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隧道式巩膜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隧道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隧道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对46例47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前眼压平均(24.35±3.64)mmHg(1mmHg=0.133 kPa),术后眼压平均为(14.70±2.49)mmHg,较术前平均降低9.65 mm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仅两例眼压高于正常,药物可控制.术前视力全部低于0.3,术后视力大于0.5者61.7%.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隧道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具有降压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 5 7眼 ,其中 5 0眼为宽角型青光眼 ,7眼为窄角型青光眼 ,用 Ar F准分子激光行巩膜瓣下巩膜造瘘。结果 :5 7眼术前平均眼压 33.2 3±18.45 mm Hg( 1mm Hg=0 .133 k Pa) ,术后平均 15 .2 3± 6 .45 m m 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0 1)。 5眼窄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波动较大 ,其中 2眼改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视力保持或改善占 87.7% ,前房深度、视野及视杯无明显改变 ,无 1例出现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准分子激光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自 1999年开始 ,陆续随机地在部分抗青光眼手术患者中 ,使用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 ,术后 6个月内对其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进行了密切的观测 ,截止到 2 0 0 2年 3月共获得 41例 ( 44只眼 )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此为治疗组。以同期的常规小梁切除术为对照组 ,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第一天 ,3 5 %患眼视力保持不变和增进 ,眼压均值为 2 .0 2± 0 .73 k Pa( 1k Pa=7.5 mm Hg) ,未见有浅前房和并发症发生 ;术后 6个月 90 %患眼视力保持不变和增进 ,眼压均值为 1.96± 0 .5 2 k Pa,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 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较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可使前房尽早形成、视力尽快恢复、且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和并发症 ;并能够使眼压得到有效地控制 ,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或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对 36例 3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3.6个月 ,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视力均 <0 .3,术后视力 >0 .5者 2 3眼。术前眼压均值(33.15± 9.90 )mmHg(1kPa =7.5mmHg) ,术后眼压均值(13 6 5± 2 .33)mmHg ,2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术后均可见功能性滤过泡 ,术中及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巩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或非超声乳化摘出白内障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降眼压效果好、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0例22眼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后巩膜隧道切开引流,缓慢降低眼压后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 ̄14月。结果 术后平均眼压为14.57mmHg,比术前平均眼压降低36.05mmHg,手术成功率为91%。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后巩膜隧道切开引流降低眼压的术式,可有效地控制眼压,减少并发症,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小巩膜瓣和填压缝线与拆除技术对早期恢复前房和维持滤过泡的作用。方法  32例 37眼青光眼进行小梁切除术 ,术中巩膜瓣大小为 3m m× 2 .5 m m ,填压缝线紧密缝合 ,于术后 6天切断角膜缘上线襻 ,松解拆去缝线 ,眼球按摩。结果  34例 (91.9% )前房于术后第 1天形成 ,术后 1— 2周 , 、 型滤过泡 35眼 (94.6 % ) ,平均眼压 1.86± 0 .34k Pa,2 4眼随访 3— 6个月 ,2 1眼 (87.5 % )为有效滤过泡 ,平均眼压2 .11± 0 .6 7k Pa。结论 小巩膜瓣松解填压缝线小梁切除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滤过泡维持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小巩膜隧道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9例52眼行2.8mm巩膜隧道瓣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巩膜隧道内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52眼眼压控制满意,术后1wk;1,3,6mo眼压平均值分别为:(8.24±3.61)mmHg,(13.22±4.12)mmHg,(12.11±4.23)mmHg,(12.59±4.26)mmHg。取本组术后半年平均眼压与行5.5mm巩膜隧道瓣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一片式硬性PMMA人工晶状体并联合小梁切除术的56眼术后半年平均眼压(13.27±3.84)mmHg进行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t=1.7536,P=0.08239)。26眼手术前后随访1a,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0.8者占62%。结论:该术式切口小,无需做巩膜瓣,切口无需缝合,并避免滤过过畅,减少术后散光发生,迅速恢复术后视力,术后反应轻,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4例(47眼),行超声乳化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全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情况等,随访1~36个月。结果47眼术后眼压均可控制在正常范围,长期随访眼压未升高,术后矫正视力:数指2眼(4.26%),0.1~0.633眼(70.21%),0.8-1.212眼(25.53%),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虹膜反应、角膜水肿及瞳孔散大。