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Cyclin 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舌鳞癌组织及正常舌黏膜组织中Cyclin D1、VECF的表达变化。结果舌鳞癌组织中Cyclin D1、VEC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71.1%,均高于正常舌黏膜(P均〈0.01);Cyclin D1表达与舌鳞癌的组织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VEGF表达与舌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yclin D1与VECF表达呈正相关(r=0.515,P〈0.01)。结论Cyclin D1和VEGF在舌鳞癌组织中呈过表达,二者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Cyclin D1和VEGF可以做为判断舌鳞癌生物学行为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的nm23蛋白、PS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与56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nm23蛋白、PS2蛋白,分析nm23蛋白与PS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ER表达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m2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6.19%(48/63),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ER相关(P均〈0.05)。PS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6.67%(42/63),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ER表达相关。nm23蛋白和PS2蛋白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表达均高于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nm23蛋白与PS2蛋白均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P〈0.05)。结论nm23蛋白、PS2蛋白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alectin-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alectin-3和VEGF在6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乳腺癌组)中的表达,并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肿瘤MVD;16例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作对照(对照组)。结果乳腺癌组Galectin-3、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Galectin-3、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乳腺癌组Galectin-3和VEGF阳性者MVD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0.01),Galectin-3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Galectin-3、VEGF在促进乳腺癌微血管形成中有协同作用;Galectin-3、VEGF和MVD对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浸润及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yclin D1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CyclinD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P〈0.01),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组织CyclinD1阳性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1)。认为CyclinD1表达降低与乳腺癌密切相关,ER阳性乳腺癌组织CyclinD1阳性可能与良好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PCNA、VEGF、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上皮性钙黏素(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份IDC组织(观察组)及20份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对照组)中PCNA、VEGF和E-ca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ID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CNA、VEGF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E-cad阳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CNA、VEGF表达与IDC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0.05);E-cad表达与IDC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明显负相关(P〈0.05)。观察组PCNA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E-cad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PCNA、VEGF高表达,E-cad表达下调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CNA、VEGF和E-cad联合检测有助于正确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6.
PLK1和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LK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16例乳腺良性增生患者乳腺增生组织中PLK1、PCNA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LK1、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18/32)、71.9%(23/32),PLK1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肿瘤分期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等因素无关(P均〉0.05),与肿瘤分化程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有关(P均〈0.05)。PCNA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ER表达有关(P均〈0.05);与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PR及HER-2表达等因素无关(P均〉0.05)。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PLK1、PCNA表达均为阴性或弱表达。结论 PLK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具有一定肿瘤特异性,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张燕  赵铭锋  刘同慎 《山东医药》2006,46(31):42-43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86例乳腺导管浸润癌bcl-2和bax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cl-2在不同分级的癌组织中表达分别是Ⅰ级77.78%,Ⅱ级53.85%,Ⅲ级30.30%(P〈0.05);在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中的表达分别是39.21%和71.43%(P〈0.05)。bax在不同分级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是Ⅰ级33.33%,Ⅰ级57.69%,Ⅱ级84.88%(P〈0.05);在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表达分别是70.59%和42.86%(P〈0.05)。认为bcl-2和bax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乳腺肿瘤中Bcl-2、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检测Bel-2、p.53和PCNA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旨在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乳腺良、恶性肿瘤中Bcl-2、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Bcl-2蛋白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及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93.3%和66.7%,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且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1)。②p53蛋白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及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23.2%和0%,各组问有明显差异(P〈0.05)。③PCNA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及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4%、70.0%和70.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1)。结论Bcl-2、p53和PCNA蛋白过表达在乳腺组织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丁峰  魏光  田兴松 《山东医药》2008,48(35):10-11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在乳腺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22例乳腺恶性肿瘤和良性乳腺增生标本Cyclin D1表达;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Cyclin D1基因变异。结果40例良性乳腺增生组织均未观察到Cyclin D1表达,4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早期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病变组织阳性率分别为55.0%(22/40)、52.0%(22/42)和53.3%(8/15);25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Cyclin D1基因扩增率为16.0%,明显低于其蛋白表达率。结论Cyclin D1表达在乳腺癌发病早期即发挥作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受基因扩增以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CerbB-2、Ki-67、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7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Ki-67、PgP、GST-π、TopoⅡ,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erbB-2、Ki-67、Pgp、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6%、78.24%、43.53%、62.35%、62.35%。CerbB-2的表达与乳腺癌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Ki-67、Pgp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TopoⅡ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Ki-67的阳性表达与CerbB-2、TopoⅡ呈明显正相关(r=0.176、0.355,P均〈0.05),Pgp阳性表达与TopoⅡ呈正相关(r=0.168,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erbB-2、Ki-67、Pgp、GST-π、TopoⅡ均有较高表达;除GST-π外,均与乳腺癌的发展有关,是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β-连环蛋白和Cychn D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非小细胞肺癌及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β-连环蛋白和Cyclin D1蛋白。