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症反应对于消除引起炎症的病原体和恢复细胞的正常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炎症反应的强度必须恰当,否则将会加重组织细胞的损伤。伤害性感受信号通过多种细胞受体蛋白和离子通道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一氧化氮(NO)和粘附分子等促炎因子大量表达。其所带来的自我破坏远比致病因子直接刺激产生的损伤更加严重,会导致播放性炎症细胞的活化,促炎介质释放入血,继而远隔组织器官损伤,甚至导致休克和死亡。 相似文献
3.
胆碱能抗炎通路通过刺激外周迷走神经或应用中枢性毒蕈碱受体激动剂等,对损伤、病原体或组织缺血所致炎症反应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与体液抗炎通路相比,胆碱能抗炎通路反应时间非常短,它能够快速而直接地调节全身性炎症反应,抑制生物毒素的致死效应。本文对胆碱能抗炎通路的研究起源和构成,迷走神经与脾、炎性反射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疼痛是目前临床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症状或疾病,它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神经末梢(伤害性感受器)受到了各种伤害性刺激(物理或者化学)后,通过传导系统(脊髓)传至大脑中枢而引起疼痛感觉。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发生、发展具有调控作用。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s,CAP)是新发现的一条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由迷走神经介导的拮抗炎性反应下行的 相似文献
5.
6.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一种神经-免疫调节通路。迷走神经刺激释放的乙酰胆碱与α7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
相互作用可阻止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最终反馈地调节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物理方法刺激迷走神经、药
物(如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和超声的应用等均可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有效抑制脓毒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10.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
目的:探讨Erbin蛋白在GTS-21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胞壁酰二肽(MDP)诱导的炎症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正常培养的RAW264.7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S组),MDP组(M组):MDP(10μg/ml),GTS-21组(G组):MDP(10μg/ml)+α7nAChRs特异激动剂/GTS-21(50μg/ml),Erbin shRNA干扰组(R组):MDP(10μg/ml)+GTS-21(50μg/ml)+Erbin shRNA。在MDP刺激后1,6,24h时间点提取标本,每个时间点10个样本。Western检测Erbin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Erbin的免疫定位,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印迹)检测NF-κB活化,ELISA检测TNF-α、IFN-γ等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MDP刺激后,Erbin表达升高,NF-κB活性增强,TNF-α、IFN-γ水平显著增加;与M组相比,G组Erbin表达明显升高(P<0.05),NF-κB活性降低(P<0.05),TNF-α、IFN-γ水平均下降(P<0.05),与G组相比,R组Erbin表达明显下降(P<0.05),NF-κB活性增强(P<0.05),TNF-α、IFN-γ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Erbin蛋白是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MDP诱导的炎症反应中关键调控蛋白,起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
目的:建立巨噬细胞和BALB/c小鼠的脂多糖(LPS)脓毒症模型和GTS-21胆碱能抗炎通路模型。方法:RAW264.7和BALB/c小鼠用于观察不同剂量下LPS制作的脓毒症模型和GTS-21制作的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探索使细胞和小鼠存活时间大于24h,且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达最高浓度时的LPS剂量。在此实验基础上寻找有效降低TNFα和HMGB1的最佳GTS-21剂量。结果:RAW264.7细胞模型构建时,脓毒症模型中TNFα和HMGB1表达最高的LPS剂量为50mg/ml,胆碱能抗炎通路模型中最佳GTS-21剂量6μg/ml。小鼠脓毒症模型中,LPS剂量为15mg/kg时,TNFα和HMGB1表达最高且小鼠存活>24h,小鼠CAP模型最佳GTS-21剂量4mg/kg。结论:得出LPS小鼠脓毒症模型和GTS-21胆碱能抗炎通路模型的最佳用药剂量,为探索脓毒症和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电针足三里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抗大鼠感染性休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及生存指标的影响,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感染性休克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3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休克组、休克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迷走神经切断组、迷切电针组、M受体拮抗组、N受体拮抗组和N受体-α7亚单位拮抗组9组,每组7只。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法制备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于模型制备成功后即刻,以2 V和3 Hz的强度持续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于刺激开始前颈总动脉置管连续监测MAP,另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休克组、休克组、足三里组和迷切电针组4组,处理同上相应各组,除此不作其它干预,观察生存状况。结果:休克组MAP持续降低,生存时间显著缩短,各时间点的生存率均显著降低。非经非穴组与休克组比较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变(均为P>0.05)。而足三里组在电针刺激后MAP明显高于休克组,生存时间及相应时间点的生存率明显提高。电针足三里前离断迷走神经,则上述作用完全消失。电针足三里前静脉注射阿托品,不影响保护效应,但静脉注射六烃季胺或-αBGT,则可完全抵消上述保护效应。结论:电针足三里对感染性休克动物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拮抗全身性炎性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性伤害的一种防御性反应.炎症反应主要由激活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所介导,适度的炎症反应对人体是有益的.但是当炎症过程中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失调,就会导致炎症的失控,使其发生级联的放大效应,导致更严重的自身损伤.例如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等强烈的刺激使机体产生过量的炎性因子,造成机体调节失衡,进而发展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相似文献
15.
