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人,男,46岁。1年前偶然发现腹股沟区有约"鸡蛋"大小包块,卧隐立现,无明显不适感,未予理会。近来包块增大,偶伴隐痛不适。既往曾发现阴囊明显肿大,因无不适,故未求治。查体:立位时可触及腹股沟区一直径约3cnl包块,质软,光滑,咳嗽冲击试验阳性,还纳后压迫内环口包块不再突出。阴囊明显肿大,直径近8cm,质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小孩精索鞘膜积液可能合并同侧腹股沟斜疝,这是一个新的发现.方法 通过90例小孩精索鞘膜积液翻转术后向上探查至外环口,发现8例合并同侧腹股沟斜疝,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8例术后恢复好,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 行小孩精索鞘膜积液翻转术时常规向上仔细探查至外环口,可以防止在精索鞘膜翻转术时漏诊同侧的斜疝,关键是术者心里要有这一意识,不要只满足于鞘膜翻转术的成功,避免术后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4.
5.
精索鞘膜积液与腹股沟斜疝为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均可表现为腹股沟包块,诊断上二者有时会发生混淆。现对我院3例精索鞘膜积液误诊为腹股沟斜疝嵌顿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男,1岁。右腹腹股沟疼痛性包块6小时入院,入院前曾在其他医院诊断为腹股沟斜疝嵌顿,并行手法复位,由于手法复位失败遂到本院求治,家属对其既往有无腹股沟包块不清。入院查体:急性痛苦病容,右腹股沟可见5cm×3cm×3cm包块,触痛,透光试验阳性,双侧睾丸可扪及。血常规:WBC10-3×109/L,N0-62,L0-38,HB123g…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80例腹股沟斜疝、92例鞘膜积液、20例腹股沟斜疝伴鞘膜积液的患者进行探查。结果高频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的病理解剖结构,诊断准确率达98.5%。结论高频超声对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准确进行定性及定位。 相似文献
8.
梁英学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10,(5):481-482
目的 探讨小儿鞘膜积液及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小儿鞘膜积液及2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应用经外环小横切口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0例患儿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术后无手术瘢痕.结论 经外环小横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损伤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的中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梅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8(2):80-81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中医称"水疝",此名出自<儒门事亲>.表现为一侧阴囊肿大,甚则亮如水晶,不红不热,亦不疼痛,睡卧时逐渐缩小,行立时则逐渐胀大,且多为先天性.<婴童百问>说:"……小儿生下,亦有如此者,不痛不疼,此皆不须攻击,不治而自愈",指出婴儿水疝,来自先天,而且多可自愈.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腹股沟斜疝为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诊断治疗原则与成人有很大不同 ,手术方法与操作技术也有独到之处。本文就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断、治疗及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胚胎早期 ,腹膜在腹股沟内环处向外突起 ,形成腹膜鞘状突。正常情况下鞘状突包裹大部分睾丸并在睾丸引带的牵引下随睾丸下降 ,最终到达阴囊底。小儿出生后鞘状突逐渐萎缩、闭塞。如此过程发生障碍 ,鞘状突管将保持开放状态 ,一旦有腹腔脏器进入 ,就形成了腹股沟斜疝。本症可在任何年龄发病 ,尤以婴幼儿期多发。男孩右侧睾丸下降较晚 ,故右侧多于左侧 ,少数为双侧。女孩鞘状突未… 相似文献
11.
12.
为探讨经腹股沟皮纹小切口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意义,我院于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71例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斜疝患者经腹股沟皮纹小切口手术治疗,术后综合评价满意,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80例腹股沟斜疝、92例鞘膜积液、20例腹股沟斜疝伴鞘膜积液的患者进行探查。结果高频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的病理解剖结构,诊断准确率达98.5%。结论高频超声对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准确进行定性及定位。 相似文献
14.
