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婷  杨新春  赵瑞华 《北京中医药》2021,(12):1361-1363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学痛经癥瘕不孕的范畴,其根本病机为瘀血阻滞.赵瑞华教授认为,肝脾不调易致瘀血阻滞,为本病的致病基础.女性易为情志所伤,致肝气郁滞,气郁血瘀,久成癥瘕.正邪斗争胜败的关键在于脾胃的盛衰,脾胃受损则气机升降失调,气机不畅,气血失和,日久成瘀,变生癥瘕.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脾胃为后天之本,肝脾不...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病因病理不明而病情复杂且较严重的疾病,对其可参照古书中的"癥瘕"、"痛经"、"不孕"等篇章。中医自古以来即有"调肝治百病"一说。肝经循行范围广泛,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分布广泛不谋而合。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基础,而肝乃将军之官,主藏血,肝阳虚可导致血瘀,进而产生本病。所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病因病机的认识、临证思路及用药经验,总结赵瑞华教授从"六郁"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赵瑞华教授认为"六郁"所致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机理,瘀血内阻为本病基本病机,离经之血瘀阻脉络是本病的病理状态,瘀血作为本病的病理产物,同时又作为病因引起进一步病理改变,其贯穿于病程的始终。治疗大法:从气郁证、血郁证、痰郁证、火郁证、湿郁证、食郁证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证中化瘀为主,气血同治,随证施以行气、活血、化痰、祛湿、清热、消食之剂,兼顾脾胃。用药经验:化瘀喜用丹参、莪术、皂角刺、鸡内金等穿透力强的药物以祛瘀消癥,喜用柴胡、香附等利三焦解六郁,同时注重固护中焦脾胃。在治疗内异症病灶的基础上,或止痛,或助孕,或抑制复发,根据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及个人情况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毛利云 《新中医》2012,(9):129-13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痛经继发性进行性加重,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可达10%,71%-87%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慢性盆腔痛。多数学者认为,“瘀血阻滞胞官、冲任”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基本病机,活血化瘀是基本治疗原则。然而,笔者临床发现,单用活血化瘀药堆砌的方药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与肝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在治疗时采用从肝论治,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在应用活血化瘀药同时分别加疏肝、温肝、养肝、清肝等调肝药物,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1温养肝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从血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方法: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临床辨证体会,论述EMs的辨证论治。结论:本病病机以血瘀为主,辨证分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气虚血瘀、肾虚血瘀。治疗时以活血化瘀为纲,同时兼顾补肾、疏肝、健脾。  相似文献   

6.
湿论治,采用燥湿化痰、消癥散结之法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拟总结本人治疗本病思路、治疗规律并提出自己的管见。1病因病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平素腰骶部坠胀不适,腰脊酸楚,肛门坠胀,四肢不温,得温则舒,白带较多,苔白腻或厚腻,脉细滑或细濡,而且缠绵难愈,这些均为痰湿致病的特点。《内经》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又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若脾气虚则气化失灵,清者难升,浊者难降,津液凝滞,瘀而成痰。痰之本者湿也,湿的从化性很强,那么痰亦然,故而有风痰…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痛经"、"癥瘕"、"不孕"、"月经不调"的范畴,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历代医家均认为对于本病而言,"瘀"既是因,也是果,故子宫内膜异位症从瘀论治,可图宏效。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以外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的病症。本文通过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肾的关系,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辨证体会,指出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重要地位,探究从肾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从痰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月平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93-693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的痛经、不孕症、症瘕范畴 ,目前中医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虽然对改善临床症状有效 ,但对改善局部体征效果却不令人满意。笔者从临床中体会到 ,化痰消症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大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平素腰骶部坠胀 ,白带偏多 ,苔腻 ,病情复杂 ,缠绵难愈 ,这些均为痰湿致病特点。进而观之 ,卵巢内膜囊肿其内容物多呈粘稠糊状 ,异位结节周围充血、水肿、粘连 ,中医认为此为痰湿夹瘀血之证。异位内膜外观呈白色 ,乃为痰湿。病理切片示 :内膜腺体 ,腺腔中含有粘液。此乃离源之津液 ,离源之津液便为痰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临床表现及风邪兼夹致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和风药特性、功效并结合历代医家对风药认识、临证应用经验的探讨,笔者认为从风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生长,引发病理进展,常造成患者以继发性痛经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表现。夏亲华教授在经典理论的熏陶下,融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心得体会,认为本病肾虚为本,肝郁为重要因素,瘀血为标,在治疗上,顺应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自拟内异症痛经方和行经止痛方进行序贯治疗,并结合外治法治疗,能缓解疼痛症状,明显抵抗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临床验效者颇多。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侵袭、转移和复发性是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由此被认为是类肿瘤性疾病和子宫内膜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病机纷繁复杂,绝非单一因素所致,探寻本病的理论来源,必将为本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途径。结合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及中年女性的特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中年治肝"理论有密切关系,热、瘀、毒、郁等多种复杂病理因素之间相互滋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根本,而清热解毒,化瘀消瘕兼益气固本是本病的治则。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学说众多,迄今仍无一种学说可以完全解释本病的发展,而且本病发生的源头学说并不明确,疾病发生的源头何在,如何有效预防,如何解决本病引起的逐渐加重的难以忍受的疼痛、不孕以及手术后极易复发等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医患共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黄昕寅  谈勇 《吉林中医药》2011,31(5):409-410
子宫内膜异位症,部分学者认为其病机以"虚"为著,因"虚"致"瘀",以肾虚、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宜标本同治。采用中医内治、外治及内外合法等法治疗,从整体调控出发,辨证论治,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为临床常病,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了,中医多认为其属祖国医学中“症瘕”的范畴,对该病的治疗多采取补肾和活血化瘀治疗,临床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本病亦宜从脾论治。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中医学中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其临床表现及体征散见于“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瘤瘕”等论述中。因瘀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和体征的关键,所以,古今治疗多从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着眼。鲜有从湿而治。临证若单纯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疗效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在子宫腔和基层以外的部位,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和自身免疫反应疾病.EMT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性交痛、腰骶痛、月经失调、肛门坠胀、不孕、局部痛性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17.
18.
宋梦杨  连方 《陕西中医》2022,(4):511-514
导师连方教授通过近40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分析总结提出了"血瘀蕴毒"伤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因病机.瘀血、恶血壅阻于冲任胞宫胞脉,血瘀久久不退,可蕴化为毒,从而转化为瘀毒,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瘀、毒相交共同对机体造成损害.连教授采用自拟祛瘀解毒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以活血祛瘀、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为基本治疗法则,运用中...  相似文献   

19.
尤昭玲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丽 《光明中医》2010,25(6):940-941
<正>尤昭玲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在中医妇科领域造诣颇深,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  相似文献   

20.
付金荣教授认为"瘀、湿、热"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反复缠绵不愈的主要病理机制,涉及肾、脾、肝等,以活血利湿,佐以理气清热止痛为治疗法则。同时注意湿瘀孰重孰轻,或湿瘀郁滞而化热。治疗用药的侧重点不同,还需分清先后主次。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血运行畅达,则瘀滞自除,以金铃子散作为疏肝泻热的常用方,临床经常选用的方药还有失笑散、三棱、莪术、虎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