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提出该适应症的标准。方法 ALSS治疗组为9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LSS疗法,103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综合性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与比较两组血清肝脏生化指标和存活率。结果 ALSS治疗组患者经ALSS治疗后血清肝脏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ALSS治疗组存活率(71.7%)明显高于对照组(55.3%),P<0.05。结论 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对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适应症标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慢性重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检测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了解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药物治疗疗效、预后判断中的意义,为临床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依据。7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院对其进行血清甲胎蛋白测定,而后观察治疗2月后的患者肝功能等恢复情况。初次血清甲胎蛋白测定浓度大于200μg/L组患者肝功能好转率明显高于(100-200)μg/L组及100μg/L以下组。血清甲胎球蛋白含量高,则其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率高,预后好,反之则差。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疗效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非生物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联合肝移植治疗巾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LSS联合肝移植治疗28例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与疗效,并就治疗后生存率与同期内科治疗组99例患者、内科联合ALSS治疗组30例患者比较。数据行t和x^2检验。结果28例患者共成功进行57次ALSS治疗,TBil、PT、胆汁酸、BUN、Cr、血氨等指标明显好转(P〈0.05),临床症状改善的中位时间为3d(1~153d)。28例均顺利完成肝移植术,等待到供肝的中位时间为20d(1~153d),术后3、6个月生存率(71.d%,71.4%)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18.2%,11.1%)和内科联合ALSS治疗组(36.7%,26.6%)(P〈0.01)。结论术前应用非生物人工肝治疗,可有效改善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为顺利过渡到肝移植发挥桥梁支持作用。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是有效治疗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缓慢血浆置换(SPE)联合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生物人工肝(BLSS)、SPE与血液透析(HD)联合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BLSS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早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SPE+BLSS治疗组、SPE+HD+BLSS治疗组、SPE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72h、治疗后2周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内毒素、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变化情况。结果与药物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内毒素明显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和甲胎蛋白增高(P〈0.05),临床症状明显减轻。SPE+BLSS、SPE+HD+BLSS和SPE治疗组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3.3%(25/30)、90%(27/30)和70%(21/30),不良反应发生例次为9/182。药物对照组早期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为50%(15/30)。结论SPE+BLSS、SPE+HD+BLSS组成的两种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系统对早期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SPE+HD+BLSS疗效优于SPE+BLSS。  相似文献   

5.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101,自引:1,他引:100  
目的:根据不同病情设计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抢救各型重型肝炎,研究其机理和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两组均按重型肝炎常规检查和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ALSS治疗。结果:治疗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达71.4%,对照组为20%,慢性重型肝炎治疗组为44.7%,对照组为5.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0.01)。结论:ALSS为重型肝炎提供了较为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甲胎蛋白检测与重型肝炎预后指数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慢性活动肝炎患者输注人胎肝细胞悬液引起血清甲胎蛋白增高反应的初浓度为202±38.3μg/L,其半衰期为1.7天;分布池为6.9一10.2升。重型肝炎生存组血清甲胎蛋白显著高于死亡组,生存组甲胎蛋白与血清总胆红素呈非常显著相关,而死亡组两者无相关性。重型肝炎患者输注胎肝悬液后其血清甲胎蛋白进一步升高者,预后较好。取重型肝炎预后指数0.1为重型肝炎生死的截断点,判断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告值分别为79.5%、89.6%、84.8%和87.5%。重型肝炎预后指数的计算可作为判断预后与新疗法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血浆灌流PP)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型肝炎患者90例,治疗组46例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照组44例不用人工肝治疗,两组均常规用药物护肝、对症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生存率71.74%(33/46)与对照组生存率47.73%(21/44)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PE疗法,对照组只进行综合内科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预后和不良反应。治疗组症状好转率(57/70)81.4%,对照组(45/70)64.3%,P〈0.05。PE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紊(TBil)、血清转氨酶(ALT)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缩短,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PE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血浆置换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近期疗效。结果经血浆置换治疗10天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由464.32±139.02μmol/L降至265.16±93.01μmol/L(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368.53±92.14μmol/L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凝血酶原时间由34.9±11.14s下降至25.26±7.46s(P〈0.01)。临床总好转率为53.5%(23/43),早期、中期、晚期患者的好转率分别为72.7%(8/11)、61.1%(11/18)和28.6%(4/14),早期与晚期治疗好转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临床总好转率为31.7%(13/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对于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支持治疗手段,治疗进行得愈早,疗效愈好。  相似文献   

