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与心钠素(ANP)在高血压发病和治疗学中的意义. 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口服依那普例5~10 mg/d或阿罗洛尔20~30 mg/d,疗程为6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和ANP水平. 结果:EH患者血ET、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Ⅱ期高血压患者血ET水平高于Ⅰ期(P<0.01),ANP的变化与分期无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1).依那普利组患者血ET、ANP水平均下降,阿罗洛尔组血ET水平没有变化(P>0.05),而ANP水平升高(P<0.01). 结论:ET、ANP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的变化及相互作用对降压药物作用的发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与心钠素 (ANP)在高血压发病和治疗学中的意义。方法 :6 0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口服依那普例 5~ 1 0 mg/d或阿罗洛尔 2 0~ 30 mg/d,疗程为 6周 ,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 ET和 ANP水平。结果 :EH患者血 ET、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 期高血压患者血 ET水平高于 期 (P<0 .0 1 ) ,ANP的变化与分期无关 (P>0 .0 5 )。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 (P<0 .0 1 )。依那普利组患者血 ET、 ANP水平均下降 ,阿罗洛尔组血 ET水平没有变化 (P>0 .0 5 ) ,而 ANP水平升高 (P<0 .0 1 )。结论 :ET、ANP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二者的变化及相互作用对降压药物作用的发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就诊于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的高血压患者72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14分,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和依那普利组,分别口服比索洛尔5 mg,或依那普利10 mg,每日1次,连续服药4周.于服药前及服药后2周、4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焦虑量表评分测定.结果 服药后2周、4周,比索洛尔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服药前和依那普利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4周后,比索洛尔组HAMA评分下降显著(P<0.01),与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比索洛尔可有效控制合并焦虑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阿罗洛尔、咪唑普利、依那普利对24 h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使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对阿罗洛尔(20-30mg/d)、咪唑普利(5-10mg/d)及依那普利(5-1Omg/d)降压疗效进行为期六周的对比现察。结果 三种药物对诊室血压均有明显降压效果(P<0.001),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三种药物均有明显降低动态血压的效果(P<0.05),阿罗洛尔组降低24 h平均血压及白天平均血压幅度比其它两组大(P<0.05)。三种药物的谷/峰比值均大于50%。治疗前后的血压曲线,阿罗洛尔组呈完全分离状态,咪唑普利组、依那普利组均有交叉重叠现象,依那普利组重叠点较多。结论 阿罗洛尔对控制白天血压较为理想,长效制剂咪唑普利能平稳地控制24 h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钾尿肽 (KP)与心钠素 (ANP)比值在老年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 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阿罗洛尔 (2 0~ 30mg/d)、咪唑普利 (5~ 1 0mg/d)治疗 6周 ,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中KP与ANP的浓度。结果 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KP、ANP水平升高 ,KP/ANP比值降低 (P <0 0 0 1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 (P <0 0 0 1 )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阿罗洛尔组血浆KP、ANP水平升高 ,咪唑普利组下降 ,两组KP/ANP比值均升高 (P <0 0 0 1 )。结论 KP含量及KP/ANP比值的改变 ,在老年高血压病治疗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依那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卡托普利与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n=25)与依那普利组(n=25),分别口服卡托普利37.5mg~75mg/天和依那普利10mg~20mg/天,治疗4周.结果卡托普利组SBP/DBP下降17/12-mmHg(P<0.01),依那普利组SBP/DBP下降21/13mmHg(P<0.01).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80%与依那普利组84%相似.两组用药前后电解质、血糖及血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对照药卡托普利相似,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托伐汀联用依那普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78例,血清胆固醇正常.单用依那普利组38例,口服依那普利10 mg/d;联用阿托伐汀组40例,口服依那普利片10 mg/d和阿托伐汀20 mg/d.观察12周,每2周记录血压1次.