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mdr-1基因是肿瘤多药耐药现象中的主要表型,探讨mdr-1基因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表达状况,预期指导临床个体化疗.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51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mdr-1基因进行定量体外诱导后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51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原发性阴性表达34例占66 %,继发性阴性表达仅5例占9.8 %,外周血中的原发mdr-1阴性表达与继发性表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低阳性组,原发性表达11例占21 %,继发性表达31例占60.7% (P<{0.01).高阳性组原发性表达6例占11.8 %,继发性表达15例占29 %(P<0.01).继发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原发性.结论:RT-PCR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mdr-1基因表达取材方便,结果可靠,提示不同程度的mdr-1基因表达水平可以客观地反映不同个体的药物耐受情况.为临床个体化疗提供指导性信息.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体外药敏试验的相关性。方法与材料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3-(4,5-di 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了32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对9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对5-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um,5-Fu)、顺铂(Diamminedich-loroplatinum,DDP)、卡铂(Carboplatinum,CBP)、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敏感;对阿霉素(Adriamycin,ADM)、长春新碱(Vincristin,VCR)不敏感;对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和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两者的敏感性不同。结论食管癌患者肿瘤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上述化疗药物敏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管癌外周血淋巴细胞化疗药敏检测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无法取得肿瘤标本的患者,可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替代癌细胞进行药敏检测。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中c-erbB-2癌基因和mdr-1基因的检测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原发性乳癌中c erbB 2扩增和mdr 1表达的情况 ,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PCR和RT PCR法检测 47例乳癌中c erbB 2扩增和mdr 1表达。结果 ⑴c erbB 2扩增与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阳性数有关 ,有统计学意义。ER、PR阴性与阳性乳癌比较 ,非浸润性与浸润性乳癌比较 ,c erbB 2扩增均有显著性差异。⑵mdr 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有统计学意义。⑶mdr 1表达与c erbB 2扩增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 erbB 2扩增与乳癌的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阳性数、ER、PR状态、组织学类型有关 ,mdr 1表达只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c erbB 2扩增与mdr 1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早期检测肝组织多药性耐药基因对结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取裸鼠 4 0只 ,用人结肠癌SW4 80细胞系制作裸鼠原位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模型建立的第 10天肝活检取左右肝叶各2mm3 组织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 (multidrugresistancegene,mdr- 1mRNA)的表达 ;模型建立的第 5周观察裸鼠肝脏是否形成肉眼转移灶。结果 经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检测肝活检组织mdr- 1基因 ,在存活的 36只裸鼠中 2 2例高表达 ,平均CT值 (Cyclethreshold ,即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为 2 5 90 1,平均拷贝数为 4 2 7× 10 7/ugRNA ,并高表达的 2 2只裸鼠均有肉眼肝转移灶形成 (10 0 % ) ;mdr - 1基因低表达 (平均CT值 33 36 8,平均拷贝数 2 11× 10 5)及无表达的 14只裸鼠中 ,仅 1例形成肉眼肝转移灶 (7 1% ) ,其余 13例均无肉眼肝转移灶形成 (P <0 0 1)。结论 结肠癌肝活检肿瘤细胞mdr- 1mRNA基因高表达与异时的肝转移灶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 ,提示检测结肠癌肝组织多药性耐药基因的高表达可以预测异时的肝转移灶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胃癌的癌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胃癌术后癌组织和PBLC中ERCC1的表达,另取20例胃肠道良性疾病和正常人的PBLC作为对照。结果 胃癌的癌组织、PBLC和对照组的PBLC 中ERCC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9%、56.6%和10.0%,胃癌的PBLC中ERCC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胃癌的癌组织和PBLC中,ERCC1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均无关。胃癌的癌组织与PBLC中ERCC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5,P=0.000)。