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体质学说、健康检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措施完成痰湿体质人群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与干预技术研究,开展健康筛查、慢病门诊、慢病体检、慢病风险评估、慢病干预、诊后随访等为一体的慢病诊疗模式,进一步构建健康管理及慢病防控模式。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其中以慢性病代表人群为示范,开展中医健康状态监测及干预技术评价研究,规范中医慢病防控的干预方法,形成痰湿人群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监测、疾病风险预警监测及慢病管理防控监测系统,最终将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形成的规范可行的实施方案推广应用到家庭、社区等。  相似文献   

2.
刘树林  凌燕 《吉林中医药》2013,33(6):550-552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发展成糖尿病患者的高危群体,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引入健康管理措施中,不但有利于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更可以根据糖尿病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找出糖调节异常的预警措施.因此,基于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将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期间9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予健康管理并治未病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满意率;管理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糖尿病发病率。结果: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对糖尿病前期的了解、对运动方法、饮食方法的掌握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前两组血糖的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后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血糖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者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干预效果好,可改善血糖的情况,减少糖尿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山区城市体检人群进行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评价其对山区城市人群健康状态的改善效果,探讨适合山区城市人群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措施方法。方法:采取双盲方法将1 000位山区城市体检人群随机分为中医治未病干预组,对照组各500人,对每个人进行《亚健康测量表》测评分类,中医体质辨识,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原则,按照"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进行个体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结果:试验组的研究人群干预前、后健康状态变化,血脂、血压、血糖、肝功能及其他异常检验指标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讨论:本研究表明,运用中医治未病开展对城市人群进行健康干预,方法有效、简便、实用、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对改变和保障目前人们身体健康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优势,进一步规范天津地区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的临床应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天津市中医治未病中心、天津市中医治未病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天津市中医治未病9种体质干预方案专家共识》,为天津地区中医治未病专业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目前健康管理服务主体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与交流学习,形成建设治未病服务模式和管理服务流程的思路。方法: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追踪为主要功能,对信息进行整合,健康干预则以健康咨询门诊的健康指导服务、专科传统疗法为中心的直接干预为主,同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追踪,共同构成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于一体的治未病服务链。结果: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形成集健康管理、检后就医、开展专科连续性管理于一体的治未病服务链,建立中医特色的健康评估模式。结论:通过中医治未病服务,将治未病思想转化为实践,提高疾病预防、养生保健能力。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民众提供最佳的预防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区域健康管理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的效果。方法:以2017~2018年某社区262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研究给予中医治未病干预,统计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时患者生活质量、中医体质评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评估研究对象对健康和中医治未病的认知情况。结果: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干预12个月社区居民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中医体质评分,以及健康和中医治未病问卷评分与总分等,呈明显增加趋势,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中医体质研究对象中医体质评分均呈明显降低趋势,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能够显著提高区域健康管理效果,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中医认知程度,具有改善社区居民中医体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余皎莹  翁丽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37+117-137
探讨结合"治未病"理念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对健康体检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结合常规体检及体质辨识结果开展疾病风险评估,运用中医药特色风险干预措施,分为"未病"、"已病"采取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治未病科与临床各专科科室联合对住院患者进行治未病健康管理疗效,为治未病科在医院的发展及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对接受治未病健康管理的177例住院患者,从体质类型、西医诊断结果、体质相应条目亚健康状态、传统疗法干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77例中医体质分布,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等占据9种体质类型中的前3位,分别为23.73%、13.56%、11.86%;疲乏、(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腹部肥胖、失眠、焦虑不安等是住院患者常见的表现,分别占总人数的55.93%、49.72%、43.50%、36.72%、36.72%;通过临床专科与治未病科联合进行治未病健康管理3个月后回访显示平和质人群上升至23.16%,其他偏颇体质人群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结论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综合了解患者整体状态;杂合以治维护患者健康周全;治未病科与专科优势互补推进疾病管理,此种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自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来,相继推行“治未病”科建设,印发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大力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瘥后防复等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医预防保健的思维模式,而健康管理是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干预与随访跟踪的全过程。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从历史源流、思想内涵、指导思想及关键策略与技术等方面对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进行了深入对比剖析,发掘了中医“治未病”在理论层面和综合调理手段上优势更为明显,而现代健康管理在应用流程与技术方法更为先进;二者的相同点在于对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的追求,强调整体医学观念及对影响健康之“因”的关注,且在理论与实践、核心理念及技术方法上存在可能融合点。