1993年1月-2001年10月本院共收治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伴鞘膜积液患者100例,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们自200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下腹腹横纹处小横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32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多发病 ,在婴幼儿时期极易发生嵌顿 ,特别在农村基层医院误诊误治时有发生 ,且延误治疗会带来严重后果 ,笔者自 1 990年 8月至 1 999年 8月共收治 97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92例 ,女性 5例。 1岁以下 43例 ,1~3岁 54例。右侧 63例 ,占 65% ;左侧 2 7例 ,占 2 8% ,双侧 7例占 7%。嵌顿疝 76例 ,占本组病例 78%。嵌顿时间不足 2 4小时者 40例 ,2 4~ 48小时者 2 3例 ,48~ 72小时者 1 1例 ,超过 72小时以上者 2例。本组病例全部经手术治疗。术中见疝内容物多为小肠 84例 ,结肠或盲肠、阑…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精索鞘膜积液和隐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雷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0):2550-2551
总结14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精索鞘膜积液、隐睾手术经验,设计出新的小切口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精索鞘膜积液、隐睾手术方案。该手术方案中切口小,损伤轻,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符合微创手术的基本理念。能更大限度满足患儿家长零损伤,无痛苦的要求。手术后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且容易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4岁,因右腹股沟、阴囊可复性肿物1年,以右腹股沟斜疝入院。患儿于2年前因左腹股沟斜疝并嵌顿,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查体:右腹股沟、阴囊可扪及—4cm×4cm×5cm肿物,质软,可闻及肠鸣音,压之可还纳消失,压住内环口肿物不出现,右外环口扩大。左腹腔沟区有一4cm斜刀口瘢痕。术中所见:为了对称,采用右腹股沟区斜切口,在外环口处精索的前方找到灰白色组织提起并剪开,见囊腔很大,向近端探查,见似有一孔,用血管钳沿孔向近端戳,证实与腹腔不通,由于囊壁提得过高,右侧睾丸被提出,这时才证实此腔为睾丸鞘膜腔。遂提起精索仔细寻找疝囊,终于在靠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一般性规律、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5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果:35例治愈出院,2例术后一个月复发而再次手术。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有着和成人不同的特点。保守6个月无效应择期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摘要
患者,王某,男,25岁,主因右腹股沟区饱满,出现可复性肿物一年,于2012年5月10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腹股沟区可触及5cm ×4cm ×3cm的肿物,不坠入阴囊,质软,界限清楚,光滑,无压痛,其上可闻及肠鸣音,透光试验阴性,用手上推肿物还纳入腹腔,还纳后压迫内环处,增加腹压,肿物不突出,解除压迫,肿物又出现。腹股沟外环口增大,可容2横指,阴囊正常,诊断为右腹股沟斜疝。经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术中于精索内上方找到“一囊袋”,打开见其壁厚,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内口直径约0.3cm,其周围为结缔组织,向下不通阴囊。鉴于以下原因,考虑该囊不是疝囊:①该囊较小,比术前发现的囊性肿物小的多。②囊内为淡黄色液体,并无大网膜或肠管等疝内容物。该囊内环口很小,不可能造成临床上较大的可复性肿物,所以暂放弃剥离,于其内上方找到疝囊打开,见其内有大网膜,肠管已还纳,该内环口可容一指有余。腹壁下动脉位于其内侧,可探及假内环口位于其外下方约1cm处。术中诊断:右腹股沟斜疝合并右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先常规处理疝囊并高位悬吊,再将精索鞘膜部分切除,翻转缝合,假内环口缝合关闭,最后,行佛格逊氏法疝修补。住院7d 痊愈出院。术后随访一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患者,王某,男,25岁,主因右腹股沟区饱满,出现可复性肿物一年,于2012年5月10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腹股沟区可触及5cm ×4cm ×3cm的肿物,不坠入阴囊,质软,界限清楚,光滑,无压痛,其上可闻及肠鸣音,透光试验阴性,用手上推肿物还纳入腹腔,还纳后压迫内环处,增加腹压,肿物不突出,解除压迫,肿物又出现。腹股沟外环口增大,可容2横指,阴囊正常,诊断为右腹股沟斜疝。经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术中于精索内上方找到“一囊袋”,打开见其壁厚,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内口直径约0.3cm,其周围为结缔组织,向下不通阴囊。鉴于以下原因,考虑该囊不是疝囊:①该囊较小,比术前发现的囊性肿物小的多。②囊内为淡黄色液体,并无大网膜或肠管等疝内容物。该囊内环口很小,不可能造成临床上较大的可复性肿物,所以暂放弃剥离,于其内上方找到疝囊打开,见其内有大网膜,肠管已还纳,该内环口可容一指有余。腹壁下动脉位于其内侧,可探及假内环口位于其外下方约1cm处。术中诊断:右腹股沟斜疝合并右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先常规处理疝囊并高位悬吊,再将精索鞘膜部分切除,翻转缝合,假内环口缝合关闭,最后,行佛格逊氏法疝修补。住院7d 痊愈出院。术后随访一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