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们从1962年至1992年共收治回盲部癌48例。现将本组资料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21至73岁,中位年龄45.2岁,40岁以上者32例。就诊时腹痛腹胀者40例、贫血者8例,消瘦者26例,恶心呕吐者6例,低热者13例,血便者5例,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诱发急性阑尾炎而仅行阑尾切除术致诊治延误常见报道 ,而回盲部肿瘤并阑尾周围脓肿反复切开引流少见报道 ,现将我们所遇两例报道如下。例 1:女 ,38岁 ,1999年 3月以“阑尾周围脓肿”非手术治疗无效在卫生院行“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 ,腹痛消失 ;1999年 5月、7月又因右下腹疼痛、包块伴发热在同一卫生院两次“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 ,腹痛缓解 ,包块未完全消失 ;此后 ,右下腹疼痛反复发作 ,原引流处时有溢脓 ,包块有所增大 ,2 0 0 0年 2月在省级医院住院半月 ,行抗感染、瘘道冲洗 ,腹痛缓解 ,包块缩小 ,因经济原因出院。 2 0 0 0年 4月 4日因右下腹疼痛加重、发热 ,以“阑尾周围脓肿、瘘管”收我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回盲部的完全腹腔镜右侧横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行保留回盲部的完全腹腔镜右侧横结肠癌根治术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资料。结果:2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保留回盲部的完全腹腔镜右侧横结肠癌根治术,中位手术时间为120.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 mL。标本中位近端切缘长度为12.0 cm,中位远端切缘长度为11.0 cm,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27.0枚。患者中位术后下地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0 h、13.0 h、32.0 h和6.0 d,中位住院费用为71618.5元。随访过程中,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患者术后出现淋巴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患者术后1月、3月、6月及1年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2.2%、7.4%、3.7%及3.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或者转移。结论:保留回盲部的完全腹腔镜右侧横结肠癌根治术切实可行,近期疗效较为满意,可能有助于降低结肠癌术后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回盲部癌的误诊原因及应对措施,提高对回盲部癌的认识.方法 对58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8例回盲部癌曾被误诊为阑尾疾病26例(44.8%),回盲部结核11例(19.0%),胆道疾病9例(15.5%),结肠炎6例(10.3%),缺铁性贫血3例(5.2%),右卵巢肿瘤2例(3.4%),右输尿管结石1例(1.7%).结论 回盲部癌极易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仔细地体格检查,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多方面、多角度地综合分析是减少误诊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的回盲部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的回盲部癌患者17例,平均年龄(56±18.2)岁,5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4例考虑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入院,行急诊手术;6例考虑为阑尾周围脓肿、2例以阑尾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入院,完善辅助检查后确诊盲肠癌,行限期右半结肠切除手术。结果所有17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急诊手术9例,探查发现回盲肠肿物,其中4例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均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其余8例患者,2例阑尾切除术后不全性肠梗阻,6例阑尾脓肿经治疗后腹部包块仍存在,经腹部CT、结肠镜检查诊为结肠肿瘤,患者均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结论回盲部癌可能首发表现为急腹症。在诊治时应全面检查,综合分析,手术中仔细探查,降低回盲部癌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全文分析15例老年人回盲部肿瘤误诊阑尾炎情况.  相似文献   

8.
陆峰  庄强  马震 《肿瘤学杂志》2015,21(3):255-257
[目的]探讨回盲部常见恶性肿瘤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回盲部恶性肿瘤,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回盲部恶性肿瘤中腺癌26例,多数CT表现为偏心性肿块或肠管局限性增厚,密度不均,中度或明显强化,浆膜面浸润;淋巴瘤7例,CT表现为肠壁弥漫性增厚或腔内息肉样肿块,密度均匀,轻中度强化;转移瘤3例,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块,无特异性;恶性间质瘤3例,CT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密度欠均,周边明显强化;平滑肌肉瘤2例,CT表现为较大混杂密度块,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类癌2例,CT表现为阑尾中远端显著强化小肿块。[结论]回盲部恶性肿瘤类型多样,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CT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大量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6岁.因贫血、消瘦、乏力6个月,于2006年8月入院.2000年4月曾患横结肠癌行横结肠癌切除术,术后静脉化疗.2002年5月.因子宫内膜癌行子宫、附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回盲部恶性淋巴瘤在临床上最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并且多见于30岁以上男性患者[1],由于大部分回盲部淋巴瘤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治疗,再次手术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探讨回盲部恶性淋巴瘤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本文对我院2005年至2010年收治的11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回盲部疾病谱的多排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粟 《世界肿瘤杂志》2007,6(3):222-226
回盲部是胃肠道相对短的一段,但回盲部既可受所有胃肠系统疾病侵犯,也可被该区域特有的疾病累及。这些疾病包括良恶性肿瘤,炎性病变和其它疾病。回盲部各种组成部分是如此紧邻,以至上述疾病常累及一个以上解剖结构,因此诊断困难。对各种征象以及伴发表现的评价有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多排螺旋CT被认为是评价回盲部疾病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因此,熟悉回盲部疾病谱的多排螺旋CT的表现,有助于诊断正确和治疗恰当。  相似文献   

12.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的典型临床症状有腹痛、血便及排便习惯改变等. 有文献报道结肠癌侵犯前腹壁的发生率为2.4%[1], 然而形成脓肿并发症的现象更少见,其发生率为0.3%~0.4%[2]. 临床上偶见结肠癌侵入腹壁继发感染而引起腹壁脓肿,这种以腹壁脓肿为首发临床症状的结肠癌具有起病隐匿、漏诊率高、预后差的特点. 本文报告1 例回盲部结肠癌致右侧腹股沟区与双侧前下腹壁脓肿形成的病例来总结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回盲部肿瘤中的表达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回盲部 肿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合随访结果分析EGFR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9例回盲部肿瘤患者中,EGFR阳 性表达率为51.7%(15/29)。随访5年,EGFR阳性表达患者8例死亡,存活7例;EGFR阴性表达患者2例死亡,存活12例。 EGFR阴性表达者平均生存时间要长于EGFR阳性表达者,且两者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EGFR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 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可以作为回盲部肿瘤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0引言淋巴瘤常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发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骨质破坏为首发及主要临床表现者极为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骨质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Burkitt淋巴瘤(BL)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71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