和疼痛相关脑区汇聚和整合,这为进一步研究针刺镇痛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性别健康受试者针刺百会穴后脑部功能变化的差异。方法:选择20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10例),使用14通道头颅柔性线圈,在针刺同时行3.0 T MRI静息态fMRI扫描,图像数据使用SPM12及RestPlus软件进行处理,受试者基础资料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针刺后,男性正激活脑区集中在右侧枕下回及右侧缘上回,负激活脑区则集中在右侧小脑脚、右侧颞下回及右侧楔前叶;女性正激活脑区有右侧枕下回、右侧小脑、左侧中央后回、左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负激活脑区为右侧背外侧额上回。男性脑部整体ReHo值高于女性,差异脑区集中在双侧丘脑。结论:不同性别受试者针刺百会穴后的激活脑区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男性在疼痛针感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的情况下呈现了更强的对针灸的敏感性;2组受试者的认知情绪调节相关脑区均不同程度激活,提示可作用于相关脑功能区,与其治疗重症抑郁症等疾病的机制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fMRI观察足阳明胃经上的梁丘穴联合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时大脑的活动规律。方法:选取25例体型中等、右利手的健康成年人,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2~50岁,选取受试者右侧梁丘穴联合右侧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刺激,同时行fMRI。结果:梁丘穴联合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时,所有受试者均产生酸、麻、胀、钝痛、重和热的复杂针感,且强度不一。fMRI表现为以激活或负激活峰值为中心的不规则簇状区,且多个相近的激活或负激活脑功能区相连成片。其中脑功能激活区的峰值位于:①左侧尾状核体部和右侧豆状核;②左侧颞下回(BA20)、左侧海马旁回及左侧尾状核尾;③右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右侧海马旁回(杏仁核包含在其中);④左侧海马旁回(BA30)、左侧后扣带回(BA29、30);⑤右侧中央前回(BA6)、右侧角回(BA39)。而脑功能负激活区的峰值位于:①小脑右半球前叶、小脑左半球前叶蚓部;②左侧颞上回(BA22)、左侧屏状核、左丘脑;③右侧中央后回(BA2)、右侧顶下小叶(BA40)、右侧中央前回(BA44);④左侧顶下小叶(BA40);⑤左侧中央前回(BA5、BA6);⑥右侧颞下回(BA37)。结论:梁丘穴联合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刺激时,激活脑区和负激活脑区较单独针刺足三里穴时明显集中、激活或负激活程度明显增高;大部分活动脑区与足三里穴单独针刺时相同;部分活动脑区与足三里穴单独针刺时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对烦躁焦虑患者脑功能的调节,为针刺太冲穴治疗中医"郁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招募中医烦躁焦虑状态受试者24例,随机平均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接受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针刺组在针刺太冲穴后即刻行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结果:针刺太冲穴即刻针刺组双侧梭状回低频振荡振幅(ALFF)信号较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针刺外关穴和非穴(在三焦经与小肠经之间中点,平外关穴,下同)两种情况下,健康青年志愿者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以印证"经穴特异性-脑相关假说".材料和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针刺外关穴组和针刺非穴组,分别接受针刺刺激.同时,运用GE公司3.0T超导MRI系统完成脑部扫描.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外关穴能显著激活BA13、22、37、40、44、45、47区、海马、杏仁核、黑质等区域,针刺非穴则能显著激活BA2、6、8、13、21、37、40、44、45、47区等区域,针刺外关穴与针刺非穴对比则发现,BA2区和双侧小脑等区域有明显的激活点.结论:针刺外关穴能特异性地激活脑部功能区,为其疗效特异性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f MRI技术探讨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脑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 :纳入20名健康志愿者,在MRI扫描间实时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通过电针仪的接通、断开进行组块设计,采集电针刺激任务态f MRI数据,并采用FSL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的激活脑区主要有颞叶外侧沟、岛叶、丘脑、缘上回、额叶中央前回;抑制脑区主要集中在额中回、海马旁回、扣带皮层腹节及顶叶皮质。