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食源性腹泻病原的分布特点,为食源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2019年海淀区食源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送检的1 810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和诺如病毒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在1 810份腹泻便标本中检出致病菌427株,检出率为23.6%,其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量最多,共214株,检出率为11.8%,EAEC和ETEC在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中分别占44.9%和41.6%;沙门氏菌102株,肠炎沙门氏菌在沙门氏菌中占55.9%;副溶血性弧菌79株,O3:K6血清型菌株占74.7%;弯曲菌30株,空肠弯曲菌占检出弯曲菌的70%;志贺氏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各1株。抽取485件便标本检测诺如病毒,共检出107株,检出率为22.1%。其中GⅡ型诺如病毒81株,占病毒总数的75.7%。2019年致病菌检出率最高(31.2%);第3季度检出率最高(37.7%);不同年龄组人群中,31~40岁组检出率最高(35.1%)。结论 2015-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腹泻病原菌以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为主,腹泻病毒以GⅡ型诺如病毒为主,31~40岁组人群检出率最高,第3季度为腹泻高发季。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包括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病原谱、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 对2015-2016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分离到的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PFGE分型。结果 2015-2016年共采集腹泻病人标本2 505例,检出目标菌数157例,检出率为6.27%,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2例(3.27%)、沙门菌51例(2.04%)、志贺菌14例(0.56%)、副溶血性弧菌10例(0.4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分离率最高的是EPEC。在对15种常见抗生素药敏实验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他啶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敏感率大于90%。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2个血清型为主,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90%。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全部为tdh阳性。结论 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次为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3.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毒力因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菌的致病性不是取决于致病菌的某种单一的毒力因子,而是由多种毒力因于共同决定的。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因子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致病机理的多样性。目前,根据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毒力因子,致病机理及其遗传控制.国际上将其分为五类”—一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F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AggEC)。我们实验室近年新发现并命名了一种新的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一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埃希氏菌(ESIEC)’‘”…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腹泻症候群病例的病原构成及其流行特点,为腹泻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武威市凉州区2所哨点医院门诊、急诊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用细菌培养法检测肠道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用ELISA、PCR和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札如病毒)。结果共收集粪便标本212份,检出阳性标本150份、病原体7种,阳性检出率为70.75%;病原谱构成分别为沙门氏菌9份(6.00%)、志贺氏菌7份(4.67%)、A组轮状病毒57份(38.00%)、诺如病毒29份(19.33%)、札如病毒8份(5.33%)、肠道腺病毒26份(17.33%)、星状病毒14份(99.33%);57份A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病毒毒株G血清分型以G9、G3为主,P基因型分型以P[8]为主;男、女病原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1);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组为主,占83.02%(176/212),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为63.68%(135/212),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P0.05);2─7月、10─12月为病原阳性检出较高的月份。结论2012─2014年甘肃省武威市腹泻症候群病例监测的主要病原体为沙门氏菌和A组轮状病毒,婴幼儿是高发人群,扩大病原监测范围和加强感染性腹泻的防治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种类,掌握腹泻患者中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和病因分布状况.方法 收集2018-2020年白银市2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网络报告的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8-2020年共采集病例样本925份,检出病原菌202株;其中沙门菌19株、志贺菌13株、副溶血性弧菌46株、致泻大肠埃希菌124株,检出诺如病毒81株,细菌检出率21.8%、病毒检出率16.7%;不同季度(x2=23.692)、不同年度(x2=96.580)5种病原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工作,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控知识宣传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9—2020年甘肃省酒泉市腹泻病例粪便标本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EC)的耐药情况、毒力基因型别以及时间、人群分布情况和分子分型特征,为DEC监测、暴发预警以及耐药抗生素规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0年酒泉市哨点医院送检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疑似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株,采用多重PCR和毛细管凝胶电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毒力基因分型、MIC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试验。结果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19份,检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27株、检出率12.33%,其中肠聚集性埃希氏菌20株、占74.07%,肠致病性埃希氏菌4株、占14.81%,肠产毒性埃希氏菌3株、占11.11%;以夏季发病为主、占74.08%;人群普遍易感,以19岁~组和0岁~组人群为主,分别占44.44%和29.63%;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耐药分别占84.19%和74.07%,对萘啶酸、头孢唑啉和复方磺胺耐药分别占66.67%,66.67%和62.96%;27株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分为27个型别。结论 酒泉市腹泻患者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PFGE指纹图谱表现出多态性,感染型别以EAEC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济宁市食源性腹泻病病原学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腹泻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济宁市2014-2019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上报采集的1646例病例腹泻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分析。