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联合医用胶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手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68例术前定位并接受胸腔镜下肺小结节(直径0.7~2 cm)切除术的病例资料,2个手术组分别采用联合注射ICG加医用胶(A组,30例)或单纯注射医用胶定位(B组,38例),2组性别、年龄、病灶直径、结节距胸膜距离和结节密度无统计学差异,比较2组定位成功率、定位时间、结节切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理结果。结果 A组定位成功率[100%(30/30)]高于B组[84.2%(32/38)](Fisher精确检验,P=0.031),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时间A组[(19.5±3.8)min]短于B组[(44.3±15.2)min](t=-9.655,P=0.000),2组病灶定位时间[(19.7±4.3)min vs.(18.7±2.8)min],气胸发生率[6.7%(2/30)vs. 10.5%(4/38)],定位后胸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1.4±1.2)分vs.(1.3±1.3)分],术后病理恶性占比[73.3%(22/30) vs. 63.2%(24/38)]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与医用胶定位相比,ICG联合医用胶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手术定位中能提高定位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术前于CT引导下以肺结节定位针与弹簧圈定位针定位亚厘米肺结节的效果。方法 55例亚厘米肺结节(孤立性肺结节,最大径4~10 mm,距胸膜<50 mm)患者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前48 h内接受CT引导下定位病灶,其中30例采用肺结节定位针(定位针组)、25例采用弹簧圈定位针(弹簧圈组),对比2种方法定位时间、CT扫描次数、定位成功率、病灶楔形切除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55例均顺利完成术前定位且VATS均成功切除病灶。2种定位方法之间,CT扫描次数、病灶楔形切除时间及气胸、肺内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定位针定位时间长于弹簧圈(P=0.001)。结论 术前于CT引导下以肺结节定位针与弹簧圈定位针定位亚厘米肺结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当,后者操作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CT下弹簧圈定位肺结节后在胸腔镜下精确切除肺结节的诊疗价值。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共4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配至定位组和非定位组,每组各20例,其中定位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1.35±8.47)岁;非定位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0.50±8.27)岁。术前患者肺结节未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结节大小均≤15 mm。弹簧圈的头端深入至结节旁,尾端留置在脏层胸膜表面以便在胸腔镜下清楚地显露。肺结节在胸腔镜下使用切割闭合器行楔形切除,切下的肺组织送快速病理检查,初次送检即能找出肺结节并明确病理就定义为精确切除。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肿瘤大小、肿瘤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位组精确切除的成功率更高(100.00%vs.70.00%,P=0.008),切除肺结节所需时间更短[(35.65±3.38)min vs.(44.38±11.53)min,P=0.003],切除肺结节所需使用的切割闭合器组件数目更少(3.25±0.85vs.4.44±1.26,P=0.002),总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CT下弹簧圈定位能提高腔镜下肺小结节精确切除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氩气刀定位法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对63例肺部小结节(直径≤2 cm)采用氩气刀定位法实施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病灶均为单发,最大径0. 8~2 cm,(1. 22±0. 34) cm,均位于肺边缘,CT上测量病灶距离脏层胸膜0. 5~3 cm,(1. 67±0. 54) cm。在CT上确定病灶的肋间层面及钟位方向,在胸腔镜下将病灶虚拟投影在壁层胸膜表面。氩气刀标记投影点,膨肺后再次喷射氩气,标记病灶在肺脏层胸膜表面的投影点,楔形切除病灶,根据冰冻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手术方案。结果 61例(96. 8%)在楔形切除标本中找到病灶,2例定位失败。行肺楔形切除53例,解剖性肺段切除2例,肺叶切除8例。术后病理证实肺癌58例,良性病变5例。结论氩气刀定位法对胸腔镜术中肺内小结节的定位实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支气管高频通气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以肺结节入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2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肺段间平面确定方式分为实验组(n=148)与对照组(n=116),实验组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支气管高频通气法,对照组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膨胀萎陷法。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肺结节直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拔管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95.00±32.69)min vs.(106.29±27.68)min,P=0.018]、段间平面出现时间[(2.27±1.00)min vs.