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8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Harris评分(86.6±6.1)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2.2±1.8)分。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8.94%(30/38)。随访期间无脱位、假体松动等。结论使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男24例,女8例;行关节置换时的年龄为57~81,平均71岁;从骨折到行关节置换的时间为5~70个月,平均40个月。骨折内固定方式包括:滑动髋螺钉15例,髓内钉10例,钢板5例,多枚螺钉2例。失败原因: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例,创伤性关节炎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全部为生物型髋臼),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例。骨水泥型股骨柄12例,非骨水泥型股骨柄20例。标准股骨假体25例,长柄股骨假体7例。结果术后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年,平均5年。28例患者术前H arris评分平均37分(32~4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8分(84~95分);优6例,良14例,可7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正常,髋臼平均外展角为44°(42°~48°),髋臼假体无松动。根据Harris标准评价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固定,1例为A级,9例为C级。根据Engh等标准评价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的固定,18例均评价为骨长入。3例髋关节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异位骨化,BrookerⅡ级2例,Ⅲ级1例。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有效挽救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24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死亡3例;21例获得随访,时间8~12个月。手术时间40~70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l。术后首次负重时间3~14 d。骨折愈合时间45~85 d。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脂肪栓塞、假体周围骨折、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74~83分,其中良15例,可6例,优良率15/21。结论 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ipkin Ⅳ型骨折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例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PipkinⅣ型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59 ~ 68岁,平均61.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d,平均3.5d.7例患者均一期行生物型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其中选用三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2例,二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5例.随访时摄X线片观察假体压配和生物学固定的效果,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62 min(51 ~70 min),出血量平均为289 mL(220 ~380 mL).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8.5个月(6~49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压配,术后3个月X线片示均获广泛性骨长入,根据Engh固定/稳定标准评定均达骨性固定.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23.2±2.2)分改善至(90.2±5.1)分,末次随访时仍维持在(92.1±3.2)分,患者主观满意度好.本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感染、假体柄移位及断裂、骨溶解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ipkin Ⅳ型骨折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髋臼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固定与重建是全髋关节假体置入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将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结果相比较,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验、适应证以及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1996年8月~2002年4月间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80岁以上新鲜的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和45例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随访时间均为3~7年,转子间骨折组平均4.6年,股骨颈骨折组平均5.5年。两组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扶拐下地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子间骨折组比股骨颈骨折组手术时间长,术后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的可能性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在深静脉血栓、髋关节间隙变化、疼痛、假体柄松动下沉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假体翻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未见因髋臼磨损而发生髋臼内陷甚至中心性脱位。结论使用标准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了与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同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生物型加长柄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急性深静脉血栓1例,经积极治疗后恢复正常。3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无人工关节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9个月死于肺部感染。末次随访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14例,良12例,一般3例,差1例,优良率86. 7%。结论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加长柄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24例获随访,时间8~20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优良率87.5%(21/24)。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假体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负重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良好恢复,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操作技巧和股骨距重建方法。方法对2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生物柄在股骨近端髓腔内的填充作用进行股骨距压迫复位和重建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在预定平面截断股骨颈,将股骨粗隆部骨折下移复位,利用二锥度生物柄股骨假体顺行击入实现股骨距压迫复位与固定。结果本组术后均获6~48个月(平均22.5个月)随访。28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均获骨性固定。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90.5±5.3)分,末次随访维持在(93.3±3.1)分。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截骨后股骨粗隆部骨折下移复位变成股骨颈骨折,通过二锥度股骨生物柄假体髓腔内顺行压迫复位与固定,可获得良好的股骨距重建与假体的初始稳定性,加长的股骨柄可增加股骨柄在髓腔内固定范围并可弥补股骨距对假体支撑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APL柄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8 年7 月至2011 年12 月实施APL 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6 例。男10 例, 女16 例;年龄75~94岁, 平均82.5 岁。骨折分类按Evans-Jensen分型: II型16 例, III型10 例。结果 手术时间48~72 min, 平均56 min;术中出血240~600 ml, 平均360ml。围手术期死亡患者1 例, 随访期间死亡患者2 例。其余23 例患者术后随访12~42 个月, 平均21.5 个月。术后2~3 周, 患者可借助支具下床活动。术后3 个月, 21 例患者平衡和行走能力已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 生活能自理。未出现髋臼磨损及股骨假体松动、下沉等手术相关并发症。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各1 例;泌尿系统感染2 例;1 例患者因长期应用激素, 术后2 年出现局部皮肤破溃;2 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关节功能按Harris 评价标准: 优12 例, 良10 例, 可1 例。结论 应用APL柄非骨水泥固定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使患者摆脱因骨折愈合而卧床时间较长的困扰, 早期下床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加长的中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月到2015年12月绵阳市骨科医院94例75~95岁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骨水泥组和生物组各47例,纳入标准为患者外力创伤后经诊断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无手术绝对禁忌证。骨水泥组给予骨水泥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生物组给予加长生物型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用SPSS 23.0软件包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初次下地煅炼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月、6月、12月Harris评分,用χ2检验2组优良率。 