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复发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及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共8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77.4个月。51例复发灶为单结节,19例为多结节,16例为弥散。67例为单纯胸壁复发,19例同时合并区域淋巴结复发。30例在放射治疗前接受手术切除。27例照射野为全胸壁,59例为局部小野。中位照射剂量为58Gy。结果①近期疗效65例(76%)病灶达到临床完全消退(CR)。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灶数目、直径和有无手术切除与临床CR率有关。②胸壁再次复发47例(55%)出现胸壁再次复发。采用小野照射发生野外复发的几率明显高于全胸壁照射(58%∶15%)。③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为6.3年,2、5和8年生存率分别为88%、62%和34%。62%的患者在随访期内出现远地转移。多因素分析发现无病间期长短和有无区域淋巴结累及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照射野必须包括完整的胸壁以避免小野照射带来的高比例胸壁再次复发率。直径3cm以上或弥散的病灶需要综合治疗的配合以提高局部控制率。生存率预后良好的因素包括无病间期>2年,无区域淋巴结累及和复发灶表现为单结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照射同步瘤床加量的短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全乳腺照射40.5 Gy/15 f,单次剂量2.7 Gy/f,同步瘤床推量至48 Gy/15 f,单次剂量3.2 Gy/f,总疗程3周,观察分析患者局部复发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7月,随访率为100%,无局部复发情况发生。3例患者表现乳腺中度胀痛;Ⅰ、Ⅱ、Ⅲ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2%、4.7%、1.6%;Ⅰ级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与Ⅰ~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6%、4.7%;放疗完成后4、7月美容优良率分别为90.6%、87.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同步瘤床加量的短期疗效与以往常规放疗方式相似,缩短放疗时间,不会增加皮肤不良反应及降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术后胸壁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壁慢性放射性溃疡是乳腺癌患者放疗后远期的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胸壁组织溃烂、反复感染、疼痛、经久不愈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我科收治5例乳腺癌术后胸壁慢性放射性溃疡患者,采用溃疡邻近或远处多种皮瓣联合的手术方法成功修复,随访6个月~3年,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低分割放疗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06例Ⅱ、Ⅲ期(UICC,1989)乳腺癌患者,均为首次治疗,手术方式为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胸壁放疗采用6 MeV电子线,3.6Gy/次,隔日照射,3次/周,总剂量为39.6 Gy,分11次,近4周完成。结果随访时间为61~1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6.7个月。低分割放疗后5年胸壁复发7例(6.6%),5年无瘤生存率为67.9%(72/106),5年总生存率为74.5%(79/106),10年总生存率为74.5%(79/106)。急性皮肤湿性反应发生率为4.7%(5/106),晚期中上肺部局部放射性纤维化发生率为5.1%(4/78)。结论低分割放疗与常规照射方案比较,疗效相当,早晚期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电子线旋转治疗技术在乳腺癌术后胸壁照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肿瘤综合治疗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仍占重要地位。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占所有局部复发的44%~69%,居第一位,成为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最重要靶区。然而,由于胸廓特殊的几何形状,传统的照射方法难以达到合理的剂量分布。电子线旋转治疗技术利用电子线的剂量分布特点、结合胸壁的形状和靶区的深度选择不同的能量,使靶区达到合理的剂量分布,同时降低心、肺受量,在胸壁照射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临床实践也证实,电子线旋转照射与常规照射技术相比具有局部控制率高、心肺毒性小、皮肤反应轻等优点,在胸壁照射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接受放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根治术后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0~3个阳性的乳腺癌患者270例,其中腋窝淋巴结阴性者15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2、3个的分别为60、30、24例(114例).定义预后指数≥4分者为高危患者,<4分者为低危患者.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结果 腋窝淋巴结阴性与1~3阳性者10年生存率、10年无瘤生存率、平均无瘤生存时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5.0%与63.2%(χ~2=4.40,P=0.036),71.2%与59.6%(χ~2=3.90,P=0.048)、(97.03±2.53)个月与(87.01±3.80)个月(t=2.28,P=0.023)、7.7%与16.7%(χ~2=5.22,P=0.022)、12.8%与21.1%(χ~2=3.27,P=0.070).高危组中未放疗者和放疗者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和72%(χ~2=4.07,P:0.044),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4%和5%(χ~2=11.16,P=0.001),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6%和16%(χ~2=2.18,P=0.140).低危组未放疗和放疗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和81%(χ~2=1.57,P=0.210),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1%和11%(χ~2=0.01,P=0.97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3%和13%(χ~2=0.00,P=1.000).