结论: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可激活和抑制大脑多个脑区,并通过神经中枢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可为针灸疗法的中枢调节机制提供可视性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针刺足三里穴后多个时间点的脑功能网络动态变化特点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择1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针刺足三里穴及假穴,针刺采取标准化操作,真、假穴位的针刺深度、刺激方式、刺激程序均相同。采集针刺前及针刺后10、25、45、60 min的fMRI数据。每次fMRI扫描持续6 min,将扫描所获fMRI数据构建成大脑功能网络,计算脑网络的核心脑区,计算其富人俱乐部属性和全脑效率属性、局部效率属性。结果:针刺穴位前,健康受试者的大脑功能网络核心脑区主要分布于脑默认网络、视觉相关皮层、感觉运动皮层和小脑半球。针刺后4个时间点健康受试者的脑功能网络核心脑区仍主要位于上述区域,其中双侧舌回、楔前叶、颞中回及颞上回、右侧距状回、左侧枕中回等脑区与针刺前相同;针刺后60 min的核心脑区分布与针刺前相似,而针刺后10、25、45 min的多个核心脑区与针刺前不同。与针刺前相比,针刺后45 min时健康受试者的大脑核心脑区构成的脑网络富人俱乐部属性和全脑效率属性均显著增加(均P<0.05)。上述改变在针刺假穴组均未发现。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后健康受试者的脑功能网络属性存在动态变化,其中针刺后45 min的脑网络变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电针右侧阴陵泉和口面部非穴位点时诱发的脑活动区,比较其异同,推测阴陵泉特异性激活区,探讨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采用组块刺激模式,电针右利手健康志愿者的右侧阴陵泉(5名)和面部非穴位点(5名),对全脑行平面回波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高分辨率三维T1解剖像,用SPM2软件进行统计学预处理,然后将统计参数图叠加到三维解剖图像。结果阴陵泉组5名受试者统计学分析后实验显示不同脑区信号升高和/或降低;信号增高见于右枕叶、右海马、双侧第二躯体感觉区、左顶上小叶;信号降低见于双侧颞下回和右楔前叶;信号呈双向变化见于双侧前额叶。面部非穴位组5名显示的脑激活区与之较相似,其中信号增高区域见于双侧中央后回、双侧前额叶、双侧颞上回、双侧岛叶和右枕叶;信号降低区域见于双侧前额叶、双侧枕叶、楔前叶和左顶上小叶。结论电针阴陵泉未见明显特异性脑活动,大脑在针灸阴陵泉促进排尿的临床实践中的作用较局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静息态f MRI探讨电针单、组穴对健康志愿者默认网络(DMN)局部一致性(Re Ho)的影响。方法 :募集符合严格入选标准的健康志愿者5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例,分别给予双侧百劳穴、百劳+合谷穴(组穴1)、百劳+中渚穴(组穴2)针刺刺激,比较各组针刺前后DMN Re Ho的差异。结果:针刺单穴仅引起双侧额内侧回Re Ho值升高,而针刺组穴1、组穴2除均引起楔前叶、后扣带回Re Ho值的降低,还分别引起左顶下小叶、海马旁回Re Ho值的升高。结论:针刺单、组穴均可引起DMN Re Ho的改变,但组穴所涉及的脑区更广泛、复杂,涉及感觉、自主认知、情感及疼痛处理等多个方面;后扣带回、楔前叶可能是针刺组穴对DMN发挥调节作用的关键区域,针刺组穴可能通过改变该区域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从而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甲电针[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术(taVNS)]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静息态fMRI脑功能活动的即刻调节作用.方法:收集30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及30例健康者(健康组),2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患者组采用taVNS治疗30 min,并于治疗前后行静息态fMRI扫描;健康组仅行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大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影响.方法:将54例FD患者随机分为迷走刺激组(26例)及非迷走刺激组(28例),对2组进行治疗前后总体症状、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Hamilton焦虑(HAMA)及Hamilton抑郁(HAMD)量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脑静息态功能MRI(fMRI)研究重度吸烟依赖者(HS)脑局部一致性(ReHo),探讨HS自我觉醒机制.方法 选取30例HS(HS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31名无酒精烟草滥用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3.0T静息态fMRI采集,采用统计参数图(SPM)5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Rest软件计算ReHo值,HS组和对照组间ReHo值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最终获得ReHo值有统计差异的功能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静息态下HS组ReHo值减低脑区包括两侧楔前叶、额上回、前额叶内侧及右角回、额下回、枕下回、小脑和左额中回等.(2)与对照组比较,静息态下HS组ReHo值增高脑区包括两侧岛叶、海马旁回、顶叶白质、桥脑及左侧顶下小叶、舌回、丘脑、额下眶回、额颞叶白质、小脑等,且呈左侧化趋势.结论 HS静息态脑默认模式网络活动减低;活动增强脑区组成吸烟成瘾静息态网络,并呈左侧化趋势,反映HS自我觉醒机制.  相似文献   

13.