结果生物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骨水泥组(手术时间:t =3.733,术中出血量:t =2.207,均为P<0.05),2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初次下地煅炼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组和骨水泥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组深静脉血栓和心肺事件发生率与骨水泥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χ2 =4.642,心肺事件:χ2 =6.409,均为P<0.05)。2组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Harris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月、6月、12个月手术效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长的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与骨水泥型假体一样的临床效果,且可减少创伤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终末髋病伴陈旧性股骨粗隆下骨折加长生物柄全髋置换术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 2021年本科收治1例终末期股骨头坏死合并陈旧性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采用远端固定型加长生物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全麻后取后外侧入路,二次截骨法取出股骨头,先置换髋臼侧,再暴露股骨粗隆下骨折端,复位后采用钢板及钢丝临时固定骨折端,加长生物柄置入后取出钢板及远端钢丝,近端钢丝加压固定骨折。[结果]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术后影像显示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术后1周即可扶助行器自行下地活动,左髋关节Harris评分77分,疗效满意。[结论]加长生物柄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髋病伴陈旧性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女性30例,男性19例,年龄75-94岁,平均83.5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Ⅲ型28例,Ⅳ型21例。8例合并髋关节骨关节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例采用特制粗隆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其余均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X线片显示转子间骨折均复位固定良好,假体位置良好。术后48例获得6-48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85.4%。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功能恢复快、负重活动早,可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基本恢复生活能力。术后随访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脱位、人工假体松动、下沉或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术后9个月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达90.83%。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进行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100例(100髋)进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股骨假体柄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60髋), B组(股骨假体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40髋)。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影像学特点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骨水泥型者股骨假体柄术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生物型,但它有诱发深静脉血栓栓塞和骨水泥危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股骨近端骨折,经初期保守或手术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需要后续治疗。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初期治疗失败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THA治疗经初期治疗失败的29例(29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随访期间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失随访2例,最终23例(23髋)获得随访。23例接受THA时的年龄为41~80岁,平均(62.0±12.6)岁。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影像学结果依据术后X线片。结果:23例获得随访的时间为24~151个月,平均(70.7±39.7)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3~53分,平均(19.2±11.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61~100分,平均(88.0±9.8)分(P<0.001)。22例使用非骨水泥股骨柄,其中18例发生了骨长入,另4例为稳定的纤维固定,未见股骨柄松动或下沉征象。无一例需要翻修。结论:采用THA治疗经初期治疗失败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较为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但在假体选择和手术操作技术上存在诸多难点,需要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应用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76~91岁,平均81.6岁.骨折分类按Evans-Jensen分型,Ⅱ型4例,Ⅲ型13例,Ⅳ型4例.结果 手术时间40~60 min,平均48 min,出血量260~500mL,平均380mL,术后全部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时间21~35 d,平均28.6d.2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过抗感染、化痰、雾化吸入等治疗后痊愈.术后全部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8个月,术后2周患者可借助双拐下床活动,术后2个月,18例患者行走能力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生活能自理.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50~90分,其中优5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85.7%.无一例出现髋臼磨损、假体下沉、感染等相关手术并发症.结论 应用骨水泥半髋关节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龄粉碎性转子间骨折行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置换术后的股骨应力分布,并对比分析长、短假体柄置换后的应力分布差异.方法 利用螺旋CT对志愿者的左侧股骨进行断层扫描获取图像数据,将图像数据经Mimics软件和Unigraphics建模软件处理后重建股骨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粉碎性转子间骨折、长、短柄股骨假体及骨水泥套的三维实体模型,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6.5建立长、短柄股骨假体治疗粉碎性转子间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 长、短柄假体置换后股骨的应力分布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依然是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增加,至内外侧中下1/3交界处达到峰值,再向末端又减小.短柄假体骨水泥-假体柄界面在未端内外侧形成应力集中区,且外侧峰值达21.3 MPa,超过了骨水泥疲劳强度;而长柄假体在骨水泥-假体柄界面远端内外侧及内侧中段形成应力集中区,但其峰值均低于骨水泥疲劳强度.骨水泥重建的股骨距部位未见明显的应力集中区.结论 骨水泥型长、短柄假体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转子间骨折不会引起股骨应力分布的明显改变.长柄假体的松动概率小于短柄假体,前者可能更适合治疗高龄粉碎性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4-03应用非骨水泥半髋置换术治疗5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行非骨水泥股骨柄双极头置换。术后定期观察骨折愈合和假体与骨面愈合情况并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8(58~8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40(190~300)ml。51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6个月时疗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优16例,良2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4.3%。21例均获得12~49个月随访,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3例髋臼有轻度磨损,4例假体下沉。结论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9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骨水泥组,51例)或生物型股骨假体(生物组,43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终点时间为12个月或患者死亡。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骨水泥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t=3.964,P<0.05)及输血量(t=5.245,P<0.05)均较生物组低,而手术时间较长(t=3.535,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并发症、髋关节功能、及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无假体松动需要翻修。 结论采用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水泥型假体具有降低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的优点,同时增加手术时间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8例高龄(≥75岁)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尽量复位大小转子并张力带钢丝固定。结果手术时间58~98 min,出血量200~380 ml。无切口感染及肺栓塞发生,2例出现尿道感染。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6(4.5±0.5)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为76~94(84±3)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早期下地行走、关节功能恢复快、近期效果满意,是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