(14.82±3.27)min,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支气管高频通气有助于提高肺结节定位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提高外科医生对患者个体肺解剖的认识,缩短段间平面出现时间与手术时间,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医用胶与Hook-wire在肺小结节(最大径≤30mm)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的资料。按术前定位方法分为医用胶组(88例,共90个结节)及Hook-wire组(19例,共19个结节),比较2组病灶位置、结节大小、结节与胸膜的距离、结节良恶性、胸腔镜手术方式及并发症(包括气胸、肺出血、局部疼痛、咳嗽)的差异,并对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病灶位置、结节大小、结节与胸膜的距离、结节良恶性及胸腔镜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定位成功率均为100%。医用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ook-wire组(P均0.01)。定位方法为总体并发症、肺出血、局部疼痛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节到胸膜的距离为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医用胶可用于肺小结节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前定位,且相对于Hook-wire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三维导航下免穿刺定位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268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193例,平均年龄(56.55±12.10)岁。穿刺定位组89例,免穿刺定位组179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结果穿刺定位组平均靶区CT扫描次数(3.01±0.98)次,穿刺数字疼痛评分(3.98±1.61)分,穿刺后肺压缩30%以上气胸7例(7.87%),肋间血管损伤出血8例(8.99%)。穿刺定位组与免穿刺定位组均顺利发现和切除结节。两组结节位置(P=0.466)、手术时间[(151.83±39.23)min vs.(154.35±33.19)min,P=0.585]、病灶切缘宽度[(2.07±0.35)cm vs.(1.98±0.28)cm,P=0.750]、切除亚段数(2.83±1.13 vs. 2.73±1.16,P=0.5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导航免穿刺定位解剖性肺段切除技术避免了穿刺不利因素,可替代穿刺定位技术应用位于肺段或亚段中央区域,或邻近段间静脉的肺GGN。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注射硬化剂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27例患者,检出29枚孤立性肺结节,胸腔镜术前在CT引导下注射硬化剂(医用胶)定位后成功行胸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结果 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定位成功率100%.定位时间(6.87±6.75)min,定位后无严重并发症,29枚小结节均成功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无中转开胸于术,手术后均经病理确诊.结论 CT引导下注射硬化剂(医用胶)定位方法安全、可行,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弹簧圈定位在肺小结节(直径≤15 mm)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175例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CT引导下弹簧圈定位将患者分为定位组[84例,其中男34例、女50例,年龄(57.8±8.8)岁]和非定位组[91例,其中男46例、女45例,年龄(57.6±10.8)岁]。对定位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及术后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定位组84例患者均定位成功,定位时间为(19.0±3.6)min。发生少量气胸19例(22.6%)、肺内出血4例(4.8%)、弹簧圈移位2例(2.4%);轻度疼痛6例(7.1%)、中度疼痛3例(3.6%)、重度疼痛1例(1.2%)。两组性别(P=0.181)、年龄(P=0.673)、结节位置(P=0.167)、病变性质(P=0.244)、胸腔镜手术中转开胸率(P=0.414)、结节一次性切除率(P=0.251)、术后住院时间(P=0.207)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节大小(P<0.001)、结节性质(P<0.001)、结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在胸腔镜下孤立性肺小结节(SPN)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患者的60枚SPN术前行CT引导下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后行胸腔镜(VATS)肺楔形切除术.全组患者男19例,女37例;年龄35~81岁,平均(61.1±8.9)岁.结果 56例60枚SPN直径为(6.80±4.12) mm,距壁层胸膜(15.38±4.63) mm.CT引导下定位成功率100%,定位时间(10.76±8.17) min.定位后5例(8.9%)发生局部少量气胸,4例(7.1%)发生肺出血,均无需治疗.60枚肺小结节病灶均准确定位,VATS楔形切除术成功率100%.术后病理显示,肺泡细胞癌(BAC)33枚(55.0%),肺泡细胞癌伴腺癌(BAC+ AC) 11枚(18.3%),肺泡细胞不典型增生(AAH)7枚(ll.8%),炎性肉芽肿4枚(6.7%),错构瘤3枚(5.0%),结核性肉芽肿2枚(3.3%).