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原发性大肠癌(附3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我院自1980年以来收治的多原发性大肠癌(MPCC)31例,占同期收治大肠癌患者的2.1%(31/1450),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22例,异时性多原发癌9例。31例中有2个原发癌灶者26例,3个原发癌灶者2例,4个原发癌灶者1例,5个原发癌灶者2例。笔者就MPCC的发病概况、发生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问题结合文献进行了分析讨论,特别提出了MPCC漏、误诊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多原发性大肠癌(Multiple Primary Colorectal Carcinoma MPCC)又被称为大肠重复癌。可分为同时多发癌(Synchronous Carcinomas SC)和异时多发癌(Metachronous Carcinomas MC),它是大肠癌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病理类型。随着大肠癌发病率增高,术后病人生存时间延长,多原发性大肠癌已进一步被关注,有关文献报告也日益增多。现将我  相似文献   

3.
多原发性大肠癌20例(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1986年我院行根治性切除大肠癌病人共821例。其中20例符合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断标准,占2.4%。20例中男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3.2岁。1.同时多原发大肠癌(以下简称同时癌):本组中有4例计8个原发癌。第一例系直肠癌术中探查时意外发现横结肠另有一个原发癌。此例术前钡灌肠  相似文献   

4.
我院在600例结直肠癌中,有同时多原发癌47例(7.83%),异时多原发癌20例(3.33%)。同时癌多数分布集中,但分散者亦不少。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多原癌伴息肉者31例(46.29%),其中17例癌变(12.23%),异时癌中残留息肉恶变成癌2例。同时多原癌的另一病变可能比较早,体积相对较小,是同时癌在首次治疗中易忽略的重要原因。本文作者充分利用纤结镜作术前术后检查,术中注意仔细探查,是提高本病的发现率的重要原因。处理主张首次手术应彻底切除癌与癌前病变,以扩大肠段根治与分段根治切除为主,并讨论了结肠次全切除的指征与效果。本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 33例多原发大肠癌的临床资料 ,其中同时性多发癌(SC) 19例 ,38个癌灶 ;异时性多发癌 (MC) 14例 ,计 2 9个癌灶 ,全组有 15例为大肠多发腺瘤 ,占 45 .5 %。结果 :SC术后生存 >5年 4例 ,<5年 15例。 MC自第 1癌手术后计算时间 ,生存 >10年 5例 ;>5年 4例 ,<5年 5例。第 2癌手术后生存 >5年 3例 ,<5年 10例 ,失访 1例。结论 :多原发大肠癌预后优于单发癌的复发和转移 ,因此要力求根治性切除。加强对大肠腺瘤的处理及随访 ,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多原发癌  相似文献   

6.
多原发性大肠癌1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多原发性大肠癌诊治经验,提高多原发性大肠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年来多原发性大肠癌14例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同时癌9例,异时癌5例。14例共37个癌灶,分布部位:乙状结肠8个,脾曲6个,横结肠6个,肝曲5个,升结肠3个,降结肠2个,直肠4个,盲肠3个。病理类型:腺癌19个,管状腺癌7个,黏液腺癌7个,乳头状腺癌2个,未分化癌1个,息肉恶变1个。Dukes分期:B期26个,C期10个,D期1个。14例中21例次手术,半结肠切除11例次,扩大左半结肠切除5例次,结肠次全切除2例次,全结肠切除2例次,姑息性切除1例次;无手术死亡。14例均随访1~19年,3例死于脑出血或自然死亡,11例至今生存4~17年。结论:多原发性大肠癌,只要及早发现,积极手术,预后好,异时癌比同时癌效果好。术式选择以半结肠或扩大半结肠切除为主,必要时才考虑全结肠切除。术后应定期结肠镜随访。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4岁。因左腹部肿块伴隐痛15天入院。查体:腹软,肝脾未触及,左侧腹可触及4cm×7cm大质硬肿块,边缘不清,表面不平,较固定,轻压痛,肠鸣音亢进。肛门指检:未触及肿块,指套有血性粘液便。结肠镜检查见距肛门32cm处有菜花样肿块,糜烂出血,...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国外对多原发性大肠癌的报告越来越多,且报告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国内也不断有所报告。为使我们对此病加强认识及警惕,本文总结了我院10年中的20例多原发性大肠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78年5月至1987年4月,本院收治大肠癌792  相似文献   