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单用依那普利组脉压从治疗前(74±8)mm Hg降至(68±6)mm Hg;联用阿伐他汀组脉压从治疗前(75±7)mm Hg降至(60±6)mm Hg;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5,P<0.01).结论 阿托伐汀联用依那普利有助于改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脉压,可降低老年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短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氨酰心安,Atenolol)和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啶(Nifedipine)对无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浆心钠素(ANP)、血浆肾素活性(PRA)及血浆醛固酮(PA)的影响。作者将20例无并发症的血压为160/95~190/115mmHg(21.3/12.6~25.3/15.3kPa)的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A组患者(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4.7±7.4岁(35~53),服用阿替洛尔100mg/日;B组患者(男6例,女4例),平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IR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和平行对照方法,经1周药物冲洗期及2周安慰剂导入期后,60例EH患者(EH组)进行16周治疗期,每日1次口服氯沙坦50 mg(n=30)或依那普利5 mg(n=30),4周后如舒张压(DBP)≥90 mmHg(1 mmHg=0.133 kPa)则剂量加倍.治疗后测量血压、心率(HR)并记录症状、体征;并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ABPM)1次.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24 h 尿蛋白(UTP)、白蛋白(Alb),尿α1及β2微球蛋白(α1-MG和β2-MG)的排泄率.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⑴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P<0.001).⑵治疗前EH组患者Ccr显著低于对照组,尿α1-MG和β2-MG及UTP、Alb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上述指标改变程度与EH的病程相关.⑶治疗16周后,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均能显著降低尿UTP、Alb,尿α1-MG和β2-MG,其中病程较长者,下降幅度较大.⑷咳嗽发生率氯沙坦组(6.7 %)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26.7 %)(P<0.01).结论⑴EH患者早期即有肾功能损害,且随病程延长损害加重.⑵氯沙坦可减轻和延缓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损害,且病程较长者获益较大,其效果可能与依那普利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比较评价两种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贝凡洛尔/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服用贝凡洛尔100 mg~200 mg/d或美托洛尔100 mg~150 mg/d,每日分二次治疗共8周,根据需要4周末调整剂量.分别比较两组药前、后第2、4、6、8周末坐位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口服盐酸贝凡洛尔(100~200 mg/d,分两次)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药后2、4、6、8周平均SeDBP降低值分别为8.9±6.4 mmHg、7.9±7.1 mmHg、10.0±8.2 mmHg、11.00±8.2 mmHg;平均SeSBP降低值分别为8.8±11.4 mmHg、10.6±12.0 mmHg、8.6±14.2 mmHg、10.3±14.8 mmHg.美托洛尔组(100~150 mg/d,分两次).药后2、4、6、8周平均SeDBP降低值分别为8.1±9.2 mmHg、7.7±8.6 mmHg、10.4±7.9 mmHg、10.7±8.4 mmHg;平均SeSBP降低值分别为7.1±13.9 mmHg、7.5±13.3 mmHg、10.9±13.2 mmHg、11.3±13.9 mmHg.服药前后降压值两组内比较均P=0.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贝凡洛尔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0.97%需要服用200 mg/d.两组治疗后心率均较基线下降,贝凡洛尔组于治疗4周后心率下降幅度有统计学差异,美托洛尔组于治疗2周后心率下降幅度有统计学差异 .两组药后24小时内平均心率变化趋向降低.两药治疗4、8周后心电图窦性心率与QT、RR和PP等相关的指标在临床允许范围有变化.对血脂、血糖的代谢影响与其它β受体阻滞剂相似.贝凡洛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9% (7/68例),美托洛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53% (16/68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4).美托洛尔组出现窦性心动过缓5例,窦性停搏1例,2例因窦性心动过缓退出研究.贝凡洛尔组无心律失常的发生.两药均未发现对房室传导的影响.结论贝凡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肯定,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化规律决定依那普利给药时间,观察降压疗效。方法对于临床确诊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安慰剂2周后,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夜间血压与白昼相比是否下降≥10%或10mmHg,分为勺型高血压及非勺型高血压,对勺型高血压者6:00及下午血压最高值前3h分别给予依那普利5mg,非勺型者6:00及18:00分别给予依那普利5mg,2周后,若患者坐位舒张压≥90mmHg,依那普利加量至10mg,每日2次。8周后复查24h动态血压。结果完成研究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勺型58例,占72.5%,非勺型22例,占27.5%。