结论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与Hookwire联合定位准确率高,对胸腔镜手术(VATS)楔形切除病灶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肺结节三维重建模拟手术在胸腔镜肺段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结节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三维重建模拟手术组和非三维重建模拟手术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三维重建模拟手术组术前与术中吻合率分别为:结节部位100%,靶段血管96.67%,靶段支气管96.42%;三维重建模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总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非三维重建模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节基于三维重建个体化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有效,较常规手术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使用2μm铥激光进行肺楔形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进行胸腔镜下2μm铥激光肺楔形切除术和一次性切割缝合器肺楔形切除术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激光组64例,男22例、女42例,平均年龄(58.39±10.40)岁;吻合器组73例,男33例、女40例,平均年龄(60.79±10.96)岁。比较两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天数、日均引流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激光组术中出血量[(16.05±23.67) mL]明显短于或小于吻合器组[(28.56±32.09)m L,P=0.011],激光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也明显短于或低小于吻合器组[(4.72±2.49)d vs.(5.67±2.02)d,P=0.015;(37 127.33±9 302.14)元vs.(49 545.76±13 831.93)元,P=0.000],激光组与吻合器组在手术时间[(116.38±41.91)min vs.(108.36±47.25) min]、总住院时间[(10.13±2.98)d vs.(11.05±3.26)d],术后日均引流量[(138.38±72.23)mL vs.(152.7±77.54)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天数[(2.89±2.34)d vs.(3.52±1.48)d]和术后发热次数[(0.89±1.55)次vs.(1.23±1.70)次]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μm铥激光应用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可以达到和切割缝合器相近的效果,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胸腔镜与常规开胸切除孤立性肺结节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eoscopic surgery,VATS)与常规开胸手术切除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5例SPN施行肺楔形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VATS(VATS组),45例常规开胸手术(开胸组)。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肺楔形切除术。VATS组的手术时间(t=-5.326,P=0.000)、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t=-4.935,P=0.000)和术后住院时间(t=-4.995,P=0.000)比开胸组明显缩短。而失血量明显减少(t=-18.633,P=0.000)。两组SPN性质(X^2=2.251,P=0.945),住院总费用(t=-0.169,P=0.866)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无手术死亡,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是诊治SPN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不增加住院费用和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肺小结节精准定位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的肺部小结节患者1例,术前检查完善,无绝对手术禁忌,拟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术前利用患者平卧位胸部CT对患者体表及靶病变进行三维重建,拟定辅助线,使用hookwire定位针对靶病变进行穿刺定位,利用术中CT进一步验证定位的准确性,进而对病变进行楔形切除。 结果病变定位准确,患者术后4 d顺利出院。 结论混合现实技术辅助下肺小结节精准定位切除病例1例,定位过程顺利,定位准确,有望开创胸外科肺小结节定位中新篇章,该技术的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将为胸外科手术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和进步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机器人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机器人或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11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机器人组和胸腔镜组,其中机器人组50例,男13例、女37例,平均年龄53.0(46.0,60.0)岁;胸腔镜组60例,男21例、女39例,平均年龄61.0(53.0,67.0)岁。对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纳入34例患者。与胸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40.0(20.0,50.0)mL vs. 60(40.0,80.0)mL,P0.001],淋巴结清扫站数更多[7.0(6.0,8.0)vs.4.0(3.0,6.0),P0.001],淋巴结清扫个数更多[15.0(11.0,21.0)vs. 10.0(6.0,14.0),P=0.002],住院总费用更高[9.7(9.2,10.3)万元vs. 5.4(4.2,5.9)万元,P0.001]。