9.
通过48例大肠癌误诊分析及典型病例的总结,结合复习文献,讨论了大肠癌误诊的原因及对策。提出提高大肠癌诊断的准确率所采取的几点措施:①要详问病史,全面检查,综合分析。对于便血及排便习惯改变的患者,必须提高警惕、详问病史、进行仔细的症状鉴别及全面体格检查、专科检查、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②对于有肠道症状的病人,应把直肠指检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列为常规检查,强调两项检查的重要性,③对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的患者不能轻易诊断为“痔疮”或“肠炎”,应做进一步检查。每个临床医生必须引起注意;④必须熟悉特殊类型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⑤强调钡灌肠造影及肠镜检查对大肠癌诊断的重要性,但也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当一次钡灌肠造影或肠镜检查阴性而疑有大肠癌的症状依然存在者,应再次进行气钡双重结肠造影或纤维结肠镜的检查,最好行电子肠镜检查。如果检查都是阴性,仍不能排除大肠癌的诊断,有剖腹探查指征者,应采取积极的办法就是剖腹探查。⑥对活检的重要性必须有足够的认识。一次活检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大肠癌的诊断,有时需多次活检方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1例大肠癌患者中,男90例,女61例,男女之比为1.5:1。发病年龄18~82岁,其中41~70岁为高发段,占74%,临床表现以便血或粘液血便最多见(129/161),其次为下坠感(90/161),大便习惯改变(76/161)等。确诊前病程4d至9年不等。平均12.9个月。肿瘤部位以直肠及肛筲多见(129/161),占80%,其中癌肿距肛缘8cm以下,手指可触及肿瘤者90例,占70%,病理检查中腺癌130例,占80%;息肉恶变15例,占0.8%。在临床上大肠痛的误诊原因有3种:①患者自误,以自认为是“痔”、“慢性肠炎”者为多;②医源性误诊。医生的警惕性不高,许多患者被误诊为消化系多种疾病;③疾病本身的复杂性。由于临床表现多样,不易诊断。大肠癌的延误诊断直接影响预后,为把误诊率降到最低限度,应大力宣传本病的有关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监视意识,医生则应对可疑病人早行“3部”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由于大部分大肠癌位于8cm以下,因此强调认真、细致、高质量的直肠指诊就显得十分重要。指诊时要做到全面、仔细、不遗漏及复查。如指检后指尖附有血液时,即使触不到肿物,也应考虑其深部可能有病变存在,而做进一步检查。近年来,Shams等根据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粘膜可出现T抗原表达这一特性,提出了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用于人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小肠肿瘤8组(277例)摘要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原发性小肠肿瘤颇为少见,据报道仅占消化道肿瘤的1~5%。本病发病隐袭,不具备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因而常被忽略。另外目前在客观上还缺乏较为理想而有效的检查方法。所以其误诊率仍较高。为进一步总结这些方面的经验,本文就最近国内8所医院277例的报告材料,摘要重点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多原发性大肠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我院自1980年以来收治的多原发性大肠癌(MPCC)31例,占同期收治大 2.1%,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22使馆划时性多原发癌9例,31例有2个原发癌灶者26例,3个原发癌灶者,4个原发癌灶者1例,5个原发癌灶者2例。 MPCC的发病概况、发生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问题结合文献进行了分析讨论。特别提出了MPCC漏、误诊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多原发性大肠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20年来共收治多原发性大肠癌20例,占同期收治大肠癌患者的2.09%。20例中同时多原发大肠癌7例,异时多原发大肠癌13例,同时多原发大肠癌根治术后的5年自下而上离为100%,异时多原发大肠癌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83.3%。  相似文献   