结论 T_1~T_2期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可考虑放疗,预后指数的应用似乎可选择那些复发概率较大患者,从而尽量减少一部分患者接受不必要放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本院高危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治疗结果,探讨放疗的作用和照射野的选择,并对生存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381例T_3~T_4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和治疗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总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率为89.7%、总生存率为76.8%.放疗显著提高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93.4%:77.1%,χ~2=19.95,P=0.000)和总生存率(80.9%:62.3%,χ~2=15.47,P=0.001).胸壁和锁骨上区域照射能提高患者的5年无胸壁复发生存率(96.8%:86.2%;χ~2=12.66,P=0.001)和无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生存率(97.7%:90.7%,χ~2=9.98,P=0.002),腋窝照射对5年无腋窝复发生存率无影响(98.4%:96.1%,χ~2=0.74,P=0.389).多因素分析显示未放疗(χ~2=14.42,P=0.000)、腋窝淋巴结阳性数≥10个(χ~2=21.60,P=0.000)和T_4期(χ~2=10.79,P=0.001)是总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T_3~T_4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总生存率,照射部位可选择同侧胸壁和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10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均行肿瘤扩大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保乳术,大部分患者瘤床放置银夹标记.术后采用NE(诺维本+表阿霉素)或TE(紫杉醇+表阿霉素)或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化疗6周期.化疗后全乳接受调强放疗50 Gy分25次,瘤床电子线补量10 Gy分5次.ER/PR阳性的患者均给予三苯氧胺为主的内分泌治疗.结果 随访截至2007年12月,随访率为100%,随访满1、2、3年的例数分别为108、88、58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8/108)、100%(88/88)、98%(57/58),局部复发3例;放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乳房远期外观形状良好,未出现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及心脏损伤等副反应.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生存率高,复发转移少,副反应轻,达到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局部控制率目的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外照射的可行性、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 2003—2010年4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其中 20例ABC辅助适度深吸气下CT模拟定位,24例自由呼吸下CT模拟定位。采用4个非共面野行三维适形照射,3.40 Gy/次者 39例,3.85 Gy/次者 5例,照射2 次/d(间隔至少6 h)并连续照射5 d。结果 随访时间满2、3、5年者分别为39、31、16例。放疗结束后3个月只有 17例发生1级放射性皮炎(39%)。放疗后6个月和 2年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100%和95%。放疗后2、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9%、94%,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符合条件的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部分乳腺外照射是可行的,急性放射反应低,可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术后锁骨腋窝照射野改进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改进乳腺癌术后锁骨腋窝照射野的技术,减少肺部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对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50例患者锁骨腋窝野下界进行改进,并与常规野放射治疗的111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析两者对肺损伤的影响。结果 改进后减少肺照射面积22.49
cm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化疗后动态调强放疗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 117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先行4~6周期化疗再三维适形(6例)和动态调强放疗(111例).化疗分别采用CAF(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A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TA(紫杉醇+多柔比星)、NE(长春瑞滨+表阿霉素)、TX(紫杉醇+卡培他滨)方案.放疗采用6 MV-X线全乳腺调强放疗50Gy,瘤床电子线外照射加量10 Gy;其中68例患者锁骨上预防性照射50 Gy,42例肿块位于内侧象限的同时照射内乳淋巴引流区,锁骨上区、内乳区及胸壁均包在一个靶区里.雌、孕激素受体阳性加用内分泌治疗.治疗结束后6~12个月由2位医师评分评价美容效果.结果 随访至2009年9月,随访率为94.0%,随访满3、5年者分别为114、91例.全组3生存率为99.1%,5年生存率为96%,5年无瘤生存率为88%,局部复发率为3.6%,美容效果满意者为100%.放疗中及放疗结束后未出现明显放射性心肺等重要脏器损伤.结论 乳腺保乳术+化疗后胸壁动态调强放疗使靶区得到更均匀照射,有望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并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根据ER、PR和Her-2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把改良根治术后的高危乳腺癌患者分为不同亚组,了解放疗对不同亚组患者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437例改良根治术后病理为浸润癌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期为T3-4N1或N2-3期,有ER、PR和Her-2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408例接受了化疗,352例接受了放疗.ER+或(和)PR+定义为受体阳性(Rec+),ER-和PR-定义和受体阴性(Rec-),Her-2++或+++定义为Her-2阳性(Her-2+).