结论机器人肺段切除术具有与胸腔镜手术相似的安全性,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淋巴结清扫更彻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一次性使用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针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为40例单发肺小结节患者经术前定位后行胸腔镜切除术。结节直径5~19 mm,平均(11.0±4.1)mm;距脏层胸膜深度5~23 mm,平均(10.2±4.3)mm。胸腔镜术前在CT引导下采用一次性使用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针定位。结果:全组40例肺小结节均成功经皮肺穿刺置入记忆合金定位针,“宝塔形弹簧圈”前端均锚定在肺结节附近。定位并发症为无症状气胸3例,少量肺内出血3例,均无需处理。术中发现定位成功率100%,无“宝塔形弹簧圈”脱位。手术时间平均(31.7±10.4)min,术中出血(8.7±4.5)mL,术后平均住院(3.0±1.5)d。结论:CT引导下一次性使用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针用于肺小结节术前定位是安全、有效、简单的定位方法,尤其对于体积小、实性成分少的磨玻璃结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联合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结节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39例行VATS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33±11.17)岁。术前应用Mimics Medical 20.0重建肺部解剖结构,并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小结节,术中根据Hookwire的位置、三维重建图像及预先模拟的手术方式,行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8.97±28.5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7.95±17.57)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95±1.68)d,平均胸腔引流时间(4.21±1.95)d。术后并发症5例(12.82%),其中心房颤动1例、肺部感染1例、乳糜胸1例、胸腔内出血1例、气胸1例。实际切缘宽度均3.0 cm。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术前CT三维重建联合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结节有助于进行精准的解剖性肺段切除,使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肺结节胸腔镜手术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肺结节胸腔镜手术的22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再行电视胸腔镜下肺结节部位楔形切除术,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分析。统计结节定位的准确率、切除准确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①CT引导下Hook-wire肺结节定位的准确率为100%。肺结节胸腔镜切除术成功率为100%,结节平均直径为(15.07±3.16)mm,平均定位时间为(15.88±1.25)min;②有1例患者出现了轻微气胸(4.5%),但无需进行额外治疗;未出现中等量气胸、对侧气胸、血胸等并发症,且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未发生定位针脱落和移位。结论 CT引导下Hook-wire肺结节定位在胸腔镜切除术中具有定位准确率高、切除准确率高、定位时间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在肺结节胸腔镜手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手指触摸法定位肺内小结节的应用价值和技术细节,以及CT对肺小结节诊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95例患者CT检查出直径小于20 mm的肺内结节109枚,直径(d)平均10 mm,结节距脏层胸膜最短距离(D)平均8.2mm.定位难度参考D/d值.术前建立每个结节的影像特征信息.胸腔镜下经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以食指进行触摸定位.依结节的不同深度,选择楔形或肺叶切除并行活检,根据术中病理决定最终术式.测算深部结节至段支气管起始部的距离(L),考察该指标预测活检术式的参考价值.结果 109枚结节均在腔镜下触摸并成功定位,105枚行楔形切除活检;4枚距段支气管起始部18~30mm,平均26.1 cm,行肺叶切除活检.根据冰冻病理,55例肺癌患者最终行肺癌根治术.结论 胸腔镜下手指触摸法可以有效定位任何位置的肺内小结节.利用数字化的CT信息建立参照体系、术中充分游离纵隔胸膜是提高触摸法定位成功率的关键.深部结节距离段支气管起始部< 30 mm时应考虑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活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imics软件系统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指导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2022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术前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ateria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制作3D-CTBA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行3D-CTBA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59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30例,年龄25~79岁。观察组37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在手术时间[(163.0±48.7)min vs.(188.8±43.0)min,P=0.044]、术中出血量[10.0(10.0,20.0)mL vs. 20.0(20.0,35.0)mL,P<0.001]以及术前穿刺定位率(5.4%vs. 31.8%,P=0.019)优于对照组,差异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