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病人,探讨其对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3月-2003年3月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3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病人,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32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单纯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率为93.8%,配合支架置入术成功率达100%,其中有1处病变狭窄为95.0%,切割球囊不能到位,在用2m小球囊预扩张后顺利到位并扩张成功.无严重内膜撕裂、血管闭塞、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等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外科急诊手术的病例,所有病人均在术后5 d内出院.平均随访8.4个月,随访率达83.9%(26/31),无死亡及心肌梗死心脏事件发生;临床心绞痛发生率为11.5%(3/26),复查造影率为46.2%(12/26),被证实支架内再狭窄2例.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支架内再狭窄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6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经PTCA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即刻和术后随访结果.支架内再狭窄治疗前后行冠脉造影,并于术后5.7±3.8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结果 156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PTCA或支架术治疗均获成功,其中134例(144支血管)行PTCA治疗,占86.7%;22例(22支血管)行再次支架置入术,占13.3%.156例经再次PTCA或支架术治疗后随访平均6个月的再狭窄率为24.3%.40处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经PTCA处理后18处(45%)再次再狭窄,而96处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中有17处再次再狭窄(18%),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经PTCA治疗后,再次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P<0.01).支架内狭窄严重程度(>75%)也是影响PTCA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对于大多数支架内再狭窄(70%)采用PTCA治疗安全有效,术后再狭窄率与首次支架置入术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切割球囊成形术在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观察组行切割球囊成形术,对比两组球囊扩张后即刻弹性回缩率、血管最小直径和狭窄程度、管腔丢失和再狭窄发生。结果两组均成功顺利完成球囊血管成形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0%,观察组球囊扩张后即刻弹性回缩率〔(6.28±2.65)%〕明显小于对照组〔(20.08±12.56)%〕(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随访各时刻血管最小直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6、12个月管腔直径丢失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狭窄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老年患者行切割球囊成形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即刻弹性回缩率低,血管扩张效果明确,再狭窄率低,可作为首选的球囊扩张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支架内再狭窄的再次血管成形术后,长期血管造影的随访效果。方法血管内再狭窄经再次血管成形术治疗并成功进行随访的129例病人共有156个病灶的血管造影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成功行重复PTCA术者达94%,成功完成血管造影随访的达95%。重复血管成形术后的病人再狭窄率为27%,病灶再狭窄率29%。其中局限性病灶的再狭窄率为20%,弥漫性病灶的再狭窄率达44%(P<0.01)。结论支架内再狭窄的重复血管成形术成功率高,其长期再狭窄率不高,是一有效的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内支架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中,16例患者因发生冠脉内膜剥离、急性血管闭塞及再狭窄而放置冠脉内支架,成功15例。认为冠脉内支架可有效地防止PTCA术的急性并发症(内膜剥离、夹层形成、血管急性闭塞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中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中,16例患者因发生冠状动脉内膜剥离,血管急性闭塞及再狭窄而放置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功15例,认为冠状动脉内支架可有效地防止PTCA术急性并发症(内膜剥离、夹层形成,血管急性闭塞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切割球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和 6个月时治疗效果。 方法  6 9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分配到切割球囊 (38例 )和普通球囊 (31例 )治疗组。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即刻 ,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测定相关参数。随访 6个月时临床改善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终点包括出现心肌梗死、需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再介入治疗。 结果 两组的手术成功率为 10 0 %。切割球囊组 1例患者扩张后在支架的远端出现夹层。平均随访 (6 7± 0 3)个月。切割球囊组于术后 3和 6个月时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普通球囊组 (分别为 15 %对 38%及 18%对4 3% ,均为P <0 0 0 1)。扩张后即刻血管直径获得值在切割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分别为 (1 72± 0 5 2 )mm和 (1 15± 0 5 4 )mm ,而 3和 6个月后切割球囊组的血管直径晚期丢失值为 (0 2 6± 0 0 5 )mm及(0 38± 0 0 6 )mm ,普通球囊组丢失值为 (0 78± 0 19)mm及 (0 89± 0 16 )mm(均为P <0 0 0 1)。 结论 切割球囊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效果可靠、安全 ,容易操作 ,再狭窄率低 ,易于被患者接受 ,是一个较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回顾性总结了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与常规球囊成形术治疗AMI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低压力球囊预扩张、高压力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10 6例选择性支架置入的冠心病患者 ,低压力 (40 5 .3~ 6 0 7.9kPa)球囊预扩张后 ,冠脉内置入支架 ,高压力 12 15 .9~ 16 2 1.2kPa)释放。结果 :共 12 7处病变置入支架 135只 ,球囊预扩张平均压力为 4 86 .4kPa ,平均支架释放压力为 136 7.9kPa ,即刻支架置入和释放的成功率为 10 0 %。低压力预扩张冠脉内膜撕裂发生率为 3.9%(5 / 12 7处 )。结论 :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 ,低压力球囊预扩张、高压力支架置入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可能减少冠脉内膜撕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3种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对支架内再狭窄病例用DE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390例患者,其中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组187例(C组),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Taxus)组89例(T组),国产雷帕霉素涂层支架(Firebird)组114例(F组).结果 T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比率高于另2组,F组左主干病变比率低于另2组,而3支病变比率高于另2组.3组平均临床随访时间为864、848和719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3组总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7个月造影随访支架内和血管段再狭窄率T组有增高的趋势(17.9%比29.4%比13.6%.P=0.214和21.8%比35.3%比15.9%,P=0.132).支架内和血管段的晚期丢失T组均明显大于另外2组[(0.31±0.12)mm比(0.75±0.24)mm比(0.31±0.13)mm,P=0.000和(0.33±0.18)mm比(0.61±0.23)mm比(0.31±0.14)mm,P=0.001].结论 3种DES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长期疗效相似,Cypher和Firebird抑制内膜增生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下简称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脉再狭窄的效果及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冠脉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将60例PTCA成功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PTCA组,联合组在PTCA基础上置入支架,PTCA组单纯行PTCA。两组均于术后1周及6个月分别行次极量活动平板试验;术后6个月重复冠脉造影,观察两组冠脉再狭窄率。结果 联合组术后即刻狭窄率低于PTCA组(P<0.01),术后6个月仍有明显差异(P<0.001),术后6个月两组13例冠脉再狭窄者活动平板试验阳性11例,占84.62%。结论冠脉支架置人具有预防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的作用,活动平板试验结合心绞痛复发症状可检出冠脉再狭窄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2.