结果在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β-连环蛋白表达正常,Cyclin D1均呈阴性表达;而在4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为71.4%,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76.2%。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生存期有关(P均〈0.05)。Cyclin D1表达阳性率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和增殖活性密切相关(P均〈0.05);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与Cyclin D1阳性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324,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β-连环蛋白表达异常、Cyclin D1蛋白表达上调。β-连环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周红梅  赵海燕 《山东医药》2007,47(36):87-88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13例乳腺小叶增生和15例乳腺纤维腺瘤及7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Elf-1和MM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M-1、MMP-2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均无表达。乳腺癌组织中Elf-1、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73.3%,显著高于乳腺小叶增生组织的23.1%、30.8%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20.0%、20.0%,且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乳腺癌中Elf-1与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5,P〈0.01)。认为Elf-1与MMP-2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作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洪亮  杜玉开 《山东医药》2009,49(34):55-56
目的观察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7例乳腺癌组织中的p53。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53阳性率为49%,其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结论053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做为判断乳腺癌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淋巴管密度(LVD)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59例胃癌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D表达,用VEGFR-3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标记淋巴管,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LVD。结果VEGF—D、VEGFR-3在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9.32%、67.80%,明显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癌周组织的LVD表达为(21.29±8.21),明显高于周边正常组织(P〈0.05)。VEGF—D表达阳性组35例与阴性组24例的LVD分别为(23.15±7.58)和(11.93±5.3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D、LVD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直径、淋巴结分期、浸润深度、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VEGF.D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淋巴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C)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良性子宫肌瘤组织、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42例Ec组织中的TFF3、ER和PR,分析TFF3、ER、PR表达与E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TFF3在良性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45.0%,EC组织中为66.7%,不同组织间比较P均〈0.01;TFF3蛋白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有关(P均〈0.05),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ER在良性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3%,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70.O%,EC组织中为54.8%,不同组织间比较P均〈0.05;ER阳性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无关。PR在良性子宫肌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6.7%,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75.0%,EC组织中为59.5%,不同组织间比较P〉0.05;PR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无关。Ec组织中TFF3表达与ER、PR均呈正相关(r=0.002、0.004,P均〈0.01)。结论Ec组织中TFF3表达明显升高,ER表达明显下降;TFF3、ER、PR对E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产物蛋白(phospho—Rb)在He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3份HCC组织中MIF、Cyclin D1、CDK4和phospho—Rb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93份HCC组织中MIF、Cyclin D1、CDK4和phospho—Rb的表达率分别为71%、41%、82%和14%,MIF和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肝脏组织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K4和phospho—Rb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肝脏组织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5cm的肿瘤中MIF表达率为79%,明显高于在〈3.5cm肿瘤中的表达率48%(P〈0.01);有转移的肝癌组织中Cyclin D1阳性率为62%,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织中的阳性率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表达强弱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CDK4和phospho—Rb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是否转移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F和Cyclin D1在HCC发展进程中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VEGFR-3信号途径相关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信号途径相关蛋白C、D(VEGF—C、VEGF—D)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80例胃癌手术病例分为淋巴结阳性组(n=48)和淋巴结阴性组(n=32),另设胃溃疡病例为对照组(n=10)。采用ELISA技术进行血清VEGF—C和VEGF-D水平检测,然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两步法检测胃溃疡组织和胃癌标本VEGF—C、VEGF-D表达。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C和VEGF—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VEGF-C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更高(P〈0.01)。结论血清VEGF—C可作为胃癌的标记物,对术前判定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MVD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HIF-1α、VEGF及MVD。结果乳腺纤维腺瘤、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无HIF-1α、VEGF表达,乳腺癌组织中HIF-1α阳性率为62.22%。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状态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VEGF、CD34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HIF-1α、VEGF的过表达及高MVD与乳腺癌的不良发展有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上调,两者可能成为预测断乳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韩明强 《山东医药》2009,49(1):76-77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人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er-2、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均〈0.01);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率为35.0%(14/40),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阴性激素受体密切相关(P〈0.05);VEGF阳性表达率为47.5%(19/40),与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阴性激素受体密切相关(P〈0.05);两者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提示乳腺癌中Her-2和VEGF存在相互调控机制,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P16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认。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66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P16蛋白和VEGF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P16蛋白阳性率为48.5%(32/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14/20)(P<0.01),VEGF阳性率为72.7%(48/66)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3/20)(P<0.01):P16蛋白和VEGF在大肠癌中表达具有明显负相关性;P16蛋白和VEGF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五年生存率有明显的关系(P<0.01)。结论:大肠癌中存在P16蛋白下调和VEGF上调,P16蛋白和VEGF表达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