10.
国内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国内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国内1990-2005年公开发表的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相关论文及会议论文,提取其中的生存率或出院时临床好转率等可以反映远期预后的资料,以比值比(O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合并分析。结果入选的10项研究中,共包含重型肝炎患者103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均为常规内科治疗联合人工肝治疗。早期、中期、晚期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其合并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3.72(2.03~6.83)、2.79(2.88~4.14)和1.85(0.96~3.56)。结论和常规内科治疗相比,人工肝支持系统可显著改善早期及中期重型肝炎患者的远期预后,而对晚期重型肝炎患者远期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 10 9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 (PE)治疗 ,分析重型肝炎各期、并发症、病毒复制指标 (HBVDNA、HBeAg)等因素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结果 :PE治疗早、中、晚期重型肝炎有效率分别为 82 86%、 60 78%、 2 5 0 0 % ,三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对有并发症的重型肝炎其有效率为 5 0 % ,无并发症者为 84 62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HBVDNA、HBeAg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应在其早期、无并发症时采用 ,这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而病毒复制活跃与否对重型肝炎治疗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AIM: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viral hepatitis, who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METHODS: Four hundred in-hospital patients enrolled during 1995-2003 who received ALSS therapy were studied as the treatment group. Four hundred in-hospital patients enrolled during 1986-1994 who received other medical therapies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methods of ALSS used included plasma exchange, hemoperfusion, hemofiltration, continuous hemodiafiltration (CHDF). The effect of ALSS treatment was studied in pati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isease. RESULTS: The cure rate of acute and subacute severe hepatiti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78.9% (30/38), and was 11.9% (5/4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d rate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43.4% (157/362), and was 15.4% (55/358) in the control group. We found that patients treated with ALSS in the early or middle stage of the disease had much higher survival rates than patients in the end stage of the disease. CONCLUSION: ALSS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herapy for severe viral hepatitis.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58,自引:0,他引:158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研究其机制及评价疗效。方法 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重型肝炎(重肝)患者,急性、亚急性重肝17例,慢性重肝30例,酒精性重肝2例,钩体病黄疸型重肝1例,肝豆状核病肝衰竭1例。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对照组39例重肝患者,急性、亚急性重肝8例、急性重肝31例,仅给予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对照组39例  相似文献   

14.
毛燕群  陈凯红  裴豪 《传染病信息》2011,24(4):218-220,256
目的 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对机体Th1/Th2、Tc1/Tc2亚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前、后患者Th1/Th2、Tc1/Tc2亚群的变化.结果 患者Th1/Th2、Tc1/Tc2亚群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骨髓干细胞(BMSC)分化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ALSS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入院后予内科综合治疗,ALSS组在相同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1周内开始接受ALSS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2周时的BMSC分化因子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ALSS组治疗前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为(689.10±337.68)n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FGF-4)为(124.88±87.67) ng/L,表皮生长因子(EGF)为(323.85±44.40) n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为(9.29±1.38)ng/L,治疗后血清HGF为(1081.50±356.66) ng/L,FGF-4为(110.76-79.71) ng/L,EGF为(347.80±71.73)ng/L,bFGF为(9.57±1.15) ng/L,其中HGF显著升高(t=10.042,P<0.01),且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6.670,P<0.01),FGF-4、EGF及bFGF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HGF、FGF-4、EGF及bFGF在治疗前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SS治疗可以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GF水平,同时不影响FGF-4、EGF和bFGF水平,可能有助于BMSC以转分化机制参与重型肝炎的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16.
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衰竭(drug-in-duced hepatic failure,dHF)的临床疗效。治疗组12例dHF患者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对照组10例仅给予综合护肝治疗。治疗后肝昏迷的改善、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纠正,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愈好转经及平均住院治疗天数前者分别为75%(9/12)和45天,后者为40%(4/10)和67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ALSS对dHF的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几种不同治疗方法尤其是甲巯咪唑(赛治),对于肝炎合并甲亢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血浆置换对于该类患者肝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不同的组,观察赛治等各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ALT、AST、TBil、DBil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对用赛治治疗与不进行抗甲状腺治疗的两组患者的转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赛治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DBil显著降低;不进行甲亢治疗与用赛治治疗甲亢者比较转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浆置换的患者在治疗前TBil,DBil显著高于未作血浆置换者,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浆置换前后,TBil,DBil有显著变化,而不用血浆置换者ALT,AST变化显著。结论:对于肝炎合并甲亢的患者可以选用赛治治疗,对改善患者肝功能,及控制甲状腺毒症有很好的效果;对于严重患者及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工肝(ALSS)治疗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治疗52例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并随机选择43例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TBil、AST、ALT、ALB、BUN、Cr及PTA等指标。结果经人工肝治疗后84.62%患者原有的乏力、恶心呕吐、食欲等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ALT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TA、ALB明显上升(P〈0.05),BUN、Cr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治愈好转率为84.62%(44/52);对照组治愈好转率为55.81%(24/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及时采用人工肝辅助治疗,能提高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治愈好转率。还可以通过TBil反弹的现象来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hs-CRP水平改变对肝衰竭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七医院住院的患者134例,分为3组。分别测定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肝衰竭患者(n=60)及未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肝衰竭患者(n=37)治疗前后以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n=37)血清hs-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均检测了hs-CRP的水平分别为(12.89±9.39)、(12.22±9.73)、(2.83±6.79)mg/L。人工肝治疗组与未行人工肝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衰竭两组与CH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人工肝治疗组临床好转率为78.33%,与未行人工肝治疗组临床好转率54.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5,P0.05);人工肝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明显下降(t=5.344,P=0.000),与人工肝治疗无效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P=0.038)。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能降低肝衰竭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观察hs-CRP水平的变化对病情的进展及人工肝的疗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