结果食源性腹泻病病原体检出率为30.87%(508/1646),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6.89%(278/1646),分型以诺如Ⅱ型为主;细菌感染检出率为16.34%(269/1646),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型以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为主。不同年度(χ^(2)=111.67,P<0.01),不同季节(χ^(2)=31.20,P<0.01)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职业主要集中在托幼儿童和农民;可疑暴露食品居前三位的为混合食品(14.03%)、水果及其制品(13.06%)和粮食类及其制品(11.24%);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结论济宁市食源性腹泻病病原体主要为诺如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高危职业人群为托幼儿童和农民,可疑暴露食品为混合食品,水果、粮食及其制品。建议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病原的监测,不断完善监测体系,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腹泻病例的发病特征和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急性腹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4-03/2015-09上海东方医院(南院)儿科门诊开展急性腹泻病原学检测。结果在374例急性腹泻病例标本中,感染任一细菌94例,检出率25.1%,其中,大肠埃希菌48例,检出率12.82%,沙门菌24例,检出率6.41%,气单胞菌8例,检出率2.13%。感染任一病毒106例,检出率28.34%,其中,诺如病毒49例,检出率13.10%,轮状病毒18例,检出率4.81%,星状病毒17例,检出率4.55%。结论 374例病例中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气单胞菌为主,病毒感染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肠m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东台市动物宿主和腹泻患者中带菌及毒力基因携带与耐药情况。方法于流行季节采集动物宿主、腹泻患者粪便及生熟食品和苍蝇标本,mEC肉汤增菌后,川特异性免嫂磁珠集菌、科玛嘉显色平板分离,纯化的菌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分型,以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uida缺闪和stx1、stx2、eaeA、hly等4种毒力基因。结果683份标本共检m0157:H7菌株35株,检出率为5.12%,疑小动物粪便检出率为10.59%(34/321),检出率最高的为牛粪(26.92%),其次为山羊粪(7.50%)和猪粪(7.32%),腹泻患者的检出率为0.39%(1/256)。35株菌株均检meaeA和hly毒力基因,而牛粪中stx2、eaeA和hly等3种毒力基因组合型检出率达12.82%。35株菌株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为14.3%,对其余17种抗牛素敏感率均〉90%。结论东台市动物宿主和腹泻患者均不同程度携带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且存在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荆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以下简称"国标")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颁发的有关检测程序,对荆州市6类食品进行了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空肠弯曲菌的检测分析。结果在119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20株,总检出率为16.8%,其中沙门氏菌检出率13.4%(16/119),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9.1%(1/1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5.9%(1/17),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检出率1.3%(1/75),单增李斯特氏菌检出率0.8%(1/119),未检出空肠弯曲菌。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为生畜肉,为40.5%(15/37),生禽肉为13.3%(2/15),水产品为8.3%(1/12)、面米食品为11.8%(2/17),即时食品和蔬菜沙拉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荆州市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生畜肉和水产品的污染较为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以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腹泻病病原学分布特点及病因相关因素分析,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2-04/2013-04就诊的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同时采用RTPCR技术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扎如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检测.同期针对患儿发病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286份粪便样本中共检测细菌和病毒208例,检出率72.73%;病毒阳性172例,阳性率60.14%,其中轮状病毒84例(29.34%)、诺如病毒62例(21.77%),扎如病毒14例(4.90%)、星状病毒27例(9.44%),肠道腺病毒21例(7.34%).细菌培养致病菌36例,检出率为12.58%,分别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白色念珠菌.未检出细菌和病毒78例(27.28%).急性腹泻病与多种因素(年龄、季节、喂养方式、发病诱因及母亲文化程度)具有相关性.结论:银川地区儿童急性腹泻病以病毒感染为主,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为主要致病菌,目前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各型腹泻病发病与不同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福建省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流行特征,为防控腹泻病的流行和爆发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0-2015年延平区和永安市哨点医院腹泻病标本1 950份,接种于麦康凯(MaC)培养基,挑选平板上粉红色、光滑型菌落,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分子诊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用SPSS 17.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共检出129株,总检出率为6.62%;EPEC检出65株,检出率为3.33%,其中aEPEC 61株,tEPEC4株;ETEC和EAEC均检出32株,检出率为1.64%;未检出EHEC和EIEC。男女D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腹泻患者按照年龄分为5组,DEC检出率分别为7.03%、4.60%、3.70%、7.28%和6.21%,各组EPEC、ETEC和EA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检出率最高的月份为8月和9月;农村和城市D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地区各类型DEC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省DEC存在3种类型,以EPEC为主(其中aEPEC占绝对优势),8、9月是DEC高发月份,0~5岁婴幼儿组及成人组是DEC的高发人群,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DEC需要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衡水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情况以及qnr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15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其MIC50和MIC90;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基因。结果15种抗菌药物中仅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大肠埃希菌敏感,245例大肠埃希菌中检出5株存在qnrB基因,占2.O%,1株存在qnrS基因,占0.4%。结论我院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存在多重耐药。少数菌株中,存在qnrB和qnrS基因,临床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苏省仪征市腹泻发病及致病菌感染、菌型分布、可疑食物等情况,掌握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确定危险因素及防治重点,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预防和控制能力。方法对2010年辖区内监测点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进行登记,对有明确可疑食物史的患者采集粪便标本,检测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04/11共监测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样115人,在115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出14株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1株(宋内志贺菌),沙门菌1株(阿贡纳沙门菌)共有16份标本检出致病菌。结论 2010年仪征市监测点医院115例腹泻患者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15.
