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明中医》2021,36(13)
此研究主要是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为基础,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诊疗方式,明确患者体质,确定病性及推断预后,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中医健康宣传教育;并制定中药膳食疗养以及运动方案等个性化的治疗方式,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健康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优势。健康管理模式作为中医护理中的特色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还能有效预防、控制糖尿病疾病的发生发展,在临床治疗和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1月,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提出:加快建立服务提供体系,加快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加快建设服务人才队伍,探索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探索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的实现形式,是今年工作的五项重点.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我院特色与国际标准的服务模式,从心身整合的角度,对治未病中心开展健康管理业务的必要性、理论渊源、人才需求及运作模式等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为提高心肺康复科患者的康复效果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将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的132例心肺康复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通过常规健康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和干预。观察组通过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医护人员分别使用相应的评估工具对心肺康复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康复护理依从性情况进行评价及数据值的比较。结果:观察组心肺康复科患者的康复干预效果相关指标的结果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值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总依从性数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心肺康复科患者给予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生活质量及康复护理依从性方面均有较好的提高,该管理模式能够较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医学的重大转变集中体现在防治疾病的思想观念上,从关注和研究如何治疗疾病的"疾病医学"向如何保持和促进健康的"健康医学"理念转变;从只重视生理健康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者都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医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未病     
"未病"是健康、亚健康状态。治未病,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上工治未病"是最先进的医学境界。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亚健康、肥胖、高血脂等人群采用中医调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技术,探讨群体性健康管理的实施模式。方法:以中山市大信新家园社区全体居民为项目实施人群,通过中医体质问卷调查,了解本社区的健康状况。并将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组,对照组只参加"中医四季养生计划",研究组另加"中医辨体调养和传统养生技术干预计划",监测其变化,评介其效果。结果:通过1 a时间干预后,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危害知晓率,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知晓率,高脂血症人群对自身血脂水平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1)。两组居民体质疗效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居民生命质量sF-36评分对比,干预后研究组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技术对社区群体进行健康管理,这种模式中医特色明显,可操作性强,群众乐于接受,为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健康管理的指导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同兴  杜才聚 《河北中医》2009,31(2):218-219
亚健康是近代对于人们有自觉症状而体检无异常,或体检有异常而患者无自觉症状的一种有别于正常和疾病的状态概括。近年来,随着人们生存竞争和压力的加大,处于亚健康群体的人数不断增加,它直接导致日后疾病人数的增加,因此及早纠正亚健康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释中医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随着当今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调整,"治未病"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现出来,所以很有必要将"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其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3个方面。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较隐匿,病程进展缓慢,且易复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将中医治未病思想用于指导克罗恩病的防治工作,综合运用中医各种特色疗法,早期预防,积极治疗,长期调理,突显中医治疗优势,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在中医学称之为消渴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运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高复发率等特点。将中医治未病应用于中风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对延缓和减少中风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区域健康管理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的效果。方法:以2017~2018年某社区262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研究给予中医治未病干预,统计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时患者生活质量、中医体质评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评估研究对象对健康和中医治未病的认知情况。结果: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社区居民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中医体质评分,以及健康和中医治未病问卷评分与总分等,呈明显增加趋势,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中医体质研究对象中医体质评分均呈明显降低趋势,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能够显著提高区域健康管理效果,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中医认知程度,具有改善社区居民中医体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林汉慧  伊丽莎  郑瑶瑶 《新中医》2016,48(8):222-223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并结合中医治未病对其服务需求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3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其健康状况及对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结果:社区居民社会及健康因素不同在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程度不同,选择中医治未病的居民有185例,占总比例92.50%。治未病在关节痛、心脑血管和急性等疾病开展前后并无明显改善(P0.05),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炎、过敏性疾病及失眠等病症,开展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未病的运用对社区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医治未病是新世纪的健康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预防、养生、治未病,在三千年前的帛书上就有记载,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奠定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不断加以阐述、充实,形成了内容丰硕的系统工程,形成了最早的健康模式。比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才真正重视健康管理模式整整早二千多年,如今医学界大力倡导的“预防为主”战略思想与我们祖先治未病的战略思想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于现代健康状况与健康管理模式目标差距甚远,因而在中医治未病理论中进一步挖掘、继承、发扬、提高这一宝藏,无疑对改变目前人们的健康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对治未病思想的最早阐述。后经张仲景等医家进一步的诠释与发展,至清代,以叶天士、吴鞠通为代表,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医治未病思想体系的确立。本文以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为例,导出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在中医治未病多方面的作用,以期待能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作为一种医学理论,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框架,为后世"治未病"理论的丰富和中医养生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难经》进一步阐发了治未病的含义,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原则具体化。《伤寒论》将"治未病"理论传承并将其发展和完善,强调了"未病先防"的思想。华佗首先继承了《吕氏春秋》提出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治未病"养生观点,从理论上进一步阐释了动形养生之理。张从正提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观点,张氏治病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总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为要。补虚同时不应忘记通流,应补而不滞,使人体阴阳气血流畅。另外,还应注意补其不足,促使人体脏腑经络平和。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未病辨证论治亚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文献报道,全世界真正健康者仅为5%,患病者20%,而75%则属于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者.如若不给予治疗,进一步发展会形成多种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祖国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与现代的亚健康理论非常相符,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辨证论治亚健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的文化特征,中医文化的治未病思想,治未病的4个状态,治未病的整体观念及中西医的健康状态几方面阐述了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倡导珍惜生命,重视养生,防患于未然。中医治未病思想不但与21世纪医学发展方向一致,而且为解决当前"看病贵、看病难"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治未病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  郭彩霞 《山西中医》2010,26(1):60-61
分析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探讨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未病”的关系及“治未病”学说对亚健康状态防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未病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文中记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指导思想,倡导无病先防,重在预防。通过养生来预防疾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定期进行体检,防病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