胆碱能抗炎通路在内脏动脉阻断性休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烟碱对内脏动脉阻断性(SAO)休克大鼠总体生存率、颈动脉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及乳酸值的影响,探讨胆碱能抗炎通路在SAO休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动脉复制SAO休克模型。3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假手术组)、SAO组、烟碱组、六烃季胺组和α银环蛇毒素(α-BGT)组,每组6只。实验期间连续观察平均动脉压,再灌注1 h后取血行血气分析和乳酸值检测。另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O组和烟碱组,每组10只,记录3组大鼠4 h总体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O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缩短,各时间点的生存率均显著降低(均为P<0.01);再灌注后MAP持续低下,并有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与SAO组比较,烟碱组平均生存时间延长,各时间点的生存率均显著提高(均为P<0.01);再灌注后MAP下降幅度减轻,代谢性酸中毒缓解。经六烃季胺及-αBGT拮抗后,烟碱处理的上述效应则完全抵消。结论:烟碱能够提高整体生存率,逆转SAO休克中严重低血压,改善休克状况,减轻酸中毒。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调节作用与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严重创伤、休克及感染打击可迅速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接着动员全身的免疫系统参与应激.它们之间以网络机制相互影响,促进自身的反应机制和网络系统恢复平衡,以确保机体成功承受打击.如果忽视了神经内分泌及免疫之间的整体特性,不分时机地单一针对机体的某一方面进行调控,有可能出现新的人为的紊乱,结果适得其反.以往许多脓毒症干预治疗Ш期临床试验失败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18.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降低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的具体机制。方法: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起搏组(n=6)和参松组(n=6)。对照组植入起搏器后程控关闭起搏器;起搏组植入起搏器后长期间断起搏右房(400次/min,8h/d);参松组植入起搏器后长期间断起搏并每天喂养参松养心,所有犬喂养8周。12周后进行心房电生理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起搏组和参松组犬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明显降低,且房颤的诱发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明显升高;但参松组犬的AERP和房颤诱发明显低于起搏组犬。8周后,起搏组和参松组犬血清和心房肌炎性因子水平和心房交感神经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乙酰胆碱水平和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7nAChR)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但参松组犬的血清和心房肌炎性因子水平和心房交感神经密度明显低于起搏组,而乙酰胆碱水平和a7nAChR蛋白表达高于起搏组。结论:参松养心抑制心房肌电重构和阵发性房颤的诱发可能与其调节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P)对内毒素复合油酸2次打击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50±20g。按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①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②急性肺损伤(ALI)组:腹腔注射1%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10 mg.kg-1,30 min后静脉注射油酸(oleic acid,OA)0.15 mL.kg-1;③电刺激(stimulation,ST)组:右颈迷走神经干连接刺激电极,以5 V、2 ms、1 Hz强度持续刺激神经10 min,腹腔注射1%LPS 10 mg.kg-1,再持续刺激神经10 min,20min后静脉注射OA 0.15 mL.kg-1;④他克林(tetrahydroaminoacridine,THA)组:静脉注射胆碱酯酶抑制剂THA 1.5 mg.kg-1,10min后行急性肺损伤操作。各组动物均于130 min后从颈总动脉采血1 mL行血气分析,处死动物采集标本,分别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TLR2)和TLR4 mRNA、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cloperoxidase,MPO)含量和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wet weight/dry weight,W/D),HE染色观察左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ALI组与C组比较,pH和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均显著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显著升高;肺泡破坏严重,有大量组织液渗出;肺组织W/D及MPO活性均显著增高;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血清IL-6浓度显著升高;与C组相比,其余3个实验组肺组织TLR2和TLR4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组和THA组与ALI组比较,pH和PaO2均显著升高,PaCO2显著下降;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肺组织W/D及MPO活性均显著降低;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血清IL-6浓度显著下降。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或者静脉注射他克林可通过激活CAP,减轻LPS复合油酸2次打击致大鼠ALI时的炎性反应;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NF-κB途径活化,在转录前水平发挥抗炎作用,但是不影响ALI时TLR2和TLR4mRNA的活化。 相似文献
20.
加兰他敏中枢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枢胆碱酯酶抑制剂加兰他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股动脉间断放血法制备失血性休克动物的模型。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休克(假Hem)组、休克(Hem)组、加兰他敏(Gal)组,迷走神经切断(Vgx)组、硫酸阿托品(AS)组、α-银环蛇毒素(α-BGT)组,每组10只。各组动物均行右侧股动脉置管并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模型稳定后20min取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气及乳酸值检测;处死动物取肺脏和肝脏标本行病理学观察。另取4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休克、休克、加兰他敏和迷走神经切断4组,仅观察生存状况而不作其他干预,观察时间为180min。结果:与假Hem组比较,Hem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缩短,各时间点的生存率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MAP值持续低下,血浆TNF-α浓度显著升高,并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同时肺脏和肝脏明显炎性病理学改变;与Hem组比较,Gal组平均生存时间延长,各时间点生存率均显著提高(均为P<0.05),MAP值呈升高趋势,血浆TNF-α浓度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缓解,肺脏和肝脏的炎症明显改善。经迷走神经切断、硫酸阿托品及α-BGT拮抗后,加兰他敏的上述效应则完全抵消。结论:加兰他敏通过激活中枢M受体,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发挥抗炎抗休克保护作用,该效应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