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成人原发性肺结核的胸片与CT影像学所见,探讨其影像特征.方法对资料完整并经临床确诊的32例成人原发性肺结核(其中原发综合征22例,胸内淋巴结核10例)的胸片与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22例原发综合征中,胸平片和CT均能发现肺内原发灶,主要表现为大小不同斑片状阴影.而在淋巴结肿大中,CT均能发现,胸片仅发现11例.淋巴结肿大的CT主要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以环形强化多见.结论成人原发性肺结核有较典型的CT表现,CT发现胸内淋巴结肿大明显优于胸平片,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活动性肺结核在X线胸片与CT上的表现。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08年1月活动性肺结核50例,痰结核菌涂片阳性35例,痰菌培养阳性15例,所有病例均先摄X线胸片,再做CT扫描,对感兴趣区域作层厚1mm,层间隔1mm的HRCT扫描。结果50例中,X线胸片显示空洞10个,大小为6~42mm,CT显示空洞22个,大小为2~42mm;粟粒性肺结核X线胸片显示2例,CT显示10例;气道壁增厚X线胸片发现6例,CT发现25例;胸腔少量积液X线胸片显示5例,CT显示15例;肺门淋巴结增大X线胸片显示2例,CT发现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10例。结论CT在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分布、内部结构等方面明显优于X线胸片。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的CT诊断放射诊断科张爱莲,蔡祖龙1对像与方法20例肺结核,男16例,女4例;年龄:18~84岁,其中40岁以上10例。18例经病理征实,2例临床抗结核治疗后病灶吸收。16例有X线平片或断层片。检查采用Tomoscan350及So-matomC...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常规胸片与螺旋CT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46例活动性肺结核常规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常规胸片与螺旋CT比较:在确定患者是否为活动性肺结核方面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05);在确定肺内结核灶累及的范围(以肺叶为单位)方面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P>0.05),但CT定位更加准确;在确定肺结核并发特殊部位的结核方面比较(如支气管内膜、胸膜及淋巴结等),CT优于胸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P<0.025);在发现活动性病灶影像学征像方面比较,CT明显优于胸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P<0.005)。结论:胸片正侧位或加拍前弓位能准确地发现病灶和评估病灶性质;而CT检查能发现胸片不能或不易发现的特殊部位的结核灶,如支气管内膜、胸膜及淋巴结结核;当胸片不能或不易确定是否为活动性病灶时,CT能提供更多的影像学征像,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型肺结核并具有原发综合征的CT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确诊的原发型肺结核并具有原发综合征患者的CT资料,30例行增强CT扫描,其中肺内病变局部行高分辨率CT扫描. 结果 肺内原发病灶位于右肺25例(62.5%),左肺15例(37.5%).表现为小叶实变或斑片、结节影者28例(71.8%),扇形肺叶或肺段实变者11例(28.2%).26例合并其他肺叶支气管播散病灶.37例(96.3%)的患者表现为多组淋巴结肿大,2R、4R和7区多见.30例增强扫描示,肿大淋巴结有4种强化方式,均匀强化10例、环行强化20倒、多灶性分隔样强化18例和淋巴结破溃4例,13例有2种以上强化方式;14例可见区域淋巴结粘连成团,增强后粘连的淋巴结可有不同强化方式. 结论 肺内炎症浸润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原发综合征的基本特征.支气管播散病灶及淋巴结强化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创伤性梗脑死的认识。方法分析16例创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 16例创伤性脑梗死病例中,13例可见原发颅脑损伤;3例首次CT检查阴性,创伤后3 d~15 d CT复查发现脑梗死。创伤性脑梗死CT表现为基底节区、脑室旁或脑叶低密度梗死灶。1例多发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CT对成人创伤性脑梗死有很大的诊断价值,是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与CT对肺结核球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X线不同位置及CT薄层扫描发现病灶,经病理证实。结果:发生在右肺的结核球45例,左肺34例。单发病灶61例,多发病灶18例。结论:证明X线与CT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肺结核与肺癌的CT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和肺癌的CT鉴别征象。方法:回顾分析已明确诊断的21例肺结核及51例肺癌病例的CT征象。结果:肺结核多发生于好发部位,形态不一,肿块特征不明显,病灶数目多,易发生钙化和增强效果不明显。肺癌多表现为不规则肿块,呈侵袭性生长,密度不均,明显强化,少见引流支气管,多合并转移征象。结论:根据肺结核和肺癌的CT表现,再结合病史、年龄、吸烟史、其他检查结果和治疗反应,多不难作出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胸部X线或CT表现,探讨了高血糖状态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响。方法:对3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I组)和32例普通肺结核(Ⅱ组)患者行胸片检查。I组中1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另外进行胸部CT检查。所有患者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I组患者同时接受降血糖治疗,并做2-10个月的随访,比较肺部结核病灶的影像学变化。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X线影像特点为大片状病灶41.7%(15/36),斑片状融合影58.3%(21/36),无壁空洞58.3%(21/36),常伴支气管播散36.1%(13/36),下肺常受累63.9%(23/36)。CT表现基本相同。血糖控制良好组,肺结核的恶化率为13.6%(3/22);血糖控制较差组,肺结核的恶化率为57.1%(8/14);普通肺结核的恶化率为12.5%(4/32)。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高血糖状态是影响糖尿病结核转归的重要因素,抗结核同是控制血糖水平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进展期肺结核CR及CT的表现和临床价值。方法:5 8例肺结核患者中男36例,女2 2例,年龄16岁~74岁。均行CR和CT检查,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对所得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 8例中结节影12例,多发斑片结节影4 6例;肺实变者18例,9例病变内见“支气管气相”;合并空洞者14例;15例伴有支气管播散,8例伴有血行播散;合并胸膜改变者2 4例。合并霉菌感染、肺淀粉样变和气胸各2例,支气管受累者11例。结论:CT在显示空洞、播散病灶等征象方面明显优于CR。 相似文献
