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针刺"至骨"法针灸治疗理念进行源流考辨、取穴特点分析、临床特色介绍及治病机制浅议,浅谈针刺"至骨"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刺"至骨"法属于深刺法,源于《内经》的短刺和输刺,以骨缘附近的经穴"反应点"及软组织在骨骼上的附着点为取穴靶点,进针时针尖多抵达骨面或针身贴骨进针,以刺激骨膜为手法特色,对痉挛性、深在性、顽固性的痛证及运动系统疾病、神志性疾病、脑源性疾病等疗效较佳,值得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痛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董氏奇穴以毫针调气通经,以三棱针刺络活血,将毫针与三棱针完美结合,同时配合特殊针法,达到了“气至病所”和“邪有出路”两层目的,治疗痛证疗效卓著.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论述和病案分析,对董氏奇穴治疗痛证进行总结与浅探.  相似文献   

3.
王漫  从琳  李瑞华  邵淑娟 《光明中医》2023,(7):1410-1412
以疼痛部位为纲对针刺治疗痛证的临床研究进行简要回顾,从选穴部位、刺激手法、刺激量、联合疗法、辨证取穴等角度进行归纳分析。认为针刺治疗痛证临床疗效确切,但取穴多样、手法不一,今后应加强对取穴少而精、方法简而效、多中心、大样本且更加规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归纳总结出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经验效穴,以便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翠婷  商能欣  冯祯根 《新中医》2022,54(11):202-205
“病有浮沉,刺有浅深”,针灸疗效不仅与选穴、手法、刺激时间、疗程等相关,穴位针刺浅深亦可以影响疗效。临床中发现,针刺穴位浅深可影响疾病的治疗与预后,但往往易被临床工作者所忽视。该文举例临床常用腧穴足三里穴,探析足三里穴或足三里穴配伍他穴针刺浅深对不同疾病治疗的效果与差异,为“刺有浅深”在临床中的实践意义与研究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苍龟探穴是催发经气中具有代表性的复式手法,治疗顽疾疗效确切;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技术以干针"灭活"触发点为效用,治疗各种痛症和各科疑难杂症.尽管两者理论不同,但两者的针刺方法、刺激方式高度相似.临床中,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手法多用"苍龟探穴"之法治疗疾病.以此可见,"苍龟探穴"针法结合现代针法直接精准定位肌筋膜触发点,有利于提...  相似文献   

6.
何教授在临证中强调脏腑与经络辨证同参,明确病位、病机、病性,直击病所;取穴上重用督脉腧穴及夹脊穴,在熟悉局部解剖的基础上,针刺深度可达椎板骨膜,善于应用刺络拔罐疗法。  相似文献   

7.
中极穴为临床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穴,在针刺中极穴时,得气与否、是否达到气至病所(针感下传至阴部或针感扩散至整个小腹)往往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笔者在针刺中极穴时应用导气法,每使气至病所,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中极穴由深至浅再至深导气法治疗前列腺良性增  相似文献   

8.
针刺镇痛的外周经穴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镇痛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研究及外周机制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较少考虑到经穴系统的特异性治疗作用,且模型建立也无法体现经穴——脏腑相关性联系。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治疗痛证多为循经取穴,即应用传统的经络循行理论,以“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按经脉循行区域选取相应的穴位治疗痛证,临床疗效较好。为此,我们建立了具有经穴——脏腑明确关系的胃——足阳明胃经痛证模型,以探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经穴特异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刺运动暗示疗法是指针刺得气后,医者实施手法的同时,指导患者活动患处或相关部位,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诱导“气至病所”,以期通过外在针刺的调节作用及调动患者内在多套系统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针刺后运动配合有效的心理暗示,在治疗痛证、中风偏瘫、癔证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针刺运动暗示疗法治疗痛证1.1 取穴 肩周炎患者取同侧的条口透承山。颈项疼痛,取双侧颈项点(半握拳,于中指指关节背侧桡侧缘取穴)和后溪穴。腰痛取首面穴(印堂上1.5寸处)和腰痛平衡点(臑俞与腋后纹头连线的中点)。膝痛取  相似文献   

10.
针刺委中穴致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委中穴致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反思委中为四总穴之一,采用刺络或毫针针刺治疗腰痛、下肢痿痹等病,临床应用广泛。委中穴位于横纹中央,解剖关系复杂,若针刺手法不当,可损伤神经、血管,造成严重后果。笔者临证1例右小腿筋膜间隙综合征为点刺静脉意外所致,足以为训,...  相似文献   

