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采取艾灸治疗结合乳腺功能恢复操对患肢进行锻炼,对照组对患肢进行单纯的功能恢复操锻炼,在术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比较2组患肢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用艾灸治疗配合乳腺功能恢复操,治疗和预防患肢水肿疗效确定,在术后1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艾灸治疗结合乳腺功能操治疗和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疗效肯定,可以预防和减少患肢水肿的发生,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患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肢周径、患肢症状改善情况及上肢功能。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肢臂围,患肢麻木感、疼痛感、肿胀感、沉重感等主观症状评分,以及上肢功能评分量表(DASH)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患肢臂围,患肢麻木感、疼痛感、肿胀感、沉重感等主观症状评分,以及DASH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采用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疗效确切,可明显缩小患肢周径,减轻患肢水肿症状,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针灸、康复训练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温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患肢肿胀程度、WHOQOL-100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WHOQOL-100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患肢肿胀程度较治疗前减轻,且研究组治疗后的Fugl-Meyer量表、患肢肿胀程度、WHOQOL-100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温针灸、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患肢肿胀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散结方联合热疗治疗乳腺癌术后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乳腺癌术后放疗后上肢水肿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患肢常规功能锻炼和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益气活血散结方冲服联合热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3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周径、上肢淋巴水肿及上肢疼痛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散结方联合热疗治疗乳腺癌术后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7):953-954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联合功能锻炼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方法。研究组术后在对照组常规功能锻炼恢复方法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方法进行锻炼恢复。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患肢曲肘、外伸、上举功能恢复情况及达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功能锻炼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中能有效快速恢复患者患肢功能,使患者能较快恢复自理能力,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运动疗法与音频电疗法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出现上肢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乳腺癌切除术治疗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56例患者,由于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性平均分成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音频电疗加以治疗,治疗组采用音频电疗与运动疗法联合加以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后的水肿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予以对比研究。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肢缩减度、还原度均远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与音频电疗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能够有效促进水肿上肢的缩减,提高患肢的还原度,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对减少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64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按入院登记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完成7d内,研究组出现皮下积液2例,患肢轻度水肿4例,未出现皮瓣坏死以及中、重度水肿。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4例,皮瓣坏死1例,患肢轻度水肿6例,未出现中、重度水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温阳利水汤联合淋巴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72例BCRL患者分为自拟温阳利水汤+淋巴按摩组(研究组,n=36)和淋巴按摩组(对照组,n=36)。于治疗前(T1)、治疗1个月后(T2)评估2组患者肢体功能[上肢功能评分表(DASH)]、生活质量[乳腺癌生命质量量表(FACT-B)]及中医症状积分(肢体肿胀感、肢体沉重感、肢体疼痛、肢体麻木、纳差、乏力),测量2组患者患肢臂围(腕横纹、肘横纹、腕横纹上10cm、肘横纹上10cm)。结果:T2时,研究组DASH和FACT-B各维度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患肢臂围均较T1时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温阳利水汤联合淋巴按摩可显著改善BCRL患者上肢功能、生活质量和中医症状,减小患肢臂围,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逍遥蒌贝散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6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西药及上肢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逍遥蒌贝散辨证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评估中医证候疗效,并记录其治疗前后上肢淋巴水肿肿胀程度、患臂康复指标[上臂周径差值、上肢淋巴流量、臂、肩、手残疾调查问卷(DASH)评分]及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8.57%(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肢体肿胀、麻木、疼痛、心烦意燥、恶心呕吐的中医症候积分、上臂周径差值、DASH量表评分均下降(P均0.05),而上肢淋巴流量、FACT-B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上升(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更大(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上肢淋巴水肿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8%,观察组治疗后无任何不良反应,两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506,P0.05)。结论:逍遥蒌贝散配合物理训练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肿胀程度,并有利于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康复操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寻求早期康复锻炼模式.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做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康复操指导和锻炼,治疗组在常规的康复操指导和锻炼的基础上,增加肩井穴、曲池穴、合谷穴的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肢功能康复状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患肢的曲肘、外展及上举等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患肢的功能恢复达优率85.0%,对照组患肢的功能恢复达优率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上肢水肿为8.0%,对照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康复操能较快恢复患者上肢的功能,减少术后患肢水肿的发生,较快恢复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医院2014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患者86例,在数字表法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采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通络消肿方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络消肿方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通络消肿方组)63例和对照组(安体舒通组)63例,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肢臂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总有效率55.6%,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络消肿方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芪利水汤联合淋巴按摩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均用淋巴按摩,观察组加用参芪利水汤联合淋巴按摩。结果:观察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ACT-B评分高于对照组,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利水汤联合淋巴按摩能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风险,减轻患肢肿胀程度,缓解临床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李鹏  刘起鹏  张婷  郭晓  邓淼 《新中医》2024,56(11):166-170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 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地奥司明片治疗,对照组加 用按摩与上肢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2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 疗前后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数(BCLE-SEI)、淋巴水肿纤维化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肿胀、VAS 疼痛、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 评分及上肢活动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 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BCLE-SEI评分、淋巴水肿纤维化分级 评分、VAS肿胀评分、VAS疼痛评分、FACT-B维度(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及其他状况) 评分均较治 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上肢上举、内旋、外 旋、水平屈曲及水平伸展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5 项活动度高于对照 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患肢水肿和疼 痛程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30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给予抬高患肢、肢体锻炼、按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奥司明口服15 d。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上肢水肿明显消退,治疗组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地奥司明可促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消退,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程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该院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功能锻炼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时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术后1个月时患肢水肿发生状况。结果治疗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1个月后患肢水肿发生率(8.75%)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发生率(3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康复效果的影响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防治作用及对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周期化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在3个疗程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及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水肿发生率为8.3%,对照组水肿发生率为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达优率为83.3%,对照组上肢功能恢复的达优率为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疗法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够减少水肿的发生率,并促进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在整体护理基础上,根据Orem自理理论的不同护理系统即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健康知识掌握度、患者出院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有效调动患者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康复,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四子散外敷配合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四子散外敷联合物理治疗)36例和对照组(单纯物理治疗)40例,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肢臂围及患肢疼痛程度,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2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对比无差异,但疼痛缓解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四子散外敷联合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硬膏贴敷配合熏蒸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硬膏贴敷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双侧上臂周径差值、上肢淋巴流量及肩关节活动度,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及两组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双侧上臂周径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上肢淋巴流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水肿、疼痛、乏力、食欲不振、肩部活动受限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硬膏贴敷配合中药熏蒸可增加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回流量,有效减少淋巴水肿,提高上肢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