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截骨回植椎管潜行扩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对2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经棘突椎板截骨将椎管后部结构整块取下,潜行扩大椎管,处理完椎管内病变后再将后部结构原位回植固定。术前术后进行影像学观察及JOA疗效评分对比。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CT显示椎管矢状径术前平均为(13.5±2.5)mm,术后平均为(16.8±2.6)mm。JOA评分术前平均为(5.8±1.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23.2±2.0)分。术后6~14个月复查CT示椎板原位融和率为100%,未发现腰椎不稳和椎管再狭窄。结论棘突椎板截骨回植椎管潜行扩大减压术具有椎管显露充分、椎管后部结构完整保留、脊柱稳定性好、瘢痕黏连压迫硬脊膜及神经根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保留棘突韧带扩大椎管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钙化,腰椎后路手术中保留棘突,棘上、棘间韧带,椎板切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骨科67例腰椎管狭窄症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钙化等患者,保留棘突、棘上、棘间韧带,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的术式.结果 67例随访2-12年,平均60个月,复查CT显示,椎管扩大,棘突骨性愈合,无一例塌陷入椎管内及腰椎不稳.结论 腰椎后路手术保留棘突、棘上、棘间韧带,切除椎板扩大腰椎管术式是可靠的,扩大椎管减除症状,又重建腰椎后部完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截取棘突、棘上、棘间黄韧带椎板整块旋转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59例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伴钙化患者行截取棘突、棘上、棘间黄韧带,椎板、旋转回植手术。结果 59例获平均49个月随防,复查CT显示椎管扩大、无回植椎板塌陷入椎管内及腰椎不稳。结论腰椎后路截取棘突、棘上、棘间黄韧带,椎板整块旋转回植手术能扩大椎管消除症状,重建腰椎后部完整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一般采用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切除范围较大,包括棘突、双侧椎板及部分关节突等,术后易引起脊柱不稳、硬膜外广泛瘢痕粘连继发医源性椎管狭窄等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自1995年9月~2001年3月应用有限的椎板切除(保留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1例,其中9例同时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棘突椎板截骨回植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中棘突椎板截骨回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自2000年11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123例接受了腰椎棘突椎板截骨回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107例获得2个月~3年8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复查CT示回植骨块完全愈合,椎管得到扩大,骨愈合率达100%。无腰椎不稳及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腰椎后路手术中,将截下的棘突椎板以不同方式回植,重建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可以防止术后腰椎不稳及医源性腰椎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术式的改进已有一些报道,如:椎板切除自体棘突造盖术[1],椎板后移回植椎管扩大术[2],保留完整脊柱后部结构的椎管重建术[3].自2003年以来,笔者应用椎板可回植式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1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采用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术后进行临床与影像学评估。方法术式为后正中切口,显露一侧椎板后在棘突基底部截骨,并将棘突-韧带-骶棘肌推离对侧椎板,完成全椎板显露。切除椎板上、下缘和黄韧带,并潜式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应用此术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中央型突出钙化、腰椎黄韧带骨化患者共37例。其中单节段减压24例,两节段减压13例。术后进行Oswestry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1年随访34例,疗效优良率为82.4%;术后3年随访27例,疗效优良率为81.5%。术后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棘突截骨愈合率为87%。结论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对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主椎管和侧椎管减压充分,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疗效较为满意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腰椎管成形在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9年12月本院腰椎SPR手术的脑瘫患儿36例68椎。手术时平均年龄6.5岁。椎管成形方法为棘突椎板棘上韧带复合体整块取出后纵劈开大,原位覆盖回植,丝线固定并重建棘上韧带连续性。术后随访患者症状和影像学评估腰椎稳定性、回植椎板骨融合及转归。[结果]随访平均32个月。术后患者均无腰痛。双下肢肌张力级别由术前平均2.2±0.6降至术后平均0.