根据结果分为Rec-/Her-2-(69例)、Rec-/Her-2+(62例)、Rec+/Her-2+(89例)和Rec+/Her-2-(217例)组,分别分析4个组在放疗和未放疗下局部区域复发率(LRR)、远处转移率(DM)、无瘤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的差别.复发率和生存率计算用Kaplan-Meier法,差异检验用Logrank法.结果 中位随访48个月,除外5例放疗不详的患者,资料齐全可分析患者432例.放疗降低了4个组患者的5年LRR,Rec-/Her-2-、Rec-/Her-2+、Rec+/Her-2+和Rec+/Her-2-组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LRR分别为13.1%和33.3%、9.3%和21.2%、9.7%和47.0%、3.2%和15.4%;对Rec-/Her-2-、Rec-/Her-2+和Rec+/Her-2+患者,放疗降低了5年DM,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5年DM分别为26.7%和49.2%、27.6%和67.5%、18.4%和100%,并提高5年DFS和OS,三组患者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DFS分别为66.7%和33.3%、67.7%和33.3%、72.6%和0%,三组患者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OS分别为73.9%和25.2%、69.8%和41.5%、91.0%和32.8%.结论 不同ER、PR、Her-2状态的改良根治术后高危乳腺癌患者均能从术后放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现有放疗技术和剂量对皮肤受侵乳腺癌的控制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53例改良根治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癌患者资料.其中炎性乳腺癌10例,非炎性乳腺癌43例.非炎性乳腺癌中临床皮肤受侵19例,病理诊断皮肤受侵24例.30例原发肿瘤最大径≤5 cm,13例>5 cm.全组33例接受术后放疗,中位剂量50 Gy,胸壁硅胶填充的6例20 Gy、21例>20 Gy,6例不详.45例行化疗.结果 随访率87%.全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LRR)、无瘤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18%、45%和64%.非炎性乳腺癌比炎性乳腺癌有较高的5年DFS(49%:30%;χ2=4.29,P=0.038)和OS(71%:37%;χ2=5.92,P=0.015).非炎性乳腺癌中肿瘤≤5 cm比>5 cm患者有较低的5年LRR(11%:33%;χ2=3.75,P=0.053)和较高的5年OS(90%:38%;x24.44,P=0.035);临床诊断和单纯病理诊断皮肤受侵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率、DFS和OS相似.腋窝淋巴结0~3个阳性比≥4个阳性患者有较高的5年DFS(80%:29%;χ2=6.71,P=0.010)和OS(93%:52%;χ2=6.00,P=0.014).Rec+/Her2-比三阴或Her2+患者有较低的5年LRR(7%:34%;χ2=5.70,P=0.017)和较高DFS(54%:32%;χ2=8.82,P=0.003).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5年LRR分别为12%和30%(χ2=2.45,P=0.118).但放疗患者胸壁硅胶填充剂量>20 Gy和20 Gy患者的5年胸壁复发率为0%和50%(χ2=9.15,P=0.002).结论 皮肤受侵乳腺癌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患者,非炎性乳腺癌、原发肿瘤≤5 cm、腋窝淋巴结0~3个阳性和rec+/Her2-患者预后较好.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皮肤受侵患者的预后无差别.为降低胸壁复发率,胸壁放疗硅胶填充剂量应>20 Gy.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结数对放射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 探讨乳腺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的彻底程度对预后的影响和对放射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11例乳腺癌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合并或不合并化疗+放射治疗的病例。根据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个数分为2个组,A组81例(腋窝淋巴结个数<10个),B组130例(腋窝淋巴结个数≥10个)。观察2个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和生存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A组和B组淋巴结转移数≥4个病例分别占21.0%和35.4%(P=0.026)。A组和B组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33.3%和20.8%(P=0.042)。淋巴结阴性和转移数为1-3个的局部区域复发率A组为29.7%,B组为15.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37)。A组腋窝淋巴结阴性及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远地转移率分别为16.7%和31.6%(P=9.169),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2.5%和45.6%(P=0.25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8%和57.9%(P=0.253),差异均无显著意义。B组淋巴结阴性及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远地转移率分别为5.9%和38.0%(P=0.000),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82.4%和50.6%(P=0.00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2%和63.3%(P=0.0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不彻底低估了腋容淋巴结转移的程度,腋窝淋巴结个数<10的局部区域复发率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个数≥10者。当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10个月时,建议对淋巴对转移数为1-3个者做术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