针刺穴位与大脑皮层之间关系的脑功能MRI表现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揭示针刺人体穴位所致大脑皮层神经生理兴奋的现象。方法分别针刺“足阳明胃经”上的伏兔穴(S32,7例)、足三里穴(S36,9例)和“足少阳胆经”上的阳陵泉穴(G34,7例)、光明穴(G37,8例);其中男27例,女4例;年龄21~48岁,平均295岁;MR信号采集运用GE15TSignaHorizonLX超导型MR仪;应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梯度回波序列(GREEPI),采集8层与解剖图像完全相同层面的功能图像,扫描参数为TR3000ms,TE40ms,翻转角90°,视野24cm×24cm,层厚7mm,间隔05mm,矩阵64×64;图像数据在工作站(SUN,GEAdvancdWorkstation31)上,运用功能神经成像分析软件(analysisoffunctionalneuroimage,AFNI)进行处理分析。结果针刺伏兔穴和足三里穴可以引起下丘脑、海马回、额回的神经生理兴奋,平均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强度增加(428±150)%;针刺光明穴和阳陵泉穴,同侧枕叶视皮层均有明显兴奋区,其中8例受试者(5例光明穴、3例阳陵泉穴)双侧枕叶视皮层都有明显兴奋区,针刺后枕叶视皮层兴奋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增加(33±12)%;此外,脑组织兴奋还见于额叶、颞叶、基底节和桥脑等。结论fMRI可以显示针刺穴位后所致大脑相应区域的信号强度增加,由此提供了针刺某穴位可以引起大脑相应区域的神经生理兴奋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性脊髓病(HM)患者静息态下局部一致性(ReHo)的差异.方法 对22例HM患者及25例人口学特征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用处理软件获得ReHo数据,比较HM患者与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大脑ReHo的差异.结果 与HC相比,HM患者ReHo值降低的脑区有左侧颞中回、右侧梭状回、右侧楔前叶和左侧海马旁回,ReHo值升高的脑区有双侧扣带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双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岛叶、右侧额上回和左侧额下回.结论HM患者的若干脑区存在ReHo升高或降低,提示HM的病理生理机制并非只存在单一脑区的功能异常,而涉及多个大脑功能网络,是一种大脑功能失连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局部一致性的数据分析方法,将fMRI应用于正常人静息态的研究,从局部一致性的角度探讨静息态的性别差异。方法:将21例健康志愿者分为男性组、女性组,采集静息态下的fMRI数据,应用局部一致性方法个体激活图及组激活图;对数据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男性组较女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的激活区为右侧枕叶舌回(BA18)、左侧小脑、右侧枕叶(BA19)、右侧颞下回(BA20)、右侧颞上回(BA22)、左侧顶下小叶(BA22)、右侧楔前叶(BA7)、左侧后扣带回(BA31)、左侧额上回后外侧(BA9)、右侧额中回后部(BA6)、左侧缘上回(BA40)、右侧前扣带回(BA24);激活范围最大区域和激活强度最强均为右侧枕叶舌回(BA18)。女性组较男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的激活区为右侧颞下回(BA20)、左侧颞下回(BA20)、桥脑、左侧小脑、左侧颞极区(BA38)、右侧额极区(BA10)、左侧海马旁回(BA34)、左侧中央后回(BA3);激活范围最大区域为右侧额极区(BA10);激活强度最强为桥脑。结论:正常人静息态下的局部一致性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针刺镇痛的脑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方法研究与针刺镇痛有关的脑功能区。方法 针刺8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侧大肠经合谷穴,同时进行全脑的fMRI扫描。用t检验分析获得针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 8例受试者中6例的资料符合研究条件而被采用。针刺引起的信号升高与信号降低出现于不同的多个脑区(t≥2.345,P<0.01),其中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左侧豆状核区的信号升高,以及双侧前扣带回区和双侧枕叶的信号降低,被认为可能是与针刺镇痛有关的脑区反应。