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双手精细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腕踝针针刺治疗,应用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AROM)、精细运动商(FMQ)和上肢肌张力(MA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时对照组和观察组AROM、FMQ和MAS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腕踝针联合作业治疗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掌屈及双手精细运动功能,对上肢精细运动发育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从而探讨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对2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肱二头肌与下肢腓肠肌进行表面肌电测评,观察治疗前后积分肌电值的变化,从而探讨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结果:常规康复治疗加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肱二头肌与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全部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可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说明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治疗痉挛型脑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翟红印 《河南中医》2010,30(9):912-914
目的:观察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原则,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Bobath神经发育疗法、智力训练、肢体功能训练、推拿、电疗、脑细胞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肌张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肢体运动功能、肌痉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在预防脑瘫患儿异常姿势的固定、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 NGF)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双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80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30 min/次,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mNGF,每穴0.5mL,隔日注射1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析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乳酸(La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盖泽尔发育量表(GDS)评分、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及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对照组为62.50%(25/4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ac、TNF-α水平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Lac、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GMFM、ADL、GDS、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升高,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GMFM、ADL、GDS、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NGF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双瘫疗效显著,可降低患儿LaC、TNF-α水平,改善患儿运动能力,降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常规康复疗法结合推拿疗法及单纯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对比分析,探讨推拿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推拿疗法。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3个疗程(1个月为1个疗程)结束后,分别对患儿的关节活动度、内收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内收肌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上述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提高其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效果。方法: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和矫正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比较两组患儿肌张力评定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程肌张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张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肌张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按摩能有效地改善痉挛型脑瘫肌张力,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蜡疗联合手指点穴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科室2019年3月~2019年8月接收的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蜡疗联合手指点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20天为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儿上肢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法)和精细运动发育(采用PDMS-2量表)进行评定,同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60天后两组患儿上肢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精细运动发育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蜡疗联合手指点穴可有效降低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肌张力,改善腕手屈肌痉挛,提高精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曾昊 《四川中医》2020,38(2):188-191
目的:探究"脑、腹四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及对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对象,按入院编号奇偶性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脑、腹四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痉挛分级、下肢肌力及粗大运动GMFM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痉挛分级和屈髋肌力评分、伸膝肌力评分、踝背曲肌力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痉挛分级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屈髋肌力评分、伸膝肌力评分、踝背曲肌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GMFM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的粗大运动GMF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腹四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更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下肢肌力、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经筋疗法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分别采用改良经筋疗法(治疗组)和按摩疗法(对照组)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5天,每天治疗1次,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肌张力及关节活动的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关节活动度及肌张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在关节活动度及肌张力降低方面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经筋疗法治疗在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随机分为熏洗组和对照组各24例.熏洗组用中药熏洗、推拿和运动疗法,对照组除不用中药熏洗外其它治疗同熏洗组.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比较,熏洗组总有效率7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熏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肌张力比较也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洗能够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可以明显缩短康复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旨在促进患儿更快康复。方法:选择医院门诊2010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疗效、肌张力(采取Ashworth评分)、关节活动度(采用标准人体关节活动度测评量表测评)、粗大运动功能(GMFM—88评分)。结果:治疗后各组患儿疗效均较好,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达97.50%,高于对照组8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Ashworth评分相当,两组患儿肌张力情况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患儿Ashworth评分均改善,较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改善更明显,可见各组患儿肌张力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患儿评分均改善,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关节活动度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患儿关节活动度均提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功能训练对小儿痉挛型脑瘫的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粗大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疗效果佳,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头电针疗法联合局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78例ACI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与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头电针与局部穴位注射;两组治疗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在综合性痉挛状态指数(CS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价(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等方面,观察组改善均要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结论采用头电针疗法联合局部穴位注射疗法治ACI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点穴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恢复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性别、脑瘫类型、GMFCS分级、年龄、病程指标随机分成采用点穴推拿治疗的点穴推拿组、采取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的运动治疗组以及采用点穴推拿结合运动疗法的联合组,各35例。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Ashworth和MDI评分和临床疗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股角、足背屈角、腘角活动度、Ashworth评分、MDI评分差异显著(P 0. 05),治疗后联合组股角、腘角活动度、MDI评分显著高于点穴推拿组和运动治疗组,足背屈角活动度、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点穴推拿组和运动治疗组。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点穴推拿组和运动治疗组(P 0. 05)。结论采取点穴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治疗,可以有效的恢复患儿的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及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关节活动及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与穴位注射,对比2组患儿的疗效、关节活动度以及痉挛程度。结果 2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1.18%)较对照组(64.7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腘窝角、内收肌角较对照组大,足背屈角较对照组小,痉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儿关节活动度,减轻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15.
金炳旭  赵勇  李诺 《中国针灸》2015,(3):217-220
目的:探寻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肌张力的有效疗法。方法:选取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疗法(Bobath疗法和上田正下肢法)及头针疗法(智七针、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平衡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予针刺"痉挛三针"(解剪、血海上、后血海)。物理疗法每日1次,针刺隔日1次,2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5~20天,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内收肌肌张力得分、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的D区及E区评分,并测量内收肌角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内收肌肌张力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均P<0.01),内收肌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均P<0.01),GMFM-88的D区及E区评分均有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显著(均P<0.01)。结论:"痉挛三针"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肌张力,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儿的独立行走及跑跳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和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治疗,疗程均为12周。2组患儿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测定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测量踝关节活动度。结果2组治疗后腘绳肌、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5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风池穴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风池穴注射和功能训练,对照组单用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肌张力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池穴注射能够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与单用功能训练治疗比较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予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与治疗组相同的上肢智能反馈训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随访时,比较两组患侧上肢肌张力[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上肢Fugl-Meyer量表(FMA)评分、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时,两组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FMA评分、MB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及治疗前与随访时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训练基础上,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能有效降低卒中患者上肢肌痉挛,改善上肢肘关节、腕关节活动度,提高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单纯上肢智能反馈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干预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脑CT及SPECT的影响。方法将9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均给予盐酸苯海索、营养脑细胞等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疗法联合神经生长因子风池穴注射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90 d后评价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肌张力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大脑的形态结构、脑血流灌注与神经元功能状态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上下肢肌张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GMFM-66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CT和SPECT恢复率显著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P)显著增快(P0.05),血流阻力指数(PI)显著降低(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VP和P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干预联合神经生长因子风池穴穴位注射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脑组织发育不良状态,促进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儿的脑功能,降低患儿肌张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及脑血管搏动指数的影响。方法:6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体疗训练方法治疗,对照组仅用体疗训练疗法,疗程结束后检查其双下肢肌张力及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评价疾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双下肢肌张力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A、MCA、PCA的PI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并能改善脑功能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