对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3个月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PTCA实施部位出现中等度(AHA分类狭窄度50%~75%)狭窄的病例继续追踪一年,观察狭窄病变进展与否,对有关CAG所见及临床上诸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PTCA后3个月追踪CAG的257例病人中,PTCA部位出现中等度再狭窄82例,占全部PTCA病例的31.9%;其中一年后病变进展的11例(A组),病变未进展的71例(B组)。经t检验,伴有溃疡病变和钙化病变的病人在PTCA前A组明显高于B组(P<0.05)。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TCA术后6个月内不稳定性心绞痛和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等临床危险因素与PTCA前病变形态的AHA分类为C型病变、钙化、病变血管弯曲度大、冠脉入口病变、PTCA后3个月再狭窄程度、PTCA后冠脉夹层等冠脉造影所见与狭窄病变后期进展有密切关系。而追踪期药物治疗、诸多心血管系统药物对PTCA后慢性期狭窄的进展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炎症反应与支架内再狭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以及术后支架作为一种异体物质对血管壁的持续刺激导致血小板和炎症细胞聚集,释放炎症介质、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和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的迁移和增殖,最终导致支槊内再狭窄。本文就PCI术后炎症反应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再狭窄 (restenosis)是限制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远期成功的重要因素。它是一个由内皮损伤触发的多种因子参与的损伤修复过程 ,主要包括 :球囊损伤内皮处非阻塞性血栓形成、新生内膜增生及血管重构等反应。P 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与血小板及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是上述一系列反应的始动条件。P 选择素在PTCA后作用的研究 ,对揭示再狭窄发生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5例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患的PTCA前后的临床资料。PTCA后心绞痛症状未缓解5例,术后2天至17个月复发心绞痛20例,平均再狭窄发生时间PTCA后4.6个月。一次PTCA后选择CABG19例,2次4例,3次2例。除PTCA或支架部位处发生再狭窄外,5例狭窄以冠状动脉病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临床表现,血管再通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对21例ACS患者发病2周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置入术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2年9月至1996年9月,我院共开展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38例,将186枚支架置入152支冠状动脉的167处病变。其中左主干病变占0.8%,左前降支50.8%,左回旋支18.3%,右冠状动脉为30.1%。93.7%为B或C型病变。置入的支架类型包括:Palmaz-Schatz支架,Gianturco-Roubin支架,NIR支架,Cordis支架,Wallstent,Multi-link支架,Wiktor支架及Gianturco-RoubinⅡ支架等8种。手术成功率97.8%,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9.3%降至-5.0±8.5%,平均最小血管直径由0.33mm增至3.22mm。主要并发症率为0.72%(1例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周围血管并发症1例。我们认为,在有经验的心脏中心可以安全而有效地开展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可酌情选用不同类型的支架,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率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冠心病 (CHD)的患病年龄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 ,2〕,二三十岁的CHD患者并不少见 ,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中青年患者也越来越多〔2〕,所以对中青年患者的PTCA和支架置入治疗有必要进行总结 ,以发现其特点 ,指导今后的治疗。我院自 1 999年 1 1月~ 2 0 0 1年 8月共对 32例 40岁以下患者行PTCA和支架置入术 ,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32例中 ,男 2 9例 ,女 3例 ;年龄 2 3~ 40 ( 37.0± 3.8)岁。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其中单支病变1 9例 ,双支病变 9例 (含双支弥漫性病变 3例 ) ,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国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类型、部位和病变血管数的关系。  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疗352 例,选择其中65 例(86个病变)术后3~16个月造影随访者,按随访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 38),非再狭窄组(n= 27),分析再狭窄与病变形态学的关系。  结果:再狭窄与多个易患因子、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和前降支病变呈正相关,与支架置入呈负相关。再狭窄组C型、钙化病变多见,前降支病变内径丢失比回旋支、右冠脉病变大(P< 0.05),半年内一支血管病变再狭窄率(10.27% )低于二支(41.10% )和三支(48.50% )血管病变再狭窄率(P< 0.0001)。  结论:再狭窄与冠脉病变类型、部位和血管支数相关,C型及钙化、多支和前降支病变再狭窄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