结论 用fMRI方法研究表明,针刺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人脑对针刺与对指反应的实时动态功能MRI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 (bloodoxygenleveldepended ,BOLD)实时动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针刺人体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对脑运动功能区的影响 ,并对针刺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7例健康志愿者 ,行实时动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每人分别接受以下 2项任务 :(1)右手对指运动 ;(2 )被针刺右侧足三里和阳陵泉。检测感兴趣区的相关系数 ,感兴趣区包括两侧的躯体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 (PMC)和副运动区 (SMA)。对被激活的感兴趣区进行计数。采用SAS软件包作精确概率法检验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对指任务除去 1例合作不好 ,其余 16例激活右侧 (SMCR)8例 ,PMCR8例 ,SMA 9例 ,左侧 (SMCL) 16例 ,PMCL9例。针刺任务 3例运动伪影明显没有获得满意图像 ,另有 2例脑功能区无明显激活 ,其余 12例次激活SMCR6例 ,PMCR10例 ,SMA 8例 ,SMCL11例 ,PMCL10例。精确概率法检验Fisher′sexacttest (2 Tail)P >0 .0 5 ,说明 2种刺激兴奋感兴趣区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刺机制和应用价值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但其实用价值尚需结合临床针刺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采用功能MRI(fMm)方法研究与针刺太冲穴(Liv3)有关的脑功能区,以及可能的针刺后效应。方法健康右利手志愿者18例参加本次实验。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包括静息期、刺激期和针刺后效应期。每名被试只接受1种针刺,即针刺右侧Liv3或针刺相邻假穴位,其中,10例被试者参加穴位针刺,其余8例参加假穴位针刺,同时进行全脑的fMRI。采用统计参数图(SPM99)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分析获得刺激期、后效应期状态分别与静息期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以P〈0.001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最后利用SPM的掩盖(Mask)功能,从针刺激活区中排除假穴位针刺的干扰激活区,得出针刺激活的特异性脑区图。结果排除8例假穴位针刺期激活脑区后,与静息状态比较,针刺10例被试右侧太冲穴激活的脑区主要包括左右小脑(t值分别为10.06、9.82)、前额叶、顶上小叶(t值分别为4.36、4.53)和顶下小叶(t值分别为3.94、4.95)、枕叶、海马旁回(t值分别为5.63、6.32)、岛叶(t值分别为3.82、5.51)、丘脑、豆状核(t值分别为3.24、4.40)以及对侧颞极和前、后扣带回(P值均〈0.01)。排除8例假穴位针刺“后效应期”激活区后,针刺10例被试太冲穴后效应期激活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小脑、前额叶、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枕叶、豆状核、海马旁回,同侧颞极、海马、岛叶和丘脑,对侧尾状核头和胼胝体以及前、后扣带回。结论针刺Liv3激活视区、边缘系统和皮层下灰质结构,可能是脑内调整的特异性脑区,而且这些区域在后效应期仍有激活,为针刺后效应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客观证据,这将为以后针刺实验的科学设计奠定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术(taVNS)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CI)的脑功能机制.方法及设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双盲试验,拟纳入MCI患者40例,随机分为taVNS组和假taVNS组各20例,并同期招募2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MCI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周期为24周,且在入组和出组时均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