结论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巩膜层问隧道房水引流术与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3例108只眼难治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隧道组51例53只眼,采用小梁切除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加MMC进行手术治疗;小梁组52例55只眼,采用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加MMC.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1~24个月.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光感至0.1、0.7至1.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段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滤过泡分布情况各时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成功率12个月、24个月时两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梁切除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加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术式简单易行,效果稳定可靠,手术成功率高,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ytomycin C,MMC)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同期连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分为:A组: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 MMC眼98例(128眼);B组: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 MMC 71例(95眼);C组:小梁切除术 MMC 48例(60眼).比较3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3组术后1年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浅前房和低眼压:A、B组无统计学差异,但都低于C组;高眼压和脉络膜脱离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角膜散光量:A组术后2wk增高不明显(P=0.187,P>0.05),术后1年时接近术前水平;B、C组术后2 wk明显增高,术后1年时仍明显高于术前(P=0.001,P<0.01).术后角膜极向散光值:3组术后早期明显增高,出院后逐渐下降.结论直线巩膜隧道切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 MMC与另两种术式相比,疗效相当,但术性角膜散光较小,3种术式都可以引起顺规性散光,随着时间延长,向逆规性散光漂移.可拆除缝线的应用有利于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联合手术 3种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 以 3种不同的术式对 34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联合手术。A组 ,自巩膜隧道切口进行超声乳化 ,切口处做巩膜瓣 ,瓣下小梁切除。B组 ,隧道切口旁做巩膜瓣。C组 ,透明角膜隧道 ,其它部位行小梁切除。比较 3组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通畅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 3组眼压分别降低 (9 47± 2 44)mmHg、(1 0 2 5± 2 83)mmHg、(1 0 54± 3 0 9)mmHg较术前眼压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手术 3种术式在控制眼压恢复视力方面作用基本相同 ,具有视力恢复快、控制眼压稳定及并发症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改良巩膜瓣的制作方法,观察术后远期疗效。方法:对50例85眼不同类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观察组),术中制作隧道式4mm×6mm巩膜瓣,巩膜瓣的后缘与巩膜床间作三针跨度为4mm的闭合式缝合,对照组50例82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30mo。视力:观察组有7眼较术前提高,5眼视力下降,其余视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压:观察组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参数:观察组视乳头盘沿面积(RA,m2)、盘沿体积(RV,mm3)、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mRNFL,mm)与术前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野:观察组5眼视野较术前扩大,3眼视野缩小,其余视野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眼压控制率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远期眼压控制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可改善视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钻石刀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采用钻石刀做巩膜隧道切口及小梁切除并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的方法进行小梁切除术 ,以减少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形成 ,提高手术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原发性青光眼 76例 82眼 ,其中闭角型青光眼 36眼 ,开角型青光眼 46眼 ;男 30例 ,女 38例 ;年龄 12~ 80岁 ,平均 5 6 .2岁。入院时眼压 2 4.12~ 6 7.5 6 mm Hg(1k Pa=7.5 mm Hg) ,术前用药物将眼压降至 14.7~ 36 .2mm Hg,平均 2 5 .40 mm Hg。1.2 手术方法 局麻 ,置上直肌固定缝线 ,采用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应用月形钻石刀做 3mm× 4mm的梯形巩膜半层隧道 …  相似文献   

14.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及可能的降压机制.病人和方法男性27例,女性13例,共40例53眼.平均年龄41.87±20.92岁.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4例(32眼)、先天性青光眼5例(8眼)、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4例(6眼)、外伤性青光眼7例(7眼).手术在上方角巩膜缘做双层巩膜瓣,第二层巩膜瓣的深度为略暴露出点状葡萄膜组织,并向透明角膜区分离出1~2mm后弹力层,房水通过后弹力层渗出.剪除第二层巩膜瓣,手术不进入前房,术毕在巩膜瓣下注入透明质酸钠.术后观察病人前房反应、眼压及结膜滤枕情况.随访时间3~18个月.结果术中8眼穿破小梁一后弹力膜,术后前房反应轻,6眼发生前房出血,1眼出现羊脂状角膜后沉淀.17眼结膜形成滤过手术典型滤过泡,36眼结膜疏松,无滤过泡形成.各种青光眼的术后降压幅度较术前分别降低32.4~52.8%.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很好的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眼压.因术后并发症轻、少,可做为门诊青光眼病人和高危青光眼病人手术的选择.