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穴位取患侧阳白透鱼腰、颧髂透迎香、地仓透颊车,配合谷、太溪。留针期间用神灯照射面颊部。治疗30次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加TDP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4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86例),对照组(63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3.01%),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愈显率(57.14%),总有效率(82.54%),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期针刺加TDP疗效优于西药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以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早期的疗效。方法:采用穴位注射配以面部穴位多针浅刺,轻刺激,只捻转不提插,不加电针之法。对160例早期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治疗,并设急性期以西药为主,1周后加用面部穴位针刺组对照观察,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各种体征,症状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多有显著性改善,愈显率达71.8%,总有效率达96.63%;对照组愈显率为40%,总有效率为70%(P<0.01)。结论: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具有很好的疗效,且优于以西药为主组。  相似文献   

4.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晶 《中国针灸》2004,24(1):47-48
目的 :观察不同深浅刺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浅刺法 (治疗组 )和沿皮透穴刺法 (对照组 )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95 8% ,对照组愈显率为 81 3%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沿皮透穴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浅刺法(主穴为阳白、丝竹空、颧髎、下关、颊车、迎香、地仓);对照组采用沿皮透穴刺法(取穴:阳白透鱼腰、迎香透四白、地仓透颊车)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81.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沿皮透穴刺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矫正穴为主加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探索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最佳针灸治疗方法。方法:将11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电针矫正穴为主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2d,最长治疗6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愈显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治疗14天后,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78.3%和49.2%;21天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8.3%和.6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电针矫正穴为主加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细针浅刺合短时间拔罐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细针浅刺合短时间拔罐法(治疗组)和普通针刺法(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4.8%,对照组愈显率为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细针浅刺合短时间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蒙医针刺疗法结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以激素为主的西药治疗组)和治疗组(蒙医针刺结合微波治疗组),每组36例,两组进行同步治疗,疗程不超过3次(每个疗程为10天)。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积分和总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计分为0.14±0.2,对照组为0.8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最多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为88.88%;对照组治愈率为61.11%(P<0.05)。结论:蒙医针刺结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治疗后积分,提示蒙医针刺结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较以激素为主的西药治疗明显,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爱贤 《陕西中医》2002,23(5):443-443
方法 :应用透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 2 0例 ,并与针刺治疗的 1 2 0例进行比较。结果 :前者痊愈率与愈显率分别为 68.3%、93.3% ,对照组的痊愈率与愈显率分别为 5 4 .1 %、84.1 %。两者之间疗效相比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提示 :透刺加电针治疗能加强局部血液循环 ,消除微循环障碍 ,改善神经缺血缺氧水肿病变  相似文献   

10.
激素类药物对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激素类药物对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设单纯钱刺治疗观察组62例,经激素治疗后再针刺治疗对照组26例,并将两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96.8%,对照组愈显率为76.9%,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疗效与疗程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厉卫红 《中国针灸》2005,25(11):765-767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拔罐在面瘫急性期的作用.方法:将急性期内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除予相同的西药治疗外,在急性期内治疗组采用患侧面部、耳后乳突周围、颈项部酸痛处梅花针叩刺拔罐后TDP照射局部,对照组则只在患侧面部、耳后乳突周围采用TDP照射.进入稳定期和恢复期后两组均采用患侧针刺治疗,疗程相同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1.2%,对照组痊愈率68.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痊愈病例疗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患侧梅花针叩刺拔罐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痊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刺、TDP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2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采用针刺、TDP结合中频脉冲电疗法。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针刺、TDP疗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4.4%,对照组痊愈率为70.3%;治疗组痊愈平均时间为z5.7d,对照组痊愈平均时间为32.1d,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TDP结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传统针刺加TDP疗法,且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8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TDP照射,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4%;对照组有效率82.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意义,x2=5.91(P<0.05).结论:针刺加TDP疗法优于常规温针灸疗法.其预后与病变部位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按摩、TDP治疗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与Bell麻痹的临床疗效及疗程。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72例,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观察组)36例,Bell麻痹(对照组)36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针刺配合按摩、TDP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糖尿病标准化治疗。5次/周,1周为1疗程,8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4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25.00%;对照组愈显率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8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83.33%;对照组愈显率94.4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个疗程后临床痊愈患者平均疗程分别为6.86、4.50个,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针刺配合按摩、TDP治疗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与Bell麻痹二者疗效确切,但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恢复的疗程明显较Bell面瘫的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TDP治疗组(48例)和单纯电针对照组(44例)。结果:电针结合TDP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48/48),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组的97.72%(43/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针刺结合埋线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5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玲 《中国针灸》2005,25(3):167-16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埋线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1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58例应用针刺结合埋线疗法,对照组54例应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埋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1例,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以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和对照组相同针灸基础上,每日于患侧面部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 ml。观察指标选用Hous-Brackmann ( H-B )面神经分级量表,于疗前、疗后两次评价,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 -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经卡方检验,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疗前、疗后H-B分级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疗前、疗后H-B分级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比较:观察组愈显率为70%,对照组为50%,经卡方检验,疗后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