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X线片19例未见明显异常;16例可见腰椎术后改变;12例腰椎屈伸位相术前和随访时比较未见明显变化。腰椎CT,椎管形态均基本完整,回植椎板融合率(85.3%),吸收率(61.8%)二者之间呈统计学负相关关系。2例腰椎MRI可见回植椎板部分缺失,硬膜囊无受压,棘上韧带连续。[结论]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腰椎管成形应用于儿童SPR术可较好重建腰椎稳定性,随访2年以上有回植椎板吸收现象,但对腰椎发育无明显影响,残存椎板与周围软组织共同对椎管内神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带蒂复合体回植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避免椎板切除术后产生腰椎不稳和瘢痕粘连,作者采用带蒂复合体回植成形术治疗严重腰椎狭窄症36例。方法是把椎板,棘突及其间的韧带作为复合体掀起显露椎管,复合体两侧植骨或劈开棘突后回植成形扩大椎管。随访8个月以上者33例,优27例,良5例,差1例。术后腰椎后部结构得到重建,有利于腰椎稳定和正常活动,避免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 ,并进行临床与影像学评估。方法 手术方法为单侧椎板显露棘突基底截骨 ,将棘突 -韧带 -骶棘肌整体推离对侧椎板。切除椎板上下缘和黄韧带 ,潜式扩大椎管和摘除椎间盘。 3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该手术 ,术后进行疗效评分 (Oswestry问卷 )和腰椎管直径测量。结果 术后 1年腰腿痛平均改善78.4% ,术后 4年平均改善 76 .3 % ,术后中期疗效下降不显著 (P >0 .0 5 )。术后CT显示椎管矢径平均增加 19.7% ,横径平均增加 17.5 % ,棘突截骨后原位愈合率为 91%。结论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 ,神经减压充分 ,手术并发症少 ,腰椎稳定性破坏轻。该术式治疗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近、中期疗效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相似文献   

11.
DIAPASON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DIAPASON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DIAPASON系统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20例。手术节段:L4~5节段10例,L5~S1节段6例,L4~5合并L5~S1者4例。结果20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随访6~18个月,8例患者腰腿痛消失,11例症状改善,1例无变化。17例行走功能改善。3例有泌尿功能障碍的患者中2例症状改善,1例无改变。结论后路行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应用DIAPASON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oflex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8,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棘突间植入Coflex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平均65.4岁。L3,4节段7例,L4,5节段13例,L3,4合并L4,5节段6例。术前MRI和CT扫描证实L3,4和(或)L4,5节段黄韧带增厚,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合并椎间盘突出致中央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神经根或马尾受压。应用eFilm及CAD软件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活动度,术前、术后椎管面积;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功能评估。
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5.46±4.30)分改善至术后3个月(24.50±1.58)分,责任节段椎管面积由术前平均(218.4±16.2)mm 2增加至术后(264.6±9.9)mm 2。单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无明显变化,椎间隙后缘高度较术前增加,随时间延长高度有所下降。术后手术节段仍保留一定的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下降。Coflex系统无松动、断裂及脱出。
结论 Coflex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较好地维持相应节段的稳定性,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节段性减压后稳定结构重建术的远期疗效。方法:12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腰椎后正中切口,剥离一侧骶棘肌,切断棘突剥离对侧椎板,保留了棘上、棘间韧带和一侧组织的完整;手术中采用椎板间孔开窗减压,尽量保留腰椎后部结构骨性组织,切除导致狭窄的病理因素,将切断的棘突复位固定,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对接受随访的78例患者,应用JOA评分标准计算短期(术后3个月)及长期(8~13年)随访时的改善率和手术满意率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78例短期随访优7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8·7%(77/78)。长期随访优62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9%(74/7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长期随访时手术满意率为98·7%(77/78)。结论:节段性减压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重建,显露范围广,椎管减压彻底,长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腰椎软性椎管改变与椎管狭窄的关系。