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130例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各种心脏瓣膜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 ,并报告 130例临床结果。 方法 4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采用胸骨上段切口 ,其余手术均经胸骨下段切口。胸骨上段切口自胸骨上凹至第三肋间并向两侧横断胸骨 ,皮切口长度 5cm~ 7cm ;胸骨下段之皮切口自第三胸肋关节水平至剑突根部 ,长度 9cm~13cm ,自下而上纵行劈开胸骨至第二或第一肋间处向右侧横断。手术采用常规体外循环 ,共行二尖瓣置换 6 6例 ,主动脉瓣置换 2 0例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置换 32例 ,二尖瓣成形 11例 ,单纯三尖瓣成形 1例。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清除 2 2例及三尖瓣DeVega环缩 35例。 结果 无手术死亡。平均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分别为 6 3分± 2 9分、92分± 32分和 191分± 4 7分 ;平均气管插管 12小时± 5 2小时 ;平均住院 14天± 6 8天。术后胸液量平均 345ml± 197ml(5 0ml± 170 0ml) ,有 82例患者 (6 3% )未输血。 结论 正中经胸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安全可靠 ,美观 (胸骨下段入路 ) ,创伤小 ,出血少 ,保留了胸廓的连续性 ,早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优点。方法在2000年8月至2006年10月间,5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分别采用胸骨正中上段或下段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切口长7田cm。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纵隔引流量少,输血量少,无切口感染、裂开。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可安全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具有创伤小、胸骨完整性破坏小、疗效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胸微小切口(4~5 cm)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右胸微小切口(4~5 cm)微创心脏瓣膜手术8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51例,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手术适应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手术包括MVR 50例,MVP 11例,MVR+TVP+MAZE 2例,MVR+PFO缝闭3例,MVR+赘生物清除2例,MVR+ASD修补+TVP 3例,MVR+TVP 8例;AVR 8例;MVR+AVR 2例.右胸切口长度4~5 cm.术后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6例,伤口延迟愈合5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肺部并发症,无肝肾功能不全.8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经右胸微小切口行微创心脏瓣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各类胸部小切口瓣膜置换手术,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5年12月至2004年9月体外循环下手术患者103(男60,女43)例,年龄1665岁。主动脉瓣置换(AVR)应用胸骨正中上半小切口19例;胸骨旁小切口2例;二尖瓣置换(MVR)应用胸骨正中下半切口30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50例;另2例为三尖瓣置换(TVR)。结果103例患者术后死亡3例,病死率2.9%。术后胸腔引流量、输血量比同期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瓣膜置换手术明显减少。痊愈出院的100例,切口甲级愈合。随访360个月,随访率91%。心功能比术前明显提高。结论胸部小切口瘢痕小,术后出血和输血量均明显减少,减少了住院时间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胸骨上段小切口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切口长8~10cm,上段至第3或第4肋间隙水平,右侧旁开胸骨至肋间隙,使胸骨切口呈“J”形。手术于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本组40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手术视野范围小,操作技术复杂,因此就要求器械护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注意力集中,熟悉手术的每一个操作步骤,积极主动地配合,力求迅速准确,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术后心功能的恢复,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本中心行小切口瓣膜手术的患者。其中胸骨正中小切口患者共36例,平均年龄(45. 86±14. 83)岁,男性21例(58. 3%),主动脉瓣21例,二尖瓣15例。肋间侧切口患者54例,平均年龄(56. 77±14. 83)岁,男性31例(57. 4%),主动脉瓣30,二尖瓣24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出36对患者。结果:住院期1例患者侧切口主动脉瓣手术因主动脉根部出血死亡,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中小切口组患者在手术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显著短于侧切口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输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与肋间侧切口微创瓣膜手术相比,正中胸骨小切口患者有更好的受益,外科医生更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8.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7)
目的:总结我院近7年开展的小切口二尖瓣加主动脉瓣手术,同期实施其他心脏合并手术的41例患者疗效及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从2010年7月到2017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小切口病房共进完成右胸小切口同期二尖瓣加主动脉瓣手术41例。经股动静脉及右颈内静脉建立闭式体外循环,经右胸骨旁第3肋间横行切口进胸,不切断肋骨,不离断右乳内动脉,经左心房顶或左心房室沟切口进行二尖瓣手术。部分患者同时施行左心房血栓清除和/或左心耳缝闭。经升主动脉切口进行主动脉瓣手术,经右房进行三尖瓣手术,使用Medtronic长头射频消融笔进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结果: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27~69岁,平均(53.40±10.35)岁。无围术期死亡,1例患者转正中开胸,2例患者二次开胸止血,平均输血量中位数为4.1IU,其中免于输血患者17例(41.5%),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78±4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7±29)min。术后随访1~80个月,无瓣周漏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早中期疗效满意。结论:经右胸小切口小切口双瓣膜手术安全可靠,早中期随访结果满意,可以在有丰富的小切口心脏手术经验的医疗中心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116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经验体会。 方法 :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 ,部分劈胸骨 ,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116例 ,年龄 3个月~ 5 0岁(5 .7± 6 .8)岁 ,其中室间隔缺损 6 6例 ,房间隔缺损 33例 ,法乐四联症 13例 ,肺动脉闭锁、心内膜垫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及冠状静脉窦无顶综合征各 1例。 结果 :全组 1例二次开胸止血 ,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可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部分劈胸骨入路 ,创伤小、恢复快、美观。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主动脉瓣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正中开胸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常用手术路径,但它的创伤大、术后康复时间长。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因为其创伤小及术后康复快开始逐渐兴起。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可以在不增加手术风险、不增加术后相关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安全有效的进行主动脉瓣置换。目前,随着无缝线主动脉瓣的出现,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得到进一步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Ali Fatehi Hassanabad Daniyil A. Svystonyuk William D. T. Kent 《Texas Heart Institute journal / from the Texas Heart Institute of St. Luke's Episcopal Hospital, Texas Children's Hospital》2022,49(6)
Sternal reentry when the ascending aorta is adherent to the posterior table of the sternum is associated with substantial risk. A 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thoracotomy beating heart approach is an alternative when the aorta cannot be cross-clamped. This report details this technique for a complex reoperative mitral valve repair procedure performed in a patient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who had required multiple aortic operations and presented with heart failure and severe 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 相似文献
17.
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并探讨经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外科技术和临床经验.方法经胸骨下段正中较小切口游离左侧乳内动脉,用于冠状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同时游离大隐静脉,用于冠状动脉其它分支旁路移植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病变血管的旁路移植术.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全组22例患者采用该手术方法,其中5例为前降支单支病变,17例为多支病变.22例患者前降支旁路移植术均采用左乳内动脉.平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支数2.40±1.04(1~4)支/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靶血管包括前降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和高位边缘支.全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患者术后平均8.1±1.6天痊愈出院.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较小,安全易行,对有手术适应证的多支病变患者是一种较好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7至2005-03于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共325例,其中男性129例,女性196例,年龄12~75(46.3±12.8)岁,共分为3组:A组,乙肝标志物检测阴性且肝功能正常组(n=265);B组,乙肝标志物检测阴性且肝功能受损组(n=32);C组,乙肝标志物检测阳性组(n=28).比较3组各自术前和术后第1、5、10天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术后第1、5、10天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ALB)术后第1、5天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ST、LDH、DBIL术后第1、5天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术后第10天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术后第1,5天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ST、TBIL.术后第1、5、10天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IL术后第1、5天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在术后早期对多项肝功能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对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74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快速小滑窗开颅微创手术。结果术后痊愈22例,生活自理21例,半自理11例,因偏瘫而卧床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6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