结论 通过检测胃癌的PBLC中ERCC1表达可以间接反映癌组织中ERCC1的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MTT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能否替代消化道肿瘤细胞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为不能进行肿瘤细胞药敏检测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提供化疗依据。方法: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取血,术中取肿瘤组织,均采用单层细胞培养法对临床常用的7种抗肿瘤药进行药敏实验,以MTT法进行检测。结果:7种化疗药物体外对肿瘤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抑制率比较,除卡铂、顺铂P<0.05,其余5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对各化疗药药敏符合度为72.5%~85.0%,药敏相关性r值为0.506 9~0.745 8,P值均<0.01。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肿瘤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药敏结果存在着正相关性,在无法获取肿瘤标本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可替代肿瘤细胞进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癌细胞体外化疗药敏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癌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了 74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癌细胞对 15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癌细胞对其中 12种化疗药的敏感性有很好的相关性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体外化疗敏感性检测对肺癌的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对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采用2种培养方法:(1)PBL在体外用患者肿瘤组织学相关传代骨肉瘤细胞(灭活处理)刺激5天再经rIL-2诱导12天;(2)单独rIL-2,激活培养PBL3~5天;分别获取rIL-2诱导体外刺激细胞毒淋巴细胞(rIL-2-CL)和LAK细胞。借助~(51)Cr释放试验对2种效应细胞形成及体外抗瘤能力进行比较性研究。结论:rIL-2-CL主要是一种特异性较高,杀伤活性强烈CTL细胞群,对抗LAK细胞的骨肉瘤细胞具有明显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癌细胞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4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原代培养癌细胞耐药基因蛋白P—gp和MRP的表达。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率37.5%(15/40),与肺癌细胞耐药基因蛋白P—gp和MRP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与肺癌患者的年龄、分期、病理类型及性别无关(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率较高,与癌细胞耐药基因蛋白P—gp和MRP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对肺癌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肿瘤防治杂志》2004,11(5):515-517
  相似文献   

11.
应用RT-PCR方法建立了定量检测MDR1表达水平的方法,并对165例205份血液及骨髓细胞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了RT-PCR方法是一项敏感、特异及适于临床应用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外源性镉金属硫蛋白对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和修复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电泳地(SCGE)检测DNA单链断裂(SSBS),观察在脱金属硫蛋白和不同终浓度CdMT染毒作用30分钟和60分钟时DNA链损伤,和去除受试物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时DNA链损伤的修复。结果:DNA-SSBS尾长在Apo-MT作用未中;在中、高剂量CdMT染毒30和60分钟时都明显增长。损伤后链修复DNA迁移  相似文献   

13.
pcEgr-IFNγ重组质粒的构建与体外X射线诱导表达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扩增小鼠IFNγcDNA全长并构建pcEgr_IFNγ重组质粒 ,研究该重组质粒在不同剂量X射线作用下在B16细胞中的表达及时程。 方法 :利用PCR方法扩增小鼠IFNγcDNA全长 ,插入 pcDNA3.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 ,用Egr_1的启动子替代pcDNA3.1质粒的CMV启动子 ,构建成 pcEgr_IFNγ重组质粒 ;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入B16细胞 ,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在不同剂量X射线作用下 ,重组质粒的表达量及表达时程。 结果 :IFNγcDNA的扩增产物经测序 ,结果基本与已知序列相符 ,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 ,得出相应的特异带。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 ,pcEgr_IFNγ在B16细胞中表达量为77.73~94.60pg/ml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 ;2GyX射线照射后6h ,pcEgr_IFNγ表达量最高 ,为90.0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用本实验克隆的IFNγcDNA所构建的 pcEgr_IFNγ重组质粒 ,经X射线的诱导 ,在被转染的B16细胞中表达量明显增高。