依那普利对勺型组和非勺型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52/58)89.7%,(19/22)86.4%,勺型组24h平均血压、白昼(6:00~22:00)血压、夜间(22:00~6:00)血压分别下降9.9/6.6mmHg,9.0/6.8mmHg,2.8/2.6mmHg,非勺型组分别下降13.9/7.6mmHg,11.9/6.6mmHg,13.8/10.4mmHg。两组白昼及夜间血压负荷均显著下降。勺型组收缩压与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66.6%,63.5%,非勺型组70.6%,66.5%。结论在时间治疗学理论指导下,依那普利每日给药两次能24h平稳降压,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降压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坎地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及不良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其珍 《内科》2007,2(3):341-342
目的比较坎地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不良作用。方法随机开放对照试验7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坎地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各36例,经5天导入期,进入8周治疗期。坎地沙坦4mg,1次/d,依那普利10mg,1次/d。2周后如血压下降未达到<140/90mmHg则剂量加倍,3周后仍未达到<140/90mmHg,则每日加服双氢克尿噻25mg。结果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坎地沙坦有效率88.8%,依那普利有效率86.1%,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最常见的不良作用是咳嗽,坎地沙坦组1例(2.8%),依那普利组8例(22.2%),前者低于后者。结论坎地沙坦和依那普利对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获满意结果,且安全性好,坎地沙坦耐受性优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国产复方赖诺普利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从98例EH患者中筛选出经赖诺普利(10 mg/d)单药治疗4周、血压不能满意控制者(≥140/90 mmHg,1 mmHg=0.133 kPa) 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4),继续治疗8周,分别服用赖诺普利2片(每片10 mg)或者复方赖诺普利(每片含赖诺普利10 mg、氢氯噻嗪12.5 mg) 1片,每日1次。结果: 复方赖诺普利与赖诺普利(2片/d)的降压效果相似,有效率分别为88%和84%。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主要为咳嗽,分别为17%和20%,无统计差异。结论: 国产复方赖诺普利片治疗轻中度E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18~24 h 血压和血压晨峰(MBPS)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180mmHg,舒张压(DBP)95~109 mmHg],口服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 mg/6.25 mg,4周后血压不达标者用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5.0 mg/6.25 mg 继续治疗4周,应用 ABPM 评价治疗前后服血压和血压晨峰程度的变化。以起床后2 h 内 SBP 增加≥23 mmHg,DBP≥15 mmHg 为晨峰阳性(MBPS)(+)组,低于以上值为 MBPS(一)组。结果 1)入选84例患者,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 mg/6.25 mg)治疗4周末,24 h SBP/DBP 降低(10.8±1.7)/(8.6±0.8)mmHg,服药后18~24 h SBP/DBP 降低(10.1±1.5)/(7.6±1.0)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均<0.01)。MBPS(+)和(-)患者的服药后18~24 h SBP/DBP 分别降低(11.1±2.5)/(8.9±1...  相似文献   

15.
贝凡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比较评价两种选择性 β1受体阻断剂 (贝凡洛尔 美托洛尔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36例 ,随机分为两组服用贝凡洛尔 10 0mg~ 2 0 0mg d或美托洛尔10 0mg~ 15 0mg d ,每日分二次治疗共 8周 ,根据需要 4周末调整剂量。分别比较两组药前、后第 2、4、6、8周末坐位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口服盐酸贝凡洛尔 (10 0~ 2 0 0mg d ,分两次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药后 2、4、6、8周平均SeDBP降低值分别为 8.9± 6 .4mmHg、7.9± 7.1mmHg、10 0± 8.2mmHg、11 0 0± 8.2mmHg ;平均SeSBP降低值分别为 8.8±11.4mmHg、10 6± 12 0mmHg、8.6± 14 .2mmHg、10 3± 14 .8mmHg。美托洛尔组 (10 0~ 15 0mg d ,分两次 )。药后 2、4、6、8周平均SeDBP降低值分别为 8.1± 9.2mmHg、7.7± 8.6mmHg、10 4± 7.9mmHg、10 7± 8.4mmHg ;平均SeSBP降低值分别为 7.1± 13.9mmHg、7.5± 13.3mmHg、10 9± 13.2mmHg、11.3± 13.9mmHg。服药前后降压值两组内比较均P =0 0 0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贝凡洛尔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70 97%需要服用 2 0 0mg d。两组治疗后心率均较基线下降 ,贝凡洛尔组于治疗 4周后心率下降幅度有统计学差异 ,美托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每日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IGT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36例EH合并IGT患者(EH+ IGT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1次/晚.另选择36例体检者作为对照(NC)组.