11.
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 Y  Bu H  Jia JR  Zhang X 《中国针灸》2012,32(6):573-576
从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主要选穴(激痛点)、针刺激痛点治疗本病的中医和现代研究机制及治疗该病时针刺激痛点的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针刺激痛点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且针刺激痛点时选择的针具、针刺的手法、角度、深度等各项参数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此研究非常薄弱,缺乏多因素分析的系统性研究,且在临床诊断及基础性研究等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不孕症病因繁杂,诊断上须中西合参,以辨病为先,辨证为重,重视病、证、术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治疗上分病分期分症论治,强调选穴、刺激方式与刺激量三要素的统一,并结合火针、毫针多针刺法、刺络拔罐等特色疗法,临床常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颈肩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以局部选穴、远部选穴及直接针刺激痛点为主,辨证选穴应用不多,可能与MPS辨证分型尚不完备有关,因而针刺补泻亦无统一标准。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色针法有:"金钩钓鱼"针法,"董氏奇穴"针刺法,滞针法,阻力针法,排针刺法,管氏特殊针刺法等。亦有根据针刺时间治疗的方法有:根据就诊时间采用灵龟八法开穴,子午流注择时取穴。大多针刺后采用平补平泻法,个别穴位在针刺时会强调补泻,一些特殊针法操作时会有特殊补泻要求。笔者认为,应针对患者的年龄、体质等进行辨证选穴,并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此外,针刺后留针是针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不可小觑,针刺后留针时间从不留针到留针2 min、15 min、20 min、30 min、40 min等不尽相同。对于针刺激痛点后是否留针、留针多久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郭士全 《山西中医》1996,12(5):31-31
针刺内关治疗急性痛证的临床体会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21002)郭士全关键词针刺疗法内关痛证笔者临床以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各种急性痛证,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急性胃痛急性胃痛是由寒凝、热郁、食滞等引起的急性胃痉挛性疼痛,多见于急性胃炎、胃溃疡等病。...  相似文献   

15.
总结邱仙灵教授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证经验。邱仙灵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繁杂多样,病机以肾虚夹实为主,识证遵循传统辨证辨经法则,论治以补泻兼施配合调神宁志。关元、会阴、次髎、秩边为治疗必选主穴,临证时根据所取腧穴或具体病情采用芒针深刺法、升提针灸法、三进一退法、透刺法、针刺结合按压法等特色针法,达到全面改善局部及整体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腰背肌纤维织炎又称腰背肌筋膜炎、腰背肌筋膜纤维织炎、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是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腰背部肌纤维、筋膜及组织水肿、无菌性炎性渗出及纤维性变,导致急性或慢性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近年来,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腰背肌纤维织炎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综述如下。1针刺疗法针刺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行气止痛,针刺治疗腰背肌纤维织炎常以局部取穴为主,结合随证循经远近配穴。林艳霞等[1]采用尹氏背部八卦穴配合腰背  相似文献   

17.
此文以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痉挛为着眼点,对中医学关于痉挛病因的认识进行了分析,认为阴阳失衡、湿邪侵袭及阴虚血虚是痉挛的主要病机;在痉挛的针刺治疗方面,从针刺取穴的以痛为腧、特定穴、张力平衡针法及关键点区域取穴等角度,在经脉的整体性、联络性等方面,探讨了针灸缓解痉挛的选穴思路及理论依据,对于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武连仲教授治疗疾病辨证、辨病准确,突破前人的腧穴理论,灵活选择应用最合适的刺法和手法,注重穴位的针刺方向,深度研究至深。武老进针及运针,讲究轻、巧、快、弹(即反弹力量)、借(借劲以激发经气),而且对针的刺激量讲究量化,得气即止,见痛即止,并注重患者的自身感觉,充分发挥针与穴的作用,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刺的最基本的作用在于疏通经络、行气止痛。针刺治疗痛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广泛的适应性。选穴以阿是穴、近端的经穴、远部穴位为主。刺法:用毫针浅刺,得气后,可用静留针法,亦可用动留针法,但持续性针刺刺激是必须的。总之,针刺治疗疼痛性疾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管遵信教授针灸治疗痛证的特点,诊断以辨经及察耳为关键;施治以局部选穴为基础,以辨证选穴及循经选穴为关键,刺穴以中“气穴”为目的,施术以证为依据,针刺尤补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