对重组质粒X射线诱导表达的剂量时程的检测 ,为将来pcEgr_IFNγ基因治疗合并放疗的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患者体外化疗药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在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 Td 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切口和末端标记法 (Tunel)、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等方法研究 2 8例初治 AL L 患者体外化疗药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bcl- 2表达与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2 8例 AL L 患者中 ,2 0例获完全缓解 (CR)者 ,bcl- 2表达显著低于 8例未缓解(NR)者 (P<0 .0 5 ) ;CR患者长春新碱 (VCR)、柔红霉素 (DNR)和地塞米松 (DXM)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均高于 NR患者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 ;体外 VCR、DNR和 DXM3种药诱导白血病细胞的总凋亡率 ,可以作为临床预测 AL L 患者 VDCP方案疗效的定量指标。结论 :体外化疗药物能否有效地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是判断 AL L 患者化疗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亚型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转化为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一定组合的细胞因子 ,将不同亚型的急性髓性白血病 (acute m yeloidleukemia,AML)细胞在体外转化为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方法 :8例初发 AML 患者 (其中M1 1例、M2 a3例、M32例、M4 c1例、M51例 )的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 ,在含 GM- CSF、IL- 4和TNF-α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14天 ,通过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免疫表型和 MTT法混和淋巴细胞反应来鉴定 DC。结果 :6例患者的 BMMNC培养 14天后转化为 DC。 DC的免疫表型 CD1 a、CD83、CD86 、HL A- DR较培养前明显上调 (P<0 .0 5 )。 DC对同种异体 T淋巴细胞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远高于对照 (P<0 .0 5 ) ,而且随 DC数量的增加刺激 T细胞增生的活性越强。2例患者(M2 a1例 ,M31例 )的 BMMNC未转化为 DC,免疫表型分析显示 CD83及 CDla的表达较低 ,但 CD86 及HL A- DR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利用一定组合的细胞因子可以将 AML细胞在体外转化为形态、表型和功能符合 DC特征的细胞。某些 AML患者的原始细胞不能转化为 DC,与其亚型无关 ,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快速检测非整倍体诱发剂,我们应用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法,根据非整倍体诱发剂与染色体断裂诱发的微核形成于不同的细胞周期来评估非整倍体诱发剂,结果表明,(1)非整倍体诱发剂VCR与染色体断裂剂MMC相比,在药物处理后7小时引起微核率显著上升;(2)与对照组相比,VCR处理后5,7h引起微核率显著性升高,以7h的微核出率最高;而MMC处理组在处理后各个时间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本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 cyclin D1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该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45例膀胱 TCC和 12例正常膀胱 cyclin D1 组织的表达。结果 :膀胱 TCC组 cyclin D1 阳性表达率为 5 5 .5 6 % ,对照组无表达 ;临床分期 T0 ~ T1 为 78.5 % ,T2 ~ T4为 11.76 % ;肿瘤分级 G1 为 85 % ,G2 为46 .6 7% ,G3为 10 % ,随着肿瘤分期分级上升 ,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 ;但在肿瘤初发和复发及单发和多发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yclin D1 在膀胱 TCC形成的早期起重要的作用 ;在评估膀胱 TCC的生物学行为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蒜素抑制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渝珍  梁远军 《肿瘤》1995,15(2):72-75
本实验采用体外直接杀伤测定法,荧光偏振技术,MTT比色分析法,DNA合成的[3H]-TdR掺入法,微量量热法五种测定技术从细胞膜流动性改变、线粒体功能,DNA合成速率、细胞总代谢率变化等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变化研究大蒜素对HL-60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大蒜对对HL-60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高浓度(>30mg/L)时还有较明显的直接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上皮性恶性肿瘤细胞异常表达Ig物质的临床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与瘤细胞异常表达免疫球蛋白样物质的关系.方法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肿块尚存的175例7种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gG、IgM、IgA.以50例健康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结果7种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血清3种sIg有不同方式和程度的增高IgG增高者占37.1%(65/175),IgA增高者占41.7%(73/175),而IgM增高者占24.6%(43/175);sIg增高的患者血清IgG、IgA及IgM平均值各为26.6 g/L、5.0 g/L及4.0 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7种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中,以乳腺癌病患的sIg增高最为显著(P<0.01).结论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sIg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肿瘤细胞在其癌变过程中异常表达免疫球蛋白样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