检测两组FPG、2 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结果 EH+ IGT组均完成试验.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BP、2 hPG、HOMA-IR、TNF-α及IL-6均下降[BP(159.71±12.25)/(98.67±12.06)们(131.89±10.72)/(81.76±9.03) mm-Hg;2 hPG (8.39±0.65)vs(6.76±1.19)mmol/L;HOMA-IR (3.11±1.95)vs(2.30±1.25);TNF-α(32.11±5.36)vs(24.29±4.57) ng/L;IL-6 (112.37±24.48)vs(70.47±13.30)ng/L] (P<0.01).结论 每日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可降低EH合并IGT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阿罗洛尔对中青年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的降压疗效,分析其降压平稳性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经2周药物洗脱期后,66例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随机分为阿罗洛尔治疗组和美托洛尔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结果 降压总有效率阿罗洛尔组为83.33%,美托洛尔组为76.67%.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阿罗洛尔组较美托洛尔组SI高(P<0.01).阿罗洛尔组治疗后较治疗前 hs-CRP、SCD40L明显降低(P<0.01),但美托洛尔组治疗后较治疗前 hs-CRP、SCD40L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罗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有效、安全、平稳且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hs-CRP、SCD40L的水平,更能起到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在南宁市茅桥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就治并完成疗程的80例1~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各40例。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钾片50mg,依那普利组给予依那普利片10mg,1次/d口服,疗程为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分别进行坐位收缩压、舒张压测量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4周、6周、8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2、4、6、8周收缩压和舒张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氯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为77.5%,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74,P=0.842)。结论 1次/d口服氯沙坦钾片100~200mg,依那普利片10~20mg均能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方法,观察比索洛尔(n=115)每日2.5~7.5 mg或加双氢克尿噻12.5 mg,美托洛尔(n=105)每日50~150 mg或加双氢克尿噻12.5 mg治疗6周和8周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第2周开始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 (HR) 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和HR持续平稳下降,治疗后2~8周血压下降值比索洛尔组为11.0/8.6~21.6/16.2 mmHg,美托洛尔组为11.0/8.8~16.7/14.9 mmHg;HR下降值前组为5.1~8.9次/分,后组为4.8~7.3次/分;服药第8周比索洛尔组降低SBP优于美托洛尔组(P<0.01),其它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6周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和79.0%(P>0.05);8周加双氢克尿噻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81.0%(P<0.05),比索洛尔加利尿剂可组提高降压疗效7%.动态血压监测(ABPM)显示比索洛尔降低夜间SBP优于美托洛尔(P<0.01);比索洛尔T/P比值>50%.结论比索洛尔是一种有效、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的长效降压药,副作用轻微,耐受性好.联合应用小剂量利尿剂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氯沙坦、苯那普利及二者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氯沙坦、苯那普利及二者联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降压效果及耐受性.方法入选的轻、中度EH患者(坐位舒张压90~109 mmHg)经1周药物冲洗期及2周安慰剂期后,随机分为3组(1)L组,口服氯沙坦 50 mg/天;(2)B组,口服苯那普利 10 mg/天;(3)L+B组,口服氯沙坦 50 mg/天,苯那普利 10 mg/天.疗程8周.共入选病例67例,完成8周观察者63例,L组22例,B组20例,L+B组21例.于服安慰剂期末及治疗1、2、4、6、8周末测诊室血压、心率(HR)并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结果治疗8周后三组血压均下降,其中L组下降10.8±6.2/17.5±5.5 mmHg,总有效率59.1%;B组下降11.2±5.4/16.4±4.6 mmHg,总有效率65.0%;L+B组下降26.4±5.7/32.1±11.0 mmHg,总有效率95.2%.L+B组降压幅度最大,与L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L组与B组的降压幅度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血浆ALD浓度在治疗后均下降,其中L+B组ALD下降较L组与B组显著(P<0.001).氯沙坦组不良反应少.结论氯沙坦有明显降压作用,与苯那普利合用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