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灸进行治疗,研究组联合采用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活动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8.0%(49/50),对照组为86.0%(4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AS、WHOQOL-100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MAS、WHOQOL-100SD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整体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疼痛,舒筋活络,滑利关节,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与手功能训练联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针灸与手功能训练联合治疗。结果:在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Fugl-Meyer评分、VAS评分和肿胀程度评分3个指标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疗效上,治疗组有效率94.11%,显著优于对照组79.4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治疗基础上,针灸联合手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 0例,均给予患侧肩部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患者肩关节的疼痛程度,通过软尺测定手背的肿胀程度,通过Fugl-Meyer(FMA)量表评定患肢关节被动活动范围、上肢及腕手关节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疼痛、肿胀、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后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软尺、FMA量表、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分别评定疼痛程度、手肿胀程度、关节运动功能和症状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VAS评分、肿胀评分、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可有效改善肩痛、肿胀、关节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帝内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针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内针组采用黄帝内针配合康复训练,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的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肿胀程度、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内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内针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帝内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患肢的肿胀及疼痛程度,改善偏瘫上肢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八邪透刺配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八邪透刺法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上肢肿胀、疼痛及患肢损伤程度评分、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相关生活能力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上肢肿胀程度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上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简化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5%,低于研究组的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邪透刺配合系统康复训练能够减轻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患肢损伤,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系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温针灸外关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外关穴配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针刺及康复训练每次各30min,温针灸每次20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温针灸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结论:常规针刺及康复疗法配合温针灸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适宜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用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一次,每周5次,4周后分析比较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疼痛及肿胀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在目测类比评分(VAS)、肢体肿胀评分、Fugl-Meyer评分方面,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疼痛及肿胀症状,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活动,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上肢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进行30 d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以及症状(活动受限、肿胀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2组治疗后NRS、SHSS、症状(活动受限、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NRS、SHSS、症状(活动受限、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上肢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功能,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及患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手的肿胀程度,运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Fugel?Meyer,FMA)的患肢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检测两组患者腋静脉、肘静脉、肱静脉的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后的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0.治疗后的FMA评分显著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P0. 05),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后腋静脉、肘静脉、肱静脉的PSV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腋静脉、肘静脉、肱静脉的PS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可提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患肢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针灸和运动康复处方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发性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9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和运动康复训练处方治疗,观察组给予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针灸和运动康复处方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评估自发性疼痛程度,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上肢运动功能,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价生活质量,改良Barthel(MBI)指数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信仰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MBI指数和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物理疗法联合针灸和运动康复处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自发性疼痛程度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户宗英  谭丽博  郝宇  刘雅儒  孟兵  刘海红 《世界中医药》2022,(14):2008-2012+2016
目的:观察缪刺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月华分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简单随机法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缪刺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评价2组患者患侧上肢疼痛情况、运动功能及肿胀程度。结果: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手肿胀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巴塞尔指数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和4周观察组患者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巴塞尔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4周后在改善疼痛、患手肿胀程度、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最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缪刺法联合中药熏洗可减轻卒中后SHS患者患肢疼痛,提高运动功能并缓解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通过McGill疼痛问卷表及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估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的肩痛、水肿及上肢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和第28天后在McGill疼痛问卷表及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方面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7%,高于对照组的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上肢功能,缓解肩痛、水肿、患肢的僵硬感,延缓患肢的肌肉萎缩,大大提高肢体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温通穴位灸刮疗法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方法 将 63 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31 例、观察组 32 例,两组均予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取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穴予温通穴位灸刮疗法。 治疗 1、2、4 周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患侧手背周径肿胀评定、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量表及牛津残障量表评分(OHS)来评价患者的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 1、2 及 4 周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患侧手背肿胀程度评分降低(P<0.001);治疗 4 周后 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升高(P<0.05),OHS 评分降低(P=0.008)。 结论 温通穴位灸刮疗法在短期内可有效改善患肢疼痛和肿胀症状,远期观察可进一步促进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降低残障级别,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妙奇  李姝  张新响 《新中医》2022,54(24):166-169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 例脑 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 础上加用电针及温针灸综合治疗。2 组均以10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临床症 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生活质 量量表(QOL) 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为76.2%,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 组僵硬、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 述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 FMA、VAS、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MA、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 低(P<0.05),QOL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结论:电针疗法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临 床症状体征,促进患肢康复。  相似文献   

16.
范旭莉  陈秋婉  朱小燕  傅娟 《新中医》2022,54(23):183-187
目的:观察火龙罐联合醒脑开窍法穴位埋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 例缺血性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3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醒脑开窍法穴位埋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火龙罐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患肢疼痛程度、肿胀程度、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肌力情况及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 评分的变化,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 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肢肌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联合组患肢肌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患肢侧SHSS 评分中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患肢侧SHSS 评分中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为96.77%,对照组为77.42%,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罐联合醒脑开窍法穴位埋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患肢疼痛、肿胀、肌力下降、运动受限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PNF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采用巨刺法联合PNF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NF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患肢VAS积分、水肿积分、上肢运动功能(FMA)积分,并于治疗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联合PNF康复技术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部疼痛,减轻患肢肿胀,改善患肢肩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温针灸结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温针灸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 0. 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温针灸结合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4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5例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及推拿,对照组69例患者,仅采用康复训练,研究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以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的评分(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推拿可以有效提高脑死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疼痛程度及肩手综合征评价量表(S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针刺组39例。2组均采用药物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进行康复锻炼,针刺组在康复锻炼同时加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功能、疼痛程度及SHSS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81.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治疗后2组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评分升高(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SHS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针刺组治疗后FMA评分较高(P<0.05),VAS、SHSS评分较低(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锻炼可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