14.
本组13例中男5例,女8例,年龄48~71岁,平均54例;9例有明确的胆绞痛发作史,4例有右上腹不适或轻度疼痛;13例结石均在胆囊内,其中2例胆管内并存结石;6例胆囊切除术后间隔2~9年患大肠癌,5例服用消炎利胆药物治疗,持续用药1.5~4年后患癌,2例在切除结肠癌时一并切除胆囊;从确诊结石性胆囊炎到大肠癌的间隔时间为1.5~9年;平均3.5年;肿瘤位于结肠7例(结肠肝曲3例,回盲部2例,乙状结肠2例),直肠6例。  相似文献   

15.
例1:男,49岁,4个月前因右下腹部疼痛,拟诊急性阑尾炎,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中发现结肠肝曲肿痫,固定,无法切除,行回肠末端横结肠吻合术。上消化道钡透发现食管静脉曲张,十二指肠水平部梗阻。经剖腹探查,发现肝硬化,脾大、少量腹水。结肠肝曲有 8 cm X 5 cm X 5 cm肿瘤·侵及十=指肠水平部,固定,无法切除,行胃空肠吻合。术中在肿瘤边缘取活检时不慎损伤结肠壁,造成结肠穿孔。拟行升结肠切除、囚凝血机制障碍,游离升结肠时出血较多,血压下降,仅行结肠肝曲及部分肿瘤切除,关闭结肠两断端。术后 10 d并发升结肠残端暖,腹膜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血经升结肠、腹腔引流管人挝流出。终囚失血性休克,腹膜炎,肝功能衰竭死亡。病理诊断:结肠鳞腺癌。例2:女,57岁,10个月前囚直肠癌肠梗阻在外院行乙状结肠造疹术。术后两个月曾在我院放疗。肠镜检查距肛I’J 10 cm可见环形肿瘤,肠腔狄yB,好腔直径 0.5 cm,肠镜不能通过。病理检查为直肠腺癌l级。本次人院前 121。下腹部剧烈疼痛,进行性加蚤,很快波及全腹。全腹压拥,反跳痛,肌紧张,中毒性休克。腹透隔下可见大量游离气体。肛查距肛门son。可触及肿瘤下极,完全堵塞肠管,急诊剖腹探查。腹腔有大量咖啡色、恶臭粪状混浊液溢出。乙状结肠为单腔造痰,乙状结肠远端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输尿管癌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微小肾癌(附31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提高偶发小肾癌的诊治效果,提出微小肾癌的概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偶发小肾癌不同肿瘤直径与预后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肿瘤直径2.0-3.0cm者15例(Ⅰ组),1.5-2.0cm者9例(Ⅱ组),≤1.5cm者7例(Ⅲ组)。3组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者分别为3、1、0例,肿瘤静脉内浸润者分别为2、1、0例,同侧肾内多发病者分别为3、1、0例,Ⅲ级病理分级低,与Ⅱ组、Ⅰ组相比较判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Ⅲ组病理分别低,与Ⅱ组相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直径≤1.5cm者无远隔转移和相后复发死亡。结论偶发肾癌肿瘤直径≤1.5cm者预后良好,可称为微小肾癌。  相似文献   

18.
多原发性大肠癌,又称为大肠重复癌,它可同时发生,也可异时发生.近3年我科共收治同时多原发性大肠癌6例,均为二原癌.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1.女,68岁.因粘液便1年余住某院。查体右上腹部扪及10×10cm 肿物,钡灌肠示钡剂达乙状结肠受阻,局部粘膜紊乱,诊断为乙状结肠癌腹腔转移,给予化疗.1986年12月住我院,CT 检查示右上腹为  相似文献   

19.
同时多原发性大肠癌六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诊治特点,回顾分析62例多原发性大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原发性大肠癌的发病状况、发病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漏误诊原因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