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未病-未传-未复”阶段性监测-评估-干预应为中医健康管理的主导思路,当前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体质偏颇、慢性病等人群的健康管理(预防、治疗及康复干预)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医健康或疾病风险监测与评估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技术,探讨群体性健康管理的实施模式。方法:以中山市大信新家园社区全体居民为项目实施人群,通过中医体质问卷调查,了解本社区的健康状况。并将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组,对照组只参加"中医四季养生计划",研究组另加"中医辨体调养和传统养生技术干预计划",监测其变化,评介其效果。结果:通过1 a时间干预后,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危害知晓率,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知晓率,高脂血症人群对自身血脂水平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1)。两组居民体质疗效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居民生命质量sF-36评分对比,干预后研究组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技术对社区群体进行健康管理,这种模式中医特色明显,可操作性强,群众乐于接受,为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健康管理的指导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8月23日讯:2017年8月19日,全国第十五次中医体质年会暨全国中医治未病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在开幕式上表示,要发挥好中医体质理论在中医治未病、慢病防控以及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原创优势,提高中医治未病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马建中表示,治未病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最具特色的防病治病原则。要坚持把传承创新贯彻始终,立足传承,发挥好中医体质理论在中医治未病、慢病防控以及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原创优势。要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未病的本质是健康管理,分子版治未病是新一代中医精准健康管理。本文针对传统中医药理学与治未病的发展现状和瓶颈问题,以及系统生物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在中医治未病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和用途,探索建立基于中医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新一代中医药技术装备的分子版治未病知识网络体系——中医精准健康管理系统的理论框架、技术方法与临床应用体系,客观描述和评价"病-证-症"之间及其与各种致病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实现传统中医治未病的客观化辨识、生物学大数据分析、精准化健康管理和干预,为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精准健康管理体系(precise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HMS-TCM)提供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前期的人群,是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因此预防至关重要。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根据高血压前期的发病特点及未病的状态,通过辨证调理体质即治未病的方法,来表达养生是基础,体质是根本,关注高危人群,发病先兆和干预亚健康状态为重点,来改善高血压前期状态,避免高血压病的发生。它将为进一步探讨中医防治高血压前期提供依据和有意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痰湿体质作为比较常见的体质类型,易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加强痰湿人群的健康管理对于慢病防控至关重要。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建立在治未病理念基础上的健康管理与慢病防控模式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系统阐述了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痰湿人群健康状态监测及慢病诊疗模式,为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未病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随着国家对该学科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开设该科,但当前各大医院治未病科却存在诊疗理论模糊、治疗手段单薄、与针灸康复体检中心等科室重叠的困境。四川省中医拔尖人才、南充市名中医、南充市杨莹洁名医工作室负责人杨莹洁主任中医师在多年的探索中,依据《黄帝内经》"形不足者""精不足者"的理论,对"亚健康、病前状态"摸索了一条以"内调外养"为指导的治未病诊疗思路,并且于2018年获得"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颁布的"治未病科室建设先进单位"。笔者初步探讨杨莹洁主任中医师在治未病学科中,利用"形不足者""精不足者"理论对亚健康、病前状态人群的健康管理及干预的诊疗模式,为推广治未病思想及拓展治未病学科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国古老的预防医学思想,中医对健康的认识关注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治未病"不仅要关注后天疾病的预防,也应注重先天的养护。孕前保健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先天方面的体现,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通过优生咨询、孕前检查、健康教育、孕前干预的模式结合中医体检、体质辨识、针灸膏摩、调体方药等技术对孕前女性进行疾病防护和健康调理,能减少子代"出生病"和"终生病"及母代"妊娠病"和"产后病"的发生,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中医“治未病”角度为老年疾病患者制定体质调节与疾病管理的方法与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在医院老年科就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的实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医学管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学治未病理念管理。首先,从中医学视角为患者进行体质分析,通过为患者划分不同的体质类型,把握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也进一步探索每位患者体质存在的形态结构、脏腑功能、阴阳气血及生存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其次,从中医治未病角度为患者制定体质调节与疾病管理方法,通过精神调摄、运动调养、饮食调养、起居调护、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疾病管理。最后,从中医治未病视角开展生活起居方面的健康教育。待两组管理方案执行3个月后进行随访,分别评价两组专科管理质量及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结果:观察组在体质调理、情志管理、营养干预、不良反应方面的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理自我调节、躯体功能恢复、睡眠质量、病理学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中医治未病角度为老年疾病患者制定体质调节与疾病管理的方法,有助于提...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文化在临床诊疗和疾病预防上的作用逐渐被社会认可,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也成为了现代健康服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思想。"互联网+"服务能够扩充健康管理的范围,增加健康服务的慎独,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构建一个"互联网+"的云平台,提供全面、个性、智能化的中医健康服务模式,是当前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的一个发展思路。文章对中医治未病的概念、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互联网+"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云平台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7月在医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运动和饮食治疗的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给予中医体质调理方案,经过三个月的干预管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与患者满意率。结果:经过三个月的干预管理后,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相关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