后巩膜葡萄膜的房水引流机制可能是该术式降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小巩膜隧道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9例(52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2.8mm巩膜隧道瓣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巩膜隧道内的小梁切除术。结果 52只眼术后眼压控制满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平均值分别为(8.24±3.61)mmHg、(13.22±4.12)mmHg、(12.11±4.23)mmHg及(12.59±4.26)mmHg。取本组术后半年平均眼压与行5.5mm巩膜隧道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植入一片式硬性PMMA人工晶状体并联合小梁切除术的56只眼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3.27±3.84)mmHg进行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t=1.7536,P=0.08239)。26只眼手术前后1年随访,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2只眼中,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0.8者占61.54%。结论该术式切口小,无需做巩膜瓣,切口无需缝合,并避免滤过过畅,减少了术后散光发生,迅速恢复术后视力,术后反应轻,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年龄大于40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开角型青光眼33例40眼,分别行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改良组:16例20眼)和标准小梁切除术(对照组:17例20眼),并随访12个月,比较2种手术前后眼压、手术成功率、术后滤过泡形成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术后5d、12个月的平均眼压:改良组(11.47±3.08)mmHg(1kPa=7.5mmHg)、(15.80±2.81)mmHg;对照组(11.32±2.53)mm-Hg、(15.15±2.67)mmHg,均明显低于术前改良组(25.88±12.02)mmHg(P〈0.001、0.01);对照组(22.58±12.52)mmHg(P〈0.01、0.05)。2组间术前、术后5d、12个月的平均眼压,以及术后12个月的手术成功率(改良组80%、对照组75%)、术后功能滤过泡占各组总例数的比率(改良组85%、对照组75%)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良组25%、对照组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小梁切除术相比,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效果相同,小切口使术式更安全便捷,且减少了对结膜筋膜囊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巩膜瓣下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巩膜瓣下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眼压平均(14.60±5.30)mmHg.与术前(27.60±5.80)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P<0.0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巩膜瓣下隧道式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如刚  陈晓明  李茅  刘东敬 《眼科》2006,15(2):105-107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 87例(98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方法将不同类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隧道组(50眼)行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在浅层巩膜下纵形切除5.0mm×1.5mm条状饭层巩膜和常规的小梁切除,条状巩膜远端超过巩膜床1.5-2.0mm,对照组(48 眼)行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主要指标视力、眼压、滤过泡、术巾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术后视力隧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5,P=0.76)。(2)术后1周两组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P=0.08);术后6个月隧道组平均眼压(14.34±3.95)mmHg.对照组(19.57±7.76)mmHg;手术成功率:隧道组 88.00%,对照组64.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隧道组功能性滤过泡82,0%,对照组6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P=0.02)。(4)术后隧道组出现浅前房较对照组多,治疗后1周内恢复正常,没有其他并发症。结论对于难治性青光眼,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在防止滤过道瘢痕形成,术后眼压控制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宋玉伟  连浩  徐文烽  戢红 《眼科研究》2000,18(2):165-16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 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 5 7眼 ,其中 5 0眼为开角型青光眼 ,7眼为闭角型青光眼 ,用ArF准分子激光行巩膜瓣下巩膜造瘘。 结果  5 7眼术前平均眼压 (33 2 3± 18 45 )mmHg ,术后平均 (15 2 3± 6 45 )mmHg。治疗前后眼压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5眼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波动较大 ,其中 2眼改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视力保持或改善占 87 7% ,前房深度、视野及视杯无明显改变 ,无 1例出现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结论 准分子激光巩膜瓣下巩膜造瘘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隧道内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隧道式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隧道切口内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4例(26眼)行小切口隧道式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联合隧道内的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及眼压变化情况.结果24例(26 眼)术后均形成弥散扁平型滤过泡,术后在不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正常,平均眼压由术前的(26.86±9.46)mmHg(1 mmHg=0.133kPa)降至术后的(12.89±2.15)mmHg.视力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该联合手术术后眼压控制满意,视力恢复良好,操作简便,且无需缝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