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周玮  闫瑞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79-180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饮食训练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康复的意义。方法: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分级,根据程度采用相应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促进功能康复,评定效果。结果:经过系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显效14例(70%),有效4例(20%),无效2例(10%)总效率为90%。结论: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经过系统康复饮食训练后吞咽功能明显恢复,增强患者自我生存的能力,树立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亦称假性延髓麻痹,是指病变发生在脑桥或脑桥以上,致使延髓运动性颅神经核(疑核以及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失去上位神经支配而发生中枢性瘫痪,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为主的一组病症[1]。其中,吞咽障碍使得患者无法摄入足量的营养物质,且易出现吸入性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刘志顺  黄漫 《新中医》1998,30(3):24-25
60例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被随机分在针刺治疗组30例,舌肌功能训练对照组30例,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针刺组治以针刺风府,人迎,百劳,廉泉,对照组以舌肌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5.
陈钰霖  胡晓丽 《河南中医》2022,(12):1899-1903
目的:观察带针吞咽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辽宁中医嘉和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吞咽组和带针组,每组35例。吞咽组给予吞咽训练治疗,带针组给予带针吞咽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改良版洼田饮水试验(modified water swallow test, MWST)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 FOIS)等级变化情况。结果:吞咽组有效率为77.14%,带针组有效率为91.42%,带针组有效率高于吞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针组治疗后MWST评级、FOIS等级优于吞咽组,带针组治疗后SSA评分低于吞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针进行吞咽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正常饮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头针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头针及吞咽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吞咽训练的治疗方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为观察指标,进行每组治疗前、后疗效观察,及治疗后各组间疗效比较的观察。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治疗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饮水实验吞咽功能评定,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评分均较治前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头针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所致的假性球麻痹在中风患者中占很大比例,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假性球麻痹患者有吞咽障碍,针灸能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在治疗假性球麻痹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我们在既往的研究中对中风所致假性球麻痹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冯晔  汤继芹  任健 《吉林中医药》2020,40(3):398-401
目的循证评价中医针药结合在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时的干预效果,为本病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常用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2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所有针药结合治疗本病的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 RCT),所有纳入患者均被明确诊断为本病。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32篇。Meta分析表明,针药结合与针刺、中药、西药、空白对照总有效率相比分别为RR=1.23,95%CI[1.17,1.30],RR=1.36,95%CI[1.21,1.52],RR=1.16,95%CI[1.06,1.27],RR=1.20,95%CI[1.16,1.24],P <0.01。结论针药结合对本病恢复有利,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但因缺乏高质量的相关文献,证据仍不充分,尚需大量高质量大样本RCT对疗效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针刺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电针组和针刺组在改善症状体征评分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电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在提高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90例合并吞咽障碍的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病治疗、吞咽训练和吞咽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其,艋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97.78%.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和电针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穴位埋线只需每2周治疗1次,患者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夹脊配合头部运动区在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及针刺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用药,针刺组采用药物治疗加颈夹脊配合头部运动区针刺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临床治愈率及显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加以颈夹脊配合头部运动区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李兴国 《中国针灸》1996,16(10):18-18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观察刘军,刘志顺,黄石玺,黄漫,张虹,李以松,李兴国(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45%的脑卒中病人存在吞咽障碍,可造成患者水或其他营养成分摄入困难,易因误吸而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对大脑高级功能工作原理的最新研究、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特点、近年来各种认知障碍康复治疗方法疗效的文献报道进行检索。结果与结论:随着FMRI与PET的应用,脑损伤后认知功能的康复机理逐渐清晰,大脑高级功能的网络观及网络分析技术将在认知康复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及应用前景,传统康复治疗结合电脑辅助技术将成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头针舌针配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进行分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增加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西医对症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头针舌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和随访期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和随访期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和随访期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治疗上,采用头针舌针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案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远期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以针灸、针刺、假性球麻痹,假性延髓麻痹等为主题词,检索国内相关医学数据库涉及针刺或针刺加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纳入7篇研究,采用RevMan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7个研究总有效率的合并RR=1.39,95%CI[1.15,1.69];5个研究痊愈率的合并RR=2.69,95%CI[2.09,3.47];针刺或针刺加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康复训练疗法(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有效,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文献来证实。  相似文献   

16.
互动式针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部感觉丧失、咽反射消失等。目前尚缺乏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而针刺治疗在这方面显现出一定的优势。笔者近四年来在常规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采用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吞咽障碍,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吞咽言语康复干预在假性球麻痹(PBP)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中风后PBP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给予电针仪结合吞咽言语康复干预,连续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吞咽功能、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藤岛一郎吞咽试验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两组SWAL-QOL吞咽症状维度、吞咽相关维度及普通维度各部分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仪结合吞咽言语康复用于PBP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可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是引起假性球麻痹最常见的原因,假性球麻痹可导致脱水及营养不良,更严重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因此,提高对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护理水平、协助康复是非常必要的。我科2008年3月~2009年6月,对54例脑梗死致急性球麻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旨在研究针刺及康复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情况.方法:通过比较针刺、康复、针刺加康复的疗效情况,探讨针刺与康复结合治疗的效果及机制.结果:认为针刺与康复结合疗法能明显改善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结论:针刺疗法与康复训练在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上体现了相互补充的协同作用,通过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教育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家属认知的影响。方法:对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家属入院1—3天内进行问卷调查,给予家属相同的康复教育,入院10天后,再次进行相同的问卷调查,比较教育前后的康复认知情况。结果:实施康复教育后的家属康复认知明显优于康复教育前的家属。结论:患者家属实施康复教育,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