方法 在本研究52例中分为椎管狭窄组和对照组,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推管狭窄组从因腰椎管狭窄病行后路椎板减压术的患者中取黄韧带标本对照组黄韧带标本共为10例,取自青年腰椎骨折行后路椎板减压术患者,后纵韧带标本共4例取自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椎体减压术患者。分别观察两组标本切片镜下的表现并加以分析。结果 在腰椎管狭窄病组,黄韧带及后纵韧带镜下表现为纤维肥大,基质内可见脂肪及小囊肿;对照组则表现为纤维细胞排列规则、无纤维化表现。结论 腰椎管软性椎管的应力改变及退行性变,是导致腰椎管狭窄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节段性减压后稳定结构重建术的远期疗效。方法:12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腰椎后正中切口,剥离一侧骶棘肌,切断棘突剥离对侧椎板,保留了棘上、棘间韧带和一侧组织的完整;手术中采用椎板间孔开窗减压,尽量保留腰椎后部结构骨性组织,切除导致狭窄的病理因素,将切断的棘突复位固定,重建脊柱后部结构。对接受随访的78例患者,应用JOA评分标准计算短期(术后3个月)及长期(813年)随访时的改善率和手术满意率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78例短期随访优7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8·7%(77/78)。长期随访优62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9%(74/7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长期随访时手术满意率为98·7%(77/78)。结论:节段性减压腰椎后稳定结构重建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重建,显露范围广,椎管减压彻底,长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融合减压节段结合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采取选择性融合减压节段结合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47~76岁,平均68岁。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定减压部位和融合节段,应用JOA评分(29分法)对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随访时优良率91.43%。结论选择性融合减压节段结合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使脊柱后部结构得到较大程度保留,又达到减压目的,作者用关节突旁节段性开窗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方法 于确定的狭窄节段一侧或二侧,切除关节突的内侧半。肥厚的黄韧带及邻近部分椎板。清除所有导致神经受压的因素。但保留棘突,棘间韧带、大部分关节突及椎板。结果 23例获得6月至6年9个月随访(平均2年3个月)。手术优良率达91.3%。无一例加重和发生椎体滑脱。结论 对于治疗以侧隐窝狭窄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CT影像学分类方法,为手术减压部位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把腰椎管管壁致狭窄病变的组织分为关节突(A)、椎体与椎弓骨性组织(B)、钙化结缔组织(C)、椎间盘(D)、硬膜外瘢痕(E)和黄韧带(F)六个类别,把椎管分为前壁(1)、侧壁(2)、后壁(3)三个区。通过对43例共70个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CT影像学病因诊断,用字母-数字化代码对椎管管壁狭窄因素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狭窄因素行个体化治疗。结果:共统计出12类椎管管壁狭窄因素。43例中40例得到定期随访,随访1~5年,优良率90.0%。结论:腰椎管狭窄症管壁狭窄因素分类方法可表达椎管狭窄的性质、部位,有助于术前减压目标的确定、术式选择和电脑信息化处理。  相似文献   

19.
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朋波 《中国骨伤》2009,22(10):747-749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30例临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征象典型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男83例,女47例;年龄27~75岁,平均43.5岁。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23例行X线检查,57例行MRI扫描。结果:腰椎管狭窄位于L3,4水平25例,L4,5水平48例,L5S1水平57例。CT显示椎体后缘、椎板、下关节突骨质增生46例,椎板上下关节突肥大7例,黄韧带钙化、骨化13例,椎体向前滑脱5例,侧隐窝狭窄24例,椎间孔狭窄35例。MRI显示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23例,黄韧带对称性肥厚18例,广泛多节段增生肥厚9例,局限性黄韧带肥厚7例。结论: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最常见原因是退变。传统X线检查有很大的局限性,CT和MRI具有多方位成像和分辨率高的优点,但在韧带骨化上MRI难于显示,而CT能很好的显示韧带钙化与骨化及骨质改变,腰椎管狭窄症检查应该首选CT。  相似文献   

20.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方法 :单侧椎板显露后行棘突基底截骨、中央椎管潜式扩大治疗 13例腰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 ,术前和术后进行腰椎功能Oswestry问卷调查和椎管直径测量。结果 :本组术后随访 2~ 4年 ,腰腿痛较术前平均改善 76 %~ 74% ,术后腰椎CT显示椎管中矢径平均增加2 1.6 % (P <0 .0 5 ) ,椎管横径平均增加 18.5 % (P <0 .0 5 )。结论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 ,具有操作简单、椎管中央和侧方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方张力带结构影响小等优点 ,术后近期和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