致泻大肠埃希菌在水源水中的分布与腹泻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致泻大肠埃希菌在水源水中的分布与腹泻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腹泻病人粪便标本来自本市医院肠遭门诊,水源水为本市的主要饮用水源。标本经增菌,分离培养、纯培养、生化反应、噬菌体裂解、血清学试验等微生物学鉴定确定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结果定点、定时采集1080份水源水,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149株,分属23个血清型。EPEC中以O86:K61K62最为多见,O128:K67次之;EIEC中以O29:K分离菌株数最多,O28:K73次之;ETEC中以O8:K40K47最为常见,O6:K15次之;同一时期自1142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致泻大肠埃希菌143株,分属23个血清型,EPEC中以O86:K61K62检出率最高,O142:K86次之,EIEC中以O29:k最为多见,O28:K73次之,ETEC中以O8:K40K7分离菌株数最多,O6:K15次之;先后自腹泻病人粪便和水源水中分离到7株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结论比较同一时期自腹泻病人和水源水标本中检出的致泻大肠埃希菌,发现两者除极个别外,血清型分布几乎完全相同,两者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菌EPEC、EIEC、ETEC中均是分别以O86:K61K62、O29:K08:L40K47血清型最为常见,表明腹泻病人感染致泻大肠埃希菌与水源水污染有密切关系。为制定相应的腹泻病防治对策提供了依据;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发现,填补了致泻大肠埃希菌家族的一项空白。提示临床医生在腹泻病防治工作中,同时也要关注生化学变异的腹泻病原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探讨慢性腹泻与肠道需氧优势菌群的关系。方法取病人和健康人新鲜粪便分别接种于SS,MacConkey及血液琼脂平板上,35C24~48h后从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取l~3种优势生长的菌落数个进行鉴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腹泻患者以非大肠埃希氏菌为优势菌者占67.0%(73/109),分离出共22种76株细菌、3株真菌,其中G-杆菌17种55株,以奇异变形杆菌、弗劳地构林酸杆菌、液化沙雷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占58.0%(32/55);G 球、杆菌5种21株,以屎链球菌、枯草芽胞杆菌为主,占71.4%(15/21)。30例健康人中未发现一例非大肠埃希氏菌优势生长者(P<0.001)。结论慢性腹泻与肠道需氧优势菌群种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查明厦门市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及时处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份可疑食品样本(炸酱料包和剩余炸酱面)和3份肛拭子样本,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结果 剩余炸酱面和2份肛拭子检出肠炎沙门菌,生物编码为0017610545527210,血清型为 O9、Hg、Hm。结论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此次事件是一起因食用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炸酱面)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建议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群众特别是餐饮经营者的食物安全知识宣传,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新疆伊宁市一起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调查,明确污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方法采用现场流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采集的水样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并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肛拭子标本按照《新疆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监测方案》(2012版)、《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食品卫生安全国家标准》,分离鉴定及评价。结果从40人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1∶K584份,检出福氏志贺氏1a型3、4群志贺氏菌2份;75份水样中菌落总数超标24份,超标率为32%,总大肠菌群超标22份,超标率29%,耐热大肠菌群超标21份,超标率28%;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1∶K588份,检出福氏志贺氏1a型3、4群志贺氏菌3份。结论本起中毒事件为一起生活饮用水污染引发的群发性细菌性痢疾,应总结污染事件的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和对策,杜绝水源污染事故发生,保护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健康人群肠道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健康人肛拭子标本150份取自深圳市健康人群,按《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的方法分离大肠埃希菌,K-B法测定细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萘啶酸、磺胺甲基异恶唑、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索有耐受性,耐药率分别为63.33%、49.33%、40.67%、38.67%和35.33%;对阿米卡星、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和0.67%,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0~6.67%。其中121株(占80.67%)对1种以上抗生素耐药,87株(占58.00%)对2种以上抗生素耐药,36株(占24.00%)对5种以上抗生素耐药,2株(占1.33%)对9种抗生索耐药。结论 深圳市健康人群肠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严重,故应严格控制抗生索使用并继续做好耐药性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监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240株,以Kirby-Bauer(K-B)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1999年推荐的表型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14例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阿莫西林93.2%和87.3%,哌拉西林57.1%和42.9%、头孢呋新51.4%和33.3%、头孢噻肟40.1%和17.5%、头孢他啶13.6%和3.2%、头孢曲松39.0%和17.5%、头孢哌酮37.3%和15.9%,头孢吡肟10.2%和3.2%、阿米卡星47.5%和34.9%,环丙沙星54.2%和38.1%、亚胺培南15.9%、头孢吡肟10.2%和3.2%、阿米卡星47.5%和34.9%、环丙沙星54.2%和38.1%,亚胺培南0和0、头孢哌酮/舒巴坦0和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1%和0、头孢美唑9.6%和4.8%。78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被证实为产ESBLs菌,ESBLs检测出率为32.5%(78/240),其中老年组ESBLs检出率为38.4%(68/177),非老年组ESBLs检出率为15.9%(10/63)。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美唑对产ESBLs菌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0、0、2.6%和12.8%。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和ESBLs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美唑是治疗由产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