11.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平扫表现,并与同期单纯肺结核患者11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组团块影伴分叶征、毛刺、棘状突起,空泡征并肺不张多于单纯肺结核组,小结节影、空洞少于单纯肺结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观察结核病灶是否合并肺癌时,应发挥影像学的优势,注意判别病灶的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降低因同影异病造成的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硬化性肺细胞瘤(PSP)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5例PSP 患者 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肺内单发病灶,发生于双肺下叶11例,形态呈类圆形或卵圆形11例,形态不规则或边缘呈浅分叶4例,边缘清楚9例,边缘不清6例.病灶最大径平均(3.40±1.21)cm.病灶密度均匀9例,密度不均匀6例.病灶内见钙化5例,无钙化10例.病灶平扫CT值平均(31.36±8.24)HU,增强后CT值增加约(41.94±20.40)HU.病灶见"贴边血管征"9例、"假包膜征"2例及"瘤周磨玻璃密度"2例.4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例误诊为结核,1例误诊为肺错构瘤.结论 PSP瘤是一种少见肺内良性肿瘤,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贴边血管征"假包膜征"瘤周磨玻璃密度"及"空气新月征"等征象有助于治疗前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结核的CT影像特点,评价HRCT在判断老年人肺结核活动性或复发方面的作用。 方法总结老年组(50例)、中青年组(35例)共85例肺结核病例的CT及HRCT检查所见。分别对两组病变部位及范围和病灶类型进行对比。 结果 病变部位:老年组肺结核多累及两肺或两叶以上,其出现率74.0%及82.0%,分别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的48.6%及57.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变仅累及下叶或病变仅累及肺基底部或(和)前部(舌叶.中叶.上叶前段)的出现率老年组为4.0%及2.0%,分别低于中青年组的25.7%及17.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灶类型:老年组支气管壁增厚(80.0%)、空洞(44.0%)、网状结构(66.0%)、纤维带(84.O%)、支气管扩张(64.0%)、肺气肿(74.O%)及毁损肺(18.O%)的检出率均高于中青年组,老年纽不确定模糊结节(66.0%)的检出率低于中青年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小叶中心结节或分支线性结构、树芽征、叶段实变、毛玻璃样改变在两组间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老年人肺结核多累及两肺或两叶以上,病变仅累及下叶或仅累及肺基底部或(和)前部者不多见;肺结核转归征象与肺结核活动性征象共存。HRCT是判断肺结核活动性或复发方面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的CT征象演变。方法连续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38例,在抗结核治疗前后分别行螺旋CT检查,对比观察肺结核CT征象的转归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提示肺结核活动性的CT征象均具有很高的检出率。经过抗结核治疗后,磨玻璃影、空洞、肺实变、树芽征、模糊结节、气道壁增厚、网状微结节吸收率均超过85%。治疗前后上述征象的检出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结节和纤维条索影为活动性肺结核治愈后的主要CT转归征象。结论 CT检查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后病变转归的观察,可作为其治疗效果评价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CT肺血管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怀疑PE经CFP明确诊断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累及36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能明确诊断,是安全、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胸部平片或CT平扫证实存在肺部肿块的病例52例行分期动态CT增强研究,其中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8例,其他各种良性病变14例。先进行对比剂预注射扫描,测得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峰值时间以确定肺动脉和主动脉的扫描时间,延迟时间至5分钟。测量肿块增强前后各时期的CT净增值并分析其差异,观察分析各时相内病灶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肺动脉期与主动脉期及各延时期CT净增值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肺动脉期CT净增值<25HU,主动脉期≥25HU作为诊断肺癌的标准。行多期增强扫描后肺癌的定性准确率由三期增强扫描的72.7%增加到96.3%,准确率提高了23.6%。结论(1)多期CT增强扫描对肺部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较大;(2)准确设定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扫描时间点,有助于肿瘤血管的观察;(3)多期增强扫描中延迟时间的选择以5分钟为宜;(4)肿块CT值的测量应以肿块强化明显区域为主,并多点测量,各期测量的位置和大小要求严格一致;(5)主动脉期内进行全胸扫描有助于对淋巴结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33例患者进行MSCTPA,采用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法MPR及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结果 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充分显示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范围。直接征象为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和完全阻塞;间接征象为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和肺梗死。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无创、快捷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肺栓塞CT血管造影的诊断标准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肺动脉血管造影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已成为标准的检测手段,不论其急性或慢性肺栓塞,都可造成具有锐利界面的部分或全部的血管内充盈缺损。急性肺栓塞表现为完全性动脉闭塞时,其病变动脉可增大;部分性充盈缺损时,栓塞常为中心性;偏心性充盈缺损时,则与血管壁形成锐角表现。慢性肺栓塞时,可表现为血管完全性闭塞性改变,并较附近正常血管管径为小。本文综述了CT肺